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徐鹏举回到住处之后才想明白,为什么在南京因为教育问题而吵的沸反盈天之际陆远要喊上自己来松江。</p>
对教育试点这件事,徐鹏举不上支持或者反对,他是个武勋,这件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也影响不到他本身的利益。</p>
不过当明白陆远要做的事情后,徐鹏举觉得自己必须要支持教育改革。</p>
现有的教育体系无法支持陆远那膨胀到极致的野心。</p>
开海扩疆需要的不单单只是强大的武力保障。</p>
学当年的元朝走到哪屠到哪,获得的只能是一片废墟。</p>
当战争无法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时候,战争本身便毫无意义,只能是一次毫无人道的侵略行为。</p>
陆远需要的,是大明的孩子打就走进学堂,继而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流到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上,持续性的为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贡献力量,而不是让这些孩子打就去学放羊、种地,大了之后再教他们的下一代放羊种地。</p>
弄明白这一点,徐鹏举便不由得会对陆远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p>
当别的官员都在抱怨着这个国家内忧外困的时候,只有陆远是在想着如何解决问题。</p>
大明的问题很多,多到一万个字都不够描述,大明面临的困局也很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陆远给出了一条路。</p>
对外。</p>
用这种方式来转嫁国内日益严峻的各种矛盾。</p>
或者遮掩住这些国内的矛盾。</p>
陆远不是皇帝,就算陆远是嘉靖,他现在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解决宗亲的问题、解决士族群体不纳税的问题,既然无法解决,那就用另一种方式去化解,而不是困守家中,整日长吁短叹唉声叹气。</p>
正如陆远所,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抢时间。</p>
葡萄牙人从正德六年开始就已经将伸进了南洋,到嘉靖七年已经拥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再过二十年,荷兰人就开始筹建东印度公司了,四十年,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都有了。</p>
当大明还因为冰河时期导致全国遍地饿死人的时候,英国人为了合理合法的烧粮食还给粮食定了一个保质期。</p>
伦敦学校中孩子的屁股下坐着的不是桌椅板凳,而是殖民地土著们的累累尸骸!</p>
是这些人肉人血,换来的那个日不落帝国。</p>
而很不幸,十九世纪的中国人,也是列强们发展的血肉养料。</p>
殖民,是比屠刀更高明的统治方式。</p>
——</p>
从松江回来之后,徐鹏举不再犹豫迟疑,牵头召集了南京五军府的武勋们开了一堂会,核心主旨就是一点。</p>
重建江南六省一直隶的都司,同时在江南废除旧有军户制。</p>
安远侯、佥书南京前军都督府事柳震第一个发声质疑。</p>
“国公爷,废除军户制,那么新的都司怎么养兵洪武朝时期,江南六省都司有军户兵六十余万,没有军户制谁能养得起。”</p>
“六十万是不可能了。”徐鹏举言道:“太傅给了一个大概的数量,新都司成立后,南直隶练八到十万军,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各三万军,也就是最多二十八万军。</p>
养兵的钱不要咱们操心,南京户部会解决。”</p>
“解决多少”</p>
“全部!”徐鹏举言道:“而且不是用粮食抵扣,全部按照边军的月钱发足饷,每个兵每月一两二钱银子,一日三餐管饱,每日都要训练,这笔军费的总开支大概是在每年五百六十万到六百五十万两区间,这笔账,太傅已经算的很清楚,咱们要做的,仅仅只是牵头来办。”</p>
