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 第三十二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大明的银子,购买力很强。

    哪怕粮价高企,一两银子也能买来一百多斤的粮食。

    配上野菜省着点吃,足够五口之家吃上一个多月了。

    陈然此时很需要银子,见着有人要送礼,当即心头一松。

    这是好事儿。

    想了想,将勋贵二字抹去,写上了豪富二字。

    这么一改,就成了城内的豪富之家,都会送来贺礼。

    没改成城内众人,是不给普通百姓增加负担。

    闯王入城的时候,拷出来了数千万两的巨款,豪富们送些贺礼算不得什么大事。

    “那个。”陈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成婚的话,份子钱算谁的?”

    “哎?”张世泽明显一愣,应该是没想到会这么问。

    他的神色略显古怪“男方的归男方,女方的归女方。”

    份子钱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乡饮酒礼制度。

    ‘风俗淳厚,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疾病,邻保相助。’

    这其中,尤以成婚的份子钱最重。

    “原来如此。”陈然恍然大悟“很好,很好。”

    见他如此,张世泽有些无奈,干脆解释了一下“收了份子钱,以后是要回礼的。”

    收了人家的份子钱,以后人家办事的时候,也是要还回去的。

    “嗯嗯,知道了。”随口敷衍了句,陈然的心思已经飘了“不如,提前将婚事办了?”

    张世泽‘( ̄(エ) ̄)’

    门户之家嫁女儿,也得三媒六聘走完程序,再选黄道吉日。

    堂堂英国公府的嫡孙女,走流程至少都得几个月,什么叫做提前办了?

    若不是感觉自己打不过,他都想用大舅哥的身份,好好教训这家伙一顿。

    陈然对此是真的不懂,毕竟他在现代世界里也没结过婚。

    他印象之中的婚礼,不过是两家人喊上亲朋好友一起吃个饭的事儿。

    “要不你回去问问英国公的意思。”陈然想着出发去东江镇之前,将事儿给办了。

    这绝对不是馋人家秋娘那娇媚的身子,纯粹就是为了向全京城的豪富之家收份子钱。

    至于回礼什么的,我人在东江镇,有本事先把帖子漂洋过海的送过来再。

    “估摸着不行。”公爷没办法,起身准备回去询问祖父“这等事情,哪有如此赶日子的。”

    还有没出来的一句话是‘如此赶日子,好似咱们英国公府上的闺女,上杆子急着嫁出去似的。’

    “你先去问问。”陈然严肃以对“不行再想办法。”

    反正这么一大笔的份子钱,他是不会放弃的。

    与其拿去修什么江南园林,不如给他当做军费去打建奴。

    下楼的时候,张世泽遇上了几位工部的员外郎与郎中。

    看他们走的方向,貌似是去寻陈然的。

    “这妹夫,找工部作甚?”

    明朝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诸事。

    在崇尚清谈的文官们看来,这是个苦差事,因为是要干活的。

    可在陈然看来,这却是一座巨大的宝山。

    当然了,想要入宝山,前提是得有银子开路。

    “诸位大人,有礼了”

    “爵爷有礼”

    简单的客套寒暄,接着就是乐师奏乐,女子清唱。

    这是在谈正事儿,自然不会有诸位大人们,怀抱妹子上下其这等事情出现。

    ()(e)  包厢内的地龙烧的足够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工部一行人很快就面红耳赤来了感觉。

    没办法,中土大地上谈正事,基本上都是在酒桌上完成。

    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待到乐师与清唱娘领了赏银退下,陈然这才放下了酒杯,开始正事。

    “诸位大人,我所求之事,想来周阁老已经知会过了,不知诸位可愿帮忙?”

    他是一镇总兵官,堪称位高权重,更是封爵,成了勋贵。

    可再怎么也是武将,文官们本质上可以不搭理他。

    大家不是一个系统的,你又管不着我,不给你面子又能怎滴。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用上人脉。

    这些工部的官员,可以不给陈然面子,但是周阁老的面子,却是要给的。

    人家周阁老,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官正管。

    “爵爷。”工部虞衡清吏司的郎中胡景,稍显犹疑后还是诚恳而谈“您要兵器甲胄火器药子,要多少都能拿的出来。可您要工匠,这实在是强人所难。”

    能在朝廷上厮混的文官,就没有傻子。

    工部的这些人很清楚的知道,别看他们平日里,对待兵器局下属的那些工匠们,就像是对待猪狗一般苛刻。

    可却是心知肚明,制作兵器必须要这些世代相传,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

    不仅仅是朝廷的任务,各地将军们私下里来买好东西,也得这些工匠们打造方可。

    把这些工匠交给了陈然,那岂不就成了交出去会下金蛋的鸡?

