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顽贼 > 正文 第七百二十三章 杀死猎人
    次日正午。</p>

    马鬃山下,修起了三尺高台。</p>

    一批批在战争中立功的拔突儿被刘承宗授与腰牌、锦书。</p>

    随即独立成营,自羽林、虎贲、北元三营调立功军兵百余,充作军官,隶属中军之下,归东宫洗马左良玉统率。</p>

    北元营的吴思虎跟漠南贵族都清楚了,依律他们人人都该受到惩处,大汗不做处罚,是念及他们有雪中送炭的归附大功,宁愿为他们背上赏罚不明的名声。</p>

    希望他们回去好生治理万户部,将来多立功勋,洗刷自己给大汗带来的耻辱。</p>

    当然,话是这么,但其实他们并未给刘狮子带来什么耻辱。</p>

    赏罚不明,一般是该赏的没赏,才会认为该罚的没罚。</p>

    元帅军的将校注意力都在关内,对大部分老兄弟来,他们只需要一个稳定的漠南,至于是二十三个万户部,还是二十三个马匪窝,对他们来无所谓。</p>

    会觉得刘狮子赏罚不明的,也只有北元营的察哈尔遗老们罢了。</p>

    这是因为北元营很多士兵弄不明白自身定位,随着刘承宗从北元营抽调四十余军兵,升任拔突营军官之后,他们对这事就没意见了。</p>

    甚至还觉得漠南兵团应该多赏几个营,好腾出些军官位置。</p>

    实际上刘承宗也没得选。</p>

    世上最杰出的汉人军官,他的虎贲营里不一定有多少。</p>

    但世上最优秀的蒙古军官,肯定大部分都在他的北元营里。</p>

    整个漠南三四万战兵,有姓的挑不出一千个;而北元营一多半都是孛儿只斤。</p>

    不从这里出军官,还能从哪儿出呢?总不能从天山北麓调卫拉特军官吧?</p>

    还有个左良玉,左良玉有意见,跟漠南军队没啥关系,他就是觉得自己有比洗马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p>

    前脚提意见,后脚就成了拔突营参将,虽然是营里的营,拢共一千二百多人,而且还都是达兵,但这一千二百多个拔突儿划到里,左良玉自被俘以来悬着的心,终于稳当了。</p>

    大帅赏罚分明,实乃英主之相!</p>

    谁再赏罚不明他跟谁急。</p>

    实际上这个拔突营,刘承宗还真没打算让他们去拔寨突阵。</p>

    就是个随军学堂,在漠南矮子里拔高个,抽出最能打的一千多人,学学军法条格和指挥操练,尽量培养些可造之才。</p>

    毕竟漠南军的底子太差,压根就没多少正经军队。</p>

    也就以额璘臣为首的鄂尔多斯贵族,还有以俄木布为首的土默特贵族,这两家里捏着一部分正规军。</p>

    但草原上的惯性,让他们出征,都得防着刘承宗册封的那些新贵族,最精锐的人马都在老家留着守帐房呢。</p>

    反倒漠北来的草莽刺头,对大元帅的号召最为热衷,但他们打起仗来,也最像马匪。</p>

    毕竟这帮兵头,充其量算个弓马娴熟略懂厮杀,对战争的理解仅限于劫掠和围猎。</p>

    当然,围猎和劫掠,与打仗确有相似之处,是有部落械斗特色的战术和后勤。</p>

    但战争并非仅此而已。</p>

    若草原上还有几个像哈剌慎那样的大部落,能作为漠南军的对,那他们在战斗中很快就会涌现出一些能打的将领和部队。</p>

    可是草原上已经没有那样的对了,需要他们对付的是军事组织极为成熟的满洲八旗。</p>

    他们的成长会就被绊住了。</p>

    漠南有最重要的军事缓冲区,广袤的土地和草原,能极大程度上限制想要袭击中原的敌人。</p>

    能够在漠南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即使这支军队再桀骜不驯,也必须牢牢握在中。</p>

