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的万户角,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徐徐海风从海上吹来,大海、沙滩、椰林和晚霞一起构成一副绝美的画面。</p>
而在这副画面之中,最为显眼的还是那个巨大的发射塔,这只是其中一座,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现在的万户角已拥有了四个发射场,四个大不一发射架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好不壮观。</p>
在通往发射场的沿海公路上,停着一辆电动交通车——这种使用密封铅酸电池的电动车在南洋很常见,虽然续航里程有限,但是用作场内交通车,倒也很合适。</p>
坐在交通车里的张远鹏,先给朋友递了一根烟,然后就这样坐在那里,默默的抽着烟,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向远处的二号发射架,那里一枚万户5型火箭耸立着,几个时后,它就会把三枚人造卫星送上太空。</p>
继美国、苏联之后,南洋将会是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p>
不过,注视着那枚火箭时,张远鹏思索的问题却是“和平卫士”洲际导弹,这款导弹是南洋刚刚研制成功的洲际导弹,它的射程达2000公里,在研制这款导弹的时候,为了提高精度,他采用高性能计算——由多块集成电路构成的计算,其反应时间和系统性能得到了质的提升,远远优于当时美国和苏联洲际导弹系统。</p>
作为参与这款导弹研制的工程师,张远鹏盯着远处火箭自言自语道:</p>
“这样的技术,不用在导弹上,实在是可惜啊!”</p>
“什么?”</p>
而坐在一旁的王平安疑惑道:</p>
“什么技术?”</p>
“一箭多星啊。”</p>
用指着远处的火箭,张鹏远道:</p>
“咱们的“和平卫士”虽然只有2000公里的射程,但是你知道的,因为赤道的关系,它的载荷超过一吨,这样的导弹,仅仅只用发射一枚核弹头,实在是太可惜了。</p>
现在核弹的型化很顺利,要是用一箭多星的技术的话,至少可以把四枚核弹发射到敌国。同时攻击四个目标,甚至十个目标!”</p>
对于所有参与“和平卫士”的工程师来,们虽然非常清楚和平卫士的性能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性能,自然不会有任何人会加以拒绝。</p>
“到时候我们的一枚导弹就相当于几枚导弹,只需要有限的一些洲际导弹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p>
在提到“摧毁一个国家时”,张鹏远语气显得非常平静,就像是在提一件一提的事情似的。</p>
正是核战争时代的特点,战争不再是以战争的胜负为目的,而是以摧毁敌国,以毁灭作为段。</p>
正是在这种核武器的威慑之下,世界才真正进入到和平时代,毕竟在此之前战争的目的是基于胜利,</p>
现在,在核武器的时代,战争的目的却变味儿了,变成了毁灭,是以毁灭作为战争的最终目的。</p>
所以,对于张鹏远来,他在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的威力,让他能够更容易完成他的设计使命——将敌国从地球上抹去。</p>
“你的这个想法很正常,从美国人去年用“tr-able”运载火箭的末级,将3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咱们就在研究这个了,美国人高调宣传这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为了告诉苏联人,他们可以一次发射好几枚核弹。”</p>
这就是冷战最真实的一面,所谓的“太空探索”其核心还是为了战争服务,只不过大家都披上了“为了和平”、“为了全人类”的外衣,白了,就是为了听起来好听而已,可骨子里为的都是想要摧毁他们!</p>
当然了,好听的话总是需要的,但那的都是给外人听的。</p>
王平安道。</p>
“可是你别忘了,精度,“一箭多星”白了,就是集束式多弹头技术,只要把弹头在目标区域像撒盐一样撒下去就可以了,可问题是精度怎么办?”</p>
扭头看着张鹏远,王平安道:</p>
“别忘了,在研制“和平卫士”的时候,咱们就发现将导弹的打击精度提高一倍意味着摧毁同样的目标,需要弹头的当量可以降为原来的/4。</p>
在命中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弹头威力提高倍,摧毁能力将增加大约06倍,如果弹头威力不变,命中精度提高倍,则摧毁能力增加大约3倍。</p>
总之,提高打击精度比提高弹头威力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咱们才会花费那么多精力去解决它的精度问题。”</p>
王平安的话音刚落,张鹏远就反问道。</p>
“精度问题是怎么解决的?”</p>
“计算啊!提高打击精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弹载计算和陀螺仪的性能。”</p>
“对,就是计算,实际上,没有性能强大的弹载计算,也就不可能实现分导式多弹头。”</p>
张鹏远一边,一边解释道:</p>
“就目前来,我们的计算和制导系统是无法满足分导式弹头的需要。主要是它的性能难以满足弹道快速解算的要求,等cpu解算出弹道后,弹头已经错过窗口了。”</p>
</p>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在地面上完成计算,然后,再依次释放卫星了,卫星可以这么发射,但是导弹却不行,我们在研制“和平卫士”的时候,一个技术指标,就是制导系统不依赖于导弹外部的任何信息,这样一来,才能在核战的条件下,实施真正的核反击。”</p>
其实,万户5型火箭,从来都不是合格的战略导弹,因为它不仅依赖于对恒星或陆地位置的观测,而且还依赖于无线电或雷达信号,这意味着如果指挥中心或者测控船被摧毁,它就会变成瞎子。</p>
但是“和平卫士”的惯性制导系统却不依赖这些外部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了发射后不管。</p>
