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侯爵夫人不好当(四)
    金陵,七月酷暑。</p>

    顾正臣见张希婉额头渗出细密的汗,便将一旁的扇子拿起来,轻轻扇着,言道:“起来,倒是让你受委屈了。当初娶你时,想着与你快快乐乐将这辈子过完,可自从你嫁了过来,我时常奔波在外,聚少离多,将母亲、儿子,一大家子,全都丢给了你”</p>

    张希婉轻轻抚摸着肚子,一脸幸福地看着顾正臣:“夫君莫要如此,妾身这些年可没吃什么苦。”</p>

    顾正臣微微摇头:“还没吃苦头,担心受怕的时候少了?”</p>

    张希婉含笑:“那不都过去了。”</p>

    顾正臣伸,将张希婉脸颊上的一缕秀发拨至耳后:“辛苦了。”</p>

    张希婉低眉,满心幸福。</p>

    有这句话,足够了。</p>

    确实,侯爵夫人是不好当的,尤其是定远侯侯爵夫人。</p>

    顾正臣是个出挑的人杰,自入仕以来,就进入朝廷视野,一桩桩麻烦事接踵而来。</p>

    他曾风光过,也曾身陷囹圄,曾一次次冒险,一次次令人挂忧、后怕。</p>

    上山打虎,差点受伤。</p>

    去长江口打海贼,落水差点被刺,若不是军士拼命相救,他恐怕没了性命。</p>

    泉州明争暗斗,无声处尽数是惊雷。</p>

    钟山遇刺,差点没挺过来。</p>

    辽东被十万大军围困,举世皆惊</p>

    他每一次失势,都有人落井下石。</p>

    他每一次再起,都有人动了杀。</p>

    当他的妻子,若是不够坚强,那也只能整日哭哭啼啼、惶惶不可终日了。</p>

    这都快七年了,张希婉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习惯了在担忧之外,努力将侯府经营好,习惯了没有顾正臣在家时,独立照顾好母亲,儿子</p>

    只是,总是不习惯,重逢时无法言的欢喜,还有这——离别时,难以诉的伤愁。</p>

    但——</p>

    正如父亲,顾正臣要做的,是事关无数百姓的大事,是为大明基业添砖加瓦,他不只属于定远侯府,还属于朝廷。</p>

    张希婉伸出,抓住顾正臣的,轻声道:“嫁给夫君,是希婉这辈子最好的福气,上天待我不薄,我也不觉辛苦,夫君要出门,就放心去,家中不会有事。等夫君回来,再给两个孩子起名字,如何?”</p>

    顾正臣重重点头,看向门口:“要偷听,就把脚收回去,露着一只脚算什么”</p>

    严桑桑搀着林诚意走了进来。</p>

    </p>

    林诚意眼眶有些红润,想留住顾正臣,却也知道他职务在身,喊了声“夫君”眼泪就往下落。</p>

    自进入侯府之后,林诚意便没了刚强的伪装,尤其是面对顾正臣时,更不知如何掩饰自己的情绪。</p>

    只是有些委屈。</p>

    原本陪他去南洋的,结果因为有了身孕回了金陵。原本以为顾正臣回来,生产时有了底气,可不成想,他又要出远门。</p>

    将门家眷,一直如此。</p>

    有时,身不由己。</p>

    别顾正臣了,就是朱元璋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也顾不上马皇后生产,徐达出征的时候,回来孩子也认生得厉害。</p>

    顾正臣正安慰林诚意,吕常言到了门外,言道:“宫中内侍来传话,让老爷今晚去乾清宫赴宴。”</p>

    “好。”</p>

    顾正臣答应。</p>

    黄昏时,前往乾清宫。</p>

    朱标、朱棡兄弟两个都在,马皇后上前,将行礼的顾正臣搀起,言道:“陛下还在处理政务,要晚一些,你们先坐下话。”</p>

    顾正臣又对朱标、朱棡行礼,在几人落座之后才坐了下来。</p>

    马皇后看着顾正臣,对朱标道:“朝堂之事,母后不便多。可识人、用人之事,母后还是得。前段时日,流言漫天,显然是奸佞别有用心,既想借你父皇之打压他,又想拉开东宫与定远侯府的关系,这事也就他应对得当,才没有引起灾祸。若是换个人,兴许已然被打压下去,这辈子也不能再为朝廷出力。”</p>

    朱标回想着前段时日的情况,深知其中凶险。</p>

    马皇后继续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都需留心,不可让人有了可乘之,更不可因为流言蜚语错怪了臣下。你父皇对你期望甚高,要求颇多,可在母后看来,你只要学会识人、用人,日后这江山总坏不到哪里去。”</p>

    朱标起身,对马皇后作揖:“母后,儿臣并没有因上次风波之事,与顾先生之间生出任何嫌隙。在儿臣心中,顾先生就如先生,开拓了儿臣的见识,教会了儿臣如何更好看朝堂、百姓、将士、江山社稷。儿臣虽在这之前没明过,可父皇、母后待他如子侄,儿臣打心中便认他是一家人,纵没有青青入东宫,亦是如此。”</p>

    马皇后温婉地笑了笑,看向顾正臣。</p>

    顾正臣起身,有几分动容地:“身为外臣,能得陛下、皇后、太子如此看重,臣深感荣幸。起来,臣最大的愿望便是辅佐陛下,让绝大部分百姓能吃饱饭。只要百姓吃饭问题解决了,那威胁大明稳定的九成问题就解决了。在没有完成这件事之前,臣不会懈怠,更不会退避。”</p>

    这不是顾正臣胡,大明的外敌是元廷,元廷正穷嗖嗖地在草原上喝西北风,每年拿不出来钱给大明输出什么价值观,弄不出来舆论战,分化不了大明的人心,这个时候靠道消息也出不来几个行走的五十万,只要吃饱饭,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顾正臣可以肯定,大明将会进入空前的稳定时代,而盛世的前提,就是稳定。</p>

    今天这里造反了几万人,明天那里流民成灾十几万,这种情况下,盛世来不了。</p>

    当然,百姓吃饭问题只是铺垫,真正重要的话,是自己不会退,不会避。</p>

    这顿饭,皇后、朱标上来就开始打感情牌,一定是有目的,不是简单地拉近彼此关系,而是在担心自己被外界影响,与朱标生疏了,甚至不愿意为大明继续效力。</p>

    马皇后深深看着顾正臣,这个人是聪明的,他明白自己的话,也看得懂这顿饭的意义。</p>

    雷霆烁天时,朱元璋没让朱标来,而在这之后,顾正臣一直忙碌各种事,并没有与东宫走动,眼看着快要出门了,也没和朱标见一面的迹象,朱元璋揣测是不是自己多虑,让顾正臣心中有了不安,这才在自己的建议下,设了个晚宴。</p>

    就吧,朱元璋疑心症又犯了,晚上定要嘲他几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