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璜这话,可以是一语双关了。</p>
他的意思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假如李云现在抗命,将来定然会造反,朝廷要对他早做防备。</p>
第二重意思是,如果李云抗命,现在朝廷有些孱弱,没有办法直接追究李云的罪过,也就是,即便李云抗命,现在也不会是反贼。</p>
但是朝廷一旦缓过气来,抗命的李云一定会被秋后算账,成为反贼李云。</p>
这就是裴璜所的,即便李云现在不是反贼,将来也是反贼的真正含义。</p>
裴璜这句话掷地有声,完之后,他扫视了一圈整个政事堂,此时的裴公子,志得意满,觉得政事堂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p>
皇帝陛下养病不出,这里,就是大周最高的权力中心,能在这里指点江山,即便是世家出身的裴公子,这会儿也忍不住有些志得意满。</p>
留着三绺长须的宰相闵芳,看了看崔垣,见后者没有什么反应,这位闵相微微皱眉,对着太子拱道:“太子殿下,裴公子的话,是不是就是殿下的意思?”</p>
太子本来一直没有话,闻言忍不住皱起眉头,心中暗骂这老儿不晓事。</p>
身为上位者,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要学会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再推一个或者几个代言人出来,然后躲在代言人身后,去行使自己的权力。</p>
这样做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却不必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p>
有了功劳,自然是自己的,出了事情,便可以推到身前人的头上。</p>
另外一项好处就是,躲在幕后之后,可以把自己的浅薄也藏起来,这样旁人就不知道你的深浅,捉摸不透,便会心生敬畏。</p>
事实上,这些都是皇帝常用的段,而太子武元承,这段时间作为实习的皇帝,已经学会了这个套路。</p>
裴璜回来之后,立刻就成为了他的嘴替,成为了他推在自己前面的代言人。</p>
而裴公子明显也很享受这个角色,因为只要太子登基,他便会立刻平步青云,至少是会立刻进入政事堂行走,成为朝廷明面上的储相,实际上的隐相。</p>
而且,可能是大周最年轻的宰相之一。</p>
可是这个太子与裴公子明显都很满意的戏码,被闵相无情的戳破,太子殿下眼皮子抽了抽,然后瞥了一眼闵芳,淡淡的道:“闵相,政事堂议事就是议事,你们议定出来章程,然后报给孤就是了。”</p>
“要是万事都问孤的意见,孤还来这政事堂做什么?”</p>
太子这话,让几位宰相都暗自皱起了眉头。</p>
因为这,明显已经是皇帝的口吻了。</p>
最终,还是宰相崔垣咳嗽了一声,开口道:“殿下,这事情不是什么事,既然裴公子也了可以将功抵罪,老臣的意见还是,派个人到江南去看一看情况再。”</p>
崔垣到这里,顿了顿,继续道:“不管江南是什么情况,最好是先稳住这个李昭,往后等朝廷腾出来,再行处置。”</p>
崔垣这个人,虽然圆滑,但是他为相多年,办事的能力自然是有的,大多数事情在他里过,都不会出什么差错。</p>
只是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建功就是了,这种就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太平宰相,只可惜他生错了时节,眼下并不是什么太平世道。</p>
太子殿下只是瞥了一眼崔垣,并没有多什么,只是淡淡的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吧。”</p>
对于现在的朝廷来,婺州刺史李昭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按照情报上来,这个李昭底下最多不过几千人。</p>
如果不是他越权调兵到庐州,还干出了剿灭叛军的大事情,他这个级别,甚至不够资格被拿到政事堂来议论。</p>
太子殿下揉了揉眉心,沉声道:“还有一件事,楚王送来文书,他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这一趟他在江南,一共巡到了一百多万贯钱,一并在押送回京城的路上。”</p>
到这里,太子看向众人,沉声道:“虽然楚王在江南有些胡闹,但毕竟还是有些成效的,等这些银钱到了京城,立刻把禁军的饷钱给发了。”</p>
闵芳大皱眉头,问道:“殿下,是不是应该先进户部账上,再行分配?”</p>
