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事定</p>
许敬宗身为诸相之首,陈青兕能够得到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他。</p>
听着武皇后受罚的缘故,许敬宗脸色微变,骂了一声:“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p>
他跟随李治的时间很长,在李治刚被任命为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就将之迁为太子右庶子,成为东宫核心干吏之一。</p>
那个时候,执掌东宫的就不是太子妃,而是姬揔持、卢从壁这两个奶妈。</p>
许敬宗是为数不多知道姬揔持在李治心中地位的。</p>
惩处武皇后只是第一步,武家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会受到那位心眼皇帝的报复。</p>
想了一想,许敬宗立刻让人叫来侍御史谢春雷。</p>
“留赵持满一条命,改判流放”</p>
许敬宗最擅长明哲保身,不管哪个书生是受到杨姥、武顺的指示,还是担这个责任。</p>
谁让武家这些年得势猖狂,为了扬名,收买人心,邀请各方士人,组织宴会酒席</p>
李治即将降罪武家,而他这边若为了武家,处死赵持满,让李治知道,可是不妙。</p>
他能够为了让武皇后欠他一个情弄死赵持满,却不敢为了武家给李治留一个帮助武家作恶的念头。</p>
只是</p>
这样一来,可就将武家的那两个蠢货给得罪了。</p>
许敬宗之所以比李义府活得久,便在于他不愿轻易得罪人。</p>
其实以他现在的身份权势,并不用在乎杨姥、武顺,即便是武皇后面对他也得客客气气。</p>
但他深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人,更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能够经常出现在皇帝身旁的女人。指不定某一日就飞上枝头,在特殊的时候,对着你腰子背心来一下。</p>
微微一思量,许敬宗当即思得应对之法,让人叫来自己的夫人,对他叮嘱了几句。</p>
皇宫后苑。</p>
相比之前的王皇后,武皇后在母仪天下这方面显然要做的更好,尽管受了罚,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但依旧尽忠职守,履行着皇后统御命妇贵女的义务。</p>
任务很简单,也就是拉拉家常,或者组织几场马球比赛。</p>
武皇后干这些事情是得心应,之前武皇后贤德之名,就是通过她们之口,向外扩散的。</p>
不过因为替李治背了黑锅,导致画风急转</p>
原本对武皇后态度有所改观的诸多大臣,再度秉持原来的看法,在他们眼中,武皇后已经原形毕露</p>
武皇后却并不在乎这些,在她看来,能够为李治背着黑锅,远比自己这些年累积的名望更为重要。</p>
名望失了可以一点点的积累,挽救回来。但能够帮助李治的会却千载难逢,何况连最基本的“承当责任”都做不到,凭什么得到李治的宠爱?</p>
但就算贤明不在,武皇后依旧一如既往。</p>
“皇后殿下!”</p>
武皇后见是高阳郡夫人刘氏,脸上笑容温和,招道:“快,快上前来话。”</p>
许敬宗三年前晋封高阳郡公,这位高阳郡夫人自然是他的续弦正妻。</p>
自从李义府莫名失宠不得翻身之后,武皇后上能够使唤的人唯有许敬宗,但相比李义府的惟命是从,只忠于李治的许敬宗用着显然没有那么顺,需要她不断的巩固彼此的关系。</p>
许敬宗爱财,武皇后没少借助刘氏的,送一些稀罕的东西。</p>
两人之间往来密切。</p>
略微寒暄,刘氏轻声道:“皇后殿下!先前令堂携后命登门,是要处死赵持满”</p>
武皇后面色不改,袖中拳头却是一握,她的意思是教训。</p>
教训是立威,让人对她们武家尊重。</p>
可处死意义完全不同,会让人对她们惧怕以至于反感。</p>
鸡毛大点的事情就取人性命,谁敢跟她们往来?</p>
“愚蠢!”</p>
武皇后暗骂了声,可想到是自己的母亲,却也没有别的办法,脸上依旧露着和蔼的微笑。</p>
刘氏继续道:“我家郎君一切按照皇后殿下的意思行事,赵持满的罪证已经拟定,特让妾向殿下汇报。”</p>
武皇后立刻道:“此事是家母会错了意思,本宫本打算惩大诫,却不想错了意思。这样吧,让许相公看着处理就好。家母那边,本宫自会交代。”</p>
