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把你灵的</p>
西路院正院东厢房也是三间屋,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而两侧房间则朝这间中间一间开门,成一明两暗的格局。</p>
除了左边一间房间被布置成为产房,右边一个房间便被顾文轩有意设为休息室,还是有炕床的休息室。</p>
顾文轩即使不,周半夏也心知肚明他此举乃是在她坐月子的时候,只要没有挪到上房,他还想赖在东厢房不走了。</p>
这不,暴露了。</p>
还“我两口子是不是该住进东厢房了”,生怕把他给落下似的,不仅周半夏听出来,刘氏也知老儿子何意了。</p>
不知哪个臭子死活不要媳妇的,如今倒是儿女情长了,得亏她这个当娘的不是怕给儿媳生儿子的恶婆婆。</p>
但凡她这个当婆婆的见不到儿子过于看重儿媳,听了这话还能心里不起疙瘩的拿儿媳当闺女看待不成。</p>
真真是个傻子。</p>
不就想试探三丫口风,想借你娘我的嘴问三丫要不要早点住进东厢房,还要带上你一起住进去了。</p>
没法子,这是亲的,是亲儿子,是她生的亲儿子,“那早点住进去趁这两天天气好,早点先住那头”</p>
刘氏着之余,右指指向东厢房右边那个房间方向,“刚好早点住进去,缺了啥也好早点添上”</p>
此时此刻了连婆婆也又一再放柔的语气征求她建议,周半夏还能怎么,搬吧,反正不差早两天。</p>
而且,她这已经开始假阵痛,万一这两天真要来个三更半夜羊水破了,不是还要从上房挪到东厢房。</p>
想到这一点,周半夏便欣然应下,就她家这位紧张得劲头,先住进东厢房北屋也好,到底只隔了一间堂屋。</p>
刘氏就知她既然出口了,老儿媳不会不答应,也就是老儿媳答应得太快,老儿子好像有些懵了。</p>
哈!</p>
这是没有试探出你媳妇儿能预计出她何时要生了,还是没想到你媳妇儿居然二话不就答应你一起住进去了</p>
“那个,娘,你和我媳妇儿核计一下看哪天住进去比较妥当,是明后天呢,还是过两天再住进去”</p>
还不死心呢</p>
刘氏哑然失笑,本想不开口,静等老儿媳回话,让他们两口子自己核计好了,可惜,老儿媳也瞅她了。</p>
这两口子!</p>
“屋里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入住”刘氏话刚完,就见老儿子忙不迭点头,把她给乐的。</p>
这么快点头干嘛,她都要配合不了了,“那三丫你瞅哪天住进去妥当,娘这头也好和你兰姨一声。”</p>
“明天吧。”既然已经决定不到发动的时候再住进东厢房待产,周半夏便不想犹豫不决,“明晚住进去。”</p>
这么来,是快要生了!顾文轩当即赞同点头,“看这天色,明天还是个大晴天,明天日子也好。”</p>
</p>
“行!”刘氏给老儿子两口做了个结束语,决定了,“明天午前铺床,我回头就去请你大娘明早来一趟。”</p>
啊</p>
还要请人铺床</p>
周半夏只知那间东厢房当产房的南屋,在她开始发动要住进去之前,以本地习俗来,还要举行请胎神仪式。</p>
但,还真不知连北屋也要赶在午前铺床,不过仔细一想又不奇怪,北屋也是新房间,且她家这位也住进去了。</p>
而她之所以一直不曾听谁提起她这边连北屋也要来个铺床习俗,兴许和大家如今居住条件有关。</p>
毕竟不管是她娘家夫家,还是她大姐的婆家,还有马家等等人家,还真没谁有她家宽敞,新房间又多。</p>
所以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但不包括她婆婆,不单待她,马珊之前有孕,婆婆可不就是很细心的做好准备工作。</p>
至于铺床的人选为何是大娘(堂大伯母)</p>
是封建迷信也好,是美好期盼也行,她两口子成亲时的全福人已经是对方,可不就成了再请对方最合适不过。</p>
不她婆婆,就是她娘,也觉得顾家大娘比马大娘有福气多了,不是因为顾家大娘还是顾家新一任族长之妻,而是顾家大娘上有公公婆婆和娘家父母健在,马大娘就缺了这一点成不了全福人。</p>
她娘就老羡慕谁谁能被请去当全福人,为此,近一年来,据她大姐所,她娘还没少诅咒周家那老两口。</p>
刘氏又是没有多坐片刻的去忙她的去了,见老儿媳胃口还可以地用完午后点心,她是一刻都待不住了。</p>
先去的客院和两位稳婆一声她老儿媳要明天先入住东厢房北屋,再从客院出来,她去找周墨兰了。</p>
不是她不在找周墨兰之前先顺路去和林大夫一声,是林大夫两口子今日这个时辰还在屋里整理什么医书来着。</p>
除了她家三丫发动,林大夫会赶往西路院以外,此时不宜打扰,只需派顾大华家的和林大夫身边的丫鬟一声就行了。</p>
不像林大夫总是时常“闭关修炼”,不好打扰,周墨兰就很好找,她近日来不在西路院,就在前面胰子作坊。</p>
而且,她还不是如同之前待在前面胰子作坊内坊院儿那里忙里忙外的,是挪到了挨着作坊后门的偏厦。</p>
这边偏厦位置很巧妙,从榆园西路院直走,出了西侧门,过了大门外一条开阔青石路,再斜对面进作坊后门就到了。</p>
刘氏在从西侧门出去的时候,还能看到右边那个护卫岗,也就是有客到来,必会经过这一关的门岗有人守着。</p>
若有人硬闯的话,真真是压根无须敲锣提醒,只要这边门岗哪个护卫高喊一声,孩子兰姨在偏厦都能立马听见。</p>
这一道道防御的,从村口到后山几乎快赶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了,不知该老儿子提防心过重呢,还是老儿媳胆。</p>
但毫无疑问的是!</p>
孩子兰姨两口子很有心,还就跟着孩子胡闹上了,这不,孩子常青叔不在家,孩子兰姨挪到这儿坐镇了。</p>
有这么两位帮扶老儿子两口,可省心多了,不再动不动的又有客不请自来,可算把那些厚脸皮的讨厌鬼挡在外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