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十五章 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怜悯,那可是圣人才有的东西,我并没有。”陶文举其实很想这么的,毕竟他确实也没有这种东西。

    可惜,作为一名朝官,他并不能得这么直白。

    此时的胥吏,去吏部参加的转正考试称为铨试,也就是铨选的意思。主要是考察儒家经典九经,书法以及律令。

    陶文举当初为了能够鲤鱼跃龙门,也很下了番功夫来学习儒学经典。当然作为这种级别的考试,对于考生的要求并不高,九经能够通读两经即可。

    陶文举一向是把儒学经典当做晋升工具的,只求熟记,不求甚解。不像一些儒生,把这些当做信仰,当做毕生的追求。

    几天前,陶文举接到来河南监税的任命后,稍稍调查了一番河南各州的主官。“窦氏五龙”在京中也是有名气的,窦家兄弟中有三人目前在开封为官。

    这兄弟三人都是些品行端正,嫉恶如仇的性子,因此对于窦侃可能的举动,陶文举那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此时听了窦侃的质问,陶文举面色不改地道

    “窦判官何出此言啊?我也不过是拿着朝廷的俸禄,帮朝廷做事罢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宋州今年夏税的情况。应当上供朝廷的三万贯,现在朝廷可是一文都没收到!”

    “宋州夏天遭灾的情况,我前月就已向朝廷上书了,今年宋州的收成连往年的一半都没有,这种情况下难道不应该免税吗?”窦侃愤怒地道。

    陶文举轻哼道“这种事情我怎么会清楚呢?收多少税那是三司定的,减不减免又不是我了算。只是如今我接到了来宋州监税的命令,收不上来,遭罪的可是我了,还望窦判官莫要横加阻拦。”

    窦侃知道自己是无法阻止陶文举了,环首四顾,大堂两边站满了全副武装的殿前军,自己又没办法调动州兵,何况就算调动了又有什么用呢?

    窦侃只得转身,愤然离去,走之前还不忘撂下狠话“陶文举你等着,我这就向朝廷上表,定将你的暴行公之于世,你等着遗臭万年吧!”

    “那请便吧,陶某求之不得。”这世道,恶名,凶名有时比起好名声来,要好使得多。如此行为正是陶文举所期望的,不然陛下怎么能看到他的作为呢?

    窦侃疾步绕过大堂门口雕着狴犴的屏风,正好看到在门口的吴观和李延庆,瞥了两人一眼,还没等到两人和他打招呼,便扬长而去了。

    看样子是气得不轻啊,李延庆听到了这里面的对话,想来这陶文举是很难服得了的。

    不过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收上赋税,行动虽然残暴,但显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窦侃最大的问题就是光有所谓的仁德,但既没有办法,也不想去强征赋税,因此就一直拖着,希望朝廷在看到收税无望的情况下,能够减免宋州的赋税。

    如今在自己和老师吴观的商讨下,计划的可行性相当之高,若是将我们的计划和陶文举摊开了,是否能得到他的配合呢?

    如此宋州的百姓就能免于陶文举的迫害了。

    极短的时间中,李延庆下了决断,在屏风前扯了扯吴观青色的官袍,轻声道

    “老师,要不我们向陶文举我们的方案。”

    吴观回头看了看李延庆,拍了拍他的,轻声回到“我也是这么想的,放心吧。”

    吴观走在前头,快步来到大堂中央,拱行礼道“下官归德军节度掌书记吴观,见过陶舍人。”

    “免礼免礼,吴书记今年以一白丁之身,受到李相公赏识,被擢升为掌书记,在京中也是有名气。今日详见,果然是一表人才。”

    谁对陶文举客气,陶文举自然不吝啬好话,总不能与所有人为敌吧,两人只在上午见过一面,草草行了个礼而已。

    陶文举又将视线投向吴观身后的李延庆,连忙起身,走到李延庆身前,还未等李延庆行礼,便扶着李延庆的臂膀道

    “这位想必就是李相公的三衙内吧,不愧是李相公的儿子,真是英武非凡,少年英雄。若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能有李衙内三分英气,我也就知足了。”

    李延庆看着眼前这位四十来岁的削瘦大叔,有点像穿越之前的邻居家的叔叔。

    不过就是这位看起来矮矮的,面色还有点和蔼的普通大叔,刚刚就在这狱中打死数人,又联想到不久前的梦境,李延庆的心中不由涌出一阵恶寒。

    轻轻发力,挣脱陶文举并没用力的,李延庆客客气气地行礼道“舍人过誉了,李延庆不过一介白丁,当不得舍人如此赞誉。”

    “当得,当得,身为李相公的儿子,衙内将来定是少不了一官半职的。”

    此时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皆可惠及子孙,成年的后代,都可向朝廷报备,依靠荫补制度获得官身。

    陶文举看着李延庆客客气气的样子,也不再言语,此时的李延庆不过一介白丁,看在他爹的份上客气一番就够了,转头看向吴观,道

    “在下初来宋城,本应上门叨扰,讨教下风土人情,吴书记却亲自来访,不知有何指教?”

    吴观回道“指教不敢,不过下官确实有些想法,还请陶舍人能够拿出点时间,听在下陈述一番。”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请吧,两位。”

    在陶文举的带领下,李延庆和吴观跟着他来到了大堂后方的房间中。

    刚刚坐下,吴观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道“舍人,下官深知如今收税之难,因此有个不成熟的方案想请舍人了解一下,当可一劳永逸。”

    吴观自然痛恨陶文举的所作所为,但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陶文举毕竟代表的是皇帝。

    “哦,来听听,若是真的有用,我定会向陛下表彰一番。”陶文举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坐在吴观对面的身体微微前倾。

    吴观便简单描述了一番两人改良后的方案,并着重表示这是李延庆的主意。

    陶文举闻言皱起了眉头,方法确实不错,不过这吴观只是个掌书记,李延庆虽然是李重进的儿子,但也不过十五岁而已,李重进真会拿出这笔钱来么?

    就陶文举自己的眼光看来,这贷款要想放出去十分麻烦,宋州三四万户农民,精准贷给每一户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况且还是分期收粮当还款,一个节度使要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呢?

    陶文举思考了一会,开口问道“这方案你们还未交给李相公吧?你们怎么确定他一定会同意呢?”

    “相公心中自有仁慈,定会同意的,下官已经遣人快马送信给相公了,还请舍人宽限两天,下官一定会给舍人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吴观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