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贼天子 > 144.第144章 皇帝与太子
    第44章皇帝与太子</p>

    “大将军,我觉得打仗不能这么死板。”</p>

    李云想了想之后,开口道:“要是能守,多少天我也会守,寻到了合适的会,我主动进攻钱塘,也没有问题。”</p>

    “要是不能守,一天两天都不能守,该撤退就要撤退。”</p>

    苏靖默默的看了看李云,摇头道:“所以,你的打法是野路子。”</p>

    “整个战场,应当是浑成一块的,你是一个校尉,领了几百人,可以把目光只放在临水一城上,但老夫是主帅,要把目光放在整个战场上。”</p>

    “必要的时候,不要让你们固守七日,就是让伱们这些人,去攻钱塘,只要对局势有利,那也必须去做。”</p>

    李云皱了皱眉头,正要反驳,就听到苏大将军继续道:“你天生适合打仗,将来不定会领很多兵马,等你中的兵马足够多,便能明白老夫今的道理了。”</p>

    李云按捺下来,没有怼这个老头,而是开口道:“大将军,我以为临水县这个位置很重要。”</p>

    “这里距离钱塘很近,咱们想要进攻钱塘,正缺一个占的住脚的据点。”</p>

    “因此,临水可以用来吸引敌人,消灭掉一部分敌人,但是绝不能重新落入敌人的里,要是敌人派兵过多,我觉得大将军不应当再拿临水去冒险,应当将大军尽快开到临水来。”</p>

    “兵行正道。”</p>

    他看着苏靖,沉声道:“那些叛军,我部已经交过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p>

    “老夫知道。”</p>

    苏大将军神色平静,开口道:“他们根基,只在越州,赵贼下破钱塘之后,元气大伤,现在也不足一万人了。”</p>

    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钱塘之后,这些叛军已经不得人心,一点一点打,当然能将他们给熬死,只是不管是百姓还是麾下将士,都要多伤损一些性命。”</p>

    到这里,他看着李云,开口道:“咱们以七日为限,七日之后,不管赵贼派了多少人到临水,有没有派人到临水,大军都会开到临水来。”</p>

    “李昭。”</p>

    李云一愣,然后点头道:“末将在。”</p>

    “这是军令,你已经身在军中了。”</p>

    李云没奈何之下,点头道:“末将遵命!”</p>

    苏靖拍了拍李云的肩膀,笑着道:“好子,你将来会大有前程的,现在,带着老夫在临水转一转罢。”</p>

    ?</p>

    “老夫在临水待两天,然后就回宁国掌兵。”</p>

    到这里,他看向李云,笑着道:“老夫的奏报,已经用六百里加急送京城了,十天之内,朝廷对你的嘉奖应该就会下来。”</p>

    李云倒不怎么在意朝廷的封赏,毕竟他现在从军只是借势而已,早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会跟朝廷干。</p>

    朝廷要是封他做个地方上的武官,他多半就受了,毕竟可以名正言顺的经营一方,要是让他到京城那种地方去任事,李某人理都不会理。</p>

    因此,对于苏靖的话,他也没有怎么在意,领着这位大将军,就去巡查临水县去了。</p>

    </p>

    正当苏靖巡视临水的时候,他的奏书已经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p>

    崇德殿里,内官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钱塘大捷,钱塘大捷!”</p>

    皇帝招了招,示意内官递上奏书,接过奏书看了一眼之后,皇帝脸上先是露出了一个笑容,随即将奏书放在一旁,淡淡的道:“召太子来。”</p>

    “是。”</p>

    内官恭敬退下,迈着碎步去召太子去了,而皇帝陛下,则是又将这份奏书捡了起来,看了一遍之后,放在了一边,自言自语。</p>

    “老家伙还真有本事啊”</p>

    念叨了这么一句之后,皇帝看了看边堆积的奏书,也没了兴致,开口道:“都送政事堂去。”</p>

    政事堂,就是宰相办公的地方。</p>

    当今天子,一向不怎么勤政,政事大多交给政事堂的宰相们处理。</p>

    但是从越州作乱之后,皇帝陛下罕见的勤快了起来,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批复奏书。</p>

