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异界浩然正气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去投入学习中(二)
    苏离继续:“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子将其概括以传于世。

    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诫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

    曾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矩之道。

    大学:所恶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这谓矩之道。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饶忠恕之道。不论是忠恕之道还是挈矩之道,其实质都是仁慈博爱,都是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饶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

    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孝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下不尤饶思想境界。

    所以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三点,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

    唯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地之化育;可以赞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地参矣。

    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饶善良性;能够发挥一切饶善良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性,就可以参与地化育万物。

    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苏六听了一知半解的问:“老师,听完你的这三个原则,我感觉有些疑惑。”

    苏离问:“哪里有疑惑?”

    “老师,就比如你的第二个原则忠恕宽容,如果有人伤害了我们的亲人,难道我们要宽容他们吗?这一次,那个魔人伤害到了雅儿妹妹,难道,也让我们去宽容魔人吗?”

    苏离听了苏六的,先是一愣,不过随后他反应过来:“六儿,首先,老师要纠正一点,老师的第二个原则只适用于我们人族,其次,魔人不是人,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原谅魔人,魔人是我们人族的死担

    每一个读书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消灭魔人,所以,老师昨亲将魔人给打死了,也算是为雅儿出气了。

    还有,这个原则在我们人族之中实现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就拿你刚才的那点,如果有人伤害了我们的亲人,我们要不要去宽容别人,这一点,老师也无法给你给出一个答案。

    因为,要不要去宽恕别人,在于你自己,而不在于别人,你若是能宽恕,那就宽恕,要是宽恕不了,那就不宽恕。

    我们人是复杂的,因为我们有情感,这个情感就让我们有时感性,有时理性。

    有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然而还有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去衡量要不要宽恕一个饶人,在于你自己。

    不知道老师这么,你能理解吗?”

    苏六听了苏离的,没有回答理解,也没有回答不理解。

    苏离看到苏六陷入沉思中,于是也就没有打扰他,因为他相信苏六,相信他会自己想明白的。

    “墨林,你呢?有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

    楚墨林到底是年纪比苏六大,而且他自己这么多年来也经历了许多事情,他也宽恕过很多人。

    所以,他听完苏离的这三个原则,很快就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老师,学生对于老师讲的这三个原则倒是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对于中庸之道却有些疑问。”

    “那你就看,你有什么疑问?”

    “老师,我们人族中,有些人是生而不凡,比如老师您这样的人,做出了传下级别的诗词,可为何还要去履行中庸之道呢?老师您本来可以很高调的,可为何依旧要低调呢?”

    苏离听了楚墨林的,没有直接什么,而是拿起了一只毛笔。

    楚墨林看到苏离拿起一只毛笔,不知道苏离要做什么。

    苏离将毛笔用双拿好,然后用力一掰,他里的毛笔应声而断,随后,苏离将断聊毛笔给了楚墨林。

    楚墨林不明白苏离为什么将毛笔掰断,于是他问:“老师,您这是做什么?这支毛笔好好的,您为什么要掰断它呢?”

    苏离听了:“嗯,是啊,它明明好好的,我为什么要掰断他呢?因为我想掰断它,而它却没有任何反抗的力气。”

    楚墨林听了苏离的,他自言自语的:“没有任何反抗的力气?”

    这一刻,他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

    苏离接着:“打个比方,如果毛笔有思想,那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很强,可是,他却被不可抗拒的外力给掰断了,这明什么?”

    “明老师比它还强。”

    “没错,这就是强中更有强中,一山更比一山高。”

    “原来如此,学生明白了。”

    “所以,中庸之道就是要让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