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241章 秘方托付林三七
    既然是拜师,那必须要有拜师宴。</p>

    对别人来难如登天的事情,对林三七来是易如反掌。</p>

    当天晚上,林三七让李婶回家去,同时将平房区的铁门锁上,免得外人或者野狼误闯。</p>

    今天的拜师宴,林三七单独请了纪副院长和杨少华科长,一来是有好吃的当然要想着领导,第二个也是让这两人做个见证。</p>

    没有见证,很多事情都不灵清,万一后世人不承认林三七和潘晔的师承那就完蛋了,毕竟这种师承只是磕头敬茶,没有录相也没有证书。</p>

    今天的拜师宴,准备的是牛肉火锅。</p>

    对于960年的人们来,动物蛋白的摄入严重不足,长期不吃肉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丶身体乏力丶体重下降丶抵抗力降低丶诱发贫血等。</p>

    年轻人还挡得牢,老年人那可够戗。</p>

    所以不要什麽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太精细的菜反而失去了食物本来的味道和营养,所以对荒年的人们来,最好的食物就是肉,大块大块吃肉。</p>

    你让林三七炒菜,他也不会呀。</p>

    所以火锅最好,弄点这个时代罕见的绿色蔬菜,再一盘盘生牛肉端上来,沾点二八酱,最能满足一个人的食欲,营养还全面。</p>

    林三七和潘晔执弟子礼,这次乖乖地服侍着大伙儿。</p>

    林三七不停的切牛肉,这都是他去年在玉树弄来的氂牛肉,用的是最嫩的脖仁里脊部分。</p>

    潘晔则像个饭店服务员,不停上菜,倒酒,的平房里气氛那是相当热闹。</p>

    估计全个国家,也只有这个昌平农场里有人在大吃大喝了吧。</p>

    吃饱喝足,以施今墨老爷子为首的2个老头坐成两排,林三七和潘晔蹲在地上,纪副院长当摄像师,集体拍了一个合影,也算是一个历史见证。</p>

    拍完照,纪副院长和杨科长告辞后,施今墨让林三七把院门锁上,这才让林三七和潘晔两人坐下,几个老头则一个个盘腿坐在炕上。</p>

    “林,晔子,有些事情我们要交待你们。”</p>

    林研一知道真正的肉戏来了,内心有点兴奋。</p>

    想不到第一个开口的不是带头人施今墨,也不是话最直的蒋宗会,而是2位老国宝当中,年龄最大的任应秋老爷子。</p>

    老爷子今年5岁,为人随和,平时话不多,总是笑呵呵的。</p>

    他的历史问题,是因为他是孔某人的表亲兼山西太谷同乡,当年去南京开医馆,也是孔某人作的保,然后嗯嗯</p>

    任老爷子从身后取出一样东西,笑道:“林丶晔子,来来来,拿着这个木盒。”</p>

    林三七站起来,接过木盒,心想这麽郑重其事,想必里面一定是宝贝了。</p>

    “任师父,那这”</p>

    “这里面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书册清单,上面记录了我从家中带到昌平的235本医书,我下午都收拾好,装在了几个箩筐里。</p>

    这些医书一部分是祖传,一部分是我辛苦收集而来,一部是我多年心得,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我们整个中医来异常珍贵。</p>

    这书单一式两份,一份我会寄给我家人,一份你收藏,将来如果我的子孙后代找你,需两份书单笔迹和内容一样你才能交出去,以防有人冒名。”</p>

    “师父放心,这书单名册我会用挂号信亲自寄到您家里。”</p>

    林三七嗯嗯了两下,这个是事先好的,也没什麽稀奇,于是满口答应着。</p>

    任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这才继续道:</p>

    “我老了,今年已经5周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丶八十高寿是鸿福丶行年九十固应衰,现在的记忆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恐怕要不了几年也就要脉竭归西。</p>

    所以这次我将我脑子里八个秘方都抄写下来,其中六方是我任家祖传,有二份乃是我自创,这八份秘方才是我任氏几百年的心血,也是我们任氏的立世根本,你一定要保管好。”</p>

