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会做生意的杨金水</p>
松江府上海县城。</p>
赐飞鱼服、领御用监少监衔、捐输赈济统筹局会办兼坐领东南办事处杨金水,一身襕衫,头戴巾,站在县城东门城楼上。</p>
身边跟着上海县知县李三江,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总掌柜张景元,杨德治,王飞麟,统筹局东南办骨干人员,其它关系密切的商号东家掌柜,大约二十余人。</p>
举目看去,吴淞江和黄浦江在前面不远处汇集,岸边码头上停满了船只,桅杆如林,无数的挑夫如蚂蚁一般,在上下货物。</p>
杨金水感叹道:“这可是块风水宝地啊。”</p>
“杨公公的是。前宋年间,上海设有上海务,专事征收酒税。当时这里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司税务设在上海浦,才得名上海务。</p>
松江大行布,这里成了贩卖转运中心,渐渐由上海务变成上海镇,前元至正年间,上海镇从华亭县析出,成立了上海县。”</p>
“三江学识渊博,典故信拈来。”杨金水哈哈大笑。</p>
李三江是自己人,是统筹处培养出来的“老人”,而且是难得的举人出身。</p>
为了上海大开发,特意把他安排到上海县为知县。</p>
杨金水转头看着众人,又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世子点名把统筹局东南办以及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的总号迁到上海县来吗”</p>
众人对视一眼。</p>
兴瑞祥总掌柜张景元开口道:“杨公公,因为上海县地处松江府,这里是大明布产出最多的地方。又背靠苏州、湖州、嘉兴和杭州,丝绸出产丰盛。”</p>
联盛祥商号掌柜理王飞麟道:“杨公公,在下想应该是这里通海。黄浦河在前面汇入吴淞江,吴淞江出吴淞口入长江。南京龙潭的船厂,还有淮安的船厂,移了一大部分在那里,现在成了南直隶最大的造船厂。</p>
宁波、泉州等船匠也移了一部分过来,专工建造两千料以上的海船。”</p>
德盛茂总掌柜杨德治捋着胡须答道:“上海的吴淞江通苏州太湖,黄浦河直通嘉兴杭州。又在长江口上,江南的茶叶瓷器,湖广的粮食和茶叶,川蜀的锦缎和铜器,都可顺流而下。</p>
海外运来的货品,也可逆江而上,散于江南、湖广和川蜀,或走运河北上中原,南下两浙。”</p>
李三江悟到了,连忙补充道:“通江达海,杨公公,因为上海城通江达海。”</p>
杨金水赞许地点点头,“对的,通江达海。上海面向东海,背靠长江运河,附近又盛产布丝绸,占据地利。现在统筹局东南办和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移驻过来,就是要聚起人和。”</p>
李三江和张景元、王飞麟、杨德治心里默想,天时就是世子殿下了。</p>
上海能得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是块风水宝地。</p>
“三江,上海县规划案,你看到了吗”</p>
“回杨公公,在下看到了。城东靠近码头那一片,定为仓储区,上海县正在招募民夫,按照营造标准,修建仓库。</p>
这一片,定为商贸区,未来大明各地诸家商号都会入驻这里。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将会修建最大的三栋楼房,以为典范。</p>
在下先谢过三位总掌柜了。”</p>
“李知县客气了。我们来这里也是发财来的,何谢之有啊。一起发财,一起发财!”</p>
张景元三人笑呵呵地答道。</p>
“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是东南海商翘首,你们来了,其余的商号都会跟进。除了伱们的商号,地方的世家会在周围修建酒楼。谈生意嘛,怎么能少得了这些。”</p>
众人轻笑。</p>
</p>
李三江指头在那片地方圈了圈,“这一片会变得寸土寸金。现在上海县已经拍出一百六十五块地皮,营建码头仓库以及修葺城墙的钱,都有了,必须得感谢三位啊。”张景元三人笑着拱拱。</p>
大家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了。</p>
李三江继续道:“吴淞口修建一处可停泊三千料以上海船的码头。</p>
两千料海船可逆吴淞江直到上海县城。但是三千料以上的海船,再停过来,船来船往的,就过于拥挤了。</p>
而且黄浦河、吴淞江多河船,川流不息,数量繁多。三千料以上海船再逆江而上,很容易撞到这些河船,不妥当。</p>
此前的吴淞江所,与宝山所合并,成为隶属与浙江水师的水寨,拱卫吴淞码头和上海县的水路安全。</p>
还会在那里成立直属市舶司的关税缉查队,配置哨船,巡逻稽查”</p>
李三江完,杨金水继续道:“经营上海县,是未来五年间,统筹局东南办以及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重中之重的大事,世子殿下寄予了重望。</p>
大家千万马虎不得。”</p>
“是!”</p>
杨金水又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东南工商实业,经过诸位的努力,产出翻倍,上缴的课税也翻倍增长。为国解难,为君分忧。皇上和世子也赐下了恩典。”</p>
众人连忙拱对着北面,齐声道:“臣等谢皇上天恩。”</p>
张景元、杨德治、王飞麟被赐征仕郎,东南办得力骨干,其它“纳税卓著”的商号东家、掌柜们,被赐将仕佐郎到修职佐郎不等。</p>
商贾被赐文散阶,确实难得,属于祖坟冒青烟了。</p>
杨金水扫了一眼众人,继续道:“现在东南工商,发展到今日,咱家感觉走到了一道坎上。诸位,有没有这种感觉张掌柜、杨掌柜,王掌柜,你们。”</p>
张景元与其他两位同伴对视一眼,开口道:“是的。经过两年多突飞猛进,这几月我们确实感觉到后劲不足,想继续往前拱,不负皇上和世子的期望,可是现在付出十二分力,却只收获到三分。”</p>
“张兄得没错。以前我们付出十二分力,至少能收获八九分。现在呢,有三分收获,我们还窃喜不已。”</p>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的意思都差不多。</p>
杨金水开口了,“你们得这些,咱家去年也深有体会。只是苦思冥想,却不知道根源在哪里。”</p>
众人都默不作声,静静地听着。</p>
大家都知道,杨金水虽然是内官,残缺之人,但在做生意这方面,可以是在场所有人之中最厉害的一位。</p>
这两年,就是因为有他在幕后掌舵,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才会迅速做大,然后迅速整合了东南海商贸易,把它做成了一桌丰盛的欢宴,进而把东南的布、丝绸,以及江南湖广的茶叶瓷器,岭南的白等生意,全部带动起来。</p>
东南商界,有人可以鄙视他是阉人,但是没人敢否定他做生意的本事。</p>
现在大家都感觉到各自的生意发展遇到了瓶颈,也都希望能够从他的嘴里得到解决的答案。</p>
在众人心里,要是杨公公都想不出好办法来,那天下还有谁能想出办法来</p>
看着远处熙攘的码头,如过江之鲫的船只,从海内外各地装载来财货,堆积如山。</p>
看着大片大片的工地,无数的商号、酒楼、仓库拔地而起,勃勃生。</p>
可是大家的生意卡在那里,陷入了停滞,怎么办</p>
苦恼啊!</p>
三更,继续厚颜求票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