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厨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
    第六百九十三章君臣之争

    下彭孙上前,恭敬地将虎墩放回去“太尉莫要动怒,气着了自己可如何是好。”

    这娃当年“率里侠应募”入伍,多年来没什么进步,遇到李宪顿时当亲爹一般供着。

    传言李宪脚臭,彭孙尝为李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李宪当时都气坏了,以足踏其头而骂道“奴谄不太甚乎”

    李宪坐下来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如今怎么办”

    彭孙谄媚道“既然陛下有命在先,太尉便是不管熙河前往延州,谁也不出不是来。”

    “太尉乃万金之体,大战来时恰好远离战区,不正是天降洪福吗”

    “哦”李宪笑了“老彭你过来。”

    彭孙谄笑着上前“太尉有何吩咐”

    李宪狠狠地一巴掌甩过去,抽得彭孙转了好几圈“放你娘的屁国家大事,岂容惜身老子纵是贪财怕死,却也知晓轻重”

    完问两个报信的军士“你们来时,河州什么情形”

    一名军士道“木征整日派人在城下耀武扬威,扬言要血洗河州,不过不过却没有派人攻城。”

    “哦”李宪眼珠子转了几转,突然大声喊道“军司马”

    军司马进入帐中,看着彭孙脸上的巴掌印,不禁偷笑。

    李宪道“记下我的命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等待陛下诏命;持我印信前往熙州,命诸军戒严整备;传令秦凤,加紧调运粮草;传令商州,统核军器。我估摸着经略学士半月之内必定回来,事先准备妥当,到时候便可即刻出兵”

    众人领命而出,李宪看着帐篷顶,哈哈大笑。

    彭孙顶着半边大红脸捧场“太尉因何发笑”

    李宪笑道“木征色厉内荏,主力定然已不在河州,嘿嘿嘿,此乃声东击西之计。”

    彭孙拱“太尉真乃运筹帷幄,只未知木征主力去了何处”

    李宪翻着白眼“老子管他去了何处反正归别人操心”

    高遵裕拿着中的军报,同样是皱紧了眉头。

    他的兵力实在是不足,底下无名偏俾两三只,除了三千宋军,剩下的,全是都是去年才投降过来的蕃人。

    几个月前,这些人还都是木征的下

    最大的一支,就是俞龙珂,如今的包顺。

    包顺辖地有大盐井,高遵裕请得蜀中巧匠,给包顺扩大了产能,去年下岷州,高遵裕下格外留情,安抚蕃落,走的是苏油当年的路子,周边蕃部如今忠诚度倒还行。

    效果也是显著的,一年时间,高遵裕笼络了三十万蕃人

    可如今木征气焰重起,河、岷二州,道路已经被隔断,周围藩人是什么心思,就到底难了。

    包顺蹬蹬蹬地走上城头“知军,你叫我”

    高遵裕将军报交给他“看看吧。”

    包顺接过“王子围了河州”

    高遵裕道“不仅如此,我料他必来,如今你如何自处”

    包顺正要答话,高遵裕道“先别开口,听我完。如果你要重投旧主,我不怪你,咱们好聚好散。”

    “我退出岷州,此地交给你,这样你也能在旧主前有些功劳。待大军齐整,我们再厮杀一场就是。”

    “如果你对皇宋忠心,那我就有信心守住岷州城。我们齐心协力,杀退木征,事后定然为你请功,让朝廷封赏。”

    “不过如果首鼠两端,临阵叛降,我死固不足惜,你就成了大宋的死仇,大军回来的时候,第一个要杀的就不会再是木征,而是你,还有你的部族。想清楚,再给我答复。”

    包顺噗通一声跪下“大宋官家赐我包姓,便是奖励我的忠心。比身份,王子虽是贵种,可知军乃今上的舅公,太后的伯父,比他贵重百倍”

    “知军进岷州以来,对我蕃部秋毫无犯,给我们送来茶叶,教我们扩大盐池,帮我们出售羊毛牛马。”

    “我们蕃人最感恩德,以前活在王子帐下,无现在一刻快活知军放心,之前陪王子与大宋相抗一场,最后他却抛弃了我们,该还的,我们岷州蕃人已经还了”

    “如今我们就是宋人,他要是敢来,我们与他血战到底”

    “好”高遵裕将他扶起“既然如此,我们便替陛下守住这岷州城再有敢言弃守者,无论蕃汉,斩”

    景思立覆军的消息传入朝中,顿时引来轩然大波。

    赵顼有些不明白,为何刚刚宣布升腾的国势,一转眼变得急转直下。

    朝议纷起,要求赵顼安定民生,不要在好大喜功,如今河州危急,岷州危急,就是进取太急的原因,扩地两千里,转眼便丢掉一千里,这样的进取,除了劳民伤财,军死将亡,又有什么好处

    新党内部,三司使曾布和市易司提举吕嘉问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赵顼命三司使曾布调查市易司,曾布奉命察访河北地区后,认为吕嘉问只想聚敛钱财,不顾百姓死活,完全违背了设置市易务的初衷。

    除开封府措施得当,市易司被苏油牢牢压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外,其它城市,居民民怨沸腾。

    税务索市利钱,其末或重于本,如是者不是个例。

    回京后,曾布直接将所有调查材料交给了赵顼,其中很多事情触目惊心,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商人在衙门口自尽,以死相争的事件。

    赵顼立即将材料移送中书。

    而王安石、吕惠卿庇护吕嘉问,吕嘉问并未因曾布的弹劾而下台。

    王安石甚至在赵顼面前出“非吕嘉问,谁可行之”的话。

    而免役法,也在许多地方出现问题,文彦博上奏,定州民有折卖屋木,以纳免役钱者。

    就连苏油奏行的免行法,也出了问题。

    苏油对大宋官员的人品,一直不怎么放心,王安石见此法在京中施行颇为便利,强行推广诸路。

    苏油表示坚决反对,认为事功未显,不能操之过急,反被李定以“反复”之名大加弹劾。

    果然,免行法一出京畿,人以为苦,虽负水、拾发、担粥、提茶之属,非纳钱者不得贩鬻。

    赵顼召见王安石询问“纳免行钱到底是如何施行的有人街上提汤瓶人都得出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情形”

    王安石回答道“如果有,必经中书指挥,但是中书的确没有下过这样的指示。”

    “陛下治身,无愧于尧、舜;但是在难壬人,疾谗这方面,却与尧、舜相去甚远。”

    赵顼表示怀疑“士大夫言不便者甚众。”

    王安石不以为然“有些士大夫对朝廷政事感到不快;有一些,又只知道因循守旧,以近习相为表里;但是陛下你要知道,从古到今,未有令近习如此而能兴治功者。”

    赵顼又问道“何故如今新立的部门越来越多新立的部门越来越多”

    王安石回答道“这些官司,正是为了节省经费而创立的。”

    赵顼有些匪夷所思“既然如此,那为何财用还是不足如果是因为冗兵,今日之兵已经比庆历年间少了很多了。”

    王安石也急了“陛下想要足用,必先理财理财的第一条,就是决断而不惑陛下你不要被左右人异论所移,方能有所作为”

    p别忘了给老周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