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贼天子 > 170.第170章 为君分忧!
    第0章为君分忧!</p>

    苏靖当然很缺钱,尤其是很缺肉类。</p>

    朝廷虽然任命他做了行军总管,可以节制所到之处的所有州郡,军政大权尽在掌握,但是有一点,朝廷没有给他。</p>

    那就是钱粮。</p>

    整个大军的钱粮,都是京城里派来的武将姜堰在负责。</p>

    这也是常有的事情,毕竟给了兵权,给了节制地方的权力,如果再让苏靖自己负责自己的钱粮,苏靖所部便没有了缰绳。</p>

    没有缰绳,就是脱缰的野马,没有任何统治者会放任这种事情不管。</p>

    姜堰虽然听从苏靖的命令,粮食没有怎么短缺过,但是并不富裕。再加上这段时间久攻越州不下,军中将士们其实已经略有微词了。</p>

    苏大将军闭上眼睛,想了想之后,开口道:“牲口我收下了,至于钱财”</p>

    李云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文书,开口道:“大将军请看,这是钱塘大户们联名的文书,写明了是捐给朝廷平叛用的,这些钱很干净,没有什么问题。”</p>

    “哪怕事后这些大户反水,以大将军的功劳,他们也奈何不了大将军。”</p>

    “大将军麾下的兄弟们,这段时间打仗也辛苦,是该犒劳犒劳他们了,不然过段时间继续攻越州,大军就没有心气了。”</p>

    苏靖捋了捋自己下颌的胡须,开口道:“你”</p>

    他看着李云,问道:“这么积极做这些本不该你做的事情,有什么所求?”</p>

    李云笑着道:“大将军让我驻扎在钱塘,未必没有让我去做这些事的心思,是不是?”</p>

    苏靖低头喝茶,沉默不语。</p>

    李云坐了下来,开口道:“大将军,越州之乱,估计几个月就能平息下来,几个月之后,属下便不跟着大将军去中原了,不过这段时间,属下也算立了些功劳,因此想在江南道求个官。”</p>

    苏靖眯了眯眼睛:“你先前不是,自己无心官场吗?”</p>

    “无心仕途是真的,但是求官却也是真的。”</p>

    李云笑着道:“大将军应该也知道,我原先是江湖中人,在青阳做都头,青阳县的薛县尊,有一个女儿”</p>

    苏靖挑了挑眉。</p>

    “伱子,看上人家闺女了?”</p>

    “两情相悦,两情相悦。”</p>

    李云连忙道:“不过我出身太低,跟薛县尊没有办法开口,这次蒙大将军拔擢,也算是侥幸立了些功劳,因此就想着能不能求得个一官半职,等回了青阳,也好跟薛县尊开口。”</p>

    苏靖挑眉,问道:“你想做什么官?”</p>

    李云咳嗽了一声,低声道:“宣州司马。”</p>

    “不成。”</p>

    苏靖摇头道:“平白无故给你求这个官,绝无可能,不过司马这个职位,倒是有一些会,不过不是宣州。”</p>

    李云皱眉,问道:“那是?”</p>

    “越州。”</p>

    苏靖淡淡的道:“老夫年前就要离开,还剩下不到半年时间,最多也就是击散叛军的主力,不可能全部肃清,不定就有一些叛军余孽会潜藏在越州,凭借这个由头,给你请个越州司马的官职,才合情理。”</p>

    “不过,这个事,也要年底才能办了,眼下要向朝廷给你报阻截叛军主力,杀敌千人的功劳。”</p>

    “等年底撤出去之前,老夫会向朝廷,举荐你做越州司马。”</p>

    李云连忙起身,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多谢大将军成全!”</p>

    苏大将军看了看他,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以你的身份,即便做了司马,将来也绝难再有什么升迁了,男儿立功当在疆场上,你真不同老夫一起去中原?”</p>

    李云笑着道:“大将军要是以军令调我去,我自然要去”</p>

    “罢了。”</p>

    苏靖摇头道:“大丈夫不强人所难,你既然不愿意去,那老夫不为难你。”</p>

    如果是从前的苏靖,这个时候不会有什么废话,会直接强行调李云继续从军,但是经过上一次的事情之后,苏靖旁敲侧击之下,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朝廷的意思。</p>

    朝廷似乎并不想让他在江南道带走太多班底。</p>

    如果不是中原又起了乱子,这一次越州之乱之后,苏靖麾下的将士们会原地解散。</p>

    这样看来的话,让李云这个“平叛功臣”留在地方上,似乎正合朝廷的意思。</p>

    苏大将军看了看李云,继续道:“那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把东西交给苏晟罢。”</p>