在坐的一群人无不震骇。</p>
足额足饷,每日操训。</p>
</p>
操训练兵是很耗体力的,对粮食、肉食的消耗巨大,吃不饱肚子营养跟不上,哪能做到一日一练。</p>
虽然日常所耗巨大,但是练出来的全是精兵。</p>
练上半年,只要拉到战场上见见血就是精锐!</p>
别用来应付地方,就是拉到北边和蒙古人打,那也是十成把握复刻洪武北伐的壮举,闭着眼吊打。</p>
“吃的能供得上吗”</p>
襄城伯李应臣也有些质疑:“一个兵一天就算吃一斤粮、二两肉、半斤菜,一年下来就是两石粮、八十斤肉、一百八十斤菜;二十八万人,五十六万石粮,两千万斤肉,五千万斤菜,这得多少银子”</p>
“粮食压力不大,肉和菜的问题,太傅会做出相应的处置应对,鼓励民间发展养殖和退耕种菜,多出来的粮食缺口,会通过进口的方式来解决掉。”</p>
徐鹏举言道:“总之一句话,这二十八万军队从组建到训练、成军,后勤的问题不需要咱们这些人操心,咱们带好兵就行。”</p>
“他老人家出钱出力的,兵权不沾可能吗”</p>
“统帅和将军这些个人事问题,到时候太傅会和咱们五军府磋商来定,各位总不会觉得咱们可以坐享其成吧。”</p>
徐鹏举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这李应臣:“几百万两银子又不要咱们出,咱们还惦记全部兵权那太傅还不如直接绕过咱们五军府单干了。”</p>
“但咱们五军府不牵头去办,陆太傅自己做就是造反,漫天下的口诛笔伐能骂化了他。”</p>
“你怎么就不能盼着我大明朝好呢。”徐鹏举呵斥道:“难道非要看着我大明朝内乱丛生,甚至是兄弟相残才痛快吗,陆太傅不想造反,谁也不想,没人想看到这个国家分裂内乱,要不然,陆太傅为什么要好言好语的找老夫,希望老夫来做这工作。”</p>
永康侯徐源拦了一句。</p>
“咱们就别吵了,国公爷的有道理,再者,咱们大家伙自家人知自家事,都闲赋南京多少代人了,现在还有谁记得咱们这群人,祖辈的光荣都快被咱们给消磨干净掉,这次是个会。</p>
既然太傅愿意出钱重建江南都司,咱们这些人怎么都有会做出点实事,我先表个态,我支持国公爷、支持太傅。”</p>
应城伯孙永爵紧随其后开口。</p>
“我也支持。”</p>
柳震迟疑了一阵看向徐鹏举:“国公爷,五军府陆太傅不会插吧。”</p>
“不会。”徐鹏举笃定道:“太傅已经保证了,新的都司组建之后,还是归属于五军府领导,这一点和当年太祖、成祖时期不变,地方都司主官人选咱们可以提名,由太傅任命,战时领军主将咱们也可以推荐。”</p>
“战时”</p>
几人齐齐变色。</p>
徐鹏举忙道:“各位不要多想,太傅所的战时不是要内战,而是外战。”</p>
“外战”</p>
“咱们大明周边几十个国家呢。”</p>
徐鹏宇道:“太傅,西方的国家正在觊觎这里,现在的葡萄牙人就是实证,他们已经占领了南洋很多地方,再这般坐视下去,这些国家就要被西方夷给吞完了,咱们组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海扩疆。”</p>
“国公爷这次和太傅去了一趟松江,态度转变很大啊。”</p>
李应臣阴阳怪气了一句,马上就遭到了徐鹏举的驳斥。</p>
“老夫转变什么态度了老夫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只要能对我大明朝好的事,老夫全力支持,老夫的祖上是和太祖爷打江山、定社稷的,是带着老百姓赶走暴元坐的天下,襄城伯祖上是成祖当年的燕山护卫左千户吧,轮得到你,在这里教老夫做事吗”</p>
李应臣的脸色顿时变的难看起来,还没等他话,徐鹏举又道。</p>
“太傅已经了,从今天开始断掉广东、广西那几个拒绝接受重建都司总兵们的军饷和军粮,他们只有放下武器归顺朝廷一条活路,但凡敢纵兵抢掠地方就是造反,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海关兵已经在往南靠了,只要这几个总兵带兵作乱,那么将一个不留尽数诛除,首恶诛九族,这,就是太傅的态度!”</p>
好言好语,陆远这里什么都能谈,但你要是死扛着就是不愿意听。</p>
陆远也能拿起屠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