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 正文 15. 娱乐:八卦轶事5 刘彻和他的男人女人……
    汉高祖时期。

    “汉武帝刘彻?”

    刘邦竖起耳朵,感觉这个应该是他老刘家的种。

    萧何欲言又止。

    刘邦睨他:

    “想什么就吧,乃公承受得住。”

    萧何:“男人和女人都讲过了,接下来”

    刘邦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淦!”

    这什么丢人现眼的儿孙?你喜欢男人直接养男宠啊,和太监亲亲我我算个什么事?

    咱老刘家不介意你男女通吃,反正你祖宗我也有男宠。但是,太监不行!

    张良轻咳一声:

    “陛下勿扰,这些应当都是后世编撰的,您想想始皇和太宗。”

    两位都因为和朝臣关系亲密,被人拿出来浮想联翩。照这么看,或许那位汉武帝也只是和太监举止稍微亲密了一些。

    刘邦摇头叹息,他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他还是觉得丢人。和谁举止暧昧不好和太监,真是拎不清。

    汉景帝时期。

    刘启看着身边俊秀的少年太子,神情十分忧虑。

    正好十四岁卡在节目底线上不能看八卦栏目的刘彻疑惑回头。

    “父皇?”

    刘启摇摇头:

    “无事。彻儿,你且继续看那三国演义,看看我汉家江山到底是怎么没的。”

    因为儿子年龄不够,刘启便干脆安排他去看看其他的剧集。没想到随便一翻,就发现里头的三国演义正是演的汉朝末年之事。

    哪怕其中有大量杜撰的成分,也能看出不少问题来。而且剧中也提到了一些西汉时期的事迹,同样可以记录下来,慢慢研究。

    刘启想着,亲近宦官问题不大,现在看演义更要紧一些。等到节目结束,再提点儿子不迟。

    废话不多,直接进入正题:刘彻和他的男人女人们。

    刘彻:

    “噗。”

    也不知道是谁没忍住,发出了非常轻微的喷笑声。刘彻阴沉地看过去,没找到笑出来的那人。

    可恶,朕与书人不共戴天!

    起刘彻啊

    “等会儿。”

    刘彻非常不满:

    “别人的开场都有两段描述,凭什么到了朕就没有了?就那个他怎么怎么样,她们怎么怎么样的开场白。”

    卫青万分无奈:

    “陛下,这个就不必争了吧?”

    没有这种一看就很扯的开场不是挺好的吗?

    刘彻:“朕可以不要,但它不能不给!”

    别人都有就他没有,这不就显得他很没面子嘛。

    卫青:我就多余搭理他。

    事实证明,刘彻再怎么抗议也并不会得到天幕的回应,书人依然在自顾自往下讲。

    起刘彻啊,就不得不提他的一句名言:“吾可三日不食,但不可一日无妇。”意思就是他宁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忍受没有美女在怀。1

    但是你以为他只喜欢女人吗?不是的,他还有很多著名的男宠。

    下面,我们先讲几个著名的女子。她们的故事七分真三分假,不过不重要,反正后世人都觉得是真的,刘彻本人的意见无人在意。

    刘彻:???

    刘彻创造了三个成语典故,这个三个典故都和女人有关。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一个,就是“金屋藏娇”。

    刘彻:草,什么东西?

    这个金屋是他理解的那个金屋吗?那娇是指的哪个人,还是泛指漂亮的姑娘?

    刘彻几乎是下意识想到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毕竟对方名字里带了“娇”字。

    根据汉武故事一书的记载,刘彻六岁时他的姑姑馆陶公主见他直盯着周围的美貌宫女看,于是问他要不要从中挑一个日后给他做妻子。

    刘彻:不,朕六岁的时候没有这么好色!

    刘彻拒绝了。

    刘彻:哼,朕就知道。

    然后馆陶公主又问他,自己的女儿阿娇如何。刘彻答:“若得阿娇作妇,当金屋贮之也。”

    金屋藏娇,由此而来。

    刘彻:

    刘彻忍不住回忆了一下自己六岁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话,但是想不起来。

    开什么玩笑,正常人谁记得六岁时候的事情?除非印象非常深刻,不然大部分都忘干净了。

    刘彻便问起居郎:

    “有这段吗?”

