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青春言情 > 替炮灰走上人生巅峰[快穿] > 第97章 小乡村里的大学生14 羊赶着哥哥来了……
    解决了住宿, 紧接着康思媛又张罗着开了食堂。原先学生们都是从家里带吃的,冷馍馍干玉米,有啥吃啥, 没吃的就饿肚子。

    康思媛看不过去, 又拉着郝校长去县里申请了一笔专项资金, 总算办起了个食堂,虽然吃的不算好,可是好歹能叫孩子们吃顿热乎饭了。

    就这样,笔记本上写一条, 划一条,又填上三条, 本子越写越厚,可是乐来学校的师生们却觉得有了盼头。

    盼头的源泉,就是康思媛。

    随着康思媛的到来,不仅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条件, 还刺激了几位老师, 他们原先已经麻木了, 只想着得过且过即可。可是在康思媛连拉带拽的带动下, 老师们又找到了当初刚拿起教鞭时的那份赤诚。

    大家卯足了劲, 撸起袖子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终于在康思媛到来的第四年,乐来学校有五位学生考上了县高中, 三个学生考上了省高, 还出了一个省作文比赛一等奖, 直接保送到了省会上初中。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乡教育局先是为大大的通报表扬了他们的教学成果, 然后大手一挥,学校有了名字,就叫, 乐来一中。

    挂牌那天学生家长们都来了,在热烈的掌声和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里白底红字头戴大红花的校牌晃晃悠悠挂在了墙上,看得郝校长百感交集,差点就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没流泪呢,那是因为郝校长被汹涌而至的家长们淹没了,这几年来一中孩子们的变化全镇家长都看在眼里了。孩子们变高了变壮了,变得爱干净懂礼貌了,而且都实实的学到了本事。

    这时候谁还上学不好,这不都上赶着把孩子往一中送了么。

    自康思媛来到了乐来,乡教育局的邓局长可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康思媛彻底改善了乐来的教育局面,忧的则是只要这位康老师来教育局,邓局长的头就要疼三天。

    这不,康老师又来了。

    “康,这都放暑假了,你也不回家去看看?”邓局长给康思媛倒了杯茶,暗中观察着她的神色,推测这次自己的头该疼几天。

    眉眼带笑,眼含精光,邓局长砸吧砸吧嘴,上次康老师这个样子,就从县里“借”走了仅有的两台电脑,这次,这次…

    邓局长的头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了。

    邓局长想什么康思媛一清二楚,不禁有些不好意思,也是,这段时间薅羊毛有些频繁了。

    “邓局长,我今天来是有个事儿,想和您商量。”

    来了来了,邓局长清了清嗓子,紧紧抓住了椅背。

    “现在放假了,学校也空了,我想办个夜校。”

    “办夜校这个事还得从长…”

    邓局长刚要惯性拖延,忽然反应过来,夜校?不是要钱!

    “什么夜校?”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康思媛发现近年来乐来和周边的乡镇外出工的村民日渐多了起来,可是他们一没技术,二没文化,连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很淡漠,这样一来挣不到多少钱不,还接连被骗,一遇到事情总想着拉帮结派武力解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会问题。

    所以一中几位老师一合计,就想到了开办夜校,给他们补一补课,这才派了康思媛前来请示领导。

    康思媛把这话一,邓局长几乎立刻就看到了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不禁连连鼓掌叫好。

    “好!康老师,你们的想法很好,我十分同意!可是你们老师够么?”

    这个活起来简单,可是具体操作起来需要的老师可不少,光凭一中那几位老师怕是不够啊。

    “这个我们也想好了,算数课和识字课由我们一中学生负责。”

    这个康思媛他们早就研究过了,办夜校不光是为了村民们也是为了一中的孩子。正可谓,自己会不算会,能教人才算会。这是一次帮着一中孩子们开拓视野,锻炼胆量,巩固知识的机会。

    邓局长这次是真的服气了,“康老师,怎么你们总有这么多好点子啊,行!我支持,需要什么你们尽管。”

    康思媛就等着邓局长拍板呢,听他这么,康思媛立刻掏出一张纸,递了上去。

    “既然您这样了,这是清单,我们需要一些粉笔,纸张,还有,请您协调一下从公安局和法院借几位同志,到时候给夜校的学生们开几堂普法课…”

