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 第七十四章 苍蝇虽小也是肉
    大都督府,正堂。

    “大都督,卑职蓟镇总兵官,赵率教。”

    赵率教来的非常坦然,大方。

    入大都督府,身边只带着个牵马的赵十二,家丁甲士一概留在府外。

    他很清楚,若是大都督真对自己起了什么心思,哪怕带三千甲士来也没用。

    因为大都督的甲士,比他多的多。

    “坐,看茶。”

    寒暄,饮茶,走流程。

    虽然不耐这些过程,可陈然依旧是按照规矩在走。

    赵率教稍微平复了下心情,挑起了话头“大都督可知,卑职之前为何没有拦截大都督的兵马?”

    “哦?”陈然挑眉,略作沉吟“因为打不过?”

    “正是因为打不过!”

    赵率教苦笑一声“大都督麾下兵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有决死一战之心。相比之下,卑职的兵马”

    “提醒你一下。”陈然好心提醒“是蓟镇的兵马,不是你的。”

    “大都督所言甚是。”赵率教闻得此言,一时苦笑拱“卑职的兵马打不过,所以未敢拦截。”

    若是这方世界里,有谁对于看似复杂的明军内部体系,了解最为深刻,能够直接找着关键点的,那肯定是陈然了。

    明军规模庞大,体系复杂。

    可陈然早就看穿了其关键点,并且一直牢牢抓住。

    关键点就是,满饷。

    钱粮到位,将士卖命。

    克扣钱粮,临阵三矢。

    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你可知。”陈然见赵大帅如此坦诚,也是微笑相对“我为何不惧那些文官们嚷嚷的天下皆反?”

    不待赵率教话,他就干脆表态“因为我知道,他们不舍得养兵。”

    养兵要钱粮,可大明的传统就是拖欠,克扣,吸血!

    各地是有钱粮,皇亲国戚,文武勋贵们家里有的是钱粮。

    可他们不会拿出来养兵,顶多养些所谓的精锐家丁。

    在真正的大势面前,些许精锐家丁又能顶什么用。

    “大都督所言极是。”赵率教严肃起来,正色行礼“卑职愿将蓟镇兵权,交还大都督府!”

    他自然不是为陈然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愿效犬马之劳。

    真实的原因在于,他养不起蓟镇的兵马了。

    掌握京城之后,陈然面对的第一个可能的威胁,就是近在咫尺的蓟镇。

    为了应对蓟镇,他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停了发给蓟镇的粮饷。

    换做以往,拖欠粮饷是常有的事情,拖欠也就拖欠了。

    可蓟镇的兵马,之前跟随陈然在辽地平灭了建奴,当时不但吃得饱穿的暖,还都是从陈大帅那儿拿到了全额的粮饷,以及价值不菲的赏赐。

    回到蓟镇之后,这些东西全都没了。

    这种时候,蓟镇的军汉们就像是尝过鲜血的老虎,哪里还能忍?

    京城的消息传到蓟镇后,当地军汉们想着的,并非是高举勤王大旗,杀去京城解救皇帝。

    他们想的很简单,那就是绑了或者干脆干掉赵率教,拎着他的脑袋去投效陈大帅去。

    投效陈大帅,领满饷。

    ()(e)  跟着赵大帅,拖欠粮饷。

    军汉们不去考虑什么复杂的事情,他们只考虑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赵率教之所以愿意主动过来,就是因为他已然无力应对。

    要么面对全镇上下的围攻,要高举勤王大旗发兵来打京城

    勤王是不可能勤王的,再没谁能比赵率教更加了解陈然麾下兵马的实力。

    打不过,绝对打不过。

    而且真要是打起来,蓟镇的军汉们,不得能阵前倒戈。

    对于淳朴的军汉们来,皇帝是个什么玩意?能吃否?不能吃的话,当然是陈帅给的满饷更香

    “你且在京城之中歇息几日。”陈然端起了茶碗“我会奏请太子哦,是陛下给你新的任命,带兵出塞去相助满桂。”

    满桂还在追杀多尔衮,除了偶尔会有信使归来送一封书信公文之外,堪称消失的无影无踪。

    赵率教疑惑不解,他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有领兵的会。

    按照常理来,自己这等握兵权的大将,要么是就是被干掉,要么就是当成猪给养起来。

    居然还能领兵

    赵率教告辞离去,陈然却是皱眉来回踱步。

    “我为大明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何还不给好处?难道做的还不够多?”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压榨大明世界的剩余价值,再去开启新的任务世界体验不同人生。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改写历史,弄到更多的历史偏差值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明世界这儿,最近动作很多,却一直没触发奖励,这可真是让他挠头。

    数日后,从城外军营归来的陈然,接着刘有福的禀报,城里出了一件不算大的事儿。

    “大都督,军中安排去宛平县的人动了刀。”

    “所为何事?”

