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料理嘉靖身后名</p>
北京城,还是那样喧闹繁华。</p>
通惠河东偏门码头,是喧闹繁华的中心之一。</p>
一艘船在码头上缓缓靠岸,岸上有人在等候。</p>
看服饰,为首者墨绿袍子,钢叉帽,像是内监。</p>
周围的人都远远避开。</p>
码头管事的吏,腆着脸在旁边陪着笑,指挥下的河丁,把左右的空位也让出,方便此船停泊。</p>
后面的船只都被堵在后面排队。</p>
大家走了一路,终于到了地方,谁都心急,谁都想赶紧靠岸,看到这情景,都是一肚子的火。</p>
第三艘船上,船舱里有位老者,身穿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正在收拾东西。看到船突然停下,抬头问道:“怎么了”</p>
船家陪着笑:“统筹局的人来接人,码头上管事为了讨好他,把左右船位都空出来,我们没办法,只能等。高老爷,还请耐心等会。”</p>
老者清瘦脸,三缕长须,目光炯然。</p>
“还有这回事”</p>
他提起前襟,走到船头,举目眺望。</p>
果真有位内侍,带着几个黄门,站在岸上,堆着笑脸。</p>
从船上跳板上,走出两人,年纪四五十岁,穿着儒袍,戴着四方巾,儒雅温良。</p>
内侍连忙迎上前去,笑眯眯地拱作揖,嘴里着话,接住了这两人,然后把他俩引到一边,上了轿子。</p>
还有十几口箱子,陆续从船上搬出来,装上马车,缓缓离去。</p>
船只这才离开,后面排队的船只,一窝蜂地冲上来,填补空位。</p>
“什么人,居然让内廷的人来接”</p>
“不知道。有人是宗室的,也有的是南京的勋贵。”</p>
“不可能。”</p>
“为什么”</p>
“老夫就是从南京过来的,没听那边有勋贵奉诏进京,也没听那位宗室奉诏进京。他们要是无诏进京,会被问罪的。”</p>
船家摊摊,“那我就不知道了。”</p>
“前面两位,一位是蕲州李时珍李东壁,前楚王府奉祠正、太医院太医;另一位是罗田万全万密斋。”</p>
前面船上一位四十多岁男子,身穿锦织直缀,头戴四方巾,语气温和。</p>
旁边站着另一男子,穿着湖蓝襕衫,年纪略少,相貌相似。</p>
老者眼睛一亮,“江南号称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可是这两位”</p>
“正是。”</p>
“他们怎么来了北京”</p>
“受统筹局所邀。统筹局全称捐输赈济统筹局,施药行医,救治病弱,也是职责。他们开了一家惠民药局,请东壁先生来主持,开了一家济世医馆,请密斋先生来主持。</p>
一路上,晚生有幸与两位先生隔船相谈。”</p>
“原来如此。施药行医,倒也是善举之意。统筹局,倒也做了些好事。”</p>
“好事有做,但掩不住天下汹涌之意。大明少府,难平民意啊。”</p>
老者眼睛一亮,拱作揖,自报家门:“在下钱塘高仪。”</p>
四十多岁锦袍男子连忙拱回礼,“可是南京礼部侍郎,掌南京翰林院南宇公”</p>
“正在老夫。”</p>
“在下太仓王世贞,字元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这位是舍弟王世懋,字季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见过前辈南宇公。”</p>
“原来是王家昆仲,你们这是”</p>
王世贞连忙答道:“我兄弟二人守制已毕,按例回京入吏部报到。”</p>
“原来如此,请!”高仪客气道。</p>
“南宇公请!”</p>
王家在北京有宅院,王世贞和王世懋回到王府,安顿下来后,换了身衣衫,坐下来喝茶。</p>
</p>