    何况刘狮子很清楚,这些人对自己还不算桀骜。</p>

    漠南兵马经此一役,受到损失不,又被抽走千余拔突儿,人困马乏,正是战斗力最低的时候,正面战场是肯定没他们的事了。</p>

    刘承宗便打算将他们调到兴安岭西边,驻防乌珠穆沁,防备八旗军从山口越境渗透的同时,也防着北边硕垒的车臣汗部。</p>

    阿济格带兵西进的准确消息,就是硕垒让素巴第透给自己的。</p>

    素巴第到归化城,就派人回去调兵,这消息瞒不过硕垒,那家伙从一开始就知道漠南要打大仗。</p>

    硕垒必然在观望局势。</p>

    刘狮子认为硕垒是有野心,少点胆量,但非常果断。</p>

    林丹汗死于青海时,他就曾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想要继承大汗的帐房。</p>

    所以刘承宗估计,车臣部出兵的可能性不大——不论帮哪边,硕垒都不敢,但借着两军在兴安岭交锋的会,蚕食漠南与其接壤的牧地,恐怕胆量很大。</p>

    但漠南军还有不愿意调离主战场的,就是鄂尔多斯部的那些贵族们。</p>

    额璘臣那几个侄子,善丹、札木素等人,一个听要随漠南军调往岭西,纷纷表示想留在军前效力。</p>

    刘狮子心,你们这帮家伙给自个叔叔都扔战场上不管了,我把你们留在军前效什么力?</p>

    不过转念一想,额璘臣还没回来,就把鄂尔多斯部的人都调到后方也不合适。</p>

    他便对几人道:“想留在前线好,如今科尔沁南部的牧地空了出来,你们几个若有胆识,便自漠南军募兵,组建答剌罕军,于科尔沁草原乃至沈阳随意活动,都是贵族出身,知道答剌罕军是做什么的吧?”</p>

    答剌罕,与拔都儿一样,也是蒙古社会贵族称号的一种。</p>

    拔都儿是勇猛善战,而答剌汉则是自由人,曾作为孛儿只斤对救命恩人的报答称号。</p>

    没有义务,只有权力,宿卫可携箭筒、猎获与劫掠财物归自己独有,九罪不罚、免除赋税,随时可入宫禁,能自由选择牧地。</p>

    到了明代,北元一样有这样的称号,阵前救出本管台吉的,就会被赐予答剌罕的称号。</p>

    但除了封号,元代还有一个被称作答剌罕军的军种。</p>

    这个军种就没那么光荣了,不属于正规军,临时征召自负甲马、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作为游兵壮大声势,以掳掠为利,军前所掠财物归其自有。</p>

    </p>

    实际是一种随同官方行动的大型盗匪团伙,也就是目前漠南骑兵给刘承宗干的事。</p>

    不过善丹等人听到答剌罕军的名字,表情都统统定住。</p>

    鄂尔多斯部是北元少有跟文化传统沾边的万户部,他们这些黄金家族出身的贵族,都知道答剌罕军。</p>

    元代多次招募答剌罕军从征参战,不论是西征、入侵南宋还是元末平叛,这些部队都起到关键作用,非常好用。</p>

    但那是站在黄金家族的角度上。</p>

    答剌罕军当然好用了,像白捡的军队一样,跟随大部队出征,不要粮饷、不立部伍、无需赏赐,只需要告诉他们进攻哪里,只要能打得过,他们就会扑上去把敌人撕碎。</p>

    问题是所有答剌罕军都没有好下场。</p>

    漠南骑兵的军纪差,不是额璘臣或其他万户不希望军纪变好。</p>

    而是他们的组建时间太短,只集体出动打过这几场仗,配合能力很差,整支军队停留在向部众证明自己是合格领导者的时间段。</p>

    从上到下都没有足够控制军队的威信,自然就没有约束的能力。</p>

    所谓的领导力,就是能让别人信服,继而愿意听从命令,漠南没有这样的人。</p>

    如果杨麒没有跑回西安,那至少每个人都知道他是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或许有在这片土地上威行四方的能力。</p>

    那些千户万户,连自己的部下都不能完全信服,更别让别人信服了。</p>

    实际上随着漠南骑兵的统帅额璘臣失踪、万户、千户阵亡,军纪正在变好。</p>

    他们编制越,军纪越好,千户下那几十个骑兵,完全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团伙。</p>

