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青春言情 > 男配重生守则 > 第154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听到唱名的时候, 祝文乐还有点懵,他一个会试第十名,居然能进到一甲成为探花?

    殿试名次颁布的干脆, 太元帝直接省了一些步骤,让一甲三人进内殿,传胪在外面继续喊名字。

    看着自己亲自挑选的探花, 太元帝很满意,当初殿试的时候他看出是个姿态容貌极佳的, 今日细细一量果真如此。

    稍微询问几人几句,太元帝暗暗点头, 回答的都不错。

    “祝卿,朕记得你是出自争鸣书院的, 对于‘儒’你可有不同的意见?”

    听到这个问题,所有大臣的眼神都看过去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其他人不清楚,但朝廷里的官员可都知道争鸣书院的情况的。

    “回陛下, 学生认为格物致知是儒,以人为本是儒, 微言大义是儒,互敬互信是儒……”

    “学生觉得它是包容的, 所以数千年儒分为八,千年前秦成帝儒法合流, 从而创安佑盛世。虽然秦已亡,而此法, 已延千年。”

    “所以臣认为, ‘儒’并无正统不正统之, 光臣所知的流派就有数百家。臣觉得只有此法有利于国家百姓,圣人定会包容的。”

    祝文乐觉得自己将一生的急智都用在这里了,这位陛下的恶趣味真是让人难以承受。

    殿内的大臣们默默收回目光,他们能他的不对吗?要是针对他,那就明儒学是不包容的,但当初的儒法合流怎么算?

    不管承不承认,现在的庆朝也是儒法合流,甚至还有点外儒内法的感觉。

    “好,祝卿的有理,朕也是如此觉得的。”这嘴皮子不错,争鸣书院出来的,不是嘴笨话拙的,就是一口气能倒好几个人的,也是有趣。

    看着外面的阳光,祝文乐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就是状元和榜眼腿有些虚,刚刚他们也被波及到了,那目光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祝兄,好胆识。”陈状元郎道,他长相俊朗,笑起来很是爽朗,现在看来性格也是这般。

    榜眼稳重些,年纪也不大,长相偏硬朗,三人出来后,被内侍引着去外室换衣裳,马上就要跨马游街了。

    -

    祝文乐头上插着金质银簪花,看着身后师兄师弟们带着彩花,这扮相还真有股风流的味道。

    骑马看京城,听着周围笑闹声,祝文乐也喜悦不已,他现在已经远超自己的目标了,下面只要守护好玉坠,让它不要影响其他人就好。

    “这样的大好日子,祝兄怎么发呆了?”陈状元郞轻声提醒道。

    “这样的情景,实在让人无法回神,这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

    “可不是,愚兄现在还有些发虚呢,榜眼,远超吾预料。”一旁的榜眼也附和道,他自知自己的样貌不是文人所欣赏的,不过他才学不错。

    路边的人间一甲三人这般和睦,又是一阵花雨朝他们飞来,与之相伴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荷包香囊。

    孙纬在酒楼上看着五人,不仅感慨事态炎凉,致远那有多热闹,陈师兄那边就有多凄凉,连花都没几朵了。

    实在看不下去了,想着祝文乐他们也不会差这几朵花,就把自己准备的一桶花,全都撒给陈睿了。

    身为同进士的一伙人早就预料到这样的待遇了,骤然遇到花雨,有点不可置信,本想着是哪个善解人意的美娇娘,一抬头却看到了一张圆润的脸……

    两两相望下,陈睿一下子就认出来人了,只想着快点过去,别唤他,千万别唤他。

    “陈师兄,不用伤心,我这还有一桶花,全送给你!!!”

