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米价与战争</p>
是击鼓升帐,其实这会儿朔方军并没有什么大帐可言,毕竟这会儿大家都已经进了京城,并且驻扎在京城,韦大将军以及朔方军可不像江东军那么讲规矩,这会儿朔方军的将领们,有的是大屋豪宅居住。</p>
不过形式是这么个形式,只一个时辰不到,朔方军的高级将领,就已经集结到了一处,随着一身紫袍的韦大将军落座,众人纷纷对着主位欠身行礼。</p>
韦大将军眯了眯眼睛,颇为惬意的享受了一会儿这种氛围,不过他也知道,这会儿不是享受的时候,很快按了按,缓缓道:“都坐下。”</p>
“是。”</p>
众人纷纷低头,都各自落座,韦大将军这才看着自己的儿子,缓缓道:“韦遥,你跟大家伙,一情况。”</p>
韦遥对着父亲低头行礼,然后开口道:“爹,诸位来之前,大概的情况就已经告知他们了,儿子简单一。”</p>
韦遥顿了顿,继续道:“根据线报,差不多在四天之前,大股江东军突然在洛阳附近集结,三天前,这股江东军离开离开洛阳,一路往东而去,咱们埋在江东军里的人,也有几个被带在了这一路军中,往东行进,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消息属实无误。”</p>
到这里,韦遥顿了顿,默默道:“但是,江东军先前的保密做的很好,对于咱们来,事情比较突然,咱们埋在江东军里的线人,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把准确的消息通报回来。”</p>
“而且,他们也未必知道,江东军这一次东进,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p>
韦遥看着自己的父亲,继续道:“这一次东进的江东军里,咱们的人目前级别最高的,也不过是个副校尉,儿子猜想,他就算能传消息出来,也未必就能知道实情。”</p>
现在的江东军军制,已经被李云改革过了,与从前武周的军官官职虽然有些类似,但是大规模精简,同时在各级都增设了正经的副职。</p>
这样的军制,相对于旧周的军制来,无疑是简单易懂的。</p>
现在,李某人已经做大,各家势力都盯着江东军,江东军的重要将领,江东军的一些军制,都被放在了韦全忠这一类人的桌案上。</p>
他们不了解,也必须要了解。</p>
韦遥话只到了这里,然后他就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默默道:“爹,这股兵力东进要做什么,咱们不太清楚,但是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至少是四万人的规模,最多可能有五六万人。”</p>
“这几乎,就是洛阳附近,近半的兵力了。”</p>
“这是一个会。”</p>
韦大将军眯着眼睛,淡淡的道:“那个李云,在战场上像个疯狗一般,但是实际上,却跟狐狸没有什么分别,你能瞧出来这是一个会,那李云”</p>
“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破绽。”</p>
韦遥深呼吸了一口气,没有话,而是看向一众将领。</p>
韦大将军,也看着自己底下的一众将领,这些将领们,都纷纷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一时间,场上吵作一团。</p>
吵闹了许久之后,韦大将军终于觉得有些烦了,他挥了挥,闷哼了一声:“了半天,没有一个到实处的。”</p>
“且休,且休。”</p>
韦大将军直接站了起来,背着离开了这座堂屋,来到了里屋。</p>
里屋里,一个一身灰色衣裳的中年读书人,正坐在茶桌旁边,低头喝茶,韦大将军大步上前,很不客气的坐在了他的对面,看着这个面色有些苍白的中年人。</p>
“贺先生,事情你应该已经知道了,有什么看法”</p>
贺先生,朔方谋主。</p>
这位何先生放下了中的茶杯,他抬头看了看韦全忠,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大将军,前段时间,在下因为好奇,让人出关,查了查洛阳以及洛阳附近的米价。”</p>
“洛阳米价,现在差不多斗米四百钱左右。”</p>
贺先生看着韦全忠,继续道:“这个价格,相比较平时,当然是高的,但是比之洛阳前年,以及去年的米价,都是大为下跌了,而与此同时。”</p>
“关中的米价。”</p>
贺先生默默饮茶,轻声叹道:“斗米普遍在千钱以上。”</p>
韦全忠闻言,大皱眉头,他沉默了一会儿,闷声道:“关中之乱,又不是因我而起,世道战乱,粮价自然上涨,有什么稀奇”</p>