    所以漠南骑兵的军纪,只是简单的军事问题。</p>

    而答剌罕军的军纪,则是政治问题。</p>

    答剌罕军的军法,就四个字,纵恣无禁。</p>

    他们存在的基础就是劫掠,维持军纪只能把自己饿死,打不过敌人就会被灭掉,把所有敌人打赢,又会因无法维持军纪而被解散,不想被解散,就会被朝廷视为叛军平掉。</p>

    元初入侵湖广的答剌罕军,让他们打土苗,土苗在山上,他们就劫掠地方,与土苗合流,后来被称作苗军,杀省臣掀巨城,被元朝平叛灭掉了。</p>

    入侵海南,为了打当地黎兵,组建答剌罕军,打完黎兵调入广西,无仗可打尾大不掉,元朝无奈发饷,发了十七年粮饷,最后把他们称作猺乱,灭掉了。</p>

    后来还有元末为平叛,再度招募答剌罕军,这次对是张士诚、朱元璋,根本就没熬到最后就被打垮了。</p>

    这才是真正的一眼看到死。</p>

    几个人的从征热情一下子就减退了,与其做答剌罕军,还不如回鄂尔多斯养羊。</p>

    最后还是对从征最为热衷的札木素问道:“大汗,我们若建答剌罕军,不知最后去向何方?”</p>

    “怕没仗打啊?心气挺足!”</p>

    刘承宗笑了一声,看着札木素甚至还带着少年憨气的脸:“你觉得你们能灭掉后金,还是我能在战争中彻底打垮他们?”</p>

    “林丹汗的察哈尔,是猛虎驭贪狼,即使是这样的乌合之众,都不会在一日之间被打垮。”</p>

    他扬鞭指向远望,目光似乎越过苍茫草原与连绵山地:“而满洲八旗是聪明老练的猎人,猎人有陷阱、鹿群和猎犬,从来不怕猛虎和豺狼。”</p>

    刘承宗对札木素着意义不明的话,在后者蒙圈的眼神中背过身去,张开马鞭指向西边。</p>

    “我会在兴安岭建城,答剌罕军在岭东活动,从嫩江到辽河,不与大明交战,也不准劫掠东部使鹿、使犬和鱼皮鞑子,避开八旗主力,袭击附从八旗的所有人。”</p>

    “劫掠牲畜,夺取婆姨和娃娃,焚毁庄稼,杀死士兵。”</p>

    “从西安到上都,会有一条商路,每年开市两次,专供答剌罕军贩卖战利、购置甲械补给。”</p>

    “你们可以从漠南募兵,也可以从大明边墙吸收脱伍逃兵,也可以从东边鹿犬鱼皮等地募兵,都是好汉。”</p>

    刘承宗转过身来,抬从右到左缓缓地挥了一下:“遭遇八旗不敌,就从岭东躲到岭西,那些城堡会拦住他们,等他们退走,再度出击。”</p>

    “拆掉猎人的陷阱,夺取猎人的鹿群,杀死猎人的好狗,猎人就会死掉。”</p>

    天不怕地不怕的札木素缓缓吞咽口水,声音所有人都听得到。</p>

    刘承宗向他描述了一个豺狼咬死旅人的故事,抓住会在腿上咬一口,慢慢跟着,看人绝望地流血而死。</p>

    但札木素是聪明的,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故事里扮演的角色是豺狼,但这片土地上不仅仅只有豺狼。</p>

    还有中军帅帐屋顶打盹的那只秃鹫。</p>

    当旅人死去,秃鹫就会俯冲扑下,驱逐豺狼,享受尸体。</p>

    到时候他们就没用了,又该何去何从?</p>

    当然那种事太远,至少在目前看来,在刘承宗的统治下建立答剌罕军,能让他拥有远比额璘臣治下鄂尔多斯更大的权势和地位。</p>

    不过,札木素刚点头行礼,就听刘承宗道:“至于战争结束,科尔沁草原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愿意留下的,首领封答剌罕王,不掌部众领地,但领俸禄享仪仗,准世袭。”</p>

    “部众设答剌罕部,各自划分牧地,不论漠南诸部的课税是多少,答剌罕部只课他们的一半。”</p>

    “若到时有人不愿重归农耕畜牧,就重新组建一支新答剌罕部,开赴天山以北,向西继续征战,总之我总有能打仗的地方,把你们派遣过去。”</p>

    封答剌罕王?</p>

    这个称号让札木素和后面的几个贵族感到意外。</p>

    他们以为刘承宗开出的赏格会是首领封答剌罕汗,却没想到是答剌罕王在刘承宗目前掌握的封建体系里,似乎他自己都还不是个王。</p>

    但这没关系,刘承宗此次军行漠南,陈兵兴安岭,就已经用行动向整个漠南宣告,所有人都在他的保护之下。</p>

    这世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他在这里有更大的话语权。</p>

    谁不服气,跟六万军队讲啊。</p>

    实际上,不止六万。</p>

    正当札木素、善丹等鄂尔多斯贵族,从中军领受答剌罕军首领一职时,辕门外警戒的塘骑送回了从上都传来的消息。</p>

    漠北的援军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