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525章 南洋机车(第三更求订阅)
    第525章南洋车第三更,求订阅</p>

    其实如果人在长安的话,李毅安肯定会去看演出的。</p>

    法国的芭蕾舞团演出嘛,赏心悦目。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又岂能错过。</p>

    不过,李毅安并不长安,事实上,在元旦刚过,他就开始的环岛考察,经过近五年的建设,现在婆罗洲的五大城市已经被环岛高速串连在一起。</p>

    从长安到古晋李毅安乘坐的是火车,总长一千多公里的东岸铁路是南洋唯一的铁路,是战前婆罗洲和砂捞越两地修建,中间有一百余公里的区域并没有相连通,直到46年才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婆罗洲的东海岸铁路。</p>

    火车轨道两侧都是种植园,橡胶、油棕、凤梨以及咖啡等热带作物分散于种植园内,火车的铁轮有规律地在铁轨上嚓嚓作响。</p>

    豪华的车厢里,十几名秘书室的秘书们一直在校对一路上进行的调查,并且不时的交流着意见。眼下,他们有的在默默地吸着烟,有的在写零散的、不连贯的分析,然后又将其汇成简单扼要的报告,再送到总统的面前。</p>

    当秘书们忙碌着的时候,在包厢的隔间里,李毅安同样也没有闲着,他正翻看着刚刚送来的报告,即便是在专列上,他仍然需要处理各种事务。</p>

    指间夹着根雪茄,李毅安一边看着报告,一边做着批示,不知道过了多,他意识到烟末已经燃尽,便着把雪茄烟蒂放到烟灰缸里按灭,接着道。</p>

    “之前在南海视察福田汽车时,可以督促他们研制重型拖车,以后是集装箱的时代了,集装箱离不开重型拖车。”</p>

    “还有,南海深水港的建设,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以集装箱为主,港岸设备,都要充分考虑到集装箱运输的需要。”</p>

    书桌不远处,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文件的余向东抬起头来,道。</p>

    “好的,我明白了。”</p>

    虽然这个都市圈有点200多公里的距离,确实有那么点远了。</p>

    不过这么点距离并不是什么问题,等到高速铁路研究成功之后,一切都不会什么问题。</p>

    而在婆罗洲的早期发展中,因为其当地有一批未摧毁的厂房,因陋就简建起了一系列的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南海和西海差不多相当于长安的左右两翼。共同组成了长安都市圈。</p>

    不过现在两者都在研制之中,想到高速铁路,李毅安道。</p>

    余向东点点头,道。</p>

    “是的,在这次的考察名单里,不过今年南洋车公司的经营很困难,因为南洋自身的铁路有限,所以其严重依赖出口市场,尤其是唐山,两年前,南洋车向唐山出口了3台车以及256辆各种车厢,可以,唐山是南洋车最大的市场,但是现在”</p>

    “南洋车公司,是我们在古晋的考察对象吗?”</p>

    声音顿了顿,余向东道。</p>

    集装箱、集装箱船,只是航运变革中一环而已,集装箱的普及还需要平板列车、重型拖车,还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开启物流运输的新时代,当然也是国际贸易的新时代,毕竟,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以集装箱为中心物流运输的变革。</p>

    其实南海虽然是长安的东大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并不适合发展工业,旧名“亚庇”的南海。战前欧洲人称其为“杰塞尔顿”,在另一个世界被称为“哥打基纳巴卢”,作为是铁路、公路和海运的连接点,城市处于南北走向的狭窄的海滨平原上,背倚丘陵。不过现在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背靠的丘陵已经成为了市中心的绿地,正沿着铁路、公路向着长安的方向发展,最终,会与长安连接成为一体。</p>

    毕竟,按照李易安的规划,将来的南洋使用飞和高铁互相串联起来的,本岛是飞加高铁,而本岛和外岛之间,就是靠飞了。</p>

    南洋车公司是南洋唯一的一家火车车制造企业,部过企业并不在长安。而是在古晋,这個也是出于区域均衡化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特意调整,毕竟,在婆罗洲建设初期,长安已经集中了太多的企业,所以,在后来的规划之中,大型企业的分布更倾向于其他地区。</p>