“安定个几年,自然就下来了。”</p>
贺先生点头,开口道:“平日里,的确是这个道理。”</p>
</p>
他在袖子里摸索了一会儿,摸出来几块铜板,摆在了桌子上,然后开口道:“大王请看这钱。”</p>
韦全忠皱着眉头,伸拿过这几个钱,放在里看了看,只见这钱并不是昭定通宝,也不是显德通宝,而是写了金陵通宝四个字。韦大将军把这几个钱,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摇头道:“这不就是那李二自己铸的私钱么有什么稀奇”</p>
“这几年,各家都在自己铸钱。”</p>
贺先生点头,叹了口气道:“不错,在前几年,这东西的确是私钱,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大王可能不知道。”</p>
“此时洛阳附近,用周钱买粮,米价是二百钱一斗,用其他私钱买粮,只要是铜的,当地也认,但是钱价要更贱一些,但是用金陵通宝买粮。”</p>
“斗米价格,在二百钱左右,甚至不到二百钱。”</p>
“当地百姓,称之为吴钱。”</p>
贺先生抬头看着韦全忠,缓缓道:“大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p>
韦全忠皱眉不语。</p>
贺先生继续道:“意味着,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经济民生正在迅速恢复,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年年,斗米价格,甚至可以恢复到百钱以下。”</p>
“这还是中原耕地荒废的情况下。”</p>
“将来中原本地的耕地恢复之后,免了运粮的成本,米价更是会应声下跌。”</p>
“大王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光景吗”</p>
韦全忠皱眉不语。</p>
贺先生叹了口气:“这极像是开国初年的光景。”</p>
到这里,贺先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p>
韦全忠把玩着里的一枚玉佩,看着贺先生,问道:“贺先生的意思是,必须要抓住这个会,打这场仗”</p>
“在下没有这么,一切都要看大王自己的判断。”</p>
贺先生看着韦全忠,继续道:“不过有一件事,大王现在应该很清楚了,那就是关中旧朝廷的官员,不太愿意为大王出力,再加上关外的粮食运不进关内。”</p>
“关中八百里秦川的恢复速度,远不及中原,远不及能够调动山南东道,以及江南道,甚至整个河南道粮食的李云。”</p>
“如果大王,一直观望着不动,不出三年,中原民心向背,便会彻底定下来,到时候哪怕江东军不是大王的对,大王打进中原,中原百姓举起耙子,举起锄头,也要跟大王拼命的。”</p>
到这里,贺先生继续道:“这位李二郎底下,有相当了不起的内政好,而且不止一个。”</p>
“江东军的军纪,也要稍稍胜过咱们朔方军一些。”</p>
听到这里,韦全忠已经彻底明白了,他低头喝了口茶,声音沙哑:“按照贺先生这个法,那李二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别的动作,他只需要占住中原两三年,三五年时间,到时候自然成势。”</p>
“他为什么会突然大规模兵力调动”</p>
贺先生抿了口茶水,轻声笑道:“三个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那位李二郎是个急性子,等不了三五年时间,他想尽快吃下能吃掉的地盘,因此一路往东,准备吃掉平卢军。”</p>
“一旦他吞并平卢军,立刻就会成为当今世上最强的军队,可以以一敌众。”</p>
“第二种可能,是那位李二郎,是个菩萨心肠,想要从平卢军地界北上,支援河北道战事,帮着河北道去应付契丹人,把契丹人赶出幽燕。”</p>
“至于第三种可能。”</p>
贺先生看着韦全忠,缓缓道:“第三种可能,就是他虚晃一枪,设了个圈套,等着大王一头钻进去,想要借着这个会,尽快一举解决掉咱们朔方军这个隐患。”</p>
韦大将军沉默不语。</p>
“先生许久没有给本王,过切实的办法了。”</p>
“切实的办法自然有。”</p>
贺先生声音平静。</p>
“朔方军必须要动,不然将来会太渺茫,但是我们不用自己动,危险的地方”</p>
“可以让河东军去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