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26章 艾蒂安·勒努瓦(下)
    实际上维也纳大学提供的条件相当优厚,学校会提供免费的宿舍、食物、医疗,甚至包括教师礼服、钢笔、纸张之类的物件。</p>

    只不过这工资看起来有点低,只有一百弗罗林。</p>

    “这不是奥地利帝国最低工资吗?”</p>

    艾蒂安勒努瓦心中惊叹,维也纳大学难道欺负自己是外国人?还是认为自己看不懂德文?</p>

    虽然眼前的德文和自己学过的似乎有些不同,但是这种微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p>

    (奥地利的通用德语。)</p>

    正当艾蒂安勒努瓦考虑是否要为了自己的薪资抗争一下的时候,他再次震惊得合不拢嘴。</p>

    原来那一百弗罗林并不是年薪,而是月薪。</p>

    其实这也是弗兰茨根据奥地利帝国实际情况进行的一项改革,在过去奥地利帝国的大学工作是相当悠闲的,而且大学教师的家境一般都十分优渥,所以用年薪完全没问题。</p>

    使用年薪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简化薪酬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保持人员稳定和维持忠诚度,从而方便用人方规划使用人才以提高效率。</p>

    (对部分无良者来,许诺年薪更方便他们赖账。)</p>

    然而实际上来到奥地利帝国寻求工作的学者们大多数财政状况都相当窘迫,他们不是拖家带口就是对钱缺乏概念经常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p>

    于是乎弗兰茨就将年薪改成了月薪,其实他最早想改成周薪的,然而周薪给财务和行政部门造成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p>

    毕竟这些顶尖学者和路边的苦力不同,他们的作用和贡献根本没法用简单的方法衡量。</p>

    在皇室名下的工厂和企业中,绝大多数底层员工都是领周薪。主要是科技太落后,否则弗兰茨都想给他们发日薪。</p>

    周薪的好处暂时不明显,毕竟很多人还在为温饱挣扎,然而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周薪就会极大地刺激消费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循环。</p>

    这就涉及到了人性,获得起来越频繁、越轻松的东西人们就会越不珍惜。</p>

    历史上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实验,即便一年内总工资没有任何增加,采用周薪制的人也会认为自己比采用月薪制时的工资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额会同比上涨0%-5%。</p>

    一个星期后艾蒂安勒努瓦成功入职维也纳大学,三个月之后他作为助成功研发出了奥地利帝国第一台汽油内燃。</p>

    只不过效率依然很低就是了,但也有好处,毕竟奥地利帝国的汽油算是有地方用了。</p>

    内燃比蒸汽更,更方便,也许它此时在工业上没什么建树,但是却意外地引爆了一场内燃车风潮。</p>

    其实之前奥地利帝国的一些贵族青年就喜欢用一些蒸汽汽车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过蒸汽汽车笨重缓慢、噪音巨大、污染严重、安全性低,最关键的是启动还非常慢。</p>

    蒸汽车需要先加水,把水烧开了然后才有动力。</p>

    而内燃车却不同,内燃规模可以将身用铁皮遮挡起来,这就显得优雅很多。</p>

    </p>

    另一方面别管内燃车是不是慢如蜗牛,但人家至少可以立即启动。</p>

    相比蒸汽车,内燃车的风评要好得多,更多的时候被人们认为是缓慢而无害的。</p>

    其实不只是奥地利帝国,蒸汽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国家都尝试过蒸汽车,03年法国人就已经造出大功率高压蒸汽车时速高达3公里。</p>

    英国人甚至研究出了蒸汽公交,并且成功在城市内运行,时速更是达到了破天荒的20公里。</p>

    然而速度越快却是越危险,因为当年的蒸汽车几乎无法转弯,无法倒车,甚至无法停车。</p>

    方向盘94年发明,在50年蒸汽车要么靠导轨,要么靠导轮。导轨自然是给铁路预备的,而导轮的后面连接一根杆子控制其方向操纵起来极其困难且费力。</p>

    在二十世纪以前车辆倒车几乎都是靠人力和畜力拖动,车辆的后轮倒转装置900年才被发明出来。</p>

    动驻车装置也要等到6年,在这之前停车的方法只有先熄火,然后再动制动器物理停车,由于其惯性极大很容易造成零件崩坏进而引发事故。</p>

    相比之下,内燃车的缓慢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并且可以快速熄火能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p>

    除此之外内燃车要比蒸汽车看起来更优雅一些,至少不用烟熏火燎,所以内燃车很快在奥地利帝国的上流社会爆火。</p>

    其实这完全不在弗兰茨的预料之内,毕竟这玩意在他眼中是那么的不实用,然而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怪。</p>

    汽车的发展弗兰茨并不需要担心,毕竟现在奥地利帝国有这么多汽车俱乐部,这帮人早晚能把近代汽车所需的一切部件鼓捣出来。</p>

    弗兰茨最关心的是内燃,只不过罗斯奥古斯特奥托32年刚出生,去年才从法兰克福高中毕业,今年刚进入维也纳大学。</p>

    当然按照这种发展速度,恐怕也轮不到奥托来改良内燃了。然而有人才弗兰茨还是不愿意放过的,比如本该在十六岁时辍学的奥托就得到了一笔神秘资助。</p>

    至于能否考上维也纳大学就看他的本事了,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并没有让弗兰茨失望。</p>

    其实把人安排进入奥地利帝国的某所大学,甚至某个研究所,对于弗兰茨来都不是问题,但他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p>

    弗兰茨只需要这些人的特长,而不需要一群任自己操控的人偶。</p>

    话回来,此时汽车产业的烂钱弗兰茨还是要恰的,毕竟抢占市场也很重要。</p>

    而且想把人留住,要么给钱,要么让人们看到光辉的前景,仅靠行政命令和道德绑架,只能得到一群摸鱼、摆烂的无耻之徒。</p>

    维也纳,美泉宫。</p>

    弗兰茨难得享受一个宁静的午后,然而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马克西米利安带着路德维希去君士坦丁堡散心了</p>

    这条消息让弗兰茨感觉十分火大,两个白痴去散心,自己这个做大哥的就要揪心。</p>

    真是没天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