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大周正气</p>
一晃眼,石埭河西村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时间了。</p>
这个事,李云当然没有忘,毕竟他甚至可以算作是当事人之一。</p>
不过事情进展的速度,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p>
当天从他里开一面逃出去的河西村村民,也就是孟冲等人,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正式走上了造反的路子。</p>
本来李云以为,这帮人会潜藏进山里,落草为寇,最终成为类似苍山大寨的组织,然后慢慢苟活下来,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跟官府硬碰硬。</p>
也不难理解。</p>
河西村一场大火,年纪大的基本上都死在了火中,成为了焦炭,而逃出来的少年人,大多数跟了李云,在苍山大寨生活。</p>
剩下孟冲那边真正逃出去的,都是一些青壮。</p>
这些青壮年骤逢大变,虽然境遇凄凉,但事实上,官府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摆脱了家庭的束缚,现在那些河西人身上,没有别的,仅剩下两个字。</p>
仇恨!</p>
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刘博愣住了,他皱了皱眉头,缓缓道:“河西贼”</p>
“取这个名字”</p>
一旁的李云低头喝了口茶水,淡淡的道:“取这个名字,自然是想要重提河西村旧事,这个事情已经被州里遮掩了过去,连钦差下来都没有查到什么,现在想要把事情闹大,再一次让朝廷听到,就只有这么一个法子了。”</p>
到这里,李都头放下茶杯,看了看两个兄弟,淡淡的道:“白了,还是想要有人替他们做主。”</p>
刘博也想明白了这一点,点头道:“那看来,这个反也造的不干脆。”</p>
“他们没有别的法子了。”</p>
李云正色道:“只能这样殊死一搏,如果声势能闹大一点,成则可以创建一番事业,要是事败,也能够借此惊动朝廷。”</p>
“真要是惊动了朝廷,让朝廷知道了是宣州官员导致的河西民变,这种动摇国本的事情,皇帝就算再昏庸”</p>
李都头伸出指,一个个比划:“田刺史,曹司马,还有那位高高在上的裴公子,一个也逃不脱追责。”</p>
刘博有些好奇,问道:“二哥,那什么才算是闹大?”</p>
“比如取下州府,竖旗造反。”</p>
李云想了想,忽然心思一动,看向外面,笑了笑。</p>
“或者是,有人想把这个事情给捅上去。”</p>
到这里,李云一个恍惚,想到了薛知县曾经跟他过的,那位裴公子的身份,他突然话锋一转,笃定的道:“这个事,一定会被人捅上去!”</p>
李正跟刘博都没有想明白,李正往炉子里添了一块炭火,问道:“二哥为什么这么肯定?”</p>
李云笑轻声道:“因为那位裴公子,是太子一党。”</p>
</p>
腊月二十七。</p>
因为临近年关,缉盗队已经没有了什么事情,衙门里自然也不会有太多事情,李都头就不怎么再去县衙,只在家里看书喝酒。</p>
毕竟他这个都头,只负责剿匪,县衙里衙差的日常事务,他是不管的。</p>
这天晚上,李都头正在家里跟李正张虎喝酒,一桌子酒菜刚吃了一半,门口突然听到了敲门声。</p>
李云站了起来,按了按,开口道:“你们在屋里,我出去瞧一瞧。”</p>
他迈步走了出去,到了院子里又折返回来,把墙上的一柄剑提在里,到了门口之后,才缓缓问道:“谁啊?”</p>
“李都头,是我。”</p>
门口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薛福。”</p>
这个声音李云认得,是薛知县身边的仆从,与薛知县差不多大,他这半年时间常出入县衙,经常能见到他。</p>
李云松了口气,这才打开了院门,笑着道:“大晚上的又这么冷,薛叔不在被窝里睡觉,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p>
门口的薛福叹了口气,开口道:“自然是老爷让我来请你。”</p>
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开口道:“老爷让你立刻过去一趟,有要紧的事情。”</p>