    起居郎无语半晌,才硬着头皮提醒:

    “起居注是从您登基才开始记的”

    意思就是你当皇子时候过什么起居注里没有,想知道自己去问馆陶公主去。

    刘彻当然不会去问,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没有过了。他要是真过这话,以他姑姑嚣张的性格,必然会拿出来调侃他,甚至要求他兑现承诺的。

    馆陶公主十分感动,于是决定帮助刘彻登基。多年后,十六岁的刘彻继位,果真立了表妹阿娇为皇后。

    但刘彻是一个心中装了万千少男少女的男人,他怎么可能为一个陈阿娇而停留?最终,他还是辜负了阿娇,辜负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元光五年,阿娇被废,幽居于长门宫。

    景帝时期。

    已经和王娡母子结成联盟,就等大外甥登基的馆陶公主:???

    刘彻!你个负心薄幸过河拆桥的混账东西!

    刘启再一次侧目看向自家太子。

    太子刘彻皱眉:

    “父皇?您又怎么了?”

    刘启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刘彻:?

    还能不能好好话了?父皇今天都什么毛病?

    “没什么。”

    刘启觉得自己应该相信儿子。

    他姐姐馆陶一向嚣张跋扈,彻儿应该不会单纯因为个人喜好废立皇后。毕竟陈阿娇背后的势力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废的。

    刘启眉头微皱,大致猜到了真相。

    看来得想法子杀杀阿姐的气焰了,过于嚣张只会害人害己。

    在此,需要声明一点,金屋藏娇这个故事是后世人编撰的,没有史料证明其真实性。武帝故事这本书错漏很多,应该和话本是差不多的性质。

    但是,陈阿娇被废这件事是真的。虽然和负心薄幸没什么关系,纯粹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刘彻摊:不然呢?

    后人不会真以为朕是会个为情昏聩的渣男吧?

    要不是阿娇多年无子又弄巫蛊之术害人,他也不能那么顺利地把人废掉。

    还有她和她娘的嚣张跋扈,刘彻是真的受够了。没有皇帝能够容忍有人天天仗着从龙之功四处蹦跶,但馆陶公主偏偏就爱这么干。

    第二个典故,“倾国倾城”。

    先前才被科普过倾国倾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先秦众人:哦豁,是那个北方佳人吗?

    写下倾国倾城这首歌的人叫李延年,他的妹妹十分美貌,此歌就是为她而作。凭借这首歌,李氏果然得到了刘彻的关注,成功入宫封为夫人。

    可惜天不假年,李夫人在产下一子之后便病逝了。刘彻十分心痛,令其以皇后之礼安葬,还将她的画像挂在甘泉宫中睹物思人。

    不过睹物思人也不影响他刘彻“不可一日无妇”就是了。

    刘彻不满,难道他堂堂皇帝还要为了一个女人守身如玉不成?

    而且他让李夫人以皇后之礼下葬是因为人家给他生了个儿子,和受不受宠没关系。要真爱,对不起,他刘彻没有这个玩意儿。

    不过起李夫人,也幸好对方已经去世了。不然每次看到她都要想起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的秦王侵城曲,刘彻真的会萎。

    满朝文武不动声色地吃着茶点看着戏,心里直呼这次没白来。

    ——对不起,但是看陛下无能狂怒真的很有趣。

    最后一个典故呢,则是“尹邢避面”,比较生僻,很多人都没听过。

    这个典故的是刘彻有两个宠妃,一个姓尹一个姓邢,两个人喜欢争风吃醋闹矛盾。刘彻嫌她们闹腾,就下令不许二人再见面。

    后来尹夫人自恃美貌,非要和邢夫人比一比到底谁更有美丽。刘彻满足了她,让两人再次见面。结果尹夫人自觉不敌,自惭形秽下主动选择了避让。

    道这一段,刘彻可就不生气了。

    他不仅不生气,还很得意。

    “是朕英明神武,让她们两个不再碰面。你们看,这不就成果斐然吗?尹夫人都学会自我反省了。”

    群臣:啊对对对。

    没有什么能打倒武帝陛下的厚脸皮。

    对了,陛下的谥号原来是武帝么?倒是很贴切啊!

