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青春言情 > 长夏江村事 > 正文 第1274章 气性
    她这感觉自己今日是稍微得过了些,有心两句缓和的话,人这都一头扎屋里去了。

    可要她上赶着去给儿子陪心,那绝对不可能!

    幸而下午只有她和玉兰俩人在,要不再加上老大和老二家的一块,照这兔崽子刚刚的模样,肯定得吵翻天了去。

    这孩子也是的。

    这么大人了,本来就是他自个儿以前太混了,她当娘的几句怎么了。

    就是这回错了,那也不是故意的呀,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个错,不错话呢?

    怎的今儿气性就这般大了?

    往日想让他多听两句,苦口婆心地劝也劝、骂也骂,老三都是当作没听到的,油盐不进的样子能把人活活气死。

    现今能听进话了,却又这般娃儿似的闹气,简直就是生来跟她作对的。

    今儿这事,来去,还不都怪他自个儿进门时不好好清楚?

    回来就板着一张脸,也不知是给谁脸色看,倒像是哪个欠了他一样的,能让人不来气?

    唉来去都是债。

    还是等老头子回来再看吧。

    解玉兰进屋把婆婆的意思一,刘达不冷不热地就那么瞥了她一眼,便在没有别的反应。

    解玉海早就打定主意还是回家,自然也没应承。

    一到差不多的时间,就提前寻到刘达娘处打了招呼要家去,结果意外收获了刘达娘给塞的好几个烙饼子。

    一个得有巴掌大,是让他拿着路上吃。

    刘家院子直到近黑才热闹起来,在外头疯玩的娃子回来了,做工的刘老爹、刘大哥、刘二哥,以及刘达的两个嫂子也都回来了。

    当众人从刘达娘和解玉兰的口中得知下午的意外事件后,几个大人个个都惊呆了,唯独娃子不懂那些对不对、该不该的,只欢呼着庆贺晚间有肉吃了。

    为此,难得地围着大功臣刘达吹了不少彩虹屁,十分现实地展露了什么叫做“有奶便是娘”。

    直把刘大嫂和刘二嫂给气得当下脸都歪了。

    自己跟男人在天天辛苦做工挣钱,没得着娃儿一句好,这老三不知用什么法子弄回了一块肉,反成了全家最大的功臣,最有本事的人。

    刘老爹和刘大、刘二却不这么想,三人脸上都只有高兴的份。

    不管怎么样,刘达现在愿意做活了,不再只等着混吃混喝混日子,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何况,明显他自己找的这主家除了是妇人这一点让人不甚满意之外,别的种种放到哪儿都是好的,比之那些大户都不差什么了。

    最可惜的就是要做的工不多,两天才一个时的样子。

    但如今看来这一个时倒抵得过过人家一天了。

    从这两回刘达除了工钱还拿回的七七八八的东西来看,确实值那个价。

    不管怎么,刘老爹还是替儿子高兴的。

    再加之刘达娘在饭前把刘老爹拉到一旁了通下午闹出的误会。

    于是,等上了饭桌,刘老爹罕见地在动筷前慎重地夸奖并勉励了刘达一番,刘达娘顺势了几句好听的软话,也没再提下午的糟心事,总算让刘达露了点笑脸。

    不管真假有几分,刘达娘心里好歹舒服了些。

    “只你——这老婆子怎的还连玉海的都留下了?没得让人我们刘家眼皮子浅的。”刘老爹着着习惯要再压两句,只才开腔又想起自家老婆子弄巧成拙的麻烦事,罢了,这兔崽子如今气性大,还是先顺他几天,便话锋一转,落到了刘达娘身上。

    解玉兰好不容易见自家男人心情好些,可不想再一顿饭吃得不欢而散,便立马抢先道:“爹,不怪婆婆,是我非要同意玉海留下这肉的。玉海以后跟静哥一块做工,少不得要在咱家时常进出的,这没了礼数才更要被人家三道四呢。是儿媳不好,没有提前跟爹提。”

    刘大嫂本就不忿刘达仗着一斤肉就让大伙轻易原谅了他之前懒到出奇的各种行为,人是骂不得了,可肉必须吃到嘴里,哪还能轻易吐出来?

    不止要吃,还得多多地吃,把以前被混吃混喝的刘达两口子占去的便宜都抢回来。

    故而,难得地,她也开腔赞同了解玉兰的话。

    “爹,玉兰得是呢。海那孩子特意把肉留给您和娘,那也是一片孝心,要是不收,人才为难呢。外头那些个嘴厉害得,白的都能成黑的。”

    刘二嫂自然也是抱着相同的心理,跟在后头也附和道:“是啊,爹,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在外头传老三的事儿有多难听,咱可不能让海也受这莫名的委屈。”

    刘老大和刘老二两人对视一眼,一致觉得这事站哪边话都不成,干脆只默默听着不出声。

    而桌上其他的娃子,那就更不管大人的啥了,吃饭最大的事那必须是抢肉,得嘴巴再动得快一些,这样才能多吃几块。

    刘家吃饭有规矩,吃菜必须要等吃完了再夹,从不惯娃子那等先抢到碗里堆着的毛病,但当然为了一口菜争吵打架那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刘家的娃子从就必须锻炼出来快准狠的上功夫,否则吃了亏就只能自己受着。

    要不是真有好菜的时候,头先就会给家里的都先分一筷子,真动作慢的,平素肉没几片的时候那怕是一口都别想吃上了。

    这规矩也无形中养成了刘家吃饭特别快的习惯,导致一般人来随桌做客都跟不上主人家吃饭的节奏。

    不过,吃得快也吃得快的好处,好处就是,不管那天是着紧上工还是赶时间走亲戚,刘家的人从老到都从不会因为吃饭耽误事。

    解玉兰还是嫁过来大半年才慢慢跟上大家的速度。

    起来,刘家吃饭相对最随性的还要属刘达,这事还跟他的名有一点联系呢。

    据刘达娘以前跟解玉兰的,刘达之所以名极为特殊地起了个“静儿”,是因为这娃儿一到出门就跟归了山的猴似的,一个错眼就不知窜哪儿去了,每每都要刘达娘在外头转上大半天才能把人捉回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