    一众人等纷纷附和,表示这事儿不好办,周阁老的面子也不能砸人饭碗不是。

    陈然对此不以为意,只是微微颔首,取出了厚厚的一大摞银票放在了桌子上。

    “一名熟练匠人带家眷,二百两。”

    他太懂得这些文官们的心思了,指敲着厚厚的银票“这里是四万两,我要二百个熟练工匠全家。”

    正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足足四万两的巨资摆放在面前,这些工部的官全都呼吸急促,双目圆瞪死死定着银票。

    “我知诸位所虑。”陈然的大招还没放完“我已请周阁老帮忙活动,助力诸位转任他处。”

    到这里,他的笑容愈发玩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以后不在工部了,那工部没了这些工匠,与诸位何干?”

    一个萝卜一个坑。

    在工部的时候,自然是要为自己的位置考虑。

    可不在工部了,那些工匠被带去东江镇,与他们何干?

    至于后面填他们位置的人,会如何的跳脚骂娘,谁在乎?

    几位工部的官对视一眼,纷纷出拿走了银票各自分了。

    最重要的事情办妥了,剩下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弓弩火铳,盔甲兵器,火炮药子,一应军资我都要。”

    “至于价格,按着行情给,绝对不会短了诸位一钱银子。”

    罢,陈然颔首点头“质量上,必须是良品。若是出了差池,周阁老既然能安排各位调任他处,也能安排诸位入住大牢。”

    “爵爷且宽心。”

    众人皆笑“我等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

    朝廷正经下发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不能用,像是火铳大部分第一次点火就会炸膛报废。

    想要质量好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私下里给钱买就行。

    “除了火器匠人,我还想寻些别的能工巧匠。善于营造村落城池的,善于做河工的,善于屯田的多多益善,价钱好。”

    ()(e)  待到工部众人喜滋滋的离去,陈然继续自斟自饮,一杯饮尽喃喃自语“国之重器,沦为私人牟利。这大明,嘿。”

    “老子要拯救的是中土百姓的大明,不是文官们的大明。”

    他依旧是没离开这家京城最好的酒楼,因为还约了下一场。

    待到傍晚时分,客人终于是来了。

    来人有三位,为首之人正是老朋友曹化淳,曹公公。

    “爵爷。”

    见礼过后,曹化淳主动为陈然介绍“这位是兵仗局掌印太监方勇。”

    方勇面白无须,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陈然这一轮宴客的主角。

    大明的兵器制造规模庞大,从朝廷到地方都有。

    而真正最为主力的制造构,一个是工部虞衡清吏司下属的兵器局。

    还有一个,就是内府八大局之一兵仗局。

    其实这两个部门,早在洪武年间属于同一个部门,叫做宝源局。

    宝源局原本是铸造钱币的。

    后来宝源局继续铸造钱币,而制造兵器的职能,一分为二就成了兵器局与兵仗局。

    了些久仰的话语,这边曹化淳继续介绍另外一位太监“这是我干儿子,曹德猛。皇爷已经定下了,由这兔崽子去东江镇。”

    “草的猛?”

    神色古怪的陈然,险些没能憋住‘你还能草?’

    是兔崽子,其实也已经三十多岁,看着却是有些魁梧的模样。

    国字脸,相貌堂堂,不过一开口却是恭敬之中带着谄媚“爵爷,到了东江镇,全靠爵爷看顾。”

    “好好,坐坐。”

    还是差不多的流程,陈然送上了三万两银票,兵仗局所属工匠之中,很快就会有二百名熟练工匠,带着全家调入东江镇。

    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大批的物资,尤其是火药。

    毕竟火器没了火药,那是屁用没有。

    “爵爷。”方勇的态度很好,认真解释“最多一万五千斤,多了实在是拿不出来。”

    “这是为何?”

    “一来之前建奴入寇,畿内一片狼藉不堪,各处道路都已断绝,物资送不进来。”

    “二来孙阁老督师辽东,索要了一大批的东西,尤其是火药更是点名要走了大半。”

    “三来,过了年之后,朝廷按例就要向各部发放军械物资。别的东西好,可火药实在是不好糊弄。”

    “懂。”陈然微微动容“我懂。”

    方勇松了口气,跟着又解释了一句“前几年王恭厂的事儿后,朝廷就不许在京城过多存放火药。”

    所谓王恭厂事,的就是天启六年,发生在京城西南部的王恭厂大爆炸。

    王恭厂是内府兵仗局,制造铅子火药的地方。

    据是火药库里的火药发生爆炸,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死伤者过万。

    后世还将此事与印度死丘事件,以及俄国通古斯事件并列为三大自然灾难之谜。

    “理解。”

    陈然端起了酒壶转移话题“我还想弄些马,不知有没有什么门路可走?”

    听闻此言,曹化淳当即一拍大腿“真是缘分,德猛就是御马监的提督太监。”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