    李毅安竭力去回想着南海考察时发现的事情,这样的事太多了。</p>

    “咱们已经失去了这个市场,而且这些车还涉及到金融贷款,婆罗洲银行那边一直在和双方交涉贷款事宜。”</p>

    </p>

    “哎,这也是为了移民付出的代价”</p>

    叹口气,李毅安皱起了眉头,尽管明知道山河变化,可仍然通过贷款的方式向唐山出品车、车厢以及铁路器材,是为了挣钱,可实际上还是为了移民。</p>

    “长期的抗战,让唐山那边铁路上车和车厢奇缺,如果没有足够的车和车厢,咱们就不能在短期时运出那么多移民,到底,这笔损失是为了获得移民付出的代价。”</p>

    这个代价是很惨重的,好几亿美元呢。</p>

    但想到这些车将会在唐山的建设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他勉强笑了一下。至于损失嘛,看交涉的情况下,估计最后又是一笔糊涂账。</p>

    最后这笔账能不能算清楚?恐怕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但是对于南洋来,这笔账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的,毕竟通过这笔账,南洋利用铁路运输了大量的移民。</p>

    或许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吧。</p>

    见阁下没有话,余向东摘下他的眼镜,举起来对着灯光,然后又戴上。</p>

    一天后,在古晋的南洋车公司生产车间里,李毅安看到了数辆尚未完工的蒸汽车。</p>

    “阁下,这是公司生产的“南洋”型蒸汽车,它是用德国br52型蒸汽车的图纸生产,这种德国在战争期间生产的车,其不仅在设计上简化了工艺,而且大量减少贵重材料的使用,其生产成本仅只相当于普通车的40”</p>

    作为车公司经理的沃尔特,曾是德国博斯奇公司的中层主管,这家公司正是br52型蒸汽车的首家生产商,在建立南洋车公司的过程中,正是在他的建议下,生产了br52型蒸汽车,它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因为采取轻量化措施,使其轴重在不超过5吨的情况下也可在不同载重标准的线路上平稳运行,非常适合亚洲地区铁路、桥梁和路基载重标准偏低的情况,因此深受市场的欢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便宜,价格仅相当于美国车的一半。</p>

    “从其投产以来,一直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不仅出口多个国家,而且曾经也是南洋铁路上的主力车,不过因为南洋的形势,所有的车都由燃煤车改造成燃油车,原先载煤的煤仓被改造成油仓以扩大装载量。”</p>

    不过随着南洋的车的电力化,当初的蒸汽货运车都已经淘汰了。可即便是如此,蒸汽车仍然是南洋车最重要的产品,毕竟目前全世界仍然以蒸汽车为主,他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一直深受各国的欢迎,尤其是是落后的地区。</p>

    听取着沃尔特的介绍,李毅安微微点头道。</p>

    “那么现在公司的经营情况怎么样?”</p>

    “嗯”</p>

    沉默片刻,沃尔特道,</p>

    “今年会很困难,目前公司除了印巴地区的5台车订单外,就只有越南的台,目前的订单,仅仅只能维持生产,而且现在南洋的银行界也不愿意提供客户融资贷款,我们的销售人员,虽然正尝试着打开南美等地的市场,但是如果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结果恐怕也不乐观。”</p>

    微微点头,心知其原因的李毅安,便对余向东道。</p>

    “余秘书,回头以官邸的名义出面和银行那边沟通一下,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次损失,就投鼠忌器了。”</p>

    那笔账总是要有人去负担的,银行这边最终还是受亏损的事实,但不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个时候就需要官方出面协调了。</p>

    “好的,阁下,”</p>

    余向东连忙点头道。</p>

    沃尔特等车公司的管理人员闻言无不是一阵惊喜,沃尔特只差没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银行的金融支持,他一定能打开南美市场。</p>

    其实这年代卖货和后世差不多有金融贷款的话,大宗工业商品才容易进入之前未曾进大市场。</p>

    随后李毅安又问道。</p>

    “对了,沃经理,现在高速列车的研究怎么样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