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青春言情 >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第69章 .挖葛根 ·
    “哥, 你快过来,我找到葛根了!”黄念花兴奋地喊道。

    黄念文赶紧跑到妹妹跟前,两人拿着药锄, 兴奋地挖起了药材。

    春秋两季, 正是挖葛根的好时候, 葛根的年头越多, 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

    黄念花找到的这颗葛根, 个头要比平时挖的大很多,所以两人挖得格外费劲。

    不过即便再难挖,都阻挡不住两个孩子的热情。在黄家兄妹眼中,他俩挖的不是葛根, 而是沉甸甸的铜板。

    赵晟和黄豆腐常去县里的药铺卖药材,跟药铺的掌柜也算是认识了。

    黄豆芽每次都让赵晟把茺蔚子晒得干干的, 把乱七八糟的杂草和瘪籽都扬干净, 他送去药铺的茺蔚子各个都颗粒饱满,看着就让人舒坦。

    药铺掌柜见赵晟和黄豆腐这两年送来的茺蔚子都理得很好, 对两人的印象很好,所以就提点了他俩几句话。

    掌柜跟他俩讲了一下药铺常收的药材,其中就有只能在春秋刨根的葛根。

    药铺掌柜其实了好些药材名, 但赵晟和黄豆腐都不认识, 掌柜又比较忙,他俩也没来得及问,所以就只记住葛根这一样药材了。

    黄豆腐不认识葛根,但赵晟对葛根却熟得不能再熟了。

    关外的山上有很多野葛, 哪怕是山势不太高的莲花山,也不缺野葛。

    村民们有吃葛根的习惯, 偶尔在山上碰到野葛,若是手头有趁手的工具,也会把葛根挖出来,拿回家烤着吃或者蒸着吃。

    若是碰见那些不嫌麻烦的人家,还会弄些葛根粉喝。

    虽然葛根的味道微甜,但是却也带着苦味,着实不算是啥美味,挖起来还费劲,只要不是荒年,很少有人来山上挖葛根吃。

    大家更喜欢用野葛做绳子或者编篮子,野葛做的绳子特别结实,很受欢迎。

    女人们也用野葛织葛布。但关外这边地广人稀,好东西到处都有,就连麻都不用自家种,漫山遍野到处都有。

    只要你舍得时间和力气,耐下心来,肯定能割够织布的麻。

    而且编席子的芦苇和编篮子的柳枝也都不缺,所以野葛也就慢慢被大家遗忘了。

    谁能想到,一点都不好吃的葛根竟然是药材,而且药铺还大量收购。

    赵晟和黄豆腐本来想着种完地就上山碰碰运气,没成想,刚干完农活,就又要服徭役了。

    所以挖药材这活就交给黄家兄妹俩了。赵晟怕两个孩子不认识葛根,还特意抽空上山给两人挖了一颗当参考。

    一听有钱赚,黄念文和黄念花那是相当积极了,每天早早起床,跟着李富贵一起山上,等到了傍晚,黄豆腐再赶着驴车把两孩子接回来。

    黄家兄妹天天在山上挖葛根了,葛根的个头不,随便挖一颗就差不多十几斤,两人一天至少能挖四五颗,一天下来,能挖七八十斤的葛根。

    因为要一起上山,而且还都是亲戚,这种事自然不能瞒着李富贵。

    所以大胖和胖丫也拿着铁锹,天天跟在黄家兄妹俩身后,在山上一起挖葛根,虽然年纪,但李家兄妹俩每天也能挖四五十斤的葛根。

    葛根不用炮制,只要刮干净根上的土,就可以直接把新鲜的葛根拉到县里药铺去卖。

    葛根的价格是两文钱一斤。因为怕放的时间长了,再让葛根失了药效,所以每隔三天,黄豆腐就要去县里卖一趟葛根。

    黄念文和黄念花已经卖了三回葛根了,每一回都能赚半贯多钱,赚钱速度让金氏都眼红了,恨不得舍了包子买卖,跟孩子一起上山挖葛根。

    也正是因为见到钱了,所以黄豆腐毫不犹豫地为闺女儿子买了药锄,就是为了方便他俩刨药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自有了药锄,黄家兄妹俩的刨药材速度,确实快了不少。

