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214章 施今墨前世今生
    干杯</p>

    酒过三巡,每个老头兴致都很高,包括林三七在内,因为他听到了太多民国时期的秘闻。</p>

    这些老国宝们果然一个个都不简单,几乎书本上的民国名人都接触过,甚至还知道他们家宅里的一些秘闻。</p>

    毕竟大夫们不光给大官名人瞧病,还要给他们的家属瞧病,这一来二回就知道太多秘密了。</p>

    想想电视剧甄嬛传里面温太医参与了后宫多少大大事件就知道了。</p>

    林三七听得爽起,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出一本民国那些事儿了,绝对暴火,成为白金作家。</p>

    一个个老头轮过去讲故事,轮到施今墨老爷子了,林三七兴趣更大了几分:</p>

    “您老认识张克群吗”</p>

    施今墨有点惊讶,反问道:“哟,林,你认识我表外孙女”</p>

    林三七心想我认识个鸟啊,都是听矮大紧的故事顺便问问的,看来这家伙果然没谎,世出名门啊。</p>

    “不认识,随便问问,嘿嘿。”</p>

    “林,我可告诉你啊,群现在还是高中生,你都24岁了,你们两个不合适,少打我外孙女的主意。”</p>

    林三七听到施老头的警告,真想一头撞死算了。</p>

    他是真没见过张克群,但想想矮大紧的身材和像貌,想必这位张女士,也就是矮大紧母亲年轻时候的外貌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怎么能跟毛晓彤噢不,是潘晔比呢。</p>

    “老爷子,我听您家有99间房十分之一个故宫大这是真的还是假的”</p>

    施老爷子喝着杯中的绍兴黄酒,轻笑了一声:</p>

    “我只是大夫,又不是王爷,哪来的那么大宅子。”</p>

    旁边的萧龙友好爷子打趣道:</p>

    “谦虚了不是,林啊,施老头在绒线胡同的大宅子虽然没有99间那么夸张,但也有49间半,咱们这么多人当中,就属他最土财主,幸亏这老家伙聪明,否则现在也不能跟咱们喝酒了。”</p>

    施老头笑骂道:“你家宅子也不,在座的谁家宅子了,一群老不羞光别人。”</p>

    哈哈哈,众人又笑了起来。</p>

    解放后,施今墨只保留了两个院子给自家人住,其他大多房产都“租”给了普通老百姓居住。</p>

    矮大紧自己就是出生在施家的,这个法没错,但那时候出生在施家的人多了去了,毕竟已经成为了大杂院。</p>

    不过施家的宅子哪怕到改开后也没能收回来,就是因为产权不清,彻底放弃了。</p>

    林三七这时候又坐近了几分,好奇地问道:</p>

    “施老爷子,我听当年你们在南京为中医请愿,您还跟汪家有过接触”</p>

    林三七从前世的资料里看到过这个故事,现在主人公就在眼前自然是要好好问问:</p>

    “汪家哪个汪家”</p>

    “就是出卖国家,死后葬在梅山,被一炮轰上天那位。”</p>

    到这位大汉监,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闷头吃肉的纪副院长。</p>

    纪副院长愣了一下,然后放下筷子,非常浮夸地喊了一声:</p>

    “啊呀,我头晕,不行了不行了,醉了,我先躺一会儿,你们别管我”</p>

    完,纪副院长就倒在了炕上,但两个耳朵还是竖了起来,显然他对当年的一些秘闻也是非常好奇的。</p>

    施老爷子见今天这环境也没有泄密的可能,再加上几杯酒下肚,也就来了兴致:</p>

    “我老家是绍兴府萧山的,汪静卫老家是绍兴府山阴的,两个县连在一起,是老乡也不为过。那个年头讲究乡党,老乡与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同盟关系。”</p>

    林三七眨眨眼,心想这老头喝醉了吧</p>

    “老爷子,我记得汪是我们南边人,三水的吧怎么变成绍兴人了”</p>

    </p>

    “他是三水人也对,汪静卫的确是东广省出生的。那是他父亲是正宗绍兴人,是科举失利后,从绍兴跑到佛山去当师爷维生,所以才举家搬到了三水,汪静卫出生在三水,但汪的大哥汪兆镛就出生在绍兴。</p>

    咱们国人讲究的是祖籍,汪的父亲祖父都是绍兴人,家谱也是绍兴偏门汪家,所以汪在当年在南京都是公开自称绍兴人,当然这里面也有跟老蒋打擂台的意思,为了争夺江浙资本家的支持。就跟后来总理在正式场合自称是绍兴人一样,他虽然出生在江苏,但父亲是绍兴人,总理的南开学校毕业证书上记载:中学部学生周来,年9岁,浙江绍(兴)县人。</p>