李云回头看了看屋里,苦笑道:“薛叔,我这吃着呢,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不能明?”</p>
“要是能明。”</p>
薛福叹了口气:“我这个年纪了,那还能大半夜跑到都头这里来。”</p>
</p>
李云点头,笑着道:“那好,我换身衣服就过去,是在县衙后衙?”</p>
“是。”</p>
薛福点了点头之后,开口道:“那我就先回去了。”</p>
李云目送着他转身离开,扭头回到了屋子里,换上了一身厚一些的衣服,看向两个兄弟,无奈道:“伱们先吃,我去看看什么情况。”</p>
李正皱眉:“这么晚了,不会有什么危险罢?”</p>
“不会。”</p>
李云摇头:“薛知县可信,况且县衙的衙差,现在都听我的,不会有什么事。”</p>
他换好衣服之后,瞥了一眼桌子上的酒菜,笑着道:“便宜你们了。”</p>
李正与张虎,都白了李云一眼,李都头哈哈一笑,离开了自己的这个院子,一路到了县衙。</p>
进了后衙之后,早有人等着他,一路把他带到了县衙的一处偏厅。</p>
偏厅里,已经点上了炉子,温暖如春,一张酒桌上,薛知县与一位中年文士隔桌对坐。</p>
李云脱下了身上的罩衣,假装没有瞧见这个中年人,而是对着薛知县抱拳行礼:“卑职李昭,拜见县尊。”</p>
薛老爷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看向对面的中年文士,笑着道:“这是老夫的同年,顾文川顾先生。”</p>
李云这才扭头,对着中年人抱拳行礼:“见过顾先生。”</p>
顾文川放下筷子,抬头看着李云,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岳极兄跟我夸了李都头许久了,李都头少年任侠,极有英雄气概,今日一见,果然不凡。”</p>
李云摇头道:“不敢当,不敢当。”</p>
薛知县指了指一旁的一个空位置,开口道:“坐着。”</p>
李云这才坐了下来,等他落座之后,薛老爷又给他添了一副碗筷,这才开口道:“顾先生是从京城过来的,是朝廷的御史,前来调查石埭反民的事情。”</p>
听到这里,李都头心中,立刻明亮了起来。</p>
今天晚上找他过来的用意,已经十分明了了。</p>
不过,他心中也微微冷笑。</p>
朝廷的招讨使,都了好几个月了,还要明年春天才能派过来。</p>
河西反民袭杀石埭新县令的事情才过去了几天?</p>
半个月都没有,朝廷就已经偷偷派人下来了!按照朝廷到青阳的距离,这位文官老爷,恐怕是一路骑马赶来的!</p>
真正国家要害的事情无人关注,一涉及争斗,便开始趋之若鹜了!</p>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眼前的两个中年人,想了想之后,开口道:“县尊与顾先生,想让我什么?”</p>
顾先生给他倒了杯酒,笑着道:“不是我们想让李都头什么,而是想知道,当初石埭到底发生了什么。”</p>
到这里,他又严肃了起来,开口道:“真要有什么不白的冤屈,朝廷无论如何,也要伸张正义。”</p>
“以安人心,以靖浮言!”</p>
李云低头喝了口酒,没有接话。</p>
一旁的薛县尊见他这个模样,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口道:“文川先生是仕林大儒,也是大周的正气,不会害你。”</p>
“你只管,后面报知朝廷的时候,也不会提你的名字。”</p>
李云心里微微摇头。</p>
向来还算精明的薛知县,怎么这个时候却糊涂了?</p>
能让一位所谓仕林大儒,连轿子都不坐骑马赶过来,明这个事对他非常重要。</p>
而为了向朝廷明这个事的真实性,到最后,他非得提起李云不可!</p>
真要是什么正气,裴公子来之前,他怎么不来?</p>
想到这里,李云放下酒杯,开口道:“那天,我是按照石埭县衙的指挥办事,具体石埭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清楚。”</p>
顾文川皱了皱眉头,问道:“那石埭的赋税收到八百钱,是不是真的?”</p>
“我是青阳人。”</p>
李云神色自若。</p>
“这事先生去一问石埭百姓,自然知晓。”</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