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首辅 > 第二百二十章:谍探头子陆贤忠
    江西的官场生态非常成熟,他们对陆远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的欢迎,并且非常认真的开始推进考成法,可也就仅限于此。</p>

    不清地、不查户,干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应付考成法,这种就是典型的务虚。</p>

    陆远不得不将吴鹏请到自己的驻跸之处,开诚布公谈了一次。</p>

    “吴抚台,陆某知道你是从江西一直干上来的巡抚,你做过布政使也做过按察使,时至今日加左副都御史衔巡抚江西,可谓为了江西殚精竭虑。</p>

    主政江西十余年,这期间,江西一共出了三百六十余名进士,陆某也是其中之一,江西能有今日之兴盛,你吴抚台可以是居功至伟。”</p>

    面对陆远的夸赞,吴鹏笑着拱:“少傅过誉了,下官愧不敢当啊。”</p>

    “?吴抚台要是都不敢当,那就没人能当得起了。”陆远言道:“吴抚台是哪里人”</p>

    “下官是山西泽州人。”</p>

    “一别家乡十几载,真是辛苦抚台了。”</p>

    “为皇上和朝廷效力,这都是臣子者应该做的。”吴鹏继续谦辞应对:“而今下官高堂双亲都已离世,妻儿也接来了江西,倒也不像十几年前那般思念故乡了。”</p>

    陆远点了点头:“吴抚台为了江西呕心沥血,陆某是衷心的敬佩。”</p>

    “不敢。”</p>

    “吴抚台在江西主政那么多年,想来对江西的情况很了解吧。”</p>

    吴鹏知道客气话完知,但基本上是都清楚。”</p>

    这话的够虚,什么叫基本上</p>

    就是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那就不知道。</p>

    陆远笑了笑:“江西提学道在册的进士有多少举人有多少秀才有多少”</p>

    “这个。”吴鹏思索起来:“下官早前听提学使提过一嘴,现在在册的进士大概有九百多人,都是这几十年来累计下来的,至于举人秀才那就太多了,下官记不清楚,不过料想总也有三四千人。”</p>

    “九百多进士,三四千名举人秀才,不得了啊。”</p>

    陆远由衷感叹,旋即话风一转:“既然有那么多有功名的士子,想来江西的功名田也不少吧。”</p>

    “还好吧。”</p>

    吴鹏答话道:“按照太祖、成祖定下的规矩,秀才可以享受二十亩田免税,举人是五十亩,进士则就有朝廷的俸禄和赐下的职俸田了,数量并不固定,如今整个江西的功名田大概有四十万亩左右。”</p>

    四十万亩功名田确实不算多,但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的水分,那就不好了。</p>

    于是陆远追问了一句:“这个数字是什么时候统计的”</p>

    “嘉靖二年。”</p>

    “二年”陆远呵呵一笑摇头:“也就是三十年前了”</p>

    “对。”</p>

    “吴抚台主政江西那么久,就没想过再清查一次。”</p>

    吴鹏答道:“也想过,不过这些年江西的田赋一直都很稳定,并没有出现什么巨大的下降,因此下官觉得就没有必要清查。”</p>

    “确实很稳定。”陆远嗯了一声:“本官之前在户部的时候留意过,这些年江西的田赋和税收确实稳定,稳定的下降,每年少一点、每年少一点,当然,整个江南的财政一直都是在下降,江西的跌幅看起来也就不那么起眼了。</p>

    不过本官很好奇,这年年下降,是江西的老百姓都不会种地了吗”</p>

    “这苗圃之事下官不太懂。”</p>

    吴鹏赶忙言道:“不过请少傅放心,下官回头立刻找户司的官员去查证。”</p>

    “那就先查查吧。”</p>

    吴鹏遂起身告辞。</p>

    也宣布两人之间这第一次谈话就这般无疾而终。</p>

    其实陆远自己心里也清楚,吴鹏口中的所谓查证也无非就是个缓兵之计罢了。</p>

    </p>

    能拖则拖,江西的官员明显是打算把自己给熬走。</p>

    是啊,自己总不可能一直待在江西吧。</p>

    陆远不怕出问题和麻烦,唯独怕的就是这种。</p>

    明面上看什么麻烦和问题都没有,其实内里全是问题。</p>

    但自己终究是不能逼的太紧,只能先给吴鹏一点时间和面子。</p>

    毕竟无论怎么,自己终究是个江西人,哪有一上来就拿自己老家开刀下死的道理,风评就坏了。</p>

    慢慢来吧。</p>

    ――</p>

    南京,陆府。</p>

    已经年近七旬的老管家陆贤忠坐在自己的独立书房内,面前站着七八个陆家的下人。</p>

    “这也一个多月了,让你查的事都查的怎么样了”</p>

    其中一名叫陆忠甲的答话道:“人们这些日子天天暗中跟着那个叫戴希顺的厨子,发现这人的行为确实有些奇怪。”</p>

    “怎么讲”</p>

    “他太过于老实了。”</p>

    陆忠甲答话道:“在咱们远东酒楼做厨子就没有月钱低的,而且做厨子哪个不是偷偷摸摸从后厨夹带点粮油肉菜,或自己家里吃用或者偷卖换钱,独独这个戴希顺从来不夹带,而且也不滥玩。</p>

    虽现在咱们南京城明面上没有了赌坊和青楼,但暗地里暗娼、暗赌还是有不怕死的人敢顶风作案,以往来只要没人公然举报进衙门、只要买卖做的不大,五城兵马司也不会赶尽杀绝。</p>

    但这些场所,这个戴希顺一次都没有去过。”</p>

    “不赌不嫖不偷不占。”陆贤忠呵呵一笑:“这是位圣人啊,他做厨子实在是屈才了,他该做官,这可是大清官啊。”</p>

    几个下人都笑了起来。</p>

    “他的身份查清楚了吗”</p>

    “查清楚了。”</p>

    陆忠甲回道:“现在查到的明面身份就叫戴希顺,山东聊城人,前两年南迁来的南京,母亲过世了,有一个老父亲,爷俩都住在南京城东南角的一个胡同里,这个戴希顺没媳妇也没孩子。”</p>

    “老父亲呵呵。”</p>

    陆贤忠冷笑一声:“是个老锦衣卫才对吧,你们跟着他那么多天,可见过那个老头”</p>

    “没有敢去家里探查,这戴希顺回了家之后,人们就不敢再去窥探了,怕露了马脚打草惊蛇。”</p>

    “这老头也不出门”</p>

    “每天寅卯时分会出门买菜,夜晚会出门倒泔水和屎尿,时间非常固定,每日如此。”</p>

    这个时候另一个叫做陆忠乙的下人道:“啊对,人刚刚想起来,这个老头每天买菜的时候,还会买一份报纸。”</p>

    “嗯”</p>

    陆贤忠立刻警惕起来:“他买报”</p>

    “对。”</p>

    “看来这老头认字啊。”陆贤忠立时道:“立刻将这些日子的报纸都取来。”</p>

    陆忠乙立刻去做,不多时取了几十份报纸,足有一个多月的量。</p>

    陆贤忠一张张的仔细看着,最后将目光留在了报纸的右下角。</p>

    这里有一个很的新开块,每日会登记一些寻人或寻物告示。</p>

    陆贤忠将指点在了这寻人告示上。</p>

    “问题,出在这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