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在福建待了半个多月,调研和走访了一些地方,期间也下到基层和茶农聊过天,最后赶在四月末动身回南京。</p>
这期间福州日报每天都是连报导,而且了这么一句。</p>
‘领袖的到来为福建发展指明方向’</p>
这里的领袖一词并不仅仅代指国家的领导者,也可以用作对名士贤达的赞誉,比如唐玄宗在为孝经做序的时候,就写到过‘韦昭,王肃,儒之领袖也’。</p>
陆远无官无职,但也是进士出身,以陆远如今的名望,称一句儒学领袖有什么问题。</p>
所以也无须过分解读,至于福建藩司衙门经历司这里延用领袖字眼到底是出于什么居心那就只有福建官员自己心里清楚了,反正若是真有人拿这事做文章来攻击福建有司居心不正也做不到。</p>
陆远赶回南京的日子是五月初四,时间卡的刚刚好,没有错过和家人过端阳节。</p>
“通政使司组织端阳节在秦淮河划龙舟。”</p>
陆远对施芸道:“咱们一家人一起去玩吧。”</p>
“不去。”</p>
“为啥”</p>
“还为啥,你看看你儿子的课业。”施芸拿出一摞子书卷,气呼呼的扔到陆远面前:“我的大相公,您什么时候能抽出一丁点时间来关心关心你儿子,妾给他请了那么多名师,就没有一个不被他给气走的。”</p>
陆远拿起一本书卷来看,脸色也黑了下来。</p>
这是一本孟子,课业要求是做注,也就是所谓的阅读理解。</p>
其中有一段是王曰‘何以利吾国’,士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以仁义而已矣’。</p>
这个阅读理解很好做,标准答案就是引用孔子的话。</p>
“君子喻于义,人喻于利。”</p>
仁义治国才能平天下,核心精神就是导人向善。</p>
但是陆平安这东西做的解是。</p>
“世人皆重利,若以仁义待之必遭恶噬,反不如以利导之,方得妥全。”</p>
讲师气的鼻子都歪了,批句‘亵渎先贤,狗屁不通’。</p>
“你看看你儿子都写的什么。”</p>
陆远惺惺一笑:“夫人勿恼,其实孩子吧,唉,话又回来,咱也不能孟子全对是不是。”</p>
“啥”施芸不可思议的看向陆远:“孟子不对难道你儿子对”</p>
“在做注这件事上,那东西确实错了。”</p>
陆远拉着施芸落座,好声细语的道:“这句话怎么也不能这么做注,意思一目了然就是要以仁义治国、以仁义治家、以仁义修身,不过一码归一码,他这个注确实是做的不对。</p>
但为夫的意思是,孟子对治国齐家修身有自己的理解,不能他的理解就是真理,退一万步,就算他的是真理,咱儿子就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了</p>
夫人勿恼,孩子那么就能有自己对义和利的独到见解,咱们应该高兴才对。”</p>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施芸气道:“孩子才多大,他才八岁,就如此重利而轻义,这样能行吗。”</p>
“可是媳妇,孟子口中的仁义终究是镜水月,无论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永远都是利益的纷争,仁义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咱们不能让孩子从活在理想世界中,他将来大了怎么融入现实</p>
这个世道人吃人连骨头都不吐。”</p>
“停停停。”</p>
施芸直接起身:“我的大老爷,您就不要给妾上课了,您要是好为人师就自己教儿子去,别那么多年不管不问,反过头来再教妾。”</p>
“你看你,咋又生气了。”</p>
陆远陪着笑脸:“为夫错了,为夫知道你这几年带孩子不容易,这样,把儿子送学堂里上学行了吧,省的在家给夫人添堵。”</p>
“你这个当爹就不能自己带他。”</p>
“那肯定不行。”</p>
陆远言道:“再了,为夫这都是国家大事,他一个孩子跟着我这万一乱涂乱改或者拿着印瞎盖还得了,那不是拿国家当儿戏吗,不行,绝对不行。”</p>
眼见施芸还是气呼呼的样子,陆远又是一番好言好语的规劝。</p>
“夫人放心,忙完这两年,为夫一定把时间用在教孩子上,啥也不干天天就带孩子,你看成不,别气了,再气坏了身子。”</p>
“没你这个不负责任的爹气不坏。”</p>
“是是是,都是为夫的错,都是为夫的错。”</p>
好容易将媳妇哄好,陆远便寒着脸叫来陆直。</p>
</p>
“去,将大公子带来。”</p>
“是。”</p>
不多时的功夫,陆直带着陆平安走了进来,然后便脚底抹油逃跑。</p>
陆平安提心吊胆的喊了一声:“爹。”</p>
“跪下!”</p>
陆平安老老实实跪下,耷拉着脑袋。</p>
陆远拿着他的课本到其面前。</p>
“重利而轻义,你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谁教你的。”</p>
“没人教。”</p>
“嗯”陆远气道:“没人教你懂什么利,什么是义那你还真是个神童了,,你都是跟谁学的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p>
“叔爷爷。”</p>
陆平安垂首道:“叔爷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都是靠着利益维持着罢了。”</p>
陆远被顶的胸口发闷。</p>
“陆直!”</p>
陆直又跑了进来,胆战心惊:“老爷。”</p>
“叔父来南京了”</p>
“叔老爷上个月到的,那时候您在闽粤视察呢。”</p>
陆直心看了一眼陆远:“要不,人去将叔老爷请来”</p>
“不用了。”</p>
陆远负着来回走动,气呼呼道:“你去,去告诉叔父,就教孩子的事用不得他来替我操心,他实在是闲的没事,就去澎湖盯着。”</p>
“是。”</p>
陆直刚退出房间,又被陆远叫住。</p>
“算了!”</p>
人家陆东毕竟对陆家有功劳、有苦劳,为这么件事就训斥一顿实在是不合适。</p>
重新落座,陆远对着陆平安言道。</p>
“我们为人立世当以仁义为本。”</p>
“但仁义的人会被欺负的。”</p>
陆平安顶了一句:“父亲您就是太仁义,才会被欺负。”</p>
“胡八道。”陆远失笑道:“谁敢欺负你爹我”</p>
“当今皇上呗。”</p>
陆平安昂着头道:“叔爷爷和爷爷,您就是太仁义,这才丢了官,叔爷爷还,只要您一声令下,他立马带着兵和战船去天津,非得逼着”</p>
“啪!”</p>
陆远直接一巴掌抽在了陆平安的脸上,脸色也极其难看。</p>
这种话也当着孩子的面</p>
让孩子从就觉得他们家有实力造反吗!</p>
然后养出一个曹丕还是司马昭出来</p>
愤怒之余,陆远又顿觉内疚。</p>
自己确实太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了。</p>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这陆平安会变成什么样</p>
“从明天开始,送公子入国子监读书。”</p>
新教育是来不及了,陆平安这个崽子现在功利心太重,这个岁数还得了。</p>
将来大了,这要是再接他陆远留下的事业,铁定造反。</p>
得给他好好洗洗脑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