    陈睿听到这话,权当没听见,他是陈睿吗?他不是。

    只是紧跟着他的鲜花不是这样的,看着那些鲜花扔去的方向,一次两次是意外,三次了,那位进士一定就是“陈师兄”。

    这人射箭投壶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好准头!?然后,他躲得更快了。

    周围的人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两人实在是逗人。

    -

    回到院子里,陈睿直接上手让孙纬知道同进士的怒火,就算是同进士,也是要面子的。

    另外四人蹲在一旁笑。

    第二日还有琼林宴,此宴过后,由状元带头上表感激皇恩,等待吏部派官。拿到任命书和官服后,进士们能回乡祭祖一趟,再到任地就任。

    祝文乐是探花,进士及第自然是要进翰林院的,成为正七品编修。

    进士出身的周清元、严奇志和汪夏山,其中周清元和严奇志想要参加选馆,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正式成为翰林官员。

    汪夏山则算去任地,若是运气好去个中县,成为从七品知县,运气不好只能去中下县了,那就是正八品的知县。

    这一品之差,可能要花三年时间才能升。

    同进士出身的陈睿就更轻松了,左不过中下县和下县,正八品和从八品之差,好吧,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

    不扰两个正在备考的人,祝文乐和孙纬帮着出主意,只是保不齐还是要送礼才行。

    “师弟,我还未想好是否要成为朝廷命官……”

    想到自己那些亲戚,汪夏山有些为难,只是就此不干,他也有些难受。

    只是干了,这礼也不好送,他的俸禄得照顾家里。同时他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先把家事理顺。

    陈睿则另有担心,送礼他没压力,但是治理他有压力呀,他怕自己当不好这个知县,整个人都有些焦虑。

    祝文乐见这情况,也不想这些了,帮着他解压,发现没什么效果,并且把汪师兄也传染了后。

    祝文乐认命地带着两人,拜访当过地方官的师兄们,请教知县要注意的问题。

    本来以为师弟们前来托关系的师兄:……真不愧是我们的师弟,以后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注意着新科进士们动向的官员,知道情况后,对两人的行为颇为赞赏,也算阴差阳错了。

    -

    翰林院只招十位庶吉士,三年一招,因为只有新科进士才能选馆翰林院,考试的人倒也不多。

    周清元和严奇志殿试的名次都不错,可惜严师兄还是与翰林院失之交臂了,到最后只有周清元和祝文乐能留在京城。

    派官下来后,几人算返乡,他们还能一同返乡!

    -

    今年的环省、环禹府、岑竹县都极为风光,没办法进士多啊。

    今科共一百四十二位进士,环省占了三十多位,怀禹府和岑竹县更不用,进士的数量远超从前,能不风光嘛!

    路过环省,几人去了争鸣书院拜见师长,然后才回岑竹县,和长辈一起。

    这次祭祖,祝家本家的人也来了,以前祝文乐考中举人时也来过,但在祝文乐回绝去本家读书的要求后,就不再过来了。

    如今他成为新科进士,本家再也无法忽视,十八岁的探花,这是绝佳的助力。

    祝文乐他们也知道,只是他们只想让儿子安安生生的,互助自然会互助,毕竟虽然本家没有特地照拂,但祝家能在岑竹县立足,还是有本家的原因在的。

    只是成为本家少爷的左膀右臂,让儿子在朝堂上对他马首是瞻,这还是免了吧!

    -

    祝文乐去周家拜访的时候,周先生虽然高兴,但眉宇间带着愁,于是便问他怎么了。

    要知道培养出五位进士,周举人的愿望已经超额实现,现在应该更为轻松才对,怎会犯愁?

    见自己的得意门生如此关心自己,再想到这学生如今也未娶亲,给他一个提点也好,于是他道:“还不是由之,本来家里已经看好一贤淑女子,只等他点头便可,若是不喜,他母亲便跟着去京城,看看有没有看得上他的官家女子。”

    “结果他不要,是喜欢那个尹家姑娘,现在他母亲还在哭呢,这孩子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犟。那尹家姑娘是个学医的,日后还要抛头露面,如何能帮他料理后宅?”

    “原来是这事儿啊。”祝文乐下意识地接道。

    “你知道?!”

    “学生知道,师弟已经动心许久了,学生也觉得尹姑娘甚好,倒是一个为官,一个救人,倒也般配。”

    周先生的胡子抖了起来,不知道该些什么,问道:“你莫不是也喜欢这样的?”

