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先是一愣,旋即恍然明悟。</p>
袁绍昏迷不醒,不能主持大局,审配这帮河北重臣,这是要趁势拥立袁尚为王!</p>
这就是袁尚为何不在场的原因。</p>
此时的袁尚,想必就在外殿,坐等着审配等人,拿着袁绍的传位诏书前去劝进呢。</p>
一瞬间的吃惊后,刘氏心下旋即暗自窃喜。</p>
她为袁绍后妻,袁谭和袁熙两兄弟,皆非是她亲子,唯有袁尚才是她的亲儿子。</p>
扶袁尚做世子,做袁家的储君,向来乃是她的夙愿。</p>
现下袁尚跳过储君,直接登上大魏之王的宝座,不是更超出了她的期望么</p>
想明白其中利害后,刘氏强压嘴角弧度,忙是俯身又凑到了袁绍嘴边。</p>
“大王,审正南所,大王应该都听到了吧。”</p>
“他们想请大王以大局为重,传位于尚儿,不知大王恩准否”</p>
刘氏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的问道。</p>
昏迷中的袁绍,似乎是受到了某种刺激,嘴角微微蠕动了一下,却终究没有发生声音。</p>
那一瞬,刘氏着实吓了一跳,以为袁绍突然间要苏醒过来了。</p>
当她仔细再看,确认袁绍依旧昏迷,并没有要醒过来的迹象时,心下才暗松了一口气。</p>
接着便抬起头来,面朝众臣,郑重其是道:</p>
“大王适才已经了,他恩准了你们所请,决意传位于尚儿,令他继承我魏国大统!”</p>
众人如释重负,无不暗自狂喜。</p>
“大王圣明!”</p>
“臣等必会辅佐三公子重振我大魏,有朝一日定当收复中原,洗雪我兵败伪楚之耻!”</p>
审配当即深深一拜,慨然表态。</p>
众臣跟着轰然下拜,齐声高呼“大王圣明”。</p>
外殿中。</p>
正负踱步,眉头紧锁的袁尚,听得内殿中隐隐传来的“大王圣明”之声,蓦然间停下了脚步。</p>
“恭喜公子,这必是大王已恩准众臣所请,答应传位于三公子了。”</p>
身旁一位年轻谋士反应极快,第一时间向袁尚躬身道喜。</p>
袁尚回过了神来,嘴角弧度上扬,眼眸中渐渐涌起前所未有的狂喜。</p>
夙愿得偿啊!</p>
他几乎就要压制不住窃喜,放声大笑出来。</p>
只是那笑声到嘴边,却硬生生还是给他压了下去,换作了一声叹息声。</p>
“审正南他们是非要把这大魏社稷的担子,强加在我的肩上呀。”</p>
袁尚摇头轻叹,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p>
年轻谋士眼珠转了几转,忙拱道:</p>
“公子天资明睿,神武雄略,有明主之风,若不然大王也不会传位于公子。”</p>
“当此大魏危难之际,唯有公子才能担起振奋大魏,守护我河北子民的万斤重担。”</p>
“公子继承大统,统御河北四州,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还请公子万勿推辞才是!”</p>
年轻文士一通高帽扣下来,一通吹捧入耳,袁尚听的是浑身上下无比舒服,一股天命所归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p>
袁尚脸色化为决然豪烈,便毅然道:</p>
“既然如此,为了河北士民,为了我大魏社稷,纵然前路难测,这万斤重担,我袁尚也当义不容辞,一肩挑起!”</p>
年轻文士欣喜万分,忙又一番吹捧恭维。</p>
“只是,父王传位于我,只怕我那位大哥不会答应,更不会承认呀”</p>
袁尚慷慨过后,却又犯了头疼。</p>
“此事易也,公子可对外放出风声,就大王已经苏醒,只是碍于病体孱弱无法视事,方才传位于公子,自己退居幕后扶持。”</p>
“只要大王还在,大公子他纵然有千般不满,量他也不敢公然质疑,更不敢公然与公子决裂,拥兵生事。”</p>
“同时公子还可封他为车骑将军,算作是对他的一些补偿。”</p>
“而青州残破,更给不了大公子拥兵自立,与公子为敌的底气。”</p>
“黎阳方面的粮草,多半都需要邺城供给,只要我们掐断了粮草,他麾下士卒不出十日便要断粮,不战自溃。”</p>
“有此种种,我相信大公子定能权衡出利弊,就算他心中有一万个不甘心,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三公子继位的事实!”</p>
年轻文士气定神闲,不紧不慢的给袁尚分析了一番人心局势。</p>
袁尚豁然开朗,眼中的忧色一扫而空,嘴角的弧度再次上扬了起来。</p>
“我没看错你,我果然没看错你呀,哈哈——”</p>
袁尚大笑着望向那年轻文士,眼眸中毫不掩饰欣赏嘉许的意味。</p>
年轻文士忙是低头作揖,以示谦逊。</p>
只是,当他头低下时,嘴角却在袁尚看不见的某一刻,悄然上扬。</p>
</p>
</p>
许昌,楚宫。</p>
正殿之内,一座巨大的十三州沙盘,横亘大殿正中。</p>
刘备,萧方,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大楚君臣们,正围看着这座刚刚筑好的沙盘。</p>
