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第三罗马帝国远征军行营。</p>
尼古拉一世在处理完国内的叛乱之后真的履行了诺言开始御驾亲征,只不过这也让俄国的将军们倍感压力。</p>
尼古拉一世自幼接受军事教育,并且对其始终保持热忱,甚至会亲自参与操练。</p>
他自视为俄国军人的楷模,用军事化的方式管理国家,甚至当时有人认为俄国就是一座巨大的军营。</p>
无论以何种角度评判尼古拉一世都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但他却并不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p>
而且自尊心极强,容不得半点失败。好多随行的俄军将领都已经写好了遗书,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死亡。</p>
俄国的文官们同样很惨,由于尼古拉一世御驾亲征,他们被迫加入到了行军队列之中。</p>
这让本就不灵光的文官系统变得更加迟钝,奥地利帝国使团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追上沙皇的队伍。</p>
尼古拉一世对于弗兰茨要求正式吞并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做法并无异议,毕竟在前者心中早就将这两块土地划给奥地利帝国了。</p>
然而尼古拉一世的决定却遭到俄国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p>
“陛下!奥地利人得寸进尺,不能让他们得逞!”</p>
“没错!这是坐地起价,这是奥地利帝国的阴谋!”</p>
“陛下,奥地利帝国才是我们的盟友,我们现在的敌人是英国和奥斯曼,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p>
为了第三罗马帝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牺牲是值得的!”</p>
“奥地利人占领了多瑙河两公国之后便随时有威胁多布罗加的能力,一旦奥地利人顺流而下截断多布罗加,那局势会对我们非常不利”</p>
“奥地利帝国入侵多布罗加有什么意义?我们拥有黑海的制海权,你不会觉得奥地利的内河舰队能打赢我们俄国的黑海舰队吧?”</p>
听到黑海舰队这个词,俄国海军元帅黑海舰队司令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拉扎列夫立刻提起了胸膛,双眼紧盯着那些文官。</p>
由于海军在俄国并不非常受重视,所以拉扎列夫元帅一直在和尼古拉一世吹嘘黑海舰队强大无匹才能要来一些军费。</p>
那些文官也知道老元帅时日无多便识趣地绕开了这个话题。</p>
如果黑海舰队不一定能打过奥地利的内河舰队,那就等于是在公开侮辱对方。</p>
“即便奥地利帝国得到了多瑙河两公国,他们也不会兑现承诺,他们是在欺骗您!”</p>
“陛下,奥地利帝国才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应该选择相信我们的盟友,而不是英国佬的走狗!”</p>
“你谁是走狗?”</p>
“你在伦敦的时间比在圣彼得堡都久!哪有俄国男人整天带把伞在身上?”</p>
“你母亲还是图林根人呢!你这个杂种凭什么在这里耀武扬威!”</p>
“你什么?沙皇陛下在上!我要和你决斗!”</p>
俄国的文官们你一言我一语,亲奥派和亲英派更是针锋相对,仿佛答应了就是中了奥地利人的计谋,反之则是中了英国人的计谋。</p>
其实此时亲奥派在俄国内部已经占了上风,毕竟再是灯塔也没有实打实的利益来的实在。</p>
奥地利帝国与俄国这些年来的贸易往来,大大加深了双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利益纠葛剪不断,理还乱。</p>
不过在俄国真正能一锤定音的只有尼古拉一世自己,他个人非常讨厌文官,眼前这些人为了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的样子更是让他觉得恶心。</p>
</p>
尼古拉一世心中早就有了打算,让这些文官辩论对他来不过是在看一场猴戏而已。</p>
尼古拉一世深情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亚历山德拉摇了摇头,后者终于想起来自己儿子荒唐的性格是遗传自谁。</p>
这老不正经,一大把年纪还玩py。</p>
亚历山德拉还是站起身道。</p>
“沙皇有令,请诸位静听。奏乐!”</p>
一旁的皇家乐队立刻演奏起了弗兰茨送来的沙皇进行曲,又称第三罗马皇帝进行曲。</p>
(歌词下一章发,曲谱用的是红色警戒3主题曲。)</p>
在激昂的音乐中,尼古拉一世站起身来,他很喜欢这首曲子,因为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与古往今来任何名家的风格都不相同,并且是由一位皇帝亲自创作的曲子。</p>
激昂、锋利,甚至有种大炮轰鸣般的沉重感与此时的古典音乐完全不同,但对于尼古拉一世却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他觉得这就是他激昂、颠沛的一生。</p>
“你们听着!东罗马的属于东罗马,西罗马的属于西罗马。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已经划给了奥地利帝国,我们有着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光复君士坦丁堡!”</p>
在此时的俄国,尼古拉一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没人会怀疑这一切。</p>
奥地利帝国使团在得到沙皇的答复之后,立刻向四面八方散开传递消息。</p>
维也纳,美泉宫。</p>
马克西米利安心情舒畅地回到了美泉宫,从威尼斯到维也纳,这一次他一路上得到了很多鲜花和掌声。</p>
这让马克西米利安迫不及待地向索菲夫人炫耀起他的战果来。</p>
“母亲,你都不知道那些奥斯曼人多残暴都把路德维希吓傻了!还好有我在</p>
起初他们还想只放一个,我三言两语就把他们怼得哑口无言不得不乖乖将那些可怜人都交给了我们</p>
现在整个欧洲都在传颂我的事迹”</p>
索菲夫人已经听马克西米利安唠叨三遍了。</p>
“那你大哥最近怎么愁眉不展的?”</p>
“他那是嫉妒我才华!欧洲这么多国王签署了解放奴隶的宣言,但您看谁真正付出行动了?</p>
只有我和英国!等我登基之后就派一支舰队去非洲阻止奴隶贸易”</p>
索菲夫人慈爱地摸了摸马克西米利安的头。</p>
“明明只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毛头子就要做国王了吗?自己是不是操之过急了?”</p>
索菲夫人心道,但有弗兰茨的例子在她又安心了几分。</p>
“马克西米利安,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不付出行动吗?”</p>
“他们软弱、虚伪!”</p>
“不,是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也没人愿意平摊这份罪恶。道德是人类的瑰宝,但过高的道德标准却是负担。</p>
我并不是让你做个冷漠的人,但你必须清楚你的身份。”</p>
以后有马克西米利安出场的章节会标注(有马)望周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