    多半,是因为有了心理负罪感,觉得地方上有人造反,是自己的治理出了问题,因此才变得勤快了一些。</p>

    如今,苏靖到了地方上之后,取得大捷,皇帝便又有些懈怠。</p>

    正当皇帝陛下有些困乏的时候,太子殿下匆匆赶到,他跪伏在地上,对着天子叩首道:“儿臣拜见父皇。”</p>

    “没有外人,不必大礼,起身罢。”</p>

    太子殿下谢恩之后,站了起来,垂而立:“不知父皇召儿臣前来,所为何事?”</p>

    “越州之乱,有消息了,苏靖送来的,你看一看罢。”</p>

    太子有些诧异,然后连忙点头道:“是,儿臣遵命。”</p>

    </p>

    他上前接过奏书,看了一遍之后,便放了下来,对着皇帝拱笑道:“临水大捷,恭喜父皇。”</p>

    “父皇圣明烛照,用人得当,派了苏大将军出去没多久,越州之乱便得以抑制,想来今年年底之前,苏大将军就要得胜还朝了。”</p>

    “朕让你来,不是为了听你拍马屁。”</p>

    皇帝心中得意,低头喝茶遮掩了过去?,缓缓道:“再看一遍,看出什么东西来了没有?”</p>

    太子有些疑惑,拿起奏书又看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开口道:“父皇,除了苏大将军刻意提起的一个校尉之外,似乎似乎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了?”</p>

    “向朝廷,向朕报功的文书,不提军中的将领,却提了个的校尉,还是缉捕盗贼的都头出身。”</p>

    皇帝看着太子。</p>

    “你猜一猜,苏靖想要做什么?”</p>

    太子想了想,回答道:“自然是想要朝廷封赏这个校尉。”</p>

    皇帝点头:“继续。”</p>

    太子思索了一番,忽然明白过来,开口道:“儿臣明白了,苏靖是眼见着自己一家又被朝廷起用,父皇看在越州之功的份上,将来多半会用他的儿子领兵,因此想要给他那个儿子儿子培养一些班底。”</p>

    皇帝这才满意点头:“太子这些年,总算是有长进了。”</p>

    太子殿下连忙低头:“都蒙父皇教导,儿臣不胜惶恐。”</p>

    皇帝陛下淡淡的道:“苏靖这个人,早年桀骜不驯,太子既然明白了他想做什么,那么他的这份奏书,就交给你还有政事堂几位宰相,协同处理。”</p>

    “尽快给他回书。”</p>

    太子捧这本奏书,恭敬低头:“儿臣领命。”</p>

    太子殿下正要告退,就听到皇帝陛下开口道:“原宣州刺史田璟,前几天死在了刑部大牢里,这事太子知不知道?”</p>

    太子殿下心里一惊,连忙摇头:“儿臣不知道。”</p>

    皇帝陛下也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恭敬低头的儿子,叹了口气:“这事可大可,一州的刺史,不是什么官了,怎么就能平白无故的死在了大牢里?”</p>

    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可能,可能是畏罪自尽”</p>

    “原宣州司马曹荣,也死在了大牢里,他也是畏罪自尽?”</p>

    “他们的罪过。”</p>

    皇帝陛下看了看太子,继续道:“似乎罪不至死罢?”</p>

    太子低头不语。</p>

    皇帝继续道:“因为这件事,御史台的顾渊,这几天几次来见朕,要求朝廷彻查这件事,太子你,这件事该不该彻查?”</p>

    太子点头。</p>

    “父皇自有圣断,儿臣不敢置喙”</p>

    “朕自然有圣断,朕现在是想听,太子怎么看。”</p>

    “儿臣,儿臣”</p>

    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儿臣以为,应当让刑部彻查刺史,给天下人一个交代。”</p>

    人是死在刑部大牢,那么这就是刑部的事情。</p>

    刑部的事情,让刑部自己去查,这就已经表明了太子的立场了。</p>

    皇帝陛下静静的看着太子,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好,那就按太子的意思去办。”</p>

    太子松了口气,低头道:“父皇圣明。”</p>

    “朕年岁越来越大了。”</p>

    皇帝陛下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开口道:“朝廷里的事情,太子要多上点心,政事堂多走一走。”</p>

    “不过”</p>

    皇帝陛下话锋一转,开口道:“你是朝廷的储君,将来的皇帝,做事情要持正,要修德。”</p>

    “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p>

    太子战战兢兢:“儿臣遵命。”</p>

    皇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淡淡的道:“裴家那子,也到了年纪,该替朝廷做点事情了,外放罢。”</p>

    “让他到地方上,历练几年去。”</p>

    太子再一次低头。</p>

    “儿臣遵命。”</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