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野心之大,毛孔悚然</p>
这也是陈青兕选择在这个时候破例的缘故。</p>
陈青兕深谙为官之道。</p>
僭越,这是一个大很大,又很的罪。</p>
既能让你身首异处,也可能为上位者一笑了之。</p>
李治确实过让他可以随意品评朝政,不以言论问罪。</p>
陈青兕却知道,李治不是李世民,这李九心眼着呢,真要如他的那样,干魏征那样的事情。多错多,万一某些话触怒了这位,在职权之内还好,不在职权之内,去官都是轻的。</p>
所以尽管李治有这方面的要求,陈青兕却不能这么做。</p>
话的多了,哪怕的都是正确的,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而给人一种爱表现,爱出风头的浮华之感。</p>
相反平素不话之人,突然了很多,又很有道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p>
陈青兕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在给李治催眠,给李治一种感觉,陈青兕一般不僭越话,一旦僭越就意味着有大事发生。</p>
这一次就是如此。</p>
吐蕃已经全面做好进攻吐谷浑的准备了。</p>
为什么没有进攻?</p>
原因简单。</p>
怕!</p>
大唐的西征大军就集结在凉州一线,苏定方这位李靖的亲传弟子已经展现出了不亚于恩师的战斗力。</p>
吐谷浑是大唐设立的属国,吐蕃敢在这个时候入侵吐谷浑就等同在茅坑里点灯,找屎。</p>
别吐蕃军神论钦陵还没有完全成型,就算完全成型又如何?</p>
还真打得过靠着大唐的苏定方?</p>
西征军只要暂缓对西突厥的征伐,一个月内,立刻就能杀上青海湖。</p>
吐蕃这是在等,等大唐东征西伐,待大唐将兵力财力投入西域以及东方海东战场的时候,就是他们进攻吐谷浑的最佳时。</p>
历史上便是如此,苏定方忙于稳定西域,程名振、薛仁贵已经在东北与高句丽开战。</p>
战略物资聚于河北。</p>
这个时候连年征伐的大唐已经没有余力三线作战了,只能坐视吐蕃灭了吐谷浑,夺取了青海湖这风水宝地。</p>
吐蕃也依赖青海湖发展成为了一个东刚大唐,西揍大食的可怖强国。</p>
陈青兕写报告的水平超凡入圣,李治只是看了一个开头,便感受到了松赞干布这位吐蕃赞普确实了得,然后吐蕃一步步的发展。如何利用战争、外交段,统一高原,直至所有苗头指向吐谷浑。</p>
“爱卿奏章中一切消息来源是否可靠?”</p>
李治没有问陈青兕分析的是否属实,而是消息来源,是否可靠。</p>
陈青兕分析的太细致了,或许没有贾谊“过秦论”的文笔,但对于吐蕃因何崛起,如何征伐壮大,一步一步,活灵活现。</p>
除非消息来源有假,不然李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陈青兕对吐蕃的分析。</p>
</p>
“正旦晚宴,意外听闻吐火罗王子对于吐蕃略有不满,听其口中吐蕃远超臣下认识,心有所想。这些日子,从吐蕃、吐谷浑以及西域留学生、商人身上多番打探。属下将他们所述家乡之事,旁敲侧击,揉碎拼接,整合而来。或有些许细节不实,但大略不会错的。”</p>
陈青兕掷地有声。</p>
&p;t;dvtentdv&p;gt;如果旁人这么,李治保管嗤之以鼻,但这话从陈青兕嘴里出来就不一样了。他是见识过,陈青兕通过只言片语,便分析出海东半岛的整体局势的。</p>
这份能耐,别的不,大唐军方第一人的李绩都望尘莫及。</p>
李治沉吟片刻道:“爱卿稍等片刻!”</p>
他对身旁内侍道:“去将李司空请来。”</p>
陈青兕耐心等待。</p>
李治杵着眉头,有些心烦。</p>
李绩因年事已高,并不在皇城当值,而是赋闲在家,有事时,派人召请。</p>
故而等的时间较长。</p>
其间李治一言不发,反复看着中的论敌,越看越觉得吐蕃威胁甚大,也越看越是心烦。</p>
李治不甘心后世起他来,开口就是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之子,最大的心愿便是完成自己父亲未能做到之事。</p>
为了平定海东,他谋划已久,现在冒出一个吐蕃,看着论敌里的分析,就等着自己东征,好乘拿下吐谷浑。</p>
李治身为大唐皇帝,对于大唐的经济情况最是了解。</p>
连年征战,确实有些入不敷出,两线作战已是勉强,如果吐蕃真就趁出兵吐谷浑,等于拿捏了自己的七寸。</p>
吐蕃怎么出了这么一号人物?</p>
李绩姗姗来迟。</p>
他见李治、陈青兕皆一脸肃穆,屏气凝神,跟着肃然行礼。</p>
李治待李绩入座以后,将论敌传给了他。</p>
李绩看了一遍论敌,眼中闪过震撼之色,瞧了一眼陈青兕,继续低头看中的奏章,一字一句,一段一段的分析,连续看了几遍,方才拜道:“陛下,臣惭愧,该死。”</p>
李绩确实强,但又不是那么强。</p>
李绩属于大器晚成类型的将领,他早年败绩很多,卫州之战,挡不住窦建德一击,洺州之战被刘黑闼杀的仅以身免,但随着经验的攀升,他用兵越来越老辣,行军布阵,见招拆招,炉火纯青,已经是当时最了得的大将之一。</p>
但他终究不是李世民、李靖,战略远见不足。</p>
总得来,唐朝在这阶段战术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战略上却只能用“失败”二字来形容。</p>
为了海东半岛,这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失去了吐谷浑这个属国,让吐蕃坐大。</p>
关键海东半岛也让新罗摆了一道,吃了暗亏,未能取得全功。</p>
不论是轻敌觑的吐蕃,还是没有意识到新崛起的吐蕃是一个多大的威胁,或者两者皆有之。</p>
但不管怎么李绩作为军方的第一把,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p>
李治道:“如此来,司空也是同意了陈爱卿的判断?”</p>
李绩依旧一脸愧然道:“臣掌握的消息比陈先生更多一些,对于吐蕃的征伐也略有所知,只是觉得他们对我们如此恭敬谦卑,必然不敢与我朝为敌。只是想要多占一些便宜,吐谷浑对我朝恭敬不如以往,让他吃点亏也好。可经过陈先生这般细致分析,骇然发现吐蕃野心之大,令人毛骨悚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