    此时霍去病刚刚封狼居胥回京,是汉武一朝武德鼎盛的那一年。因为已经把匈奴打老实了,大家才有心情坐在这里谈天笑。

    不过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除了以上述三位女子之外,刘彻的后宫中还有两位颇有分量的皇后,也很值得一提。

    皇后?还是两位?

    朝臣们面面相觑。

    陈皇后之前已经过了,以皇后之礼下葬的李夫人也过了,就算她被追封皇后也肯定不是天幕提到的二人之一。

    如今在位的卫皇后肯定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谁?难道后期卫皇后薨逝,陛下又立了一位?

    卫青和霍去病敛起笑容,心下忍不住担忧了起来。

    这两位皇后分别是卫皇后和钩弋夫人,前者我们放到后面再。

    卫霍:

    他们怀疑书人是故意在吊人胃口。

    后者是刘彻巡行至河间时收入后宫的,大概在卫皇后去世前两三年入的宫。

    一年后,她为62岁的刘彻生下了最的儿子刘弗陵。八年后,刘弗陵被立为太子。

    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们不平衡了,凭什么这个叫刘彻的狗东西能活到六十多不算,这么大年纪还能再生个儿子?

    不过也有精明的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子少母强,刘弗陵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有几年好活?等到他继位时,他自己年幼,母亲就可以顺理成章把持朝政了。

    什么你刘弗陵不一定能上位?都立为太子了,那可是刘彻七十岁的时候立的太子,肯定是为了让他接班啊,不然玩呢?

    书人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刘弗陵继位,追封钩弋夫人赵氏为太后。

    汉武群臣:等一下,怎么就跳到追封了?钩弋夫人什么时候死的?

    还有还有,他们的卫太子刘据呢?是不是陛下活得太久开始猜忌太子了,所以才让年幼的弟弟摘了桃子?

    时间回到立太子的一年前。

    刘彻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但幼子刘弗陵还。为了防止年轻的母亲把持幼帝,刘彻一策划了钩弋夫人的死亡,随意找了个由头将人赐死。

    可怜钩弋夫人受宠七年,终究是没能在这个凉薄的男人心中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刘彻什么都做得出来。

    刘彻挠挠脸,假装无事发生。

    “都看朕做什么?”

    刘彻瞪了一眼偷偷看自己的朝臣们。

    他可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固才这么干的,哪怕是祖宗知道了也得夸赞他。

    祖宗们确实在“夸”他。

    刘邦:“这子不错,知道不为情爱所困。不过怎么立个这么的儿子当皇帝?他没别的儿子了吗?”

    起这个刘邦就糟心,他也觉得自己没有合适的儿子继位。

    虽然他嘴上老刘如意像自己,但是刘邦其实心里很清楚,刘如意目前还不行,稳不住大汉江山。

    要是给如意多一点时间成长,或许还能有戏。可要是他刘邦不幸早死,那么他除了吕雉别无选择。

    是的,除了“吕雉”别无选择,而不是除了“刘盈”。

    在那种情况下,只有吕雉能够平衡朝中的三股势力,让大汉江山延续下去。

    年轻的刘如意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他上位后大汉只会因为诸侯王和功臣们拥兵自重而分崩离析,恢复到春秋战国那种群雄割据的形式。

    刘邦烦恼地推开怀里的戚夫人,心里埋怨她生的儿子还不够优秀,不然自己哪里需要向吕雉妥协?

    结果第一个烦恼还没解决,第二个就紧跟着出现了:

    刘彻杀死钩弋夫人这件事做对了吗?他成功阻止了大汉天下被他人掌控吗?

    只能成功了一半,因为没有钩弋夫人还有个权臣能够随意废立皇帝啊(狗头)。

    刘邦:乃公决定收回刚刚对这子的夸奖。

    刘启:儿子你到底怎么想的?只顾着防备后宫没顾上防备前朝是吧?

    刘彻:是啊,朕未来到底是怎么想的?朕也很费解啊!

    书人大喘气:

    虽然权臣废立的不是刘弗陵,而是在刘弗陵死后折腾他的儿子们。但是这不重要,毕竟权臣是刘彻当初给刘弗陵选的托孤大臣嘛。

    三人:

    你妹!这个很重要!