未来一段时间,武家的日子不会好过。</p>
如果这时候传出武家人为了一点冲突就取人性命。难不会激怒谏官,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p>
武皇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敬宗的意思。</p>
现在这局面,不能再生事端。</p>
所以在最后,武皇后又加了一句,道:“替本宫谢过许相公,另外替本宫传一句话,陛下对滕王颇有怨气。”</p>
许敬宗听了武皇后的话,心领神会,他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p>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最的儿子,也是最受宠的一个,为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每到一处必定大兴土木,建滕王阁自娱自乐,惹的天怒人怨。</p>
对于李元婴,李世民拿他没有办法,李治亦是如此。</p>
七年前,李治将之贬罚江南,结果他又在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耗费数年,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p>
李元婴就如一块牛皮糖,仗着自己龙子龙孙的身份,骄奢放纵。</p>
</p>
对于自己这个最的叔叔,李治一直都是能忍则忍,对于各种弹劾,都是强行压下,以至于至今为止,没有什么人再行弹劾之事。</p>
不过现在因为朝廷财政吃紧,李元婴却依旧挥霍无度,让李治有些忍无可忍,只是一直无人弹劾,让他无从处理。</p>
许敬宗自不会放过这为君解忧的事情。</p>
&p;t;dvtentdv&p;gt;陈青兕一直留意武家的情况。</p>
如预想的一样,李治对武家的惩处接踵而来。</p>
作为皇帝,李治自不会亲自动,但他只要表现出自己不再庇佑武家的态度,就凭武家这些年跋扈的态度,自有揣摩上意的谏官展开对武家的弹劾。</p>
就连清流一脉也有不少人出。</p>
原本威风八面的武家,竟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了。</p>
作为造成这一切的元凶,陈青兕完全置身事外,表现的与此事全无干系。</p>
这天回府的陈青兕与赵仁本、王德真、张大安聚在了陈家宅邸,一边饮酒,一边谈着庙堂的事情。</p>
他们言语中谈的不是武家,而是长孙无忌。</p>
就在武家被声讨的时候,长孙无忌的“罪名”也得到了确认,谋反罪成立,被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于黔州,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其他人或是去官或是流放,逐一受到了惩处。</p>
庙堂上风声鹤唳的情况,也因长孙无忌一党的诛灭,终于告一段落。</p>
“此事总算结束了。”</p>
面对庙堂再度恢复平静,赵仁本的话却透着五味杂陈。</p>
李治这些日子表现得很受伤,一副让自己的亲舅舅背叛,痛不欲生。但许敬宗将案子卷宗整理出来,一并上表的时候,他们的皇帝李治却是看也不看,连审核对质的过程都免去了,直接下诏定案。</p>
李治的冷酷让赵仁本略感心寒,再怎么也是自己的亲舅舅,三朝元老,如此草率,实在不过去。</p>
赵仁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代鼎臣,若姜白与管仲,刘备与诸葛亮,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这样,能够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p>
可李治的性格,显然没有半点仁君之风。</p>
陈青兕倒很看得开,对于李治的性格有过一定了解。</p>
这位唐王朝的三代天子本就不是什么仁君,从一开始给他的定义就是腹黑不好相处的有为之君。</p>
所以陈青兕从来就没有想过跟李治成就什么君臣佳话,更多的是相互成就利用。让李治用他之才,将这个盛世大唐打造的更加美好,而他也用李治为首的唐王朝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p>
