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抗拒的重利</p>
袁绍眼珠转了几转,隐隐已猜测出了沮授所指。</p>
“大公子与三公子所以明争暗斗,足相残这么多年,无非就是为了争夺储位。”</p>
“今三公子不听王令,避往南皮拥兵自重,与大王父子生隙已是世人皆知。”</p>
“臣以为,大王可宣布废去三公子世子之位,尔后许诺击败刘备后,便立大公子为世子。”</p>
“如此,大公子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之物,还怕他不重归大魏,助大王里应外合击破刘备,扭转乾坤吗”</p>
沮授道出了自己的计策。</p>
同时也不再顾虑什么袁绍的颜面,将袁谭和袁尚争位的事实,直接挑明,搬上台面。</p>
张郃等河北众人,却暗暗吃一惊,难以置信的望向了沮授。</p>
你沮授可是河北一派啊,竟然献计让袁绍立袁谭为世子</p>
这要是将来袁绍西去,袁谭做了魏王,你以为他会感激你今日所做所为吗</p>
不会。</p>
他非但不会感激,还会在郭图这等汝颍人的煽动下,秋后算账,将他们这些曾经拥立过袁尚的河北派,统统清算一空。</p>
你沮授为了魏国大局,为了袁家的基业,竟能秉公到连自己的前途性命都不成,连我们这些河北人的生死也不顾了吗</p>
张郃等众人彼此对视,眉宇间皆是流露出不悦之色。</p>
袁绍却是醍醐灌顶,霎时间狂喜:</p>
“好好好,还是公与你洞察人心,将那子的心思看得透彻。”</p>
“那就依你之计,孤现下就废了袁尚世子之位,派人往楚营之中,以世子之位来诱袁谭重归大魏!”</p>
沮授松了一口气。</p>
再看向袁绍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几分欣慰。</p>
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与公孙瓒争夺河北,从谏如流,气量非凡的袁本初。</p>
此时的袁绍,俨然又重生了几分明主之风,令他看到了魏国翻盘的希望。</p>
“大王,公与此计,确实是不失为一出反败为胜,扭转乾坤的妙计。”</p>
“可大公子毕竟先被刘备俘虏过一次,今又投降了刘备,哪怕重归大魏,这两次污点却无法洗清。”</p>
“大王若真立大公子为世子,只怕会难以服众啊。”</p>
张郃却又挑起了刺来,极力强调袁谭“两跪刘备”的污点。</p>
毕竟他可没沮授那般无私,沮授能为大局而不顾自己的前途命运,他却做不到。</p>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袁谭上位,自己却坐以待毙。</p>
被他这么一提醒,袁绍心头微微一凛,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眉头不由重新凝起。</p>
张郃的提醒,虽多半出自于私心,却也是不争的事实。</p>
一个两跪刘备之人,配做世子,将来配做大魏之王吗</p>
若真有那一天,这岂非成了天下人的笑话!</p>
“大公子确实存有洗刷不尽的污点,其实臣此计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只为能诱使大公子倒戈而已。”</p>
“至于将来谁做世子,臣以为,现下只有二公子配做我大魏世子之位!”</p>
沮授忽然再次开口,献上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提议。</p>
他竟在举荐袁熙为世子!</p>
张郃等人先是一愣,旋即眼中涌起惊喜。</p>
袁熙与袁谭虽是一母所生,但因平庸怯懦而不被袁绍所喜,既不被汝颍派看好,也不被河北被拥护。</p>
这也就意味着,袁熙将来若坐上魏王之位,至少可保证不会对他们这些河北派,进行秋后清洗算账。</p>
从某种意义上讲,袁熙做魏王,比袁尚做魏王更加对他们有利。</p>
毕竟相比于审配文丑之流,他们这些人虽亦是河北派,却在袁绍和袁尚之间,选择了袁绍。</p>
就算不是袁谭继位,将来若是袁尚重登王位,能不收拾他们</p>
这么一权衡利弊的话,袁熙确实成了大魏世子的最佳人选。</p>
“二公子忠孝仁义,确实可堪当大任。”</p>
“臣亦以为,二公子可为我大魏世子!”</p>
张郃很快权衡出利弊,当即也站出来附合沮授。</p>
袁绍彻底平静下来,捋着细髯沉思不语,脑海中渐渐浮现起自己那二儿子的身影。</p>
恍惚间,他竟然发现,自己有点记不太清袁熙的长相。</p>
这也难怪,他平素的关注重点,皆在老大和老三身上,大部分时间里,老二在他眼中形同空气一般。</p>
无非是老二性格软弱,能力又平庸无奇,半点不像他。</p>
这样一个路人甲般的儿子,哪怕是亲生骨肉,他是半点也提不起兴趣。</p>
但在老大贪生怕死降刘,老三拥兵自重背逆不孝的节骨眼中,被沮授他们一提,袁绍竟忽然发现,老二竟变的顺眼了许多。</p>