    “这块头也太大了!”黄念文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黄念文和黄念花两人拿着药锄,卖力地刨着土,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但仍看不见葛根的头。

    “这回是不是能卖好多钱啊?”黄念花开心地道。

    “那肯定的呀!咱爹不是了嘛,块头越大,价格越贵。”

    黄念文缓过劲来,用袖子抹干脸上的汗,又继续挥舞着药锄。

    大胖和胖丫眼见着要到中午了,就背着背篓,拎着铁锹来找黄家兄妹一起下山吃饭

    大胖见黄家兄妹还没把葛根挖出来,及时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但还是二话不,拿着铁锹过来帮忙了。

    虽然四人都是孩子,力气也不如大人,但人多力量大,四人合伙刨了半个时辰,终于把这个超大的葛根刨了出来。

    每到中午,四人就会把一上午挖到的葛根运到溪边,让李富贵看管,这次自然也是如此。

    但这回这个葛根的重量实在太沉了,黄念文咬着牙,使足了劲,也没把它扛起来。

    黄念花想跟着哥哥一起抬,但也没抬动,只得去搬救兵了。

    黄念花和胖丫两人背着自家的背篓,先往山下走,去找李富贵帮忙。

    大胖则把家里的两把铁锹放在葛根下面,然后跟黄念文一起用铁锹抬着葛根,慢慢地往山下运。

    山上的野草和灌木实在太多了,葛根的个头又大,两人没法把葛根滚下去,只能老老实实一点点往下云。

    毕竟是孩子,等到李富贵过来接应时,黄念文和大胖两人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胳膊更是直哆嗦,话都有气无力了。

    “我的娘啊,这得有一百斤了吧?”

    眼见着到中午了,李富贵热好了饭,等着几个孩子下山吃饭。

    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几个孩子的踪影,都有些着急了,要不是放猪离不开人,他早就去寻了。

    胖丫指好方向后,李富贵就赶紧上山了,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冷不丁见到这么大的一颗葛根,也是被吓了一跳。

    “赶紧过来吃饭吧,都给你们热好了!”

    李富贵正值壮年,百十来斤的东西对他来不算沉,很快就运到山下了。

    他实在眼馋这颗大葛根,连饭都顾不上吃了,一直稀罕地用手摩挲葛根。

    几个孩子刨了一上午的药材,早就饥肠辘辘了,此时看到热乎乎的饭菜,实在忍不住了,洗干净手后,就狼吞虎咽起来了。

    莲花山离村子还是庭院的,若是来回往返,比较费时间,所以金氏也学着周氏,早上给两个孩子准备些馍馍或是大包子。

    黄豆芽不忍心让侄子侄女吃凉饭,就把家里煮粥的陶罐子送过去了,金氏又翻出了家里废弃的陶炉子,让黄豆腐送上了山,给几人热饭吃。

    陶罐子烧水的热气,正好可以热饭。这样一来,几人既能吃到热乎饭,又能喝到热乎水,也不怕吃坏了肚子。

    李富贵不止一次跟老妻感慨,黄家人活得精细。毕竟他放猪这么多年,从来没像这些天这样享福。

    陶罐子和陶炉子被黄念文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除了李富贵和四个孩子外,没人知道地点,所以不用费力气背这两样沉东西。

    “这个鸡蛋,你俩分了吃!”

    黄念文把手里的鸡蛋给了大胖,示意他跟胖丫一起吃。

    因为早上走得早,金氏实在没时间给两个孩子做啥好吃的,所以每天都会给儿子和闺女一人带一个煮鸡蛋。

    黄念文和黄念花每天都能吃到鸡蛋,已经不把鸡蛋当好玩意了,但是大胖和胖丫却没这待遇,每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不过黄念文和黄念花也不是抠搜人,偶尔也会跟伙伴分享一下美食。

