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 正文 9. 【纪实诗】杜甫丽人行 非我族类,其心……
    水幕中月兮的声音在亭中回荡,那么空灵,又那么沉重。

    李隆基闭目敛去眼底泪光。

    许久后,他睁开眼,望向高力士:“去把大臣们都喊来吧。”

    高力士诧异地睁大了眼睛。

    他站在原地踌躇片刻,面露担忧:“圣人这、这恐怕对您圣誉有碍”

    李隆基难得清醒,自嘲一笑:“不喊他们来,朕几十年后也一样圣誉有碍。与其死后遗臭万年,倒不如现在把这些朝中股肱喊过来,既能就地讨论日后方策,也能借仙子之言给他们敲个醒钟。”

    李隆基抬起头,望向碧空如洗的蓝天,面露感慨:“太宗一世英明,虚心纳谏,晚年亦不忘将十渐不克终疏朝夕攻读,以资警惕。朕当年答应姚相“十事要”,这些年倒多有懈怠。”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杜甫目露欣慰,向圣人恭敬行礼。

    李隆基笑着摆摆。

    眼见李隆基和杜甫君臣和乐,跪在一旁的李林甫蓦地想到一件事:

    记得多年前,他儿子李岫曾跪在自己面前哭泣,这孩子认为自己久居相位,树敌甚多,恐怕难得善终。忠言逆耳,当时自己颇为不快,以一句“形势逼人,为之奈何”打发了那个纯孝的好孩子。

    刚才从水幕中得知自己的悲惨下场,李林甫生气悲痛之余,却也有种“果真如此”的伤感和恍惚。原以为今天必然命丧当场,但如今看圣人神色,李林甫意识到此事或许还有转——“上天庇佑,示我灾行”,善终的会或许就近在眼前!

    “臣也愿追随圣人!”

    李林甫跪地不起,老泪纵横:“臣知自己罪孽深重,但请圣人给臣一个会,让臣改过自新!”

    “臣也愿追随圣人!”

    杨国忠亦是不甘落后,拼命磕头。这短短片刻,他猛地意识到,荣华富贵哪里比得上身家性命来得重要。只要能活命,他愿意捐出全副身家,辞官种田。

    安禄山看着两人,眼里流露出一丝羡慕。他知道自己作为贼首,这次恐怕难逃一死。但见圣人锐意图治,他也便不抱希望地跪地恳求:“臣愿辞去两镇节度使,去军中做个走卒前锋。臣不通文墨,唯有这一身气力能为圣人效劳,臣愿战死沙场,以身谢罪!”

    面对不断请求磕头请求的三人,李隆基面色淡淡、目光深沉,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圣人呐!!”

    大臣们一进花园见到端坐亭内的李隆基,无不捶胸顿足、义愤填膺。

    过来的路上,高力士给他们挑挑拣拣了些大概。他隐去了战争成因,只着重介绍了“诗圣杜甫”以及安史之乱后大唐即将出现的乱局。

    数十人将亭和石潭围得严严实实。在李隆基的示意下,年迈体弱的文臣被扶着坐进椅子,就连武将们也被塞了一杯热茶。

    大臣们到来之前,杨贵妃指挥着将散乱一地的绸缎珠宝收拾干净,又命力士们搬来数十把椅放在潭边,再细心地备上热茶、笔墨做完这一切,她第一次懂事地主动行礼告退,将花园让给了议政的君臣。

    文臣们看到亭中杜甫,纷纷对他颔首示意,目光中满是欣赏和感慨。杜甫在长安投谒多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权贵对他赞许微笑。这若能早个两天三天,他必定欣喜若狂,只是如今心头压抑,杜甫最终也只是回以淡淡一礼。

    除了杜甫,众人自然也看到了跪在地上的三人。见李林甫满脸愧色,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目露快意。而杨国忠本就人缘极差,现在更是好像变成了地上的泥巴,大部分朝官对他轻蔑一瞥,连鄙夷和愤怒的眼神都吝啬给他。

    三人中,要“视线中心”,那还得数叛军贼首“安禄山”。

    武将们盯着安禄山的目光像是恨不得生啖其肉,其中尤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视线最为“炽热”。他素来与安禄山交恶,如今识破他狼子野心,更是恨不得替圣人除之后快。

    但在动前,有人突然上前高呼一言。

    这话音刚落,武将堆里的高仙芝、哥舒翰等人都面色大变,就连一旁封常清的眼底也掀起了波澜。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一年轻臣子排开众人,跪在雪地里高声谏言:“圣人!安禄山,胡人也!胡,蛮夷也!其人生性凶残、难以教化,自古与我中原为敌!左传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望圣人先斩安贼,再逐异族,方可保万世太平!”

    高仙芝低头咬牙,心欲滴血:他是高句丽人,倘若陛下当真要逐异族,他恐怕只能被迫卸甲。他身旁的哥舒翰俨然也想到了这点,身有突厥血统的他亦有些面色黯淡。两人身后的封常清虽是汉人,但他自幼流落安西胡城,此刻也难免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时之间,武将里数人眉头紧锁、咬牙不言。

    李隆基缓缓皱起眉,目光有些不善。先不他身上也流着部分鲜卑血脉,曾被赞为“天可汗”的他光是听到那句“再逐异族”就顿生反感。

    就在他思索要如何回复之际,刚才卡顿的水幕此刻又恢复了信号,石潭里再次传来月兮的声音——

    安史之乱的影响十分深远,可以,它不仅是唐朝一代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转折点。浅举民族关系为例,在安史之乱前,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四夷大君长,争遣使入献见”,汉族与周边民族友好往来,少数民族也能在朝中做官,经济文化在这开放包容的唐朝飞速发展。

    安史之乱后,或许因为叛军首领安禄山是胡人,又或许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自此之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法开始深入人心,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原本是世界中心的中国开始保守排外,与世界脱轨。乃至到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的中国几乎与世界潮流隔绝。

    封闭导致自大,自大使人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清朝末,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封闭的国门,历史由此进入最黑暗屈辱的时期,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中国从原本的世界中心沦为了被列强瓜分的战利品。

    亭子内外一片寂静,君臣面面相觑。

    “什、什么?”哥舒翰以为自己听错了,猛地一晃脑袋。

    “挨打”、“轰开”、“瓜分”这些词在哥舒翰脑子里嗡嗡作响,直逼得他气血上涌,视线所及顿时一片赤红。

    一时间,武将们怒目圆睁、发指眦裂。唯有老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对上目光,低声私语:“你在边镇多年,可曾听过英国?列强?”

