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玄幻奇幻 > 魔女的交换 > 第280章 远亲
    “没想到梅林教授竟有这样不幸的过去可与他的接触中,却看不出半点怨天尤人的样子。相反,他总是鼓励我们要勇敢追求伟大的科学目标,坚持不懈,不要放弃,哪怕要付出传承几代人的努力。而他就是践行着这种理念的人。”我想到这里,尤其佩服梅林他内心深处的坚韧,或许比外人想象的更强大。

    实际上,如果仅从外表上看,谁又知道,那样一位受人尊敬,专业奋进,又关爱同学的教授,究竟是如何克服那些不幸的遭遇并坚强成长至此呢?

    “是的。所以,分别这几年后再重逢,像是重新认识了梅林教授。以前啊,总觉得虽然像在追寻他的背影,但总有一天能赶上”蕾雅淡淡笑了下,:“现在呢,再见面后不过两个月,却觉得犹如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即使是在同个红叶楼相处过,也仿佛终究只能见着他的背影而已。”

    啊蕾雅看起来似乎失去某种“信心”,像是要放弃一样。

    她那如同绝望般的表情,让我觉得很是可怜,不禁想着要些什么安慰她才好。

    “那个呃,我觉得,就算是梅林教授那样坚强的人,孤独地在专业领域里奋斗,无论如何应该会有疲累的时候,就如你所发现的那样,不是吗?所以,总会有会的”我着着,却又觉得好像不妥自己在啥啊?!

    “嗯,我的意思是,你和梅林教授曾经的友情,肯定是不会淡化的,他也对你有过很好的印象和评价啊。所以或许他现在遇到了某些困难,也可能需要倾述,所以一定会有交心的时候嘛。”我抬起比着无意义的势,却越来越搞不懂自己的意思:“总之,嗯,都在同一屋檐下,至少不会止步于普通的师生关系哦,我是,也可以是校友?啊,朋友”

    “噗你在啥啦。”蕾雅又笑了一声,似乎褪去了些许阴霾,接着就抬起朝我挥了挥,像是在拍去我那不知所谓的奇怪建议或想法:“得我好像有什么企图一样哎!”

    “我后来也想明白了。”她收回微笑,坐直身子,神情稍稍严肃了些,:“那些年的少时感情,或许更像是对‘家人’的渴望与依赖。对梅林教授如此,对苏菲也是。或许在他的心中也是类似的想法。所以,对我来,自然是想听到‘家人’遇到的难处,更希望能一起面对和解决就像以前苏菲帮我那样。”

    “而实际上,对梅林教授来,是否也是如此呢?我的意思是,可能在他心目中,我也仍是那个‘妹妹’,就如苏菲一样。时候,他带着我们,也保护着我们。”蕾雅看了过来,:“而现在,他对我的认可与爱护,我也感受得到,就像上次的茶会他承认的那样。所以,我还想知道的是,他是否真遇到了某些更甚于‘困难’的事情,乃至于‘危险’,所以刻意让我‘远离’?”

    咦这一点上,我可真没想到!蕾雅是真的吗?

    呃,她正看着我,表情相当认真

    “这我想,梅林教授可能遇到科研瓶颈或较大的困难,但如果到‘危险’”我看向蕾雅,一时感觉似乎“尚未至此”。

    可是,蕾雅的“直觉”,有时候确实相当敏锐!

    她的话提醒了我,而仔细想想之后,这其中也好像是有些“矛盾”

    比如,梅林教授似乎对蕾雅有些过于“冷淡”了,包括在当时蕾雅自荐分团秘书那件事上也像是不太支持。

    这两人的隔阂是有点“刻意”,而且更像是梅林在主动保持距离,明明关系应该不至于此才对

    “哎,我也知道啦,就只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想法而已。”蕾雅闪烁了下眼睛,便连那份“直觉”也似乎变得不太“可信”,接着她就稍稍弯下腰肢,犹如泄了气般:“大概是自我意识过强了嗯。”

    ()(e)  “那也不至于嘛”我赶紧安慰这位好像失去了自信的大姐:“至少,梅林教授肯定是有困难的,也可能在默默承受着某种对我们而言或许难以想象的科研压力,所以才会有那种隐隐约约的疲态。那肯定是事实你不是看出来了嘛。”

    “虽然可能是,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啊”她又再弯下身子,还低下头,仿佛泄气泄得都挺不起腰,连声音都变了。

    怎么感觉像是回到某个“原点”

    这会,我也不知道该些什么好。难道让她“主动积极”去问梅林教授的“烦恼”?

    不行吧

    就在此时,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哎,你们两位在那边烦恼着什么呀?”

    啊?

    熟悉的声音,使得我们几乎同时寻声看去。

    那是韦娜。她正向我们走过来,而在她身后的,是好像还在调侃着舒亚的文森,以及在讨论着某些细节的乔伊和瑞安。

    对了,这是“剧团”排练结束后的休息时间,而我们本来是选中了这次似乎无人注意的私密角落,执行第二次“交换秘密”的“密友契约”。

    再看看不远处,男生声的打闹好像渐渐“大声”了些还是一直都是如此?

    刚刚,我和蕾雅就像是待在一个封闭的私密空间里,谈到后来,仿佛都只剩下彼此的声音!而韦娜那似是来自“外界”的声音,仿佛打破了我和蕾雅所在的空间屏障,就像是把我们来回了现实。

    呃,奇怪的感觉!

    “怎么了,你们?难道是休息不够?”韦娜走到面前,看看蕾雅,又瞧向我,似乎有些疑惑:“一个眼眶红红的,一个没精打采的发生了什么事?”

