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的新法虽然比起张居正的考成法要宽松不少,但实际上也是相当严苛的。</p>
尤其是所谓的末位淘汰制。</p>
绩效考核中的末位淘汰制并不适合公务员体系,对官僚体系就更不适合了,因为官员是掌握国家公权力的一个特殊群体,搞末位淘汰,那么这群人便会有很大可能性利用权力来进行肆无忌惮的造假。</p>
统计虚报这种事陆远没办法。</p>
只要一天不取代人类做人类社会的主人,那么虚报和造假是全世界所有政权体都要面对的,包括腐败和权力的任性。</p>
这是人性的必然,和国体、制度、法律一切乱七八糟的都没关系。</p>
陆远明知道有些事不合时宜为什么还要做,第一,这是试点,不是全面推行。</p>
眼下只有凤阳、庐州、松江三个府,这三个府的情况也介绍过,除了庐州稍微有点钱以外,剩下两个都是穷府,尤其是松江刚刚打成一片废墟,百业待兴。</p>
穷就意味着士绅少,官员和士绅体系薄弱,推行末位淘汰制的新法阻力就不会大。</p>
先在这三个地方试点推行,如果能够出成绩,那么对于接下来全面展开是有帮助的。</p>
第二点,摸石头过河最重要的地方不是过河,而是摸石头。</p>
也就是积累经验和寻找问题。</p>
用三个穷府来找出问题,积累在矛盾冲突中的斗争经验,以后全面展开之后,陆远才知道怎么对付反抗这项政策的官僚士绅,才能知道如何做才可以团结更多人的利益,打倒顽固不化的少数人。</p>
陆远可不会在乎前期这三个府官员会不会被自己得罪完。</p>
这些人想要在仕途上谋求更大的进步,需要的是主动向自己‘团结’,而不是自己去团结他们。</p>
让他们去做吧,后面的事陆远也不需要整日跟进,大方向把控好就行。</p>
——</p>
苏州知府衙门,两眼红通通的张居正已经在这里连开了好几天的会。</p>
考成法的推行比他想象的还要难。</p>
即使背靠着陆远这尊大佛,</p>
倒不是明着不买账,而是暗地里给他张居正添堵。</p>
用的是最简单最无赖的的方法,借口有的地方不够明白来学习。</p>
上到苏州、常州两个府的知府、同知、通判,下到知县、县丞、各县六房吏,不分白天黑夜插着花来苏州知府衙门,你要问来干什么的,就是来找张居正学习‘先进知识’的。</p>
你张居正还不能不见,见了不能不教。</p>
整整六天了,张居正连十二个时辰都没睡到。</p>
张居正也算看出来了,这是熬鹰呢。</p>
“何知府,今儿还有人不明白吗”张居正抬擦眼泪,他现在困的眼疼,总是会不自觉的掉泪,但语气仍旧很硬:“没有的话居正就去休息了,要是有,让他来,居正一一。”</p>
苏州知府何邦儒眼见张居正如此强硬,不由得心中叹出了一口气。</p>
这个张居正够狠。</p>
本以为能用这种车轮战的办法将张居正熬到闭门不愿见客,没想到张居正会不厌其烦的一一接见,面授宜,现在再托词不懂来拒绝推行肯定是不合适了。</p>
感慨着拱。</p>
“张经历且先休息吧,这几日您授学的时候何某大多数时间都在,听了上百遍也该听懂了,再有人来,何某去教。”</p>
张居正由是一笑:“既然如此,有劳何知府。”</p>
“分内之事。”</p>
折服了苏州、常州的两位知府,张居正得以睡上一个好觉,这一觉足足睡了一整天才苏醒,美美吃上一顿饱饭,又打了桶热水沐浴的张居正瞬间满血复活。</p>
斗志十足的升堂点卯。</p>
既然现在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懂了,那就正式推行吧。</p>
“苏州、常州二府建台账,一本自留,一本送都察院,凡登记之事项,自入册之日始至一月为期考成,辖内各县亦设台账,一本送都察院、一本送各自府衙、一本自留。</p>
都察院会查各府,府衙会查各县,若有未能办结的交、待、受办事项应一一办结,凡此法推行之前所积、压、淹、延各事项即日登册,自登册日始至一月为期考成。”</p>
这话讲得很明白,考成法推行前积压的交待受办事项从推行后开始算,一个月内要将以前留下的事全部办结。</p>
何邦儒想了想府内六曹压下的那一堆公文、案卷不由顿觉脑仁有一种想要爆炸的胀痛感。</p>
可如今已经没了借口去拖张居正,对上无能那就只能对下强压了。</p>
张居正前脚一走,何邦儒后脚就将六曹的文书全给叫来。</p>
“一个月,将你们各自的事全部处置完。”</p>
六曹文书彼此对视,户、吏、礼、兵这四曹还好些,反正也没有什么事,只有刑、工二曹的文书脸色苦了下来。</p>
“府尊,实在是公案压下了太多,这一个月的时间怎么能办完啊。”</p>
何邦儒两眼一瞪:“什么叫办不完,你们之前要是不偷懒,何至于压下那么多事没做,现在知道急眼了本官才不跟你们废话,一个月内办不好,本官撤职之前,先定你们一个亵渎职守的罪!”</p>
两曹文书就是个正七品的官,在何邦儒这个比寻常知府品轶要高的正四品京府知府面前什么也不算,闻言也不敢顶嘴。</p>