“大兄,码头上遇到的南宇公,这次奉诏进京,听要迁为礼部尚书。父亲平反之事,你他能帮上忙吗”“季美,不要乱了方寸。父亲之事,是皇上谕旨所定,要想平反,还得圣诏颂下才行。这事,阁老都不一定能帮衬得上。”</p>
王世贞坐在椅子上,捋着胡须,斟字酌句。</p>
“为兄想了想,满天下能为父亲平反的,可能只有太孙殿下。戚元敬现在颇受太孙器重,汝贞先生督军东南时,我们也臂助不少,讨份人情想必也是可以的。</p>
他现在是太孙党领袖,与戚元敬一起在太孙殿</p>
王世懋看到王世贞眉头紧皱,忍不住问道:“大兄,只是什么”</p>
“徐文长”</p>
王世懋脸色一变,有些迟疑,“大兄身为东南文坛领袖,多次点将,都未将文长排进文坛序班里。他自负才学,心中多有不忿。此前在汝贞幕府,他就与大兄不睦。</p>
而今他深得太孙器重,大兄担心他从中作祟”</p>
“唉,人心难测,不得不防啊!”</p>
王世懋想了想,出了个主意,“大兄,汝贞先生对徐文长有知遇之恩,能不能请汝贞先生,为我等转圜两句。</p>
不求帮,只求全我兄弟二人的孝道。”</p>
王世贞捋着下巴的山羊胡子,点点头,“为兄也是这么想的。”</p>
突然间,听到外面喧闹欢腾不已,隐约还能听到炮竹声。</p>
王世贞、王世懋两兄弟对视一眼,不明就里。</p>
王世懋起身,吩咐府里管事赶紧出去打听。</p>
不一会管事喘着气跑回来,“大老爷,二老爷,捷报,大捷。”</p>
“哪里大捷”</p>
“前军都督同知戚继光,领大军出关征讨喀喇沁部的辛爱,大获全胜,斩首万余,斩杀辛爱以下首领酋长二十余,俘获部众数万,牛羊良马无数!”</p>
王世懋脸上浮出狂喜之色。</p>
“大兄,元敬又立大功。有他帮忙,父亲平反之事,大有希望。”</p>
王世贞反倒脸色凝重,抬头看着天空。</p>
“怎么了大兄”</p>
王世贞挥挥,示意管事和仆人都退下,后院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p>
“我猜啊,皇上身体不大好了。”</p>
王世懋一惊,“大兄何出此言”</p>
“元敬出征关外,除了奉皇上圣谕外,必定得了太孙殿下钧令。此前,某看辛爱被俘又被放,没多久就被逼反,事情没有那么简单。</p>
而今殿下抓住会,速令元敬领军出征,是在为皇上博身后名啊!</p>
“身后名”王世懋有些懂了,“嘉靖朝,北虏多次寇边扰境,抄掠山西和辅畿。东南又倭患二十年青史留名,总不好听。”</p>
“是的。太孙主持大局,用汝贞肃清东南倭患,又授意卢北山领水师炮击平户港,打出个嘉靖捣巢。算是清白了倭患辱名。</p>
北虏之辱,香河大捷,柳河大捷,灭多罗土蛮部,虽然与俺答汗和谈,却抓住辛爱自己作死,出兵将其斩杀,尽覆喀喇沁部。</p>
如你我料理父亲身后名一样,太孙在为皇上料理身后名啊。”</p>
王世懋感叹道:”果真是皇上的好圣孙啊。”</p>
王世贞又抬头看天,迟疑道:“既然如此,我们反倒不着急了。”</p>
王世懋听懂了兄长的话,“大兄是想等新君即位,布恩天下之际,趁为父亲申冤平反。”</p>
王世贞点点头。</p>
西苑,嘉靖帝躺在中海湖边的躺椅上,又在躺平式钓鱼。</p>
听到黄锦跑来报捷,连忙坐直了上身,接过大捷急报,连看了三遍,长舒一口气,躺回到躺椅上。</p>
嘉靖帝把捷报递回给黄锦,“朕知道,太子在背地里嘀咕朕偏心,总是给钧儿最好的。他要是有这本事,帮朕料理身后事,朕有什么不舍得给他!”</p>
黄锦不敢应声,只是低头含笑。</p>
“钧儿呢”</p>
“皇上,太孙殿下应该在西安门,想必也接到了捷报,可能正往苑里赶。”</p>
终于挂上精品徽章了!拼了!一天四更!不过先明一下,要是哪天只有三更,那确实有事,没赶出来。</p>
书友们,请用订阅激励我吧,激励我成为能日更一万的触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