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数落了他们一顿,然后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次松江府开港不能按照月港那样,限制船引数量。</p>
要想得到更大的支持,就得尽可能拉进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分到一杯羹,这样反对的声音才会下去。</p>
魏广德筹画开海,可不是为了赚海贸利润去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及时跟进即将到来的,开放的时代。</p>
虽然大明名义上禁海,只是朝廷对海贸进行强力限制,并没有因此就完全关闭国门,和海外的接触也是不少,但显然还是不够的。</p>
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大明需要用更开放的态度外,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p>
总之一句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持住大明世界第一的地位。</p>
一旦西方国家抢在大明前面掀起工业革命,那就真的没办法挽救了。</p>
实际上,西方对中国的超越到遥遥领先,就是源自工业革命。</p>
只有中国也掌握这些科技实力,在生产力大变革时才能迎头赶上,维持住自己的地位。</p>
对于大明拥有远超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实力,不仅是魏广德清楚这点,就连朝廷里大部分官员也清楚。</p>
否则,西方夷人也不会不远万里跑到大明来,和大明展开商业活动。</p>
在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前工业时代,大明的经济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p>
“船多了,始终会影响到我们的利益。</p>
善贷,朝廷也不能够一下子放开太甚,这样依旧会招来太多人的反对。</p>
我觉得,还是像月港那样,稳步推进就好了,而且这个结果大家也乐意接受。”</p>
徐文璧依旧不想改变他们的计策,继续劝道。</p>
“大明不仅有月港,还有旧港。”</p>
魏广德开口道,“月港还可以是依托大明庞大的国力在经营,那旧港呢</p>
一个旧港,大大十几个家族,大的家族有船十余条,的家族也有海船一两条。</p>
在南海水师到达月港前,区区弹丸之地就养活了上百条海船,还只是依靠南洋诸国之间的贸易,转卖给夷人。</p>
我大明难道就只能维持那么一支船队”</p>
魏广德立即做出了回应。</p>
“而且,诸位怕是还不知道,来我大明贸易的西班牙,仅一国,就已经有上千条海船在大海上航行,其船队出海比之当年郑和船队规模还要浩大。</p>
且该弹丸国,就是凭借着数千条海船,就已经打下了十倍于我大明的土地。”</p>
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瓜分美洲的消息,在大明虽然算不上密,但知道的人也不多,特别是远离南海的京城。</p>
也就是内阁和兵部少量高层知道此事,这也是魏广德第一次对外起。</p>
“此事尚需保密,三位都是国之柱石,也是该知道的,但绝不能扩散,至少在朝廷明发旨意前绝对不能透露出去。”</p>
三人消化刚才透露出来消息的时候,魏广德已经向他们嘱咐道。</p>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张元功,他比魏广德一些,但也二十多岁,正是思维迅捷、接受能力强的时候,马上他就追问道:“魏阁老,海外还有多少土地,居然能够让夷人占据十倍于我大明的疆域”</p>
出这话时,张元功脸上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p>
“诸位莫不是忘记故元西征了</p>
蒙古骑兵西出万里还有广袤大陆,那更是数十倍于我大明的土地。</p>
只不过相比我大明来,都是贫瘠落后之地,各方面自然不如我大明。</p>
但诸位别忘记,宋时江南是何等模样,若不是南宋全力经营,江南也未必有今日的模样,怕是和西北也差不了多少。</p>
