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曹彰的幽怨,杨阜额头滚汗,无言以对。</p>
他是怎么也想不通,汉军的铁骑援兵,为何会这么快就赶到了苍松城。</p>
巧不巧,正好救下了张飞所部,反过来重创了曹彰的两万大军。</p>
那萧方明明不在苍松城啊!</p>
除非,那萧方远在百里之外,竟能算到他会献计曹彰,火烧苍松城来对付张飞!</p>
故而才能提前派出骑兵,及时赶到苍松战场,救下了张飞。</p>
若当真如此,那这人的智谋,岂非到了神鬼莫测,无所不知的地步</p>
这就是传中谋圣的实力吗</p>
杨阜背后渗出一层冷汗,狠狠的打了个寒颤,忽然有种不自量力,班门弄斧的错觉。</p>
“殿下,事实证明,与汉军交,我们绝无胜算!”</p>
“败局如此,现下责备谁也没有意义,幸得陛下还带回来了一万余人马,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p>
“现下我们还是尽快率军北上,一口气退往福禄才是上策,我们在此逗留半分,就多一分被汉军追兵追至的危险。”</p>
最先冷静下来的郭嘉,叹息着劝道。</p>
曹彰身形一凛,怨气怒气,瞬息间变成了惧意。</p>
“早知今日这般局面,本王又何苦折腾这么多,白白折损了上万将士性命。”</p>
“传令下去,全军不可停留,即刻星夜兼程北上,退往福禄去吧。”</p>
曹彰一声无奈长叹,有气无力的挥了挥。</p>
未被曹彰再问责,杨阜暗松一口气,苦涩无奈的目光,望向了苍松城方向。</p>
经此一败,曹彰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折损一半,更是雪上加霜。</p>
这武威郡守是不可能守了,他这个武威太守,只能含泪割肉,乖乖的跟着曹彰逃往酒泉。</p>
最后,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刘备嫌酒泉太远,粮道太长,不得不放弃了劳师远征,方令他们能逃过一劫,保得酒泉敦煌二郡苟延残喘。</p>
“早知如此,我就不该不自量力,自取其辱呀”</p>
一声苦涩自责的叹息声响起。</p>
一万秦军,如惊弓之鸟,沿着北向大道,仓皇而去。</p>
</p>
苍松城以南三十里,令居城。</p>
七万汉军自南而来,自源源不断入城。</p>
城头之上。</p>
刘备正与萧方等众臣,围看着凉州地图。</p>
“这凉州地形太过狭窄,最西端到最东端,近有千里之遥。”</p>
“倘若给曹彰那子一路退至酒泉一线,则我军粮道便要被拉长七百余里。”</p>
“陛下,臣担心以我大汉之国力,现下也无力支撑如此漫长的粮道,粮养十万大军!”</p>
法正指着地图,分析着利弊。</p>
作为一名关陇人士,法正自然最清楚凉州风土地理。</p>
自两汉以西,在凉州方面作战,最大困难便是粮道过长。</p>
这也是为何羌人和边地豪强屡屡叛乱,汉廷屡屡派兵镇压,却总不能斩草除根的原因。</p>
你朝廷大军一到,人家叛军先跟你打一场,打输了我就一路西逃,有多远逃多远。</p>
朝廷虽打了大胜仗,却无法全歼叛军,又因凉州粮道过长,无力深入追击。</p>
过个几年,叛军舔好了伤口,再度卷土重来,朝廷就只能派兵继续讨伐。</p>
</p>
于是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叛军是怎么都剿都剿不灭,大汉朝则连年累月的被持续放血,最终耗尽了国力。</p>
可以,桓灵二帝时汉朝国力的衰落,与凉州的叛乱放血,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这等前车之鉴,法正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备又怎么可能不明白。</p>
“孝直言之有理,若叫曹彰那厮逃往酒泉,确实比较头疼。”</p>
“朕既要剿灭那曹家余孽,又不能重蹈桓灵二帝的覆没呀”</p>
刘备微微点头,眉头渐渐凝起。</p>
就在这时。</p>
“捷报!苍松大捷——”</p>
马谡高举着一道战报,满脸欣喜若狂的爬上了城楼。</p>
“禀陛下,子龙将军刚刚从苍松发回的捷报。”</p>
“我一万骑兵赶至苍松时,正逢曹彰使计火烧骠骑将军所部,我骑兵一举杀入乱军,配合骠骑将军是重创敌军。”</p>
“我军总计斩敌俘敌约一万余人,敌将文丑亦为骠骑将军所斩!”</p>
城头上,立时是一片惊喜。</p>
刘备一把接过捷报,细细端详审阅。</p>
半晌后,赞叹的目光看向了萧方:</p>
“论先见之明,还得是丞相你呀,没想到那曹彰果然使诈,翼德遭其伏击,险些不测。”</p>
“幸得丞相及时提醒朕,叫子龙他们率骑兵赶往苍松,方有这场有惊无险的大胜啊。”</p>
罢刘备又将那捷报,展示给了其余众臣。</p>
众臣看过,无不是啧啧慨叹,皆是佩服于萧方的深谋远虑。</p>
“奇怪啊,曹彰此计当真是蹊跷,他是用了什么段,竟能从内放火烧我苍松”</p>
张郃端详着中捷报,看出了疑点所在。</p>
萧方一笑,不以为然道:</p>
“为曹彰献计这人,这是学我当年那一计,事先预留地道于苍松城,连通城内城外。”</p>
“曹彰的奇兵,正是通过这条地道,方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苍松城内,四处放火,乱我军心。”</p>
听得萧方解释,刘备及众人这才恍然省悟。</p>
法正捋着细髯,面露讽刺道:</p>
“丞相此计,当年正听闻之后,是拍案叫绝。”</p>
“不过此计当年丞相用过,以那郭嘉的智计,应该不会再用。”</p>
“不知是何人东施效颦,为曹彰献上这一计。”</p>
众人猜测起来。</p>
萧方思绪转了几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p>
杨阜!</p>
论智谋,此人的智计与法正郭嘉之流还是有些差距,与自己相比就更不用提了。</p>
不过其智谋,差不多当与成公英是一个级别。</p>
这样级别的谋士,剽窃了自己那一计,想要赌一把曹彰的气运,倒也不足为奇。</p>
“是谁为曹彰献此计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曹彰经此一役,折损了半数兵马。”</p>
“这就意味着,我们无需十万大军出动,只消四万余人,足以讨灭曹彰。”</p>
萧方打断了众人猜测,道:</p>
“如果只是四万人的话,哪怕曹彰逃往酒泉,拉长了我们七百里补给线,以我大汉国力也足以支撑四万步骑所用。”</p>
“陛下,粮草之患已解,此番我们必能剿灭那曹家余孽,彻底解除凉州边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