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天冷心热</p>
一旁拿着针线的村民问,“红是谁啊璁儿,你们道观又来新人了”</p>
王璁含糊的应了一句,“是客人。”</p>
村民们就不高兴了,教道:“怎么能让客人做饭呢你爹是怎么教你们的”</p>
王璁连忙放下正在缝制的福袋,“大家的对,我这就上山去做饭。”</p>
他扭头去盯陶岩柏。</p>
陶岩柏不情不愿的放下上的针线,“我也去”</p>
王璁催他,“赶紧的。”</p>
一出门王璁就问潘筠,“师叔,我爹呢,没回后院”</p>
“他一回来就去药房了,他买了一块肉回来,要三吃。”</p>
王璁:“多重的肉”</p>
潘筠:“一斤。”</p>
王璁:“好大的一块肉啊。”</p>
还三吃,咋不干脆十六吃,一两一吃。</p>
王璁整个人苦恼起来。</p>
潘筠不再管他,看到玄妙他们在杂物房里忙,立刻丢下他们两个跑过去,“你们快上山去吧,一会儿大师兄回后院看不到你们,铁定生气。”</p>
玄妙他们正在装福袋。</p>
潘筠一共准备了七种不同的粮食,是根据妙和给的方子搭配,据按照这个方子煮出来的粥调和脾胃,祛湿养颜,补中益气</p>
不管功效有多大吧,反正听着挺多的。</p>
玄妙他们正在按照比例称重,然后装到已经缝制好的福袋里。</p>
今天来山神庙缝制福袋的人还挺多,而且有男有女,多是村里人,潘筠看过,针脚还是挺细密的。</p>
妙真正在另一边写“福”字,写好以后晾一晾,墨迹干透福袋就算正式制成了。</p>
潘筠左右看了看,觉得写字更适合她,于是撸起袖子去和妙真一起写字去了。</p>
妙真:“师叔你回来啦”</p>
潘筠“嗯”了一声。</p>
没人问潘筠去了哪里,飞行法器是否做好了。</p>
潘筠见了叹气。</p>
妙真不由抬头看向他。</p>
潘筠道:“要是我哪一天做事,你们也不究根问底,而是像相信大师兄一样相信我,诸事不问就好了。”</p>
妙真:“那做事得靠谱一点才行,师叔,师叔他们究根问底,不是不信任你,而是怕你惹祸。”</p>
潘筠:“就是不相信我能自己解决呗。”</p>
妙真:“那师叔可以吗”</p>
潘筠就想到她借着玄妙和王费隐的声望在外面搅东搅西的日子,轻咳一声,含糊道:“再等等,差不多了”</p>
在江湖上,应该差不多了,但在龙虎山学宫</p>
学宫</p>
而且,天师府里要是藏着老妖怪,同理可推导,外面不知什么地方还藏着差不多的老妖怪。</p>
潘筠怀疑她大师兄就属于其中的一个。</p>
所以做人还是要低调一点,可以招惹一些比自己弱,或比自己略强的人,但不要去招惹比自己强很多的人。</p>
没错,潘筠就是这么欺软怕硬。</p>
装完福袋上山,玄妙道:“我们明日就出门,年前一定可以回来,但庙会的时候不确定。”</p>
陶岩柏刚被接回来,此时还不知前情,就问道:“师叔,你的伤不是没好吗”</p>
陶季不在意的挥道:“也不差多少了,而且我们和常州府的病人约定了时间,得按时去看。”</p>
潘筠立刻就道:“三师兄,四师姐,我送你们去吧。”</p>
玄妙瞥她,“你能用飞剑飞了”</p>
潘筠:“和大师兄借药鼎一用。”</p>
玄妙道:“你最近少出门吧,尤其是少出三清山地界。”</p>
潘筠:“为什么”</p>
她刚从三清山地界之外回来。</p>
玄妙站定脚步,转身向山下看去。</p>
大家就跟着一起停住脚步,一起扭头看山下,云雾渐起,缥缈静谧,和往常没什么区别。</p>
玄妙道:“三清山能一直如此静谧安宁,是因为这里有大师兄在,离开这里,我和三师兄可护不住你。”</p>
潘筠就要笑着拍胸脯表示自己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们,但触及玄妙的目光,潘筠这就拍不下去。</p>
玄妙回身继续爬山,“走吧,你还是老实在山里办好你的庙会吧,别总是想着往山外跑。”</p>
玄妙道:“你只是第一侯,还没到天下无敌的程度。”</p>
“哦。”潘筠老实的跟在后面。</p>
潘筠果然老实下来,虽然很想去常州府,也很想去大同,但她还是按捺下来,静等好时。</p>
玄妙和陶季离开的当天晚上就下雪了,雪不是很大,温度却急剧下降。</p>
</p>
潘筠还以为今天不会有人来庙里缝制福袋,没想到一下山,便看到在庙前广场上缩着脖子,拢着等待的人群。</p>
他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多数是女子,少数是男子,衣裳上补丁贴着补丁,不少都是外村的人。</p>
看到潘筠,一直弓背垂眸的人立刻站直,僵硬又惶恐的扯出一抹笑,点头哈腰道:“庙祝,我,我们来应缝福袋的活儿。”?潘筠脸色平淡的点头,上前打开山神庙,让他们进门,问道:“你们的针线如何”</p>