所以今日贫瘠,不定来日就会变成如今日之江南。”</p>
北宋以前,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其实是在中原地区,谁获得中原地区的控制区,就等于得到中国的正统,可以逐渐向周围扩张,完成最后的统一霸业。</p>
这也是为何将争斗天下比喻为中原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p>
南方的大开发,其实源自北宋南迁建立南宋政权,迫不得已借助北方难逃难民发展起来的。</p>
加之宋人经商,倒是让江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超越了战乱不止的中原地区,造成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移。</p>
或许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或是气数已尽,之后中原地区还真就没有在恢复原本中国最发达地区的会,或者是本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就比不得江南。</p>
总之,在江南吸收到足够人口之后,经济发展中心南移已经无法挽回。</p>
魏广德的话没有夸大什么,只是出事实。</p>
百余年时间,江南就从膏腴之地变成富贵江南,明人自然是相当清楚的,更何况还是三位国公级别的人物。</p>
“你的意思,那些穷乡僻壤,以后也会发展如今日的江南”</p>
徐文璧年岁最大,起来比魏广德还长几岁,这时候眼珠子就咕噜噜直转。</p>
“那也得百年时间,大量聚集人口才行,还得有英明的君主治理之下方可成事。”</p>
魏广德点头道。</p>
“那若是大明像故元那样”</p>
徐文璧开口,不过很快就结巴起来,没有继续下去。</p>
“缅甸,已经是大明能够统治的极限了,再远就只能采用类似分封的方式,给予海外总督更大的独断专行之权。</p>
不过至少现阶段很难。”</p>
魏广德犹豫了,最后还是道。</p>
成国公世子朱应桢这时候开口道:“三位,还是松江府的事儿吧,海外那地方,谁愿意谁去,我可不愿意去。”</p>
“对,还是松江府之事,海外之事有圣上和阁老们操心,我们就不管了。”</p>
徐文璧马上就道。</p>
他刚才也就是被魏广德描绘的场景吸引住了,毕竟这代表的是巨大的财富,所以才会一时想岔了。</p>
真回过头来想想,放着大明世界不待跑那些地方去开荒,犯的着吗</p>
别一厢情愿就是到了大明,利用这个会向外大肆扩张地盘,抢掠金银财宝。</p>
实际上,巨大的付出能得到的回报非常有限。</p>
以为看到西班牙在墨西哥,在南美挖掘到金山银山发达了,可想想后世的西班牙是个什么样子,多少应该能理解。</p>
大明在这个时期根本犯不着去抢地盘,还是应该着眼国内,解决各种问题。</p>
只要内功练出来了,等上百年,西方把世界开发的差不多了,直接武力抢夺。</p>
</p>
别觉得不可思议,英国作为后发国家,不就是从西班牙人里抢走大部分殖民地,菲律宾最后也是落到美国人里。</p>
只不过历史上那个时代的中国内政不修,也没有睁眼看世界,凭白错过了真正的大舞台。</p>
西班牙人费心费力全球探险的成果,最后成全的是英国人。“好了,我这次的打算,关系到你们勋贵的事儿,下来你们和其他人都商量下,自己斟酌怎么办。”</p>
魏广德开口话,一下子就把三人注意力吸引过来。</p>
“我是这么考虑的,这次松江府第一次会发放一百五十张船引,比月港多发五十张。</p>
其中三十张属于你们勋贵,不止是你们,还包括其他地方的勋贵,多多少少都要占点份子,大家都有银子赚才是正理。</p>
毕竟,你们都是与国同休的,也需要这个进项。”</p>
魏广德算是充分考虑了勋贵的需求,三十张船引,其价值已经非常之大了。</p>
“另外京城各大衙门,也会分到三十张船引,用来安抚京官们,不能汤也喝不上一口吧。”</p>
魏广德继续道他对着一百多张船引的分配方案,“宗室也会得到三十张船引,不过要按照亲王府分配,由他们将其中利益分配到各自分支中去。</p>
这九十张船引,应该会和商会合作的方式,每年收取固定或者浮动分红发放。</p>
就比如你们勋贵的船引,可以由你们信得过的人去寻找商会协商、管理,各府分到股份,拿到分红就按份子分钱。</p>