“尔等言之有理,如今看来,显奕老成持重,最为像孤。”</p>
“诸子之中,确实也只有他配为我大魏世子,有能力守得住孤这份辛苦开创的基业。”</p>
袁绍连连点头,口中尽是欣赏赞许之词。</p>
至于袁熙那些软弱平庸的缺点,现下到他口中,也变成了老成持重的优点。</p>
眼见袁绍采纳了自己献计,沮授松了口气,却又进言道:</p>
“三公子中毕竟还握有四万兵马,身后还站着不少支持者,倘若得知大王削其世子之位,就怕他一怒之下生出什么事端。”</p>
“臣以为,大王可先派使者秘往南皮,假意哄骗住三公子,让他以为大王削其世子之位,只是权宜之计而已,以安其心。”</p>
袁绍现下再没了脾气,只得拂叹道:</p>
</p>
“罢了,一切依你,一切依你吧”</p>
</p>
邺城以南,武城。</p>
楚字的大旗,已升起在这座邺城以南最后的城上。</p>
望南大道上,绵延不绝的楚军士卒,正源源不断的自南而来,浩浩荡荡北上入城。</p>
十七万楚军士卒,自荡阴城休整数日后,便继续北上,长驱北进直逼邺城而来。</p>
入夜时分,城外某间营帐内。</p>
袁谭中已拿到了袁绍的亲笔信,嘴角激动到微微抽动,眼中是按捺不住的狂喜之色。</p>
左右郭图,岑壁两位心腹谋臣武将,看着袁谭那般狂喜的样子,心下皆是暗自猜测。</p>
“公子,这信上到底写了什么,竟让公子如此欣喜”</p>
郭图忍不住问道。</p>
“你们自己看吧!”</p>
袁谭强作镇定,懒洋洋的将那密信递给了郭图。</p>
郭图迫不及待接过,只看几眼,脸上霎时间为欣喜若狂取代。</p>
那是袁绍的亲笔书信。</p>
信中,袁绍痛斥了袁尚的不忠不孝,声称终于看清了其真面目,只懊悔当年对袁尚一味宠幸,养出了一个白眼狼。</p>
袁绍在信中明确表示,唯有袁谭才能继承袁魏基业。</p>
只要你袁谭能重归他膝下,助他里应外合击破刘备大军,功成之后定当立其为世子。</p>
袁绍更是直白的宣称,自己大限将至,时日无多,你袁谭被立为世子后,用不了多久便可继承王位!</p>
除此之外。</p>
袁绍还在信中明言,对于郭图等降刘之臣,一律不予追咎罪责。</p>
若他们能辅佐袁谭,里应外合击破楚军后,还个个是有功之臣,统统封官拜爵,委以社稷之重。</p>
“大公子,这这这是天佑大公子啊!”</p>
郭图是欣喜若狂,激动到竟快语无伦次。</p>
袁谭却强压心中狂喜,慨叹道:</p>
“没想到父王竟在关键时刻苏醒,终于能看清袁尚歹毒虚伪的真面目,终于知道我才是他唯一值得信任的儿子。”</p>
“可惜啊,父王清醒的太晚了,若是能早日觉悟,我大魏何至于陷入今日这般不局的困境。”</p>
袁谭言语之中,对袁绍是颇有微词。</p>
“公子,大王现下省悟,也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p>
“刘备对公子过份信任,全然没有半分戒心,公子起兵举事,定然能功成。”</p>
“到时我们配合大王,内外夹击,必可一举打垮楚军,将刘备赶出河北。”</p>
“那个时候,公子便是挽救大魏于危亡的救世之主,先前的一切污点都将洗刷一空!”</p>
“大王时日无多,公子用不了几日就能继承王位,君临大魏。”</p>
“接着公子再回过头来收拾三公子,以公子的权位名望和雄略,灭掉三公子和审配等逆党还不是易如反掌!”</p>
郭图情绪激动亢奋,喷着唾沫子为袁谭勾勒出了美好蓝图。</p>
“砰!”</p>
袁谭拳头重重击打在了案几上,一跃而起,一声狂笑:</p>
“没想到我袁谭天命在身,竟有否极泰来之时!”</p>
“就依你所,速速回禀父王,我愿归于他膝下,起兵举事,助父王一举击破刘备,扭转乾坤!”</p>
“我要做大魏的救世之主!”</p>
</p>
武城府堂内。</p>
同样一份帛书情报,也放在了刘备的案前。</p>
袁绍苏醒重掌大权,袁尚拒不交权,率四万兵马避往南皮,袁绍中只余不到五万兵马</p>
“景略,果然如你所料,袁绍父子果真反目!”</p>
“邺城现下只余不到五万兵马!”</p>
刘备神色欣喜赞叹,将中情报扬起,展示给了众臣。</p>
府堂内,立时一片沸腾。</p>
“袁绍那老贼和他的龟儿子反目成仇,这真是天佑俺大楚啊!”</p>
“大王,那咱还等什么,即刻踏平邺城,活捉袁绍老贼啊!”</p>
张飞第一个跳了起来,兴奋激动的大叫道。</p>
众将无不斗志狂燃,纷纷起身叫战。</p>
刘备是豪情狂燃,目光转向萧方,想要征询意见。</p>
而此时的萧方,却神色平静,中正翻看着另外一道不起眼的情报,眼中却闪烁着几分疑色。</p>
“景略,莫非有什么异常吗”</p>
刘备看出了些许端倪,情绪立时冷静了下来。</p>
“袁家父子反目,这倒也在意料之中,只是”</p>
萧方将中帛书一扬,话锋一转:</p>
“只是我们细作有报,袁绍在两日前,曾亲自往郭图府上,安抚其家眷。”</p>
“这件事,大王不觉得极为可疑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