    林三七和潘晔眼珠子都睁大了,好家夥,林三七想过肉戏,没想过居然这麽肉?</p>

    国家想要这些老国宝的秘方都想疯了,任老爷子居然这麽信任他,直接给到了他这个便宜徒弟里?</p>

    老头不知道林三七的内心戏多丰富,还在叮嘱道:</p>

    </p>

    “另外这半个玉佩你收好,将来如果有一天,我任家子孙凭藉这半块玉佩来拿秘方,你核对一下。玉佩合二为一,对得上,你就给他;如果对不上,你不要给。”</p>

    林三七连连点头,心想任老爷子年龄大了,心眼还挺多,防伪标记做得一层又一层。医书和秘方分开设防,看来是怕将来被冒名顶替的人一锅端了。</p>

    “任师父,这八个秘方,您也不怕我看了去呀,我可告诉您,我这该死的好奇心肯定要看几眼的。”</p>

    林三七决定还是先人再君子,这种宝贝拿着不看不利用,那简直就是跟女同事出差,床中间放一碗水那样禽兽不如。</p>

    谁知道任老爷子不以为意:</p>

    “你们既然是我徒弟,并且是身边唯二的徒弟,你们自然可以看得,为师既然肯将身家性命交给你们,自然是把你们当亲生儿女一般,绝无芥蒂。</p>

    时代不同了,林你中午所的旧势力论,我越想越有道理。俗话得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中医何曾不是如此?</p>

    咱们中医在民国时已经经历过一次生死,现在应该要经历第二次磨难了,这次磨难要几年才能过去?我比较悲观,感觉看不到头。”</p>

    林三七心里在计算,心想起码还要20年才能天亮,在场的老头们,不出意外大概率是看不到那一天了。</p>

    任老爷子还在着自己的见解,其他老头也一个个认真听着。</p>

    “据我观察,我们国家的政策,将来肯定是以西医为主,否则为什麽我们这麽大一个首都,中医院只有一家,而西医医院已经有十多家了呢?</p>

    再具体到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几乎没有中医诊所,全部都是以西医为主,这明西医的气候已成,而我们中医却还在窝里斗,最终会被西医逼到墙角啊。”</p>

    林三七又在心中吐槽,心想这老爷子年龄大了,但眼光那是相当毒辣。</p>

    后世首都一共有大大的正规医院4家,中医医院仅有20多家,连西医的零头都不到。</p>

    其实就算是中医院,绝大多数的科室也都是以西医为主,中医反而成了配角,这就是中医院定位的尴尬。</p>

    潘晔起来给任老爷子的水杯倒满,老爷子轻敲了几下桌子,继续道:</p>

    “咱们中医跟道家是同根同源,讲究的是一个顺其自然。</p>

    如果新社会发展已经不需要中医了,中医的衰亡不可避免,那也是天要亡我。到时咱们视若珍宝的这些医书,当作性命一般收藏的秘方,或许在后世人眼里一文不值。</p>

    如果老天还给我们中医一次会,能起死回生,那也是我们命不该绝,我们更应该勤勤恳恳丶兢兢业业为中医正名,让世人都知道中医的好。</p>

    所以林,晔子啊,你们两人如果真想研究我的秘方,师父我是真心欢迎,万一哪一天我的传承会在你们身上发扬光大,也成全了我这毕生心血啊。”</p>

    任老爷子这话一出,一群老头们纷纷唏嘘不已。</p>

    社会发展趋势他们怎麽会看不清呢?甚至他们当中有几位老头是跑到国外去游历过的,外国医院什麽样?用什麽药?他们心里清楚。</p>

    施老爷子这时候也感慨道:</p>

    “930年的时候,我曾经去曰本参观过,曰本人原本自古以来都学的是我们中医,吃的是中药。但是明治以后,他们已经彻底抛弃了中医,转而全面西医化。</p>

    当时我以为,中医落后就落后在不能完成外科术,后来我们比试了一场,同样两个肺炎病人,曰本人用西药,我用传统中医治疗,当时很多同行丶记者什麽全来了。</p>

    几天后,结果出来了,虽然我用中医也治好了肺炎,但是西医的治疗方法起效更快,治愈康复时间更少。还有一个,西医每天只要打几针,操作简单,更容易让人接受。</p>

    而我们中医要配药丶煎药,过程比较繁锁,而且熬出来的药汁啊,这口感苦涩难咽,民众的接收程度低,这就是我们中医的一大缺陷。</p>

    我们中医另一个缺陷就是理论知识很古老,缺乏相关实验数据,也没有辅助检查,但主流西医却非常看重这一块,所以我们的中医被外国人认为是巫医的一种。”</p>

    蒋老爷子脾气火车,呯一拍桌子:</p>

    “这狗日的鬼子,忘恩负义,当年遣唐使像狗一样来学中医,现在找到其他爸爸了,反过头来咬我们一口,真他妈的不是东西。”</p>

    姚启明老爷子再三确认道:“曰本国真的彻底放弃中医了?没有中医院了?”</p>

    施老爷子点点头:</p>

    “他们国家层面不再支持中医,学校也取消中医课程,中医大夫也不被认为是正式医生,跟厨师一个级别,把我们的中医当作了一种保健品看待。”</p>

    林三七心想,老爷子们,你们不要上当啊,日子这是在迷惑人呢。</p>

    不要看他们什麽,而是要看他们做什麽。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