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心里都有数的高拱和王崇古</p>
高拱心里有几分后悔,但是他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允许把这份懊悔显现出来。</p>
我身负天下孚望,又做过太子老师,居然连个乳臭未干的子都对付不了,有何脸面领袖群英,革新除弊,中兴大明</p>
高拱脸上又浮现出王崇古熟悉的倨傲之色,捋着胡须道:“与俺答汗会谈,在山西开边互市,是山西父老乡亲多年夙愿。我等做不得,太孙却能做的。</p>
这事,实在叫人难以心服啊。”</p>
王崇古打量着高拱,淡淡地反问一句:“新郑公此言差矣,天下大事,难道一定要等到你来做不成</p>
此前那些人上疏开边互市,所图何意大家心知肚明。”</p>
“难道不是为了安宁边境,造福乡里吗”</p>
王崇古不再就此事再争辩下去,转移了话题,“在下觉得要开门迎客,就得把屋里打扫干净。要不然挣得那点粮食,还不够硕鼠半日啃食的。”</p>
高拱目光一闪,“鉴川公,你这是要自绝于山西父老”</p>
“自绝”王崇古哈哈大笑,“我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新郑公居然如此是我私通北虏,走私违禁,还是我出卖军情,引寇破边”</p>
高拱脸色刷地变成铁青色。</p>
这些罪名,是嘉靖四十三年,倒查倒查庚戌之变时,那些被查出的晋党晋商,被论罪的罪名,被明诏天下,遗臭万年。</p>
现在被王崇古一一挑出来,仿佛在一刀刀往高拱的心里刺去。</p>
高拱长吸了几口气,沉住心气神。</p>
王崇古虽然是山西人,可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后,在京里六部任职几年,就外放地方,历任安庆、汝宁知府,然后改任南直隶常镇兵备副使,开始在东南打倭寇,打了十几年,屡立军功。</p>
倭寇打完,又入广东、江西追剿山贼。</p>
他外甥张四维家,跟晋商关系密切,他却跟晋商往来不多。</p>
因为王崇古入仕二十多年,既不在山西等边镇任职,又不在京师中枢担任要职,晋商觉得他用处不大,肯定不会像对高拱、杨博、陈希学、张四维那样去用心巴结。</p>
所以王崇古很有底气地出刚才那番话,高拱再气愤,也不出一个字来。</p>
高拱心里又有点后悔。</p>
辞官回乡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性格过于偏激,无故地结下了许多敌人。想着要改改脾性,不再桀骜暴躁,要想法改善与太孙以及太孙党的关系。</p>
他也知道王崇古今日来,肯定是有目的的,也想好了,要好生谈,不再拔剑弩张。</p>
结果谈着谈着,自己的脾性又上来了。</p>
“鉴川公,老夫脾气暴躁,你千万不要介意。”</p>
王崇古笑着答道:“新郑公此言差矣,伱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正是你性烈如火,才镇得住四方奸邪啊。”</p>
高拱也哈哈一笑,似乎把刚才的芥蒂化为乌有。</p>
“江西赣南,山高林密,强人聚啸其上,朝廷屡剿不尽。鉴川公所的三分军事,两分正治,五分经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p>
听到高拱又转言政事,王崇古也跟着他话题往下。</p>
“是啊,现在朝廷留了王一鹗在江西,以为江西巡抚,继续执行这一方略,希望能尽快出结果。”</p>
“王一鹗”高拱想了想,“可是北直隶曲周县,十九岁中进士,此前在福建建宁府任知府,坚守孤城,而后出奇兵,大破倭寇山贼的王一鹗”</p>
“正是王云衢。”</p>
“东南剿倭,英才辈出啊。”</p>
高拱也没想到,朱翊钧当初的一步棋,全力保下胡宗宪,再设统筹处,竭力支持东南剿倭,居然收获了这么多英才。</p>
这些人都是在东南剿倭中,脱颖而出,而后被胡宗宪、谭纶、曹邦辅、王崇古等人举荐,入了朱翊钧的法眼,再求得嘉靖帝恩准,一一加以擢升。</p>
一带十,十带百,迅速成为世子党。</p>
偏偏这些人,都是从剧繁军政实务中脱颖而出,各个都是干练能臣。</p>
</p>
想到这里,高拱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太孙眼光真毒,盯着胡宗宪这一个棋子,布下局去,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班底建立起来了。</p>
摇了摇头,高拱又继续道:“江西、广东山贼稍安,广西那边好像还没有安宁。”“广西瑶民生乱,从成华年间断断续续到现在,一直未能根除,有时还蔓延到广东。这背后,有安南这只黑。</p>
有时候,朝廷追剿广西事急,从南边就会聚集一群海贼,袭扰广东海境,狼子野心,路人皆知。</p>
去年,朝廷在广东,以福建水师为基础,扩建南海水师,拱卫福建、广东海境。现在广东海贼,日见萧索。”</p>
高拱捋着胡须道:“广西、广东水陆变乱,都是安南幕后怂恿指使要想两广安宁,安南这只黑必除扩建南海水师,就是压制安南之意”</p>
王崇古瞥了一眼坐在对面的高拱。</p>
高大胡子,脾气是臭,确实真有本事,短短两句话,就能把太孙殿下在岭南的战略部署看透关键。</p>
只是他,过于执拗骄傲了,总是自负地认为,目前大明,只有他能公忠任事,革新除弊。</p>
王崇古却答非所问:“现在殷正茂在广西任巡抚,十分头痛。”</p>
高拱听懂他的避而不谈,问道:“殷正茂,不正是胡汝贞的老乡吗”</p>
“正是。”</p>
“他苦恼什么”</p>
“海刚峰出京后,回乡祭祖后,就四处游历。先去了江西,现在去了广西,石汀(殷正茂)头痛啊。”</p>
“海刚峰”高拱仰首大笑起来,天底下谁不头痛他啊!</p>
闲聊了两刻钟,王崇古执意告辞,高拱挽留了两句,便不再强留。</p>
王崇古走后,高拱背着,站在院中,抬头看着天。</p>
跟太孙的关系,终究缓和不了。</p>
不过没关系,太子殿下正值鼎盛春秋,只需要给自己十年时间,定能让大明呈现中兴之盛!</p>
王崇古回到驿站,马上磨墨修书,把今日的情况详细写了一遍,想了想,最后落笔:“高新郑持才自负,已难沟通。此后诸事,恐有意气之争”</p>
王崇古放下毛笔,又看了一遍书信,这才满意地放下。</p>
太孙殿下得对,旧晋党连同旧晋商,一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现在该出现的是面目一新的新晋商。</p>
有了新晋商,自然会有新晋党,自己为何不能成为新晋党的领袖</p>
就好比现在东南海商大兴,大兴工厂,大行商贸的一批人,正脱颖而出,他们开始结成新的一党。</p>
胡宗宪就成了他们的领袖。</p>
风云变幻,英才辈出。</p>
“老爷。”心腹家仆在门口禀告。</p>
“什么事”王崇古问道,“老爷,蒲州那边来信,张家邀请老爷绕道回去一趟”</p>
张四维!</p>
王崇古当道:“替我回了,我皇命在身,耽误不得。”</p>
“是!”</p>
王崇古迟疑一下,叫住了家仆,“强叔。”</p>
“老爷。”</p>
“你亲自跑一趟蒲州,把夫人、少爷和姐们接到京师去。还有,我有封信你给带回,叫夫人想个理由,把老二家与张家的婚约,退了。”</p>
家仆一愣。</p>
王崇古瞪了他一眼。</p>
家仆马上应道:“是,老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