“也就是,没有强大的计算,一箭多弹,实际上就是一个集束炸弹而已,抵达目标上空,释放弹头,至于效果和一个的区别也不大。”</p>
听着王平安的分析,张鹏远抿了一下嘴唇,道:</p>
“那我们就研制更强大的计算呗,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剩下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p>
在张鹏远出这番话的时候,他的眼睛盯着那枚万户五型火箭,双眼中充斥着某种渴望,他所思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尽可能的保护南洋的安全!</p>
一个时后,迎着夕阳的余晖,万户五型火箭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了,又一次成功的将卫星送上了太空。</p>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南洋发射的火箭次数最少,甚至直到去年岁末才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但是南洋一直在稳扎稳打的一步步的推进着自己的火箭计划,并且一点点的朝着一个远景目标发展着。</p>
月球!</p>
钱复康的办公室中,就悬挂着一副月球照片,那是“玉兔一号”拍下的月球照片,这张照片代表着某种愿景——登月。</p>
只不过,目前在钱复康的工作之中,研制登月火箭反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导弹。</p>
“固体发动!”</p>
指着绘图板上图纸,钱复康道:</p>
“军方的要求非常简单,他们要求潜射导弹必须使用固体发动。”</p>
其实,在南洋,没有谁比钱复康更了解潜射导弹,南洋初代艇载弹道导弹的的方案是把陆上使用液体推进的“万户四型”中程导弹稍加改动后装备到舰艇上,形成舰载武器系统。</p>
当时刚来南洋的钱复康就操刀对“万户四型”导弹经折衷改动,由原来的长29米、直径24米变为长米、直径26米。不过与“万户四型”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把液体推进剂的导弹作为一种战略导弹系统进行部署,在后勤、安全、发射以及作战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p>
另外,舰载“万户四型”导弹只能在发射前临时加注液体推进剂,时间长且十分复杂;导弹在潜艇上发射时,导弹起飞时加速度较低,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和后果。因此改型导弹不能满足海军所期望的简单、可靠、发射迅速及时的要求。</p>
不过即使是如此,海军技术部门仍然用它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且最终成功的实现了水下发射,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其发射复杂的问题。</p>
于是研制新型潜射导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海军把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列入计划的前提下。</p>
“可是用固体发动的话,射程恐怕很难满足海军对射程的需求,固体发动的推力,即使是美国的北极星,发射重量也就只有2吨,射程也只有2000多公里。”</p>
作为南洋最权威的火箭工程师,尤金格桑对液体火箭发动和固体火箭发动的性能优劣是非常清楚的,前者可以很容易做大做强,可是后者却不可能。</p>
“一步步的来吧,按照海军要求,弹长不能超过0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想要增加射程,只能在弹径和弹体材料上做文章,第一是尽量降低弹体重量,这个我已经有了方案,就是第二级火箭的壳体由玻璃纤维制成,第二就是适当增加弹宽”</p>
在一一介绍着自己的想法之后,钱复康把目光投向尤金,道:</p>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固体火箭发动,”</p>
面对钱复康投来的视线,尤金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p>
“现在我们的5t级固体火箭在研制之中,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可以在年中拿出样品。”</p>
尤金的回答让钱复康陷入了思索之中,他默默的拿出根香烟抽了一会,然后道:</p>
“5吨还是有些太啊,这个射程最多只有3000k,距离海军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可以再想想办法吗?哪怕就是几百公斤也是好的,毕竟,对于导弹来,哪怕是远上个一两百公里,那是非常重要的。”</p>
对这个要求,尤金无奈的耸了耸肩膀,道:</p>
“这个是真没有办法了,至少在高性能推进剂研制成功之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就目前来,你只能在导弹上面去做文章了。”</p>
在导弹上做文章,做什么样的文章?</p>
当然是进一步优化导弹的弹体设计了,还有就是采用新型材料。当然,还可以设计重量更的自导系统。</p>
虽然办法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办法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对于钱复康来,接下来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去解决。</p>
“是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导弹的长度”</p>
尽管嘴上这么着,但是钱复康知道这是并不可能的,毕竟,现在弹道导弹核潜艇正在制造之中,牵一发动全身,导弹尺寸是受到潜艇大限制的。</p>
“真的有点可惜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