那能怎么办,埋头干吧。</p>
刑曹文书娄修远离开前心翼翼开口:“府尊,属下刑曹那里压了一个特难的案子,实在是需要您给支个招。”</p>
“什么案子”何邦儒刚开口立马想起来:“你的不会是去年耿大通家里那三个儿子打死人的事吧。”</p>
“可不吗。”</p>
</p>
“案子还没办结”</p>
何邦儒眼神一厉:“你不会是收人钱财了吧。”</p>
娄修远苦笑道:“死者家也不是寻常人家,隔三差五就抱着太祖大诰来咱们这询问,属下哪里敢在这种事上收受贿赂。</p>
只是这案子哪能那么容易办啊,耿大通那仨儿子一个比一个顽劣,关键这个耿大通家里还养着一个讼师,这仨子现在都懂大明律,懂法明事理更不好随便处置了,而且去年犯案的时候才十岁,按律不能拷讯,不能证供,只能咱们自己找证据,如果咱们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这案子就得悬在那。”</p>
“证据找不齐”</p>
何邦儒急眼了:“一年的时间了,连人证都找不到”</p>
“人证有,可没物证啊。”娄修远作难道:“有人看到耿家三子杀人的行径,但是又离得远看不真着怎么杀的,现在耿家那边的下人作证只是寻常打闹,并没有动兵刃,仵作、推官给出的验尸报告,是用的斧刃,人证没看到用兵刃,咱们又找不到行凶兵刃,那如何定案</p>
要这些个孩子过了十五岁,那一顿大刑用上去,当时就招,可没法拷讯用刑属下实在是没办法。”</p>
何邦儒算是听明白了。</p>
大明律法压在头上,娄修远这案子办的不利索。</p>
那个耿大通家里有讼师,人家也懂法,伱敢胡乱办案,人家也敢持大诰去北京告御状。</p>
到时候有理就变无理了。</p>
有法不依,还要法有什么意义</p>
何邦儒不急着决断,而是问道。</p>
“如果证据凿实,这案子应该怎么断。”</p>
“收赎之刑。”娄修远言道:“因为案犯只有十岁,依律只能收监,然后由其家人为其赎刑,赔付死者家属财物。”</p>
何邦儒啊了一声:“那么轻吗那死者家岂能愿意。”</p>
“肯定不愿意啊。”娄修远脸色越加的苦涩:“所以这案子现在一年多了迟迟办不好,死者家里也有讼师,死者家里的意思是,当日这仨子动了斧刃属于乱刃折杀,折割残忍,应予死刑,但这个岁数要定死刑,则此案我等不能断。”</p>
“哪里能断”</p>
“皇上。”</p>
娄修远一句皇上让何邦儒闭嘴了。</p>
除了皇帝大于国法,没人比国法大。</p>
特案特办。</p>
“咱们把证据找齐交给皇上,由皇上下圣旨亲自裁案,但是府尊,这种案子送到皇上那里,皇上会怎么看咱们苏州”娄修远言道:“顽劣幼童折杀他人,圣人德化何在,我苏州府上下官员岂不都成了碌碌无能之人。”</p>
何邦儒也沉默下来。</p>
他也没辙了。</p>
这种烂事推到皇帝面前,皇帝岂有不生气的道理。</p>
连幼童都杀人,你苏州官员就把地方治理成这般样子</p>
最后没辙了还得皇帝亲自来断案,那还要你们这些官做什么。</p>
脱了衣服回家种地吧。</p>
可以案子一旦进皇宫,那最轻的结果也是丢官。</p>
怪不得娄修远迟迟处理不了。</p>
“这案子”何邦儒迟疑了许久后道:“你去找那个张居正,就跟他明这案子咱们没法办,让他转刑部,让他找陆少傅去,不然就淹下来。”</p>
照准考成法的标准,一件事不办还不至于丢官,但非要闹到皇帝那,苏州府官员的乌纱帽还能不能保住就是两了。</p>
所以只能往上推。</p>
张居正是陆远的随官,若是陆远能出面把这事接过去,皇帝怎么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件事撤陆远的官。</p>
这案子也就算结了。</p>
娄修远深以为然的点头。</p>
这案子对两方当事人来是人命关天的大案,对何邦儒这个知府来并不重要,只是碍于政治影响有些棘,但对陆远来那就只是微不足道的案了。</p>
身份不同,看待的角度便不同。</p>
张居正如今正着急推行考成法,为了考成法的顺利展开,他也不会拒绝接这个疑难杂症。</p>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娄修远找到张居正,后者虽然有些不爽,但也能明白苏州府的苦难之处,因此亲身赶往南京去找陆远寻求帮助。</p>
“幼童杀人”</p>
陆远看罢案卷的卷宗,眉头立时就皱了起来。</p>
“很难处置”</p>
张居正就将情况简单论述了一遍,陆远这才恍然。</p>
闹了半天是怕政治影响。</p>
“行吧,这事本官来办,你接着去盯你自己的事吧。”</p>
“多谢明台。”</p>
张居正十分感谢,拱离开。</p>
他一走陆远便喊来赵贞吉,令一封:“交给都察院的端宪台,让都察院暂调淳安知县海瑞为苏州府巡按御史,专办此案。”</p>
有大明律活字典之称的海瑞不用白不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