    康思媛的声音依旧是那样清脆无害,只不过邓局长还是慢慢捂住了胸口,他发现,自己高兴,早了。

    康思媛的教师生涯就这样缓慢而有序地拉开了序幕,有困难有挫折,但更多的是喜悦和收获。

    五年后。

    康思媛已经成了乐来一中附的校长,兼厨师长。

    一天,正是准备午饭的时候,康思媛系着围裙拿着大马勺指挥着学生们排队。

    今天的午饭是羊肉萝卜烩菜,孩子们早就盼着了,不用督促就乖乖洗手擦脸抹油油,然后捧着脸一样大的饭盆,排起了长队。

    忽然校门外一阵喧腾。

    “康校长,外面有人来了。”

    高年级的学生像风一样跑进了食堂,向康思媛报信。

    “什么人啊,问清楚了么?”

    最近总有热心企业来看望孩子们,康思媛和学生们都习惯了。

    “没问着,看不到人啊康校长。”

    康思媛点了点学生的脑门,“看不着人?那你们咋知道有人来了呢。”

    “不是,是好多羊,康妈妈,好多好多羊。”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案板高,她拉着康思媛的衣角用她有限的词汇努力地为康思媛描述了她看到的盛况。

    羊?

    学生们不清,康思媛索性自己出去一看究竟。

    一走出食堂,康思媛看到了浩浩荡荡的羊群,少有五六十只。

    “康老师,羊赶着哥哥来了。”

    “羊赶着哥哥来了。”

    在学生们的惊呼中,康思媛看到了走在羊群中间的那张熟悉的脸。

    安念平。

    每次通信安念平都听康思媛想要改善学生们的伙食,所以这次他干脆买了55只羊来看康思媛,可是他没想到,赶羊这事是个技术活,而他,恰好还没掌握这个技术。

    看着在羊群里茫然失措的安念平,康思媛忽然笑了,笑得特别开心,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孩子们见康妈妈笑了,也跟着笑,笑声响彻附,传出去了好远,好远。

    后来过了好久,人们都,康校长的丈夫是神羊送来的礼物。

    安念平对此,十分乐意。

    后来的后来,学成归国的安念平主动申请从京市调到了西北地质科研所,成了科研所里第一个有洋学历的教授。

    科研所和乐来一中结成了对口帮扶对象,一直资助着乐来的孩子们。

    因为康思媛这批老师的努力,乐来的教育成绩声名远播,他们的事迹也被广为传颂,向乐来老师学习的口号在师范学校中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师范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乐来的师资困境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所有工作逐渐步上了正轨。

    如此一来,康思媛肩上的担子就轻了许多。闲不下来的康思媛接过了安定军教授的民乐搜集工作,并且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

    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终于搜集完毕凝结成书,实现了安定军教授毕生的心愿。

    《华国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的出版,终于填补了华国民歌历史归纳的空白。

    时光悠悠过去,康思媛和安念平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两鬓染霜,一封直达乐平市政府的红头文件,把他们请回了阔别已久的京市。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2039年9月末,京市大酒店的一号包间热闹纷呈,首都音乐学院声乐系89届本科一班的同学们正在庆祝他们毕业五十周年。

    这是他们毕业后聚得最齐的一次,难免要聊过去现在,着着就到了不在场的同学身上。

    “你们谁还和康思媛有联系呢?这么重要的纪念日她也不来。”

    “哎呀,别提了,自从毕业她去西北就断了联系了。”

    起康思媛,同学们都还有印象,他们毕业后有出国的,有读研的,只有她申请了去西北任教,尽管过去了五十年,大家依然记忆犹新。

    一起这个,同学们一阵眉眼交流,为了缓和气氛,老班长干巴巴地:“现在西北也挺好的了哈,我去过,开发的可漂亮了。”

    有那喝了点酒的男同学砸吧砸吧嘴,“再好又能怎么样,她当年要是出国留学,现在怎么也混个教授当了吧,在西北,校长就顶天了。”

    “去去去,你懂什么,就知道教授,每个人追求不一样,知道不知道。”

    话的是大美,也是当年康思媛的舍友。

    对于康思媛的选择大美心里也是惋惜的,可是仍然见不得别人她不好。大美拍了一下喝多犯浑的男同学,转头看向了蒋冰。

    “蒋冰,我记得你和康思媛通过信啊,你们还有联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