沙盘北面,树立着一面旗,上书“伪魏”二字。</p>
沙盘的西面,同样树立着一面旗,上书“伪秦”二字。</p>
就在不久前,来自于关中和河北的情报,相继传回了许昌。</p>
曹操在班师长安后不久,天子便下诏,策封曹操为“秦王”。</p>
于是曹操便顺理成章,建国称王,以关中西凉及汉中为基,正式建秦国,称秦王。</p>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p>
毕竟他和袁绍都称王了,作为挟持天子的曹操,怎么可能不眼红,怎么可能不想进步。</p>
当年刚刚退至关中,根基不稳时,曹操自然得隐忍。</p>
如今关中已坐稳,凉州也基本掌控,更是刚刚攻取汉中,拿到了开疆拓土之功不,实力进一步增强。</p>
这种局面下,逼迫天子下诏,封他为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p>
而来自于河北的情报则宣称,袁绍因病不能视事,传位给了三子袁尚。</p>
魏国的王座就此换了主人,袁尚宣布继位为魏王。</p>
这个消息倒是令刘备颇为吃惊,但在萧方的分析过后,便即明悟。</p>
随着河南地失陷,袁谭及其汝颍一派遭受了最沉重打击,许攸,辛评,辛毗,荀谌等等重量级骨干,皆相继陨落。</p>
袁谭底下可用的重臣,就只余下个郭图和淳于琼。</p>
汝颍一派的势力范围,也重新缩水回了青州一隅。</p>
反而袁尚河北一派,除了逢纪高览等寥寥几人外,几乎没有遭受多大损失。</p>
邺城在河北派控制之中,魏国的大部分军队皆是河北人,最核心的冀州也在袁尚的掌控之下,甚至是袁绍的生死也都在河北派的一念之中。</p>
这种局面下,袁绍到底是生是死,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传位,都已经无关紧要。</p>
重要的是,河北派对汝颍派,已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p>
那么这种情况下,袁尚这个河北派的代言人登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p>
此刻刘备便站在沙盘前,目光俯视着魏秦之地,脑海中酝酿着一幅宏伟的蓝图。</p>
中原之战结束已有近三月,迁都许昌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p>
西线与伪秦接壤的弘农郡,基本已经掌控在,函谷关这等雄关险隘也已有精兵猛将镇守。</p>
东线方面,甘宁陈登等亦战果丰厚,收复了北海,乐安等青州东南部诸郡国,将魏国在青州的战线,进一步压缩至了济水一线。</p>
中路方面,黄河以南诸郡国,皆已尽数掌控,委派了值得信任的郡官执掌。</p>
沿河的白马,濮阳,高唐等重镇要隘,统统也有楚军将士进占。</p>
招集流民,恢复农耕,实施屯田等诸事,也在各郡国有条不紊的进行,民心渐安,经济正在迅速恢复。</p>
除此之外,大批的降卒,尤其是河南籍的魏国降卒,也在紧锣密鼓的接受整编,充实到楚军之中。</p>
中原人心渐定,农桑也渐已恢复,差不多也该为一统天下做准备了。</p>
今日刘备召集众臣,自然是为商议出下一步的用兵方向。</p>
“诸位,讨伐伪秦伪魏,一统天下是势在必行。”</p>
“今日孤召尔等前来,就是想商量商议,先伐伪秦还是先伐伪魏。”</p>
“诸卿有何见解,畅所欲言便是。”</p>
刘备指着沙盘问道。</p>
萧方轻摇着羽扇,凝视着沙盘,心中已有定度,却并未立刻表态。</p>
要给卧龙凤雏会,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大局观,给年轻人挑大梁的会嘛。</p>
“大王,臣以为可先伐伪秦!”</p>
“曹操虽已拿下汉中,但相较于伪魏,其伪秦实力仍旧最弱。”</p>
“我军一统天下,也当遵循先易后难的步骤。”</p>
“且灭伪秦后,我们就能将凉州纳入图,便有了产马之地,从此一劳永逸解决我们骑兵不足的软肋。”</p>
“而伪魏的优势,恰恰是其有幽燕骑兵可用,介时我们就能以西凉铁骑,与之针锋相对,抵消其骑兵优势!”</p>
庞统指点江山,口若悬河的分析了一番利弊。</p>
庞统的方略,得到了张绣等西凉籍诸将的赞同附合。</p>
毕竟对于张绣这些骑将而言,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一直是他们的梦想。</p>
况且打回关陇老家,衣锦还乡的风光,谁又不想呢</p>
刘备捋着细髯,微微点头,对庞统的方略,似乎是颇为认可。</p>
“大王,臣却以为,我们当先灭伪魏!”</p>
一个决然自信的声音,提出了异议。</p>
出言者,正是诸葛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