    李光弼拧眉思索,最后还是摇头叹息:“怕比大食还要更远些。”

    与武将们的重点略有不同,文臣们对“政策”更为敏感,最先关注的就是“清朝”和“闭关锁国”。

    他们先是就“清朝”议论了一番,但改朝换代自古有之,而且他们如今齐聚一堂,不正是在为延续盛唐而忙活吗?如此便也将这不知所谓的“清朝”先丢到了一边,抓着“闭关锁国”争议不休。

    “子何等居心?我看这万世太平就是毁于你!”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显然深有见地,他上前一步,对跪在雪地里的年轻臣子怒目而视:“你看哥舒特进、高特进,哪个不是忠心耿耿?你要圣人驱逐异族,难道是想把大唐的忠将良兵对他国拱相让吗?”

    年轻臣子此刻也意识到了自己考虑不周,而且他官职本就在特进之下,如今见几位武将沉默不语,他的心里顿时发怵。在几位老臣不赞同的目光中,他狼狈起身,掩面遁入人群。

    提到“哥舒特进”,李隆基蓦地想起水幕刚才的潼关战役,他不由得把目光转向哥舒翰——天气尚寒,众人在雪地里不免有些身形瑟缩,唯独哥舒翰腰板笔直、目光炯炯,除却鬓角几缕银丝,根本看不出他已年近五十。

    忠君爱国之能将也。李隆基暗自点头,誓要重用哥舒特进。

    清乾隆五十八年

    热河避暑山庄

    满面迷茫的马戛尔尼不知道为何周围的中国官员一下子都变了脸色。

    他作为外国使臣,带着自己君主精心准备的厚礼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谒见中国皇帝,但这一路上发生了诸多不快,让他现在已经有些精疲力竭、内心烦躁。

    他们刚一下船,自家的礼物上便被中国官员不由分地插上彩旗,上面写着“英吉利贡使”——马戛尔尼也算半个中国通,这明明是平等的交流访问,怎么就成了“上贡”?

    就连英王信上的“礼物”一词也没被中国官员放过,愣是被译成了略显卑微的“贡品”。马戛尔尼指出了这个错误,但中国官员却满脸不屑,傲慢异常:“送给皇帝的礼品从来都叫做‘贡’。”

    除此之外,他与徵瑞大人、和珅大人就面见皇帝的礼仪也闹得非常不愉快。他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就算面对自己的君主也不过是单膝下跪,又怎能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他的双膝,只能为上帝同时弯曲,向中国皇帝下跪,绝对不行!

    与各位官员大人拉扯了一路,最后中国皇帝总算勉强同意了自己单膝行礼的请求。

    但或许是这个原因,中国皇帝见到自己时脸色并不好看,就算自己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军舰,中国皇帝也神色冷漠、不以为意。

    就在他进退两难之际,天上似乎又发生了怪事——无论是皇帝官员还是侍女卫兵,他们先是惊恐地骚动,直到皇帝命令众人“保持安静”,人群才逐渐恢复镇定。

    马戛尔尼也好奇抬头,可头顶不过就是寻常的蓝天白云,偶尔飞过几只鸟,看上去也没什么值得大惊怪的事情,但周围人的面色却阴晴不定,时而频频点头、时而满面怒容

    马戛尔尼用拗口汉语向身边官员询问,但他们都支支吾吾,含糊不语。

    马戛尔尼一边暗自记下情况,一边从众抬头,试图从空白的天幕中看出些秘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当马戛尔尼的脖子开始酸疼之际,周围的中国人终于有了新的反应。

    他们的目光从天幕缓缓下落,先是彼此交换了几个眼神,然后不约而同望向——

    马戛尔尼:大家看我干嘛?

    乾隆端坐于龙椅,他伸出,大太监李玉心领神会地把马戛尔尼带来的贡单递到万岁爷的上。

    他眯着眼扫过礼单上那一列的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最终将视线定格在最下方的来使国署名:英吉利。

    作者有话要:  明:

    官员进谏:正月会有朝集。(为了让镇守边关的将军们能够来看水幕,默认将军们亲自回朝述职)

    材料:

    、哥舒翰与安禄山有怨: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哥舒翰素与安禄山、安思顺不协,上常和解之,使为兄弟。是冬,三人俱入朝,上使高力士宴之于城东。禄山谓翰曰:“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类颇同,何得不相亲?”翰曰:‘古人云:狐向窟嗥不祥,为其忘本故也。兄苟见亲,翰敢不尽心!”禄山以为讥其胡也,大怒,骂翰曰:“突厥敢尔!”翰欲应之,力士目翰,翰乃止,阳醉而散,自是为怨愈深。

    2、马戛尔尼访华:论文礼物、仪器与皇帝——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科学使命及其失败谈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礼节冲突

    ——

    感谢在2023-03-2409:50:222023-03-25:55: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天使:arr2个;月色无恙个;

    感谢投出榴弹的天使:arr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