现在,天下大乱,虽然大周朝廷依旧在,但是在很多地方,都实际上失去了税收能力,比如中原的大部分地区。</p>
江南地区的税收,也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p>
再加上朝廷本就在打仗,各方面的开支就更加捉襟见肘,今年朝廷已经被逼无奈数次加税,为的就是将朝政维持下去。</p>
毕竟,还有一个朔方军,需要朝廷供养。</p>
值得一提的是,朔方军南下之后,已经前后几次跟朝廷讨要钱粮补给,朝廷每一次都给的非常干净利落。</p>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必须要什么给什么。</p>
</p>
一旦不给,立刻就给了朔方军一个由头借口,不定那位韦大将军,立刻就要借着断饷的借口,兵进关中了。</p>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朝廷的开支就越来越重。</p>
这是王朝末年的通病之一,局势越糟糕,就越需要钱维持,朝廷又没有什么钱,于是只能跟百姓加税,而一加税,局势就更加糟糕。</p>
于是很快跌入恶性循环。</p>
但其实这个时候,大周朝廷虽然四处缺钱,但是禁军并没有拖欠多少钱粮,只欠了两三个月而已。</p>
作为京城禁军来,都是关中子弟,不少人家还世受国恩,两三个月的时间不领饷,完全没有任何问题。</p>
但是太子殿下,却非要在这个时候,优先给禁军发饷,其中的用心,已经不言自明。</p>
几个宰相都神色微变,不敢话了。</p>
相比较于婺州刺史越权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太子想要施恩禁军,明显是顶天的大事了。</p>
于是,整个政事堂里,落针可闻。</p>
没有人知道,这会儿皇帝陛下的耳目有没有在政事堂里观望,自然也就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表态。</p>
裴璜皱眉道:“如今大周各处都有战事,维持禁军战力,自然是当前一等一的大事情,几位相公,这种事情还需要犹豫吗?”</p>
政事堂里,依旧没有人敢话。</p>
太子殿下飞快的扫视了一眼几个宰相们。</p>
这些宰相们,平日里都对他毕恭毕敬,私下里互通消息,也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一碰到这种最要紧,最关键的时候,就人人当起了缩头乌龟!</p>
没有一个人,肯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p>
太子殿下站了起来,目光坚定了几分。</p>
父皇的宰相班子,必须换一换了,哪怕只换下来一两个,他这个监国的太子,话的声音也会大上几分。</p>
“这事,孤会去求见父皇,在父皇面前陈述清楚。”</p>
到这里,他站了起来,扭头离开了。</p>
裴璜跟在他身后,斜了一眼几个宰相,也跟着走了。</p>
这两个人离开之后,几位宰相都互相对望,谁都没有率先话,许久之后,宰相闵芳默默起身,对着崔垣欠身道:“崔相,老夫最近常常头晕眼花,精力不济了,准备告假一段时间。”</p>
“过段时间,便向陛下上乞骸骨的奏书。”</p>
崔垣看向闵芳,苦笑道:“闵兄,你怎么也”</p>
闵芳一只摸着自己的大肚皮,另一只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着道:“老夫比起大器兄,还要差上许多,不过再不主动辞官,恐怕要跟大器兄一个下场了。”</p>
他的大器兄,是前任宰相王度王大器。</p>
王度得罪了天子,被罢免了宰相的位置,家里也因此获罪,差点被皇帝给抄了家,后来虽然没有抄家,也被彻底贬为庶人。</p>
现在,这位王相已经带着家人离开京城,返回故乡养老去了。</p>
而闵芳的离开,却并不是因为骨头硬,他是有些看不惯裴璜这个后生,也自觉得罪了太子,而且他很清楚太子想要干什么,于是干脆自己把屁股挪开,给太子一系腾个位置出来。</p>
闵芳起身,对着政事堂的同僚拱了拱,长笑了一声,扭头背着离开。</p>
崔垣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摇头,感慨道:“真是潇洒。”</p>
同时,崔相也在心中感慨。</p>
只可惜,自己出身崔氏,家大业大,身后不知道牵连了多少人,一辈子不可能像闵芳这样潇洒了。</p>
感慨了一句之后,他环顾政事堂,默默道:“派谁去江南为好?”</p>
一阵沉默之后,终于有人回答了一句。</p>
“顾文川。”</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