官员和宗室那份,也会如此进行,各大衙门都会占股,按股份分钱再发放京官补贴。”</p>
“剩下的呢”</p>
张元功急忙问道。</p>
魏广德大嘴一张就分掉九十张船引,可还有六十张没怎么分。</p>
魏广德看了眼张元功,这才缓缓道:“两京十三省,包括辽东,都会分到一些,让他们的商人也可以参与其中。”</p>
魏广德又不是真的想靠这条路子生财,虽然他确实靠这东西赚钱,但根本目的还是带动大明各地经济发展,最好促成一批资本的产生。</p>
只有产生资本,他们才会去想赚更多银子,才会愿意投钱让匠人做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发展。</p>
如果单靠勋贵、宗室,他们只想有稳定收益,才不会考虑搞什么革新,赚更多的银子。</p>
别人趟出来赚钱的新路子,他们倒是愿意利用权势去争夺。</p>
让他们自己去搞,那就想多了。</p>
但是这帮人,要是不给点甜头,他们虽然不能成事,但不代表不能坏事。</p>
“对了,武清伯那边,你们别以为人家只是个勋戚就不放在眼里,还有固安伯陈景行,德平伯李铭、文思院副使王伟,他们也算在你们勋贵里。”</p>
魏广德又一口气点出四个人,也都是当朝伯爵,只不过他们和徐文璧、张元功他们不同,他们是外戚。</p>
武清伯李伟是李太后父亲,因此封伯爵,而固安伯陈景行,则是陈太后的父亲,这两位后面都站着内廷两位太后。</p>
至于德平伯李铭,地位稍差点,但他是已故隆庆皇帝正妃孝懿李皇后的生父,皇帝朱翊钧都得恭敬的存在。</p>
裕王朱载坖登基称帝后,依旧按规矩封其为德平伯,追封李氏为皇后。</p>
当然,要关系亲近,肯定还是李伟和万历皇帝关系最近,亲外公嘛。</p>
至于最后一个文思院副使王伟,自然是因为王喜姐的关系。</p>
虽然皇帝还没有大婚,对王喜姐的身份已经被确立,很快就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现在的王伟只等女儿出嫁,他就可以封伯了。</p>
“他们也要”</p>
张元功话出一半,就被徐文璧打断,“好。”</p>
“这怎么能”</p>
张元功还要话,徐文璧又打断道:“既是勋贵,自然要同气连枝。”</p>
“你们商议没找他们若是其他事,抛开也就抛开了,可下次分份子,得叫上他们一起,至少也会显得你们勋贵和宫里是一条心不是。”</p>
魏广德笑道。</p>
勋贵可以不在乎,可魏广德不能不考虑。</p>
今天下午的事儿,他在内阁就知道了,毕竟那么多勋贵聚集在萃华楼。</p>
“可万一他们要的多怎么办”</p>
朱应桢开口问道。</p>
“再多也不能多过你们几位,毕竟他们十分特殊,和宫里的关系有些近。</p>
而且,他们的爵位,也不可能和你们相比的。”</p>
魏广德这话,其实也等于透露了,等他们这些伯爵一死,那些份子自然作废。</p>
毕竟,这部分利益是勋贵的,只有有爵位才能获得好处。</p>
而嘉靖朝对勋戚制度最大的改变就是把外戚获封爵位从世袭制改为终身制,也就是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能再行请封世袭爵位。</p>
不过相应的,新封的外戚,也会加入这个队伍里,参与这其中利益的分配。</p>
等到送走他们,魏广德回到后院,徐江兰还问了他们谈论的情况。</p>
魏广德把情况大致了下,也没有隐瞒。</p>
现在知道情况的,也只有几人,除了勋贵,还有就是谭纶他们。</p>
之所以透露给勋贵,也是因为此事魏广德已经和张居正初步商量过了。</p>
张居正并没有明确反对,实际上他或许也知道反对不了。</p>
若是他反对,那就等于和整个利益集团为敌,特别是魏广德绑定了京城各部衙门,以后的京官都可以通过船引获得额外的收益。</p>
京城居大不易,对于许多官来。</p>
若不是衙门里时不时发点补贴,日子真的很难过下去。</p>
就是这点,张居正都没法反对。</p>
这也是魏广德根本不担心什么,生出主意后直接就派人松江府购买房屋田地的原因,一个谁都无法反对的阳谋。</p>
至于改地方,呵呵,那也得徐阁老答应才行。</p>
以徐阶和张居正的香火情,张居正就不可能反对这个事儿。</p>
为了发展大明的经济,魏广德自认为已经操碎了心,顺势赚点辛苦钱理所当然。</p>
反正两京十三省分完船引,内阁至少还有十多张可以动的船引,他是不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