    “那倒也不是,只是学生不喜女色,这辈子是没有后宅之忧了。”

    祝文乐笑的漫不经心,却让周举人震了一下,颤着声音问道:“你这是何意,不喜女色,难不成你!”

    “不是,学生也不好男色,两个色都不喜。”

    “你父母也同意?”

    “他们只望学生平安无忧,喜乐顺遂便好。”

    本来知道祝文乐来,想要前来接待一番的周家夫妻:……他们是不是太严苛了,和祝少爷比起来,他们的儿子愿意成亲,已经极为不错了。

    周举人看着他,只觉得脑袋疼。

    “先生,难道你们不想要由之喜乐顺遂吗?若是连自己所喜之人都娶不到,又何谈喜乐顺遂?”

    周举人有些沉默,周父周母依然觉得不行。

    僵持几日后,周家父母终于妥协了,儿子现在已经是进士,羽翼已丰,他们的态度不好太过强硬,导致儿子和他们离心。

    -

    听到周清元的话,尹素云眨了眨眼睛,觉得自己产生幻觉了,不然他怎么会朝自己出这样一番话?

    “我喜欢学医,就算嫁了人,我也想给人诊脉看病。你娶我,别人会笑话你的,而且我不会理家务,你会很累的。”

    “我知道的,成亲后,我赚钱跟你一起开药馆,只是我现在赚不了这么多钱,你能等等吗?”

    “不过我在京城有一座院,你可以在院开个医馆。这样白日我去翰林院的时候,你也有事干,我还能抄翰林院里的医书给你,我知道你喜欢这些。”

    “你如此为我考虑,这让我受之有愧。”尹素云无所适从,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

    “而且,每个人的喜欢都会变的,你现在的很好,谁知道最后会不会变。”

    “我可以写契书,如若有负心之举,你可以带着嫁妆、医馆离开。”周清元知道尹家妹妹没什么安全感,所以提前考虑了这个。

    “纸笔这儿都有,写吧!”尹素云拿出纸笔给他。

    周清元并不含糊,写下了一张契书,在旁边看热闹的严奇志还在一旁指点。

    祝文乐和汪夏山他们就成了围观的吃瓜群众,守在两人周围,可不能让人见着这些,不利于尹家姑娘的名声。

    两月后,两人大婚,周家人虽不满意这门亲事,但架不住周清元乐意。

    而且尹素云的医术也确实好,婚后周母本想劝她放下,但在被尹素云治好腹痛之后,就帮着一起出主意,怎样把家事和学医两手抓。

    -

    师兄弟六人一齐来到环省,在环省码头分别,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聚,只望师兄(师弟)平安无忧。

    孙纬看着船只远去,自己又回到争鸣书院去了,他还有点盼头,三年后还能跟致远和由之在京城重聚。

    -

    来到京城后,祝文乐他们各自回了自家院。

    京城祝家现在只有他一人,父母现在还在岑竹县,得把东西收拾出来,才会带着弟妹来京城。

    至于两个妹妹自然也要在京城出嫁,反正不管在哪里,都是要坐船过去的。

    翰林院的日子比想象中的清闲,于是祝文乐开始不务正业了,不对,应该是在正事办完的情况下,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

    所以他常常往工部跑,本来还想压一下的其余朝臣:算了吧,这人应该没这心思。

    于是翰林院编修,在闲暇时成了工部的编外人员,并且他还真带着工匠做出了些成果,成了这一科升官最快的人。

    做着工部的活,升着翰林的官,奇葩二字就是为他量身造的。

    其中不乏人操心这位探花郎的婚事,可惜祝文乐早有准备,拿出圣清道观观主的批语:此生无缘,不然,祸及自身。

    有人不信邪,结果第二天这个探花郎就起不来了,于是再没人提这事。

    祝文乐觉得想出这个办法的自己,果然聪慧。就算周先生他来信询问,他也不惧,当时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到了京城去圣清观上香时,才被观主批的。

    等到祝家父母到来,他们一家人在京城安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