    还有个事情你们不晓得,汪家和周家的祖坟都在一起的,相距不过千米。不过后来据绍兴方面不承认汪是绍兴人,只承认周是绍兴人,强烈要求修史的时候直接写汪是广东三水人。”</p>

    哈哈哈</p>

    老头们都大笑起来。</p>

    就连躺在火坑上的纪副院长听了都是在暗暗发笑。</p>

    施老爷子放下筷子,估计也是憋久了,想找人话放松放松:</p>

    “当年他们要废除中医的时候,全国所有中医都齐聚南京,闹,在座的几位都去了。但大家都想不到好办法,咱们找光头、找陈诚都没用,他们不鸟我们。</p>

    当时汪静卫是反中医的主力军,后来有人出主意,施今墨跟行政院长汪静卫是老乡,让他找汪去谈谈。为了咱们中医,我也厚着脸皮,拎着礼品上门去了。</p>

    结果可想而知,汪静卫压压根就没见我,但也没撕破脸皮,而是派了他的夫人陈b君出来跟我见了一面。噢,我听她已经在去年病死了,世事无常啊!”</p>

    林三七查过资料,知道这位陈b君前半生很励志,但后半生跟她丈夫一起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大汉监。</p>

    为此全国各地都模范岳庙秦松父母跪像,给这对狗男女塑了一座座跪像。</p>

    后来2005年汪的儿子回国时,看到父母的跪像,可想而知内心的痛苦,父母不仁,害得子女和家族都抬不起头来。</p>

    “陈b君当时对我挺客气,也接下了我递上的请愿书,我大约待了半时后就告辞了,结果递上去请愿书故意被扔到了哪个垃圾桶里,总之后面一直没有回应。</p>

    不过可能是祖师爷显灵,天不亡我中医,就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陈b君的母亲碰巧得了重病,痢疾,拉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整个人都快拉脱水,奄奄一息了。”</p>

    林三七心想痢疾他熟呀,之前在广西那真瘟疫不就是痢疾嘛。</p>

    “当时汪家家丈母娘送到了国立中央医院,能用的药全用上去了,那个什么盘尼西林和磺胺都跟不要钱似的输到体内,但腹泻就是止不住,西医是束无册,都让汪家人准备后事了。</p>

    痢疾病,用我们中医的话讲叫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致脾胃气阻滞,不得宣通。辨证时要分清楚寒热虚实,一般来,暴痢多实、久痢多虚。</p>

    西医就是一招鲜,不管你什么原因,也不管你实实虚虚抗菌药就上去了,可是当抗菌药无效的时候,西医就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一旦遇到疑难杂症时就抓瞎了。”</p>

    几个老头在旁边起哄:</p>

    “得好,这群娘贼一天到晚反中医,连病症都缓不出来,怎么治病”</p>

    “就是,关键时刻还得看咱们中医。”</p>

    林三七赶紧给施老爷子倒上黄酒继续问道:“然后来”</p>

    “然后汪静卫的丈母娘就被送回了家,家里人都准备后事了,后来汪有个幕僚官,其实也就是绍兴师爷叫赵本记,他提议现在全国的名中医都在南京,是不是找中医瞧瞧</p>

    汪当时是不同意的,他是反中医的,现在现在反而让中医先生来瞧病,那不是打自己脸嘛。但陈b君却想试试,瞧瞧,到底女儿是亲生的,女婿关键时刻就是个外人呀。”</p>

    呵呵呵</p>

    “当时是陈b君亲自来旅馆请我的,态度客气的不得了,张口闭口都是施先生,那我能怎么办我肯定要去呀,那时候汪静卫还没投降鬼子,还是国家领导人。</p>

    而且这是个会,只要我治好了汪的丈母娘,咱们不就证实中医也是有确确实实疗效的,不是骗子也不是巫医,可以用疗效堵住那些反中医的嘴嘛,可不是为了拍汪家的马屁。”</p>

    萧龙友老爷子这时候举起酒杯,已经有几分醉意了:</p>

    “老施,我们几个老兄弟知道你受了委屈,现在某些人不相信你,指责你也是大汉监的走狗,历史不清白,这个法靠不住脚,我们都可以替你作证!”</p>

    施老头微微摇着头:</p>

    “我都这把年纪了,其实个人的得失已经不重要了,但我就怕咱们屋里2个人被搞臭了,没人愿意跟着咱们学习中医,咱们的文献文稿也不能发表,那中医真怕要失传喽。”</p>

    韩老头重重将巴掌拍在了林三七的肩膀上:</p>

    “闹,沈院长不是已经送了一个年轻人过来嘛,如果这子上道,咱们就教他”</p>

    林三七刚想要拍老头们几句马屁,突然屋外有人在惊呼:</p>

    “快来人呐,快来人呐,有狼吃孩子啦”</p>

    纪副院长猛地坐了起来,跟林三七面面相觑,然后两人快速跳下火坑,连鞋子来不及穿往门外跑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