    咦,“没精打采”的是我吗?

    嗯确实,不知怎么回事,这会的脑袋有点晕沉沉的,是因为接受了太多信息么?

    “哦,没事啦,学姐。刚才眼睛有点酸痛,就稍微揉了揉,可能不心用力了。”蕾雅再抬起抹了下眼眶,笑着看向韦娜。

    “啊,对。”我对着正转过头看过来的韦娜,也微笑着:“可能在这边聊了太久了,不知不觉中有些疲累了。抱歉,会不会让你们久等了?恐怕休息了一两个时了吧。”

    是的,今天和蕾雅的聊天,或者是密友深谈,感觉花了好长时间,也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强度”大概像是上次在红叶城蔓萝咖啡馆与里克、以及上周末在中央图书馆与戴莎之间的交流差不多。

    然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韦娜的回答。

    “不会啊。”韦娜抬起右,看了一眼腕处的银链表,:“排练结束后,你们在这儿休息也就十来分钟吧。而且不至于让我们‘久等’啦,毕竟已经‘下课’了。”

    才十来分钟!?

    我惊讶地看向韦娜,见到仍在看着表的她,虽然也想拿出自己的怀表对下时间,但似乎没有必要。

    可是,这时间过得可真比想象中“慢”!我转而看向蕾雅,却见到她像是不以为然地瞥过来一个微笑。

    大概是我自己想多了吧

    不过,刚刚摆在桌子上的茶杯,还飘着一丝热气,仿佛真在提示时间的缓慢流淌。

    “所以,到底在聊些什么呀?”韦娜搬了张椅子过来坐下,笑着问:“刚刚似乎听到梅林教授嗯?好像还有他的妹妹?难道是在红叶城蔓萝茶会提到的,他在卡诺州的远亲吗?”

    咦,韦娜怎么会联想至此?

    可是,梅林教授的妹妹,那位不幸去世的蕾雅少时玩伴我是刚刚才听的,也不方便直接出来。

    于是,我就看向蕾雅,正好对上她的视线。

    ()(e)  “不是。”蕾雅似乎知道我的意思,就转而对韦娜简要解释:“那是梅林教授的亲妹妹,但很不幸的是,已经不在了只是我们刚刚在聊其他事的时候偶然提到的。”

    “天啊真是悲剧。愿圣主怜悯”韦娜轻叹一声,双十指交握做起祈祷,沉默片刻后才放下双,接着看向蕾雅:“上次梅林教授过,你们很早之前就认识了。那他回过卡诺州看望远亲的事你之前听过吗?”

    “嗯,有些印象。我想起来了记得是我中学二年级寒假的时候,应该是49年月末的事。”蕾雅点了下头,:“那时候,梅林教授一家人去卡诺州红叶城待了好一段时间。后来我有听苏菲就是梅林教授的妹妹过那段经历。”

    “一定是愉快的经历。遥远的故乡,美丽的雪景,还能望见窗外远方公园雪山顶的魁梧冷松,在阳光的倾洒下,就如闪耀着洁白光芒的古老教堂尖顶。”蕾雅稍稍转头看向会议室的窗户,正巧见着那一束映入室内的温色日光。也不知她顺带想起哪些美好的回忆,只是淡淡一笑后,却轻轻地:“那一年也有过很好的事。”

    那都是49年的事?

    哦,对了!那天还在红叶城的蔓萝咖啡馆,大家聚在一起开“茶会”时,聊到梅林在红叶城住过的经历,蕾雅过她之前听梅林和“谁”过,看来那个“谁”就是苏菲!

    而梅林,到他和蕾雅早就认识的事实,好像最开始用的是“我”,而随后又更正为“我们”或许讲的就是他和苏菲!

    而那次寒假红叶城之旅,应该就是梅林过的,印象深刻的“一次”。

    也许,当时结束寒假北方之旅的苏菲,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就在她或蕾雅的家里,两人一起分享着那份独特的北方之旅的快乐,那里不仅有素未谋面但热情的远亲,还有古城的雪景,从白峦公园到白鸟湖等等。

    在49年的寒假里,可能苏菲去过了红叶城的好多地方,并向蕾雅声情并茂地描述。刚刚蕾雅所描述的那个场景,可能就是苏菲回来后给她讲的我甚至能想象,当时那份快乐的气氛、时不时响起的惊叹与笑声,也许还有洒满房间的暖暖阳光。

    那一定是“很好的事”。所以,蕾雅才会清晰记得关于白峦冷松的描述,也才会在后来那么用心地准备红叶能晶遗迹科学考察之旅不定,那策划书上的许多地方,就是苏菲去过的

    可是,谁曾想到,待到49年的9月,中学三年级开学没多久,那年轻的生命却不幸地逝去了

    “咦?这啊,抱歉。你和那位苏菲一定是很好的朋友。”韦娜看向蕾雅,可能猜到了一些关系,接着:“我之前一直以为梅林教授是家里的独生子呢,所以到与他年纪相差不大的亲人,就在想有无可能是其他的表亲弟妹,比如那住在红叶城的远亲。”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毕竟梅林教授自己也没讲过。”蕾雅到这里后,稍稍歪了下头,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接着就:“不如果到远亲的话,可能是有的。”

    “我记得”蕾雅看向我们,:“当时苏菲回来后好像有过的。在红叶城时,她和梅林教授去过了那么多地方,是有‘导游’的。那好像是一位‘姐姐’。”

    “姐姐,是的。”仿佛醒悟过来后的蕾雅,双眼稍稍睁大后,接着:“嗯,是从当时苏菲的角度来的。也许,那就是年纪相仿的远亲吧。”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