    汉昭帝刘弗陵默默扭头看向霍光,虽然天幕没明,但他总觉得的就是霍卿。

    霍光坦然地回望刘弗陵,这位天子里又没有实权,他怕什么?

    刘弗陵默默收回视线。

    算了算了,死后的事情他管不了。

    反正霍卿也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他就想当个权臣。而且天下被他治理得还不错,他除了接受还能怎么办呢?

    完钩弋夫人,我们再刘彻的男宠。

    还等着听卫皇后怎么就死了的卫霍:

    确定了,天幕就是故意吊人胃口的!

    这可冤枉222了,现在不卫皇后是因为卫皇后要和“卫皇后”卫青还有“霍太子”霍去病一起啊。一家四口,整整齐齐,谁也不能少,提前了卫皇后容易剧透。

    不过如今的是刘彻在正史上确凿风流韵事,卫霍这个属于野史中的野史,肯定不能放在一起讲的。

    刘彻一共有两个记录在册的男宠。其他没记录的具体有多少未可知,但是肯定不少就是了。

    两人中,第一个是韩焉。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王室的后人,曾祖父是韩王信。而韩王信又是韩襄王的庶孙。

    被点名的韩王们:噗——

    一口血吐了出来。

    好儿孙你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去给人当男宠???

    另一个是李延年,就是李夫人的兄长。曾经受过宫刑,颇擅音律。

    刘彻:噗——

    一口血憋在喉咙口。

    很好,这下真成刘彻和他的太监了,万幸的是这里面没有“们”,就一个太监。

    汉初。

    刘邦:

    刘邦怀疑人生:

    “所以乃公这个儿孙真的和太监搞上了?”

    张良:

    张良选择了沉默,仿佛之前安慰刘邦那些传言都会被澄清的不是他。

    澄清是澄清了,但是澄清的方向反了。

    最后还是萧何硬着头皮劝道:

    “武帝有记载的男宠只有两个,没记载的只会更多,这么多人里出一个太监还是很正常的。您不如想点开心的事情,比如武帝这个谥号或许代表着我大汉打赢了匈奴收复了河套呢?”

    刘邦这才勉强高兴了一点。

    至于武帝可能只收复了一点犄角旮旯地区,或者武这个谥号是反讽,这种可能性就暂时忽略吧。

    好了,开胃菜结束,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

    刘彻:什么?这才开胃菜???

    吃瓜群众:什么!这才开胃菜!!!

    刺激!!!

    作者有话要:  下一章就写卫霍了!

    大家放心,我会努力保证卫霍风评不被害的,但是猪猪就不保证了

    毕竟迫害猪猪,我是认真的()

    注1男宠记载出自司马迁史记

    我搜到李延年的时候还有点不相信,但是司马迁把韩焉李延年都归在了佞幸列传里,这个列传是记录刘邦到刘彻的情感秘事的。

    司马迁还生怕后人把“佞幸”与“佞臣”混为一谈,特意解释道:“力田不如逢年,善事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

    不过佞幸列传的结尾很微妙啊,莫名其妙突然e了卫青。

    “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虽然是当正面典型提的,但问题是你看他的话:

    前半句是男宠大多是出自外戚之家,后半句就接一个卫霍也是因为外戚才“贵幸”,这就很容易被人恶意曲解为卫霍也曾经是男宠,只不过人家上进后来当了大将军。

    因为这个,后世才开始编排卫青,所以司马迁要负全责。

    而且他自己都强调了佞幸列传是写男宠的,你很难他在这里头e卫霍是出于好意,更何况他是站李广的、本就看卫青不太顺眼。

    这段话最讨厌的地方还不是他把卫霍和那些佞幸放在一起作对比,不太尊重人,而是他这么写,你没法锤死他有问题。

    文人可爱玩这一招了,写得模棱两可,你怎么理解都行。但你的理解是你的事情,与我写书人无关,我永远清清白白。我可没卫霍当过男宠,那是你自己解读的。

    另外补充一点:

    先秦和西汉时期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太监的,比如刘邦的男宠籍孺就是宦官,但是没有他受过宫刑的记载,但是刘彻的男宠李延年是明确记载有受过腐刑的(腐刑就是宫刑)。

    以及,赵高是宦官,但他不是太监,而且他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