至于未来陈青兕暂不去想,他知道未来动荡的几年,才是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低调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班底,积累实力,提前做好准备。</p>
王德真倾向实干,礼部侍郎的位置还未决定,高智周的呼声却是最大的。而且李治偏向他们的态度也很明显。</p>
清流一派,自从他们三人内部统一之后,已经重新焕发光彩。</p>
四人中最复杂的当属张大安。</p>
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赵持满安全走出了大理寺:他受到了去官免职的惩处,但并没有流放,依旧留在了京中,等待起复的会。</p>
武皇后为了避免武家人多受诟病,在赵持满这里是下留情了。</p>
张大安一直在关注赵持满的事情,也知道赵持满是因何而获救的。</p>
但他不知这是巧合,还是面前这位比自己许多的青年一主导的。</p>
如果是巧合那还好,真要是他一策划的,那这份心思算计,可太可怕了。</p>
“大安兄,想什么呢!喝酒”</p>
张大安看着笑吟吟劝酒的魁首,心中莫名觉得安全,左右自己都是他的人,何必在乎这些,全当是巧合吧。</p>
赵宅。</p>
赵持满、王方翼、殷铭三人也聚在一起饮酒。</p>
赵持满想着自己在狱中的遭遇,感慨万千,高举酒盅道:“若无二位兄弟,某此番在劫难逃。”</p>
王方翼一脸愧疚,道:“实在惭愧的很,自兄长入狱,弟多方走动,想要了解情况,皆无成效。从殷兄那边得知兄长遇险,携重礼拜访许相公,被拒之门外,实无任何寸功可言。”</p>
王方翼动用的是自己在军方以及太原王氏的力量,毫无作用。</p>
王方翼也想过寻陈青兕,但他对陈青兕极为敬重,那夜的情况陈青兕也掺合其中,属于局中人,他怕将无辜的陈青兕也拖累进来,一直忍着。</p>
赵持满笑道:“翼弟有心,既是功,何况为兄入狱这段时日,赵家多亏了翼弟帮持。为兄相信,即便为兄渡过此难,有翼弟在,我赵家家宅便在。”</p>
赵持满此话的坚定不移。</p>
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赵持满便是死于此难,留下一句“身可杀也,辞不可更”的豪言,让京师上下为之惋惜。</p>
但武家、许敬宗势大,赵家亲戚不敢收尸,是王方翼毅然为之处理后事,照顾家眷。</p>
有人想以此将王方翼也卷入其中,但李治拎得清,免去了王方翼这莫须有的罪。</p>
殷铭道:“王兄还能寻得一些人,我却两眼抓瞎,所认识的大多都是市井中人,哪能寻得宰相门前,最后实在没办法,寻得了新上任的雍州司马张大安,费尽心思才让他相信,让他答应出相救。”</p>
赵持满道:“如此来,是张司马出相救了?”</p>
殷铭摇头道:“张司马他的身份不便于出,他会寻人救援。我有些不信他们这些上流人物,他们这伙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虚伪的很,暗中派人盯着张司马。张司马当即去陈宅邸去寻了陈侍郎,到底是不是向陈侍郎求助,便不得而知了。反正不久后武家就遭了灾,处处不顺,赵兄意外获救了。”</p>
殷铭身为长安县的不良帅,他在市井中的消息极为流通,但对于庙堂上的内幕却极难探得的。</p>
所以并不知道武皇后受罚,也不知武家为何遭殃。</p>
王方翼身为太原王氏之后,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略知一二,道:“此事我本欲不想牵累陈侍郎,而今看来,却是他暗中相助。只是”</p>
他慎重的将酒杯放在桌子上,望着赵持满、殷铭道:“此事不可外传,陈侍郎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武夫一条贱命,随时都可以折在战场之上。陈侍郎却不一样,他有大智慧,德才堪比古之圣贤。不论日后为臣还是为相都能照拂天下,朝廷有他,乃万民之福,断然不能因为我等疏忽,将他拖入灾祸之中。”</p>
赵持满肃然道:“这是自然。莫有今日救命之恩,即便是芙蓉园里袒护之情,便值得舍命相报。就我这情况不便与之往来,劳烦翼地走一探,我赵持满别的没有,唯有一张弓一把刀还有一条命,有用得上的,随时使人差遣一声。”</p>
殷铭也跟着道:“我最不愿与官老爷们往来,可对象是陈侍郎,到是无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