    “你现在可以回钱塘,也可以留在越州大营待一段时间,随你方便。”</p>

    李云低头谢过,笑着道:“多谢大将军!”</p>

    苏靖难得露出一个笑容,开口道:“你跟那薛家姐若是成了好事,可要记着老夫的情分。”</p>

    “一定一定。”</p>

    李云欠身行礼:“必不敢忘!”</p>

    </p>

    </p>

    显德四年八月。</p>

    连续几个月的大旱,已经注定今年将会再一次绝收。</p>

    然而朝廷的税收不能不收,不然本就寅吃卯粮的财政,将更难维系下去,当朝廷催税的文书下发,中原地区的官员,很快将旱情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免去今年中原二十余州的钱粮。</p>

    文书很快送到了朝廷,送到了政事堂,再由政事堂的几位宰相,送到了皇帝陛</p>

    宰相崔垣与王度一起,将文书递到了皇帝陛下桌案上,崔相低头道:“陛下,中原诸州连续两年大旱,今年大部分地方恐又将绝收,地方官收不上来钱粮,因此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免去二十州今年的赋税钱粮。”</p>

    皇帝陛下只是瞥了一眼眼前的文书,连打开的心思都没有,他挑了挑眉,看向两个宰相,声音无悲无喜:“这事太子怎么看,政事堂怎么看?”</p>

    两个宰相对视了一眼,脾气比较直的宰相王度上前,躬身行礼:“陛下,太子殿下如何想,政事堂不清楚,但是中原诸州的确旱情严重,濮州已经又起叛乱,如果不免除今年的钱粮,中原之乱恐怕会持续扩大。”</p>

    “政事堂的意思是”</p>

    到这里,王度看了看崔垣,后者微微点头,表示支持。</p>

    于是乎,王相才继续道:“应当免除今年的钱粮。”</p>

    “你们要免那就免。”</p>

    皇帝陛下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开口道:“朝廷的日子能过得下去,朕就不会管,只是不要朝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又到朕这里来诉苦。”</p>

    着,皇帝陛下瞥了一眼两个人,问道:“户部那里,问过了吗?”</p>

    崔垣低头道:“户部杨尚书,今年缩减用度,咬咬牙是能支应过去的。”</p>

    “缩减用度。”</p>

    皇帝缓缓道:“缩减哪里的用度?”</p>

    “一应用度统统缩减。”</p>

    崔垣低头道:“约莫一成半左右。”</p>

    皇帝问道:“那宫里的用度缩不缩减?”</p>

    崔垣沉默不语。</p>

    皇帝陛下本来一直平静的表情,忽然显现怒色,他拍了拍桌子,低喝道:“太子为什么祈不下来雨!”</p>

    两个宰相都吓了一跳,慌忙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话了。</p>

    皇帝喘了口气,冷静了下来,问道:“越州战况如何?”</p>

    “战况很好,屡次报捷。”</p>

    崔垣连忙道:“苏靖,年前就能平息。”</p>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p>

    “那就好,那就好。”</p>

    “中原钱粮的事情。”</p>

    他背着,闷哼了一声:“这个事,你们去跟太子商议,不要再问朕了!”</p>

    “你们要免,那就免!”</p>

    罢,他扬长而去。</p>

    两个宰相起身,对视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无奈,两个人走出崇德殿之后,王度才看向崔垣,开口道:“崔相,陛下话云里雾里,不落在实处,您陛下这是什么意思?”</p>

    “这还不容易,没看出来吗?陛下已经不高兴了。”</p>

    崔相公背着,低声道:“免除钱粮这种事情,做出去就是天子的恩德。”</p>

    “陛下既然让我等做主,那么自然不是让我等去做好人,做恩德的。”</p>

    到这里,崔相公摇头,叹了口气:“且见太子,看太子怎么罢。”</p>

    </p>

    “诸位,钱粮当免则免。”</p>

    太子站在政事堂里,看向众位宰相,缓缓道:“但是宫里的用度不能缩,陛下是九州万方的君父,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陛下!”</p>

    他伸敲了敲桌子,开口道:“让户部,再议章程出来,从其他地方抠些钱出来,补给宫里。”</p>

    几个宰相都没有话。</p>

    王度忍不住开口道:“户部杨尚书,已经想要辞官了。”</p>

    “他辞官,那就换个人。”</p>

    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p>

    “诸位相公,为君分忧!”</p>

    “还怕担一点骂名吗?”</p>

    新的一个月,求月票啊!!!!!老爷们!!!!</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