    今天大胖帮自己挖了这么久的葛根,黄念文就送了伙伴一整个鸡蛋当谢礼。黄念花则把自己的鸡蛋分了一半给哥哥。

    大胖也没推让,喜滋滋地收下了,把鸡蛋掰成两半,大一点的给了妹,鸡蛋黄给了爷爷,三人吃得那叫一个香啊。

    李富贵也不白吃黄家两个娃娃的东西,不忙的时候,他会去溪边捡田螺或是捉点鱼,收拾干净放在火上烤,味道也还不错,五人也能改善下伙食。

    上午干了太久的活,吃过午饭后,四个孩子歇了好久才再次进山,继续刨药材。

    今天收获不,晚上黄豆腐赶着驴车来接孩子们时,看到那么大一颗葛根,差点没乐背过气去。

    要不是怕自己乐得太张扬,被眼红的人看到,他的嘴能从山上咧到家。

    黄豆腐把李富贵割的猪菜盖在葛根上,然后让四个孩子围着葛根坐,把药材藏得严严实实的,旁人眼睛再贼,也猜不出车上有什么。

    刨葛根毕竟不是啥技术活,若是被别人知道这东西能卖钱,村里人两天就能把山上的葛根刨光了。

    这也是孙大娘和周氏不上山挖药材的原因,就怕被有心人看出端倪,好好的买卖被抢没了。

    黄豆腐卖葛根的这几回,其实就已经有人觉得不对劲了。

    黄豆腐一走就是一天,虽然李宝柱和赵晟每天多拉几趟,帮黄豆腐攒够了五块牌子,但这人一天不见影,大家也会觉得很奇怪。

    有不少人找黄豆腐套话,但都被他哈哈敷衍过去了,但架不住有心人的观察,村里已经有几个女人跟着上山了,专门盯着四个孩子。

    黄念文倒是不慌,让大胖往背篓里装满草,把葛根盖上,一旦有人来了,几个孩子就会装作挖野菜的样子,反正山上野菜到处都是,随便挖一锹就行。

    四个孩子精力旺盛,又在山上待了这么多天,对山上的路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一旦有人过来,四人就分散开来,满山乱逛,不大一会就把人甩掉了。

    除了耽误些功夫,这些女人倒是没影响四个孩子找葛根。黄念文他们因为满山乱逛,反而碰到的野葛更多了,记住了位置,等没人时再挖。

    几个女人跟着这四个孩子好几天,也没搞清楚这几人在山上干嘛,为了追这几个孩子,衣服还被刮烂了好几件,一气之下,也就不再往山上来了。

    二力其实也隐隐感觉不对劲了,毕竟莲花山村只有他们四个人运石头,天天在一块,他是眼睁睁地看着黄豆腐旷工一整天的。

    但二力是个聪明人,见这几个大人都缄口不语,他自然也识趣,从来不去瞎听。

    赵晟黄豆腐和李宝柱从未觉得隐瞒众人有啥不对劲的,亲兄弟之间,也不是啥事都互相告诉的,更何况只是关系好的邻居。

    闷声才能发大财,有些事情,能瞒最好瞒一辈子。

    “哎呀,这块头大啊,是个好的,我给你算五文钱一斤!”

    药铺掌柜也很少能碰到这么大的葛根,望着这八十七斤重的大葛根,都笑眯了眼。

    葛根越大越值钱,炮制好了,药铺掌柜往出卖,也能卖个好价,所以他非常痛快地给了黄豆腐一个好价。

    因为要长期做买卖,药铺掌柜又是个实在人,所以黄豆腐也没讲价,直接就卖了。

    “下次你们早点上山去挖葛根,草绿的时候,就能刨了。”

    “这眼瞅着入夏了,过两天我们就不收了。”

    见黄豆腐办事痛快,药铺掌柜心里很是舒坦,所以就好心提醒了他几句。

    一听不能继续刨葛根了,黄豆腐瞬间觉得怀里的钱都不沉了。

    自家刚尝到些卖药材的甜头,这买卖就做不下去了,这也太悲催了。

    “掌柜的,你再跟我,夏天你们收啥?要是我们山上有,我给你弄来。”

