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门派与朝堂</p>
拜谢了李云之后,陈大相当激动,对着李云低头道:“使君,属下去准备准备!”</p>
李云先是点了点头,然后笑着道:“你自己做一些准备就是了,不要传将出去,这庐州数千守军里,未尝没有暗投了平卢军的谍子。”</p>
陈大应了声是,低头退下去了。</p>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苏晟感慨了一句:“二郎对这陈兄弟,还真是厚道。”</p>
苏晟也是个很讲规矩的人,如今他与杜谦一样,私下无人的时候,以行辈称呼李云,一旦有任何一个外人,哪怕是陈大这样的熟人,他也都会称呼李云为“使君”。</p>
李云低头喝茶,缓缓道:“一来是他跟我很早,得给他一些会,二来现在江东太缺能领兵作战的将领。”</p>
喝了口茶之后,他看着苏晟,笑着道:“这回,如果能赢平卢军,得想法子从平卢军中,招降几个将领过来。”</p>
江东军事集团,目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其实并不多,甚至四个将军里,目前只有两个半可以独当一面,两个自然是苏晟跟赵成,半个则是李正。</p>
至于周良。</p>
周良募兵练兵,都没有什么问题,资历也足够老,但实际上,他一直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独立指挥过任何一场战事,他统兵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独立完成万人规模的作战指挥,目前依旧存疑。</p>
现在,李云的摊子主要还是在江东这一块,因此底下能够独自领兵的将领,勉强还算够用,但是将来一旦势力再有所扩张,只苏晟赵成两个人,肯定就不够用了。</p>
别的不,下一步李云的目标,是占领淮南道以及江南西道,将整个东南都握在自己里,单单一个江南西道,李云底下的地盘就会再一次翻倍。</p>
因此,他现在已经在有意识的从乃至于杨喜这些人,都在李云的培养计划之中。</p>
这一次,对于陈大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会,假如他能够带好这三千人,并且很好的完成这一次奇袭行动,那么这个在青阳时候就跟着李云的兄弟,就算是跟上了队,后面也会被李云进一步重用。</p>
如果他不成,那李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给陈大安排一些他更适合的差事,比如去做地方上的武官。</p>
并不是李云不念旧情,事实上,愿意给这么一次领兵的会,或者锻炼的会,便已经十分念旧情了。</p>
古往今来,多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因为缺少这么一个会,而被挡在功业门外,郁郁终生而不得进身之阶。</p>
苏晟摸着下巴,建议道:“如果真的招降了平卢军的将领,就让降将带降兵,要是让他们来带咱们江东兵,我们江东兵兄弟恐怕会心里不舒服。”</p>
李云哑然一笑:“我只是个比方,还没开始打呢,苏兄就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了。”</p>
“我也是随口一,不过在我看来。”</p>
苏晟看着李云,笑着道:“二郎还没有怎么吃过亏呢,这一次多半也不会吃亏。”</p>
“这种想法要不得。”</p>
李云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缓缓道:“要是抱着这种想法,随时有可能栽大跟头。”</p>
他目视远方,呼出一口浊气:“如今咱们,还栽不起大跟头。”</p>
苏晟缓缓点头,“嗯”了一声,开口道:“等占了江淮之后,才会有栽跟头的资格,现在的江东,栽个大跟头之后,想要再爬起来就不太容易了。”</p>
“对了二郎。”</p>
苏晟看着李云,开口道:“我有两个幼弟,都是十五六岁,你是见过的,他们也想要为江东做点事情。”</p>
苏大将军早年在老家赋闲近二十年,闲来无事,倒是生了好几个儿女,只不过这一批儿女,与苏晟的年龄差距,都在十岁以上。</p>
毕竟苏晟今年,已经三十岁往上了,跟这些弟弟妹妹,几乎就是两代人。</p>
如今,苏家在江东,已经慢慢稳定下来,苏晟也想要给自己的两个兄弟,谋一份差事。</p>
李云很痛快的点头。</p>
“苏兄的兄弟,便是我的兄弟,既然想入军中,就让他们暂时跟着苏兄就是了。”</p>
“等在军中熟悉一两年,我再给他们安排正经差事。”</p>
苏晟低头,道了声谢,然后对着李云抱拳笑道:“一路赶路过来,我也有些累了,我先找个地方睡一觉,二郎有什么事,让人去喊我。”</p>
