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雀奴 > 正文 第300章 跳梁丑
    “四殿下的段,你我其实都不清楚。比起三殿下和五殿下,他就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泉水,表里温和儒雅,但内里是个什么模样,谁也不知道。”

    苏知玺替傅九襄擦了擦额上的汗,“青姬能在后宫中忍辱负重这么多年,皇后对她怀恨于心却无可奈何,便足以见得这对母子的厉害。”

    傅九襄伸,瞄准了站在树梢上的麻雀,稳准狠的朝那只麻雀扔了颗石子,“厉害?我看未见得。”

    “不过是跳梁的丑罢了!”

    不管是跳梁的丑还是那傅乾安当真有本事,但朝堂之上他总归是有了一席之地。

    白袁世秉性正直,再得直接一点,他便是有点死脑筋,朝中有人盯着他侵地不肯放,白袁世当真便落入了圈套,于大朝会上被苏郎仪的几个门生一激怒,当庭撂了挑子,扔下笏板便出了金銮殿。

    这下一来,尚书台便成了个无主之台。

    函关口侵地案,大也不大,但苏党一派的人趁着顺帝病重,便想趁尚书台搅乱。

    只是苏郎仪没想到,走了个白袁世,竟上来了一个傅乾安!

    傅乾安到底是顺帝亲自调进高堂镜的皇子,朝中官员再怎么想要兴风作浪,也不敢惹到了傅乾安头上。

    此时此刻,若顺帝没病,苏郎仪必定是要将傅乾辉也安排进高堂镜中去的,可如今顺帝病了,苏郎仪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没这个权利安排皇子官职。

    事情僵就僵在了这里。

    傅乾辉在朝无官无职,但却有个位高权重的舅舅;傅乾安在朝日渐得势,但除了一派见他势起追随的官员,再无依仗。

    暗潮汹涌间,看得明白的人已经知晓了,如今时局,早已不是尚书台和相权之间的斗争。

    如今朝中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这是已经开始、抢太子之位了啊!

    一时间朝中的风向更是微妙,朝会之上谁也不敢多发一言,但凡傅乾安提出了政令,苏党必定有所反驳,而这位四殿下又一向以儒雅随和闻名,面对苏党的步步紧逼,他反而谈笑自若,更显皇子风范。

    傅乾安的随和与谦让,显得躲在苏郎仪后头的傅乾辉格外懦弱无能。

    就在朝中局势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际,覃隽进都了。

    还是苏文弘亲自带兵去函关口接的覃隽,覃隽作为首位被流放了、却又重新回到烛都朝堂的官员,再未进烛都之际便在朝臣之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覃隽能进都,靠的是白袁世在涉嫌侵地案的退让,以白袁世为首的尚书台,到底落了下风。

    覃隽进都这日,是整个秋日最好的一天。

    金色的夕阳铺满了整座皇城,天高云阔,护城河畔上掀不起一丝涟漪,平静的河面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偶尔略过的飞鸟带起了一圈波纹,落叶打着旋,挂在了行色匆匆的百姓身上。

    “我原本以为,白袁世是个硬骨头。”

    “但没想到,他连老师的一半都不如。”

    傅九襄坐在石凳上喝酒,苏知玺膝上盖着一层虎皮,侧耳听着傅九襄话,猫奴懒懒地趴在他脚边,时不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白大人一身正骨已是难得,更何况如今白袁世也不算是毫无建树,不过是心中仍有顾虑,担忧风波过大会牵扯仕途罢了。”

    “九郎,人心本就如此,你又何必介怀?”

    “我又何尝不知人心总是软弱者居多,只是真碰上了,只觉得满心失望。来也是可笑,我自己都做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又有何资格指责他人。”傅九襄苦涩一笑。

    尚书台承载了白愈、谢韩的心血,这让傅九襄如何眼睁睁看着尚书台被苏朗仪把持!

    “主子,外头来人了。”

    “谁来了?”

    “覃隽覃大人。”

    傅九襄和苏知玺对视一眼,他怎么来了?

    “茶才煮好,九郎,请覃大人上东院一坐,喝一盏刚煮好的茶,岂不正好?”

    覃隽才回烛都,就来了这定北王府,其中意思,实在是令人耐人寻味。

    数月未见,覃隽清隽依旧,穿着一身青衫,跟在郑伯后头,看上去比起从前更添了几分潇洒落拓,在见到苏知玺后,他微微惊讶了片刻,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定北王安好,苏公子安好。”

    苏知玺起身相迎,“覃大人风采依旧。”

    “苏公子比起从前,康健了不少,可见定北王府养人。”覃隽微笑道。

    苏知玺同覃隽寒暄,傅九襄则端坐在石凳上,见着覃隽来了,一言不发,颇有一番唱黑脸的架势。

    “今日贸然拜访,还请王爷和苏公子不要厌烦才好。”覃隽是个聪明人,若当真不想做这惹人厌恶的事情,大可先派底下人送个拜帖、择日再登门,又何须像今日这般不请自来。

    “覃大人,儋州偏远,您一路过来辛苦了。”苏知玺遥遥举杯,“在下以茶代酒,替大人接风洗尘。”

    覃隽笑着看向苏知玺,在之前,苏知玺这个人在烛都,有名的便也只是他那张好皮囊,一切的风流都从他那张脸上开始,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可覃隽人虽然在儋州,但听到的消息却不少。

    其中就有关于此前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九州赋著作人的谣言,他很意外,苏知玺竟然藏了这样多。

    这样的人,当对,不值当。

    覃隽同苏知玺碰杯,“在下便先谢过苏公子了,这茶,我先饮为尽。”

    “在下人虽在儋州,然学无止境,数月前曾拜读过公子的九州赋,其中文采实在令人钦佩,九州天下,读者直让人心中无比荡气,百转回肠!公子好文采,松轶佩服!”

    覃隽是真君子,要不然也不会入了光见柏的眼。

    昔日他与傅九襄争锋相对,站队不同,所思所想各不同,可如今跳出这方天地,去南边走一遭,再回来,心中所思只觉得更加豁达。

    “我从南方一路上来,沿途经过大大的城池,其中百姓书生皆在谈论官吏改革,大赞此举造福万民。定北王,抛开往日恩怨,在下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