    黄豆腐卖完药材没有着急回家,而是趁着人少时,又凑到掌柜跟前,跟他听事。

    药铺掌柜对黄豆腐的印象不错,觉得他不像旁的农人那样畏畏缩缩的,衣着扮也是整齐干净的,话办事更是让人舒坦,送来的葛根各个都是新鲜的,非常好炮制,挺乐意跟他建立长期合作的,所以跟他话时也多了几分耐心。

    “现在还早,等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可以摘红花,等花从黄色变成红色时再摘,不过这个需要你们晒好了再送过来。要是品性好的话,我给你三十文一斤。”

    药铺掌柜知道黄豆腐不太懂医术,所以跟他得很详细。

    黄豆腐这些年没少去山上捡柴火,对山上长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一听掌柜的形容,立马对上号了,跟掌柜再三确认后,这才喜滋滋地赶着驴车回家。

    黄豆腐现在算是明白妹常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啥意思了。

    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药铺掌柜随便提点几句,自家就又多了个赚钱的买卖。

    黄豆腐开心地回了家,还欠欠地卖了个关子,先把不能继续挖药材的事跟儿子了,见儿子立马变得蔫蔫的,脸皱成一团后,恶趣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黄念花听完也挺失落的,数钱都不能让她开心了。黄豆腐怕闺女再憋屈哭了,赶紧把红花的事和盘托出,这才让儿子和闺女重展笑颜。

    “你这一天天的,能不能有个正行,瞅你把孩子逗的,差点没整哭了。”

    黄念文和黄念花虽然气自家老爹话半截,但也敢怒不敢言,但金氏可没这些顾虑,当着孩子的面,就把男人一顿训。

    黄豆腐怕媳妇揪着自己不放,赶紧跑出屋子,躲到了妹妹家。

    黄念花和黄念文又去山上挖了两天葛根后,就收起了药锄,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了。

    这两孩子虽然在山上也戴着帽子,但热得难受时,就把帽子摘了,所以短短十多天,就晒得脸黢黑的,可把黄豆芽心疼坏了。

    黄豆芽把侄子侄女拘在家里,不让他俩上山,还天天监督两人用淘米水和豆腐水换着洗脸,一定要让俩孩子美回来。

    黄家兄妹不能上山了,胖丫也“抛弃”了哥哥,大胖只能跟爷爷单独去放猪了,又开始了无聊的放猪生活。

    不过黄念文和黄念花偶尔还会去山上陪他,但是眼看着到了夏天,天也越来越热了,也实在不爱往山上跑了。

    其实夏天能采的药材有很多,但大多需要炮制,不懂药理的人,根本没法干这事,所以药铺掌柜也没告诉黄豆腐其他药材。

    若是换黄豆芽听药铺掌柜简单,倒是差不多能记住几样简单的炮制药材的法子。

    黄豆芽眼见着侄子侄女大把大把地赚钱,心里也痒痒,恨不得立马上山,毕竟赚钱这事是真的容易上瘾啊。

    奈何家里实在离不开人,现在灵芝已经六个多月了,翻身翻得那叫一个快啊,黄豆芽稍不注意,这孩子就翻到了炕边。

    黄豆芽常被闺女吓得一身冷汗,这丫头若是一不心掉地上了,她爹回来都得心疼死。

    有一次赵晟哄闺女睡觉,正在怀里左右晃悠呢,想起个事要跟媳妇,就趴在窗户边上喊媳妇,回身时不心把闺女磕到窗台上了,灵芝吓得哇哇哭,赵晟急得眼泪都下来了。

    其实灵芝那次磕得不严重,就是孩刚要睡觉,冷不丁磕一下,给吓到了。

    不过黄豆芽晚上还是给孩子叫魂了,赵晟那几晚更是连觉都不敢睡,老老实实地守在闺女旁边,灵芝只要一有动静,他立马起身去看,就怕孩子被磕出毛病。

    哪个孩子时候都得磕碰几回,黄豆芽其实没咋当回事,也劝孩她爹想开点,奈何劝不动啊。

    所以那一晚,黄豆芽和闺女睡得没心没肺,赵晟担心得心惊胆战,后来实在挺不住了,才在天要放亮时,眯了一会儿。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