李云抱拳还礼:“苏兄好好歇息。”</p>
二人抱拳作别,李云望着苏晟远去的背影,微微眯了眯眼睛。</p>
随着江东集团势力的扩张,从李云这里分出去的几个将军,似乎都走了一些自己的心思。</p>
倒不是他们对李云有了异心,而是都有了些许私心。</p>
四个军,规模都接近万人,随着江东渐渐稳定,现在许多人都看到了江东未来的前景。</p>
周良可能是碍于情面,也可能是有一些私心,想把苍山大寨的人弄进军中,而苏晟相对来没有什么歪心思,只是想给自己的两个兄弟,弄一份差事。</p>
</p>
这明,一些派系,正在江东集团内部缓缓形成。</p>
同时,也明李云目前发展的很好,至少,苏晟等人已经相当看好江东的前景。</p>
想到这里,李云微微摇了摇头,感慨了一句。</p>
“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门派也就越多啊。”</p>
</p>
正当李云在庐州厉兵秣马,并且派出大量的探子以及斥候,探察平卢军,随时准备奇袭平卢军的时候,关中京城里,正在办一件大喜事。</p>
皇帝陛下的妹妹宁国长公主,下嫁朔方节度使韦全忠韦大将军的二子韦茂。</p>
这桩婚事,倒不是韦大将军强娶,早在叛军还没有入关,朔方军奉命南下平乱的时候,朝廷就下旨赐了这门婚事,只不过后来一段时间,战乱不停,朝廷也不得安定。</p>
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办。</p>
眼下,且不管关中以外各地是什么情形,至少关中还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韦大将军就找了个时间,把这门婚事给办了,正式迎娶宁国长公主进了韦家的大门,做了他的二儿媳。</p>
如果从这门亲事上来论的话,韦大将军已经凭空长了当今天子一辈,成了天子的叔叔辈。</p>
为了排场,韦大将军在自己的大将军府大摆三天流水席,宴请过往宾客。</p>
这场热闹的婚事。让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几乎尽数到场,哪怕皇帝陛下,也很给韦大将军面子,亲自出宫,到大将军府上捧场。</p>
一时间,灵武王韦全忠之名,在京城风头一时无两。</p>
而就在这场酒宴散去之后,几个文官,也默默的坐在了一起,宰相崔垣看了看宰相余芳,以及同桌的一众文武大臣。</p>
最后,他把目光落在了礼部尚书杜廷身上,沉声道:“杜兄,你是礼部尚书,也可以称得上是天下文宗,这件文书,你看一看罢。”</p>
杜廷接过,看了一遍之后,便抬头看着崔垣,缓缓道:“崔相,明日朝会,这个文书”</p>
“就由老夫递上去。”</p>
在座的一众官员,闻言都有些好奇,拿过这件文书,看了一遍之后,都纷纷摇头,又把文书,递还给了杜廷。</p>
众人都看着崔垣,问道:“崔相,这文书属实否?”</p>
“当然属实。”</p>
崔垣神色平静:“这几个月,犬子在各个藩镇都跑了一遍,最终才得了这份文书。”</p>
众人再一次交口称赞,独独杜廷杜尚书,默默将文书收进了自己衣袖里,一言不发。</p>
次日是大朝会的日子,众人起了个大早,去参加朝廷例行的朝会。</p>
三位大将军,也都准时到场,默默站在天子右边第一排,俱都是一言不发。</p>
这三位从入关,入京城以来,每一个朝会几乎都来,目的除了是想要更清楚的了解朝廷之外,还有就是,想要知道,到底有没有人他们的坏话。</p>
很快,皇帝陛下驾到,众人都伏身叩拜,三位大将军都得了天子的恩赏,可以入朝不拜,所以三个人,都好端端的站在那里,一动都不动。</p>
众人叩拜行礼,又起身之后,天子环顾众人,对着韦大将军笑着道:“这几天婚宴,办的相当不错,大将军有心了。”</p>
韦全忠微微低头:“臣应当做的。”</p>
天子还要话,就见得杜廷,捧文书,跪在了朝堂上,声音洪亮:“陛下,北庭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联名上书朝廷。”</p>
“这几位节度使一致建议,朔方军,范阳军,河东军,既已经平定了叛乱,便不应该赖着不走。”</p>
“这几位节度使的意思是,请三位大将军立刻将各自部将,谴回原籍贯。”</p>
着,杜廷继续道:“三位大将军意下如何?”</p>
三个节度使都没有话,置若罔闻。</p>
皇帝陛下也没有话,更没有表态。</p>
金殿之上,陷入了诡异的安静,落针可闻。</p>
杜尚书见状,又忍不住看向韦全忠,咬牙道:“韦大将军,老夫还有个问题要问你。”</p>
“你问。”</p>
韦全忠神色清明。</p>
杜廷昂首看向韦全忠,咬牙道:“王相,到底是如何死的!”</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