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 第21章 送出关键的信
    朱由校知道不久后要有“移宫”,抓紧军权是关键,于是再交待道:

    “学习的那一组,学习制造和运用一些简便好用的火器,你们操练这一组,那就要学会火器在攻守中的运用。”

    他的想法是,锦衣卫这一拨人跟腾骧四卫、九边南军精锐形成错位互补。

    锦衣卫他们掌握火器用法,基本上就不披甲作战。

    那些正规军当然要循序渐进,继续重甲格斗为主、骑兵冲锋、远程对射为辅,毕竟到了拿破仑时期的刺刀肉搏、骑兵投入时,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对了~”朱由校拍了拍脑袋,好像猛然想到了什么:“记得嘉靖年间开始,京师的城墙上不许安装大炮了?”

    “是文官当时为了安全起见,也是为了改变武宗朝尚武好兵,提议京师城墙不得安装大炮的。”刘侨是锦衣卫老人,如实回答了这一情况。

    “这真是会吃大亏的,幸好长城和边疆各个普通城池都可以装炮,不过应该多数是佛郎速射炮,真要是遭遇敌人也有重炮,局势恐怕不妙。”

    到这里,他看向刘侨笑道:“刘同知你怎么看?”

    “回陛下,文官们的建议有道理,大炮可能威胁到皇宫,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刘侨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完全否定文官的建议。

    朱由校微微点头,对于这位敢于讲真实想法,不拍马讨好的锦衣卫同知好感又增加了一点。

    “我觉得大炮要熟悉操练,但是装药和炮弹可以另外保管,平时不得上城墙。”

    “殿下英明。”

    “就从你们开始吧,老式的佛郎炮估计你们也会用,但新式的攻戎炮,以及最新的吕宋大炮,你们要尽快开始练。”

    朱由校完就把两封信交给刘侨:“刘同知,拿着这两封信去拜访刑部、兵部两位黄尚书,他们会给你们图纸、操作册和最新的吕宋大铜炮。”

    “吕宋大铜炮?记得是黄尚书与徐光启,雇佣去过吕宋的福建工匠,打造出来的重型火炮?记得是要运送到辽东前线的。”

    刘侨是锦衣卫,负责情报知道这最新的大炮怎么来的。

    ()(e)  朱由校道::“对,是要送到辽东前线的,辽东要用也是明年才会用到,先借来搬到宫里操练。”

    辽东明年才会用到?

    刘侨有点摸不着头脑,太子预判了辽东局势?

    肯定是啦!

    这几天太子对于军事方面的见解远非常人,对于辽东局势的判断肯定很厉害的,再加上这回给兵部尚书去信,明太子殿下早就有军事上的天赋。

    不愧是大明未来的继承者、万历皇帝能看重的太孙,真的深不可测。

    刘侨越想越觉得太子厉害,自己一定尽心做好交代的。

    他猜得确实没错,太子深不可测,但是预判辽东形势还真不是靠军事眼光,更不是兵部能分析出来的。

    而是朱由校记得很清楚,包含浑河血战在内的沈阳、辽阳大战,时间是明年年初。

    这批吕宋大铜炮是装备红夷大炮前,明军最厉害的一批重型火炮。

    只可惜这一战的文武之首都太差了,白白葬送了这批大炮。其中一些大炮还被汉奸使用,轰击赶到沈阳城南浑河畔的白杆兵、浙兵。

    他知道白杆兵、浙兵现在人还在通州,没有出关到辽东,未来肯定不会让浑河血战的遗憾发生。

    看着刘侨离去的背影,又往附近一瞥,正好看到王安的下魏朝的身影一闪而过。

    “果然在盯着我看到我训练锦衣卫,联络兵部、刑部,你们会怎么应对呢?杨涟、汪文言?”

    刘侨出了紫禁城,直奔刑部、兵部。

    他当然也发现宫里有人在观察他们这拨锦衣卫的动向。派人调查了一下,见到是东宫陛下、太子身边的人

    此事涉及皇家,不是他该插的。

    刘侨的行事准则如此,太子没让他查他就不会自作主张调查跟皇室有关的事。

    先到刑部,送上拜帖,刑部自有书办引他来见刑部尚书黄克缵。

    刘侨见到一身红色官袍绣仙鹤的一品大员,立刻拜道:“锦衣卫刘侨,特来拜见太子太保、大司寇。”

    黄克缵在万历去世前,被作为重要托孤大臣,再加上朱由校拜诸位托孤大臣为师,不久前被封一品的太子太保。而他主要职务刑部尚书,在官场中有时被尊称为仿古的大司寇。

    ()(e)  今天刘侨是以下官和客人身份拜见,当然以尊称拜见。

    今年七十岁的黄克缵将他扶起:“哎呀呀,我这衙门跟你们锦衣卫是共同职责,刘同知可千万别这么客气。”

    两人入座先寒暄了几句,书办上过茶离开后,刘侨才递上了太子的书信。

    一听是太子的书信,黄克缵立刻表情尊崇起来,现在皇帝病重,正是局势微妙时刻,托锦衣卫来信肯定有深意啊。

    心拆开,只见信很简短,迅速浏览之后,内心忽然一震,一股温暖之情涌上心头。

    他又扫了一眼,见没有需要可以保密的内容,便直接朗读出来:

    “学生所崇拜者,乃博古通今勤政务实之治国能臣也;弟子所痛恨者,乃寡见少闻惰政务虚之乱国佞臣也。

    先生聪明智,胆识过人;爱民礼士,不避权要;岁值灾荒,开仓济民,以工代赈;历任重职,不辱使命。

    先生施政为民,政绩卓著,业精于勤,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不掺党争;提倡务实,抵制务虚,坚守本心。

    学生所提倡以工代赈,乃效法先生早年创举。非偷师者,由校早以先生为师也。三人行必有吾师,况博学多才先生乎?

    由校有幸成为先生弟子,足以弥补幼年不曾出阁读书之憾。只缘父皇龙体抱恙,出阁读书滞后,权以书信聆听先生的教诲。

    内廷早已被奸臣渗透,父皇病重危在旦夕,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由校不才,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作为太子欲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由校所依仗者乃皇爷爷托孤重臣,以及外廷少数没有党派的大臣也。此皆大明之中流砥柱,大明中兴之依托者也。

    书短意长,此致,康安。学生由校敬上”

    黄克缵读完后非常惊叹太子的气魄。

    不论什么忙,他都要帮上一帮。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