妇女们都好,男子们有的直接应好,有的则抬头看了一下山神雕塑,不太确信的道:“还行吧。”</p>
潘筠扫了一眼,觉得人太多了,于是一拍黑猫的屁股道:“去把妙真他们叫下来。”</p>
潘黑跳下她的肩膀就朝山上跑去。</p>
潘筠给每个人发了一块布,一根针和一根线,让他们自己试缝。</p>
等所有人排队领到布料和针线。</p>
陶岩柏和妙真妙和也下山来了。</p>
三人看到人都挤到庙外头的广场上来了,就知道今天来的人特别多。</p>
潘筠打开了另一侧的房门,连厨房门都打开了,让他们进去坐。</p>
当然没这么多凳子了,只能坐在一些木头,石头,甚至是地上。</p>
潘筠看见三人就道:“妙真,你来检查他们的针线,妙和,岩柏,去生火,我去取些稻草来。”</p>
三清观有田有地,也种水稻,今年收水稻后脱粒留下的稻草就堆在田边的空地上。</p>
道观的人偶尔会背一两捆上山,剩下的都放在这里,寒冻要是厉害,是需要稻草铺地,给麦御寒的。</p>
当然,路过的人也可以用。</p>
潘筠就绑了两捆巨大的稻草,一一捆的拎回山神庙。</p>
妙真已经检查过所有人的针线工,退了两个男子,其他的都收下了。</p>
见那俩人耷拉着眉眼,一脸的愁苦,目光从他们粗糙爆裂的上扫过,潘筠道:“庙里还需要两个打杂工的,你们也留下吧。”</p>
俩人顿时眼睛一亮。</p>
潘筠高声道:“所有人的工钱都是二十文一天,包一顿午食,领了多少布,就要还回来多少福袋。”</p>
“福袋的大都是固定的,不得再裁剪。”</p>
村民们都应下。</p>
潘筠就指着地上的稻草道:“庙里没有坐的凳子,大家来自己拢个蒲团坐着吧。”</p>
这个他们熟,大家纷纷上前扯稻草。</p>
当然不可能一下就做好像潘筠他们平时打坐的蒲团,但扭一扭,卷一卷,一个不轻易散去的蒲团还是做得出来的。</p>
潘筠见人多,就又跑去捆回来两捆稻草。</p>
所有人都做好了蒲团,潘筠让他们在庙里的两侧,后侧,以及厨房,东厢的厢房里坐着干活。</p>
庙里生了五堆火,大家围着火坐,厨房和东厢里也都生起了火,寒冷一点一点的被祛除出去,火光映照下,村民们脸上的僵硬和青白之色慢慢消去,人都柔和了下来。</p>
妙和从厨房里拎出一口大锅,在广场上临时搭了一个灶台,水加了一大锅。</p>
陶岩柏就蹲在前面生火。</p>
妙和就翻找起自己的玉牌空间来,时不时的往锅里丢一些东西。</p>
一大块,一大块的干姜。</p>
陶岩柏接过,在旁边用水冲了冲后就拿出菜刀一点一点的把姜片削进锅里。</p>
防风,甘草</p>
等东西加完,锅里的水也热起来,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p>
陶岩柏削完姜就把锅盖盖上,道:“中午谁做饭做什么饭”</p>
忙得出汗的潘筠就指着正到处运送木柴的两个杂工道:“这不是人吗”</p>
“等大家喝完御寒的药茶,妙和,你就和岩柏去买些骨头和肉回来,让他们煮一大锅肉粥,哦,记得荤素搭配,多加点青菜和葱。”</p>
妙和眼睛大亮,“今天中午吃肉粥啊。”</p>
潘筠:“是大骨头瘦肉粥!”</p>
不仅妙和,陶岩柏都没忍住咽了一口口水,声道:“师叔,你给的是不是太多,太好了”</p>
潘筠挥道:“不多,这大冷的天,他们也肯来山神庙干活,如此情重,这都是我们应该招待的。”</p>
陶岩柏:难道他们不是为了钱吗</p>
一旁的妙和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么冷的天,要是我,一定不出门了。”</p>
潘筠:“所以他们是如此的爱山神,爱我这个庙祝,我和山神怎么忍心辜负他们呢”</p>
从旁路过的两个杂工听见,直接就顺着潘筠的话想,没错,他们就是爱山神,爱庙祝。</p>
山神那么灵验,庙祝人也好,他们愿意冒雪来为山神做事。</p>
潘筠叮叮咚咚的收到功德值提醒,她不由转身看向庙里的山神塑像。</p>
一抹朝阳从侧边照射进去,正落在它的眉眼上,显得冷肃的山神塑像显露出两分温柔。</p>
潘筠不由翘起嘴角。</p>
两个杂工在给各个火堆送木柴聊天时就把潘筠的话转成自己的理解了一遍,村民们都觉得他们的对,他们就是为了山神才冒雪来干活的。</p>
这么一想,身暖融融的,冰冷的心,似乎也暖和了一些。</p>
正好,妙和进来叫他们,“你们带碗了吗,出来领一碗驱寒的药茶。”</p>
村民们立刻放下中的针线,刷的一下从身上的各个地方里拿出碗、盆,甚至还有带一口锅的</p>
妙和不由笑弯了眼,冲他们挥道:“跟我来。”</p>
大家呼啦啦的跟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