    “为胥吏所辱。”

    “胥吏?”经历过风浪的陈然很是从容,不急不缓的嘱咐“带路,去看看。”

    宛平县衙门外,聚集了大量看热闹的百姓。

    见着有众多骑兵策马而来,纷纷退散却并无什么惧色。

    京城里变幻大王旗,对百姓们的影响却是不大。

    陈然麾下待遇优渥自然军纪跟着上来,鲜少有骚扰百姓之事发生。

    而且,因为免除了所有的高利,不少百姓的日子居然好过了许多。

    翻身下马,在众多甲士的簇拥下,迈步入了县衙。

    县衙内哭泣声震天响,一群披麻戴孝的老弱妇孺,趴在棺材板上哭喊震天。

    望见大批甲士入内,惊恐之下方才收声。

    “大都督!”

    身形魁梧壮硕,瞎了一只眼睛戴着眼罩的新任知县,急忙上前行礼。

    “起来话。”陈然招呼其起身“你是段平,段老二?”

    “大都督还记得俺。”段平独目落泪,重重行礼“俺就是段老二,三屯营的时候就跟了大都督。”

    段平段老二,蓟镇三屯营时期就跟了陈然的老人。

    一路凭借军功升了千总,浑河血战的时候,被建奴射瞎了一只眼,因伤退伍。

    前任宛平县令在东厂熬了两天没熬主,吐了十多万两银子后,被砍了脑袋。

    段平因为军功,外加读夜校成绩不错,被安排来出任县令。

    ()(e)  “吧。”迈步来到大堂正座上坐下,陈然开口询问“怎么回事。”

    “大都督。”提到这事,段平当即上火“俺要黄册还有鱼鳞册,他们不给。还把大都督发下来买老鼠的赏钱给吞了。俺一时气不过,就将他们都给宰了。”

    罢,他再度行礼“请大都督责罚,砍了俺的脑袋给他们偿命就是!”

    此言一出,那些披麻戴孝扶棺的老弱妇孺,又开始嚎哭。

    陈然皱眉“清楚事情再哭,否则以咆哮公堂论处。”

    事情清楚,改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若真是段平的错,自然也是要负责的。

    带到哭泣声收起,陈然干脆询问“黄册还有鱼鳞册在哪?”

    所谓黄册,其实就是大明的户口本。

    是朝廷用来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信息。

    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这东西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征收赋税。

    因为表面用黄纸封皮,所以称之为黄册。

    至于鱼鳞册,则是土地登记本。

    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得名。

    黄册跟鱼鳞册加起来,就是大明征收赋税的根基。

    毕竟找人征税得有证据,不能随口就是‘你家掏二两银子交税。’

    陈然的问话,无人回应。

    军汉们自然不懂,而懂行的衙门中人,却是无人愿意为大都督解惑,那是砸了他们自己的饭碗。

    “大都督。”刘有福上前“不如唤东厂的人来?”

    陈然摆摆起身往后堂走去“都等着。”

    后堂无人,他开启时空锚回到现代世界。

    出了自己的新家,打上车直奔图书馆而去。

    明史区的相关书籍不少,其中自然也有介绍黄册跟鱼鳞册的。

    提到这两本册子,就不得不提胥吏。

    大明这儿的官,是流水官,做上几年地方官就会调任他处,拍拍屁股走人。

    可胥吏不同,他们数十年乃至百余年都是薪火相传,子孙相继的做胥吏。

    渐渐的,重要的黄册跟鱼鳞册,就被胥吏们完全掌控。

    之所以要掌控,那是因为有利可图。

    勾结大户士绅,帮他们逃避税赋,将税赋重压放在平民百姓们的头上。

    上下其,左右逢源好处多多,甚至能要挟县令,与县令做交易等等。

    毕竟没了黄册跟鱼鳞册,县令就完不成征收赋税的任务。

    而大明的地方官考核,征收赋税就是重中之重。

    大明破产的百姓众多,大都是为这些胥吏们所害。

    一旦交出了黄册跟鱼鳞册,就意味着胥吏们家传的好处收入没了,当然不肯交了。

    宁肯被人砍了,也要保住家传的收入来源。

    合上资料书,陈然若有所思“东厂的业务范围得扩大了,这些苍蝇也不能放过!”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