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太仆寺是个好地方</p>
王国光进到阁房,作揖行礼:“下官户部侍郎王国光,见过元辅老先生。”</p>
徐阶从书案后面走出来,客气地抬虚扶:“汝观,快请坐,请坐!”</p>
“谢老先生。”</p>
“上茶!”</p>
主客两人坐好,徐阶捋着胡须先开口:“汝观,户部的差事不好做,你辛苦了。”</p>
王国光欠欠身子,恭声答道:“老先生言重了,这是下官职责。”</p>
“汝观是做实事的。顺天府尹的差事,琐杂繁剧,事多还不讨好,仅次于户部。汝观却做的极为出色,朝野无不称赞。现在右迁到户部,挑起了大梁,依然把部务打理得极为妥当。</p>
难得,汝观是难得的能臣干吏。”</p>
“谢老先生缪赞!学生还有做的不妥当的,请老先生指正。”</p>
“户部的事,老夫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敢碰,更不敢指正,实话,老夫也指正不了你,反倒是朝廷还要依仗汝观你!”</p>
王国光心里犯嘀咕,徐阶今天把我叫来,巴拉巴拉这么一通,什么意思</p>
夸我</p>
犯不着啊!</p>
自己跟他素无瓜葛。</p>
王国光知道,不管怎么绕来绕去,徐阶总会把自己的目的出来的。所以王国光沉住气,静静地听。</p>
徐阶停住了,看了一眼王国光,发现他神情如常。</p>
伱这子,挺沉得住气。</p>
徐阶斟酌了一番,直奔主题:“汝观,张叔大在山东革新马政之事,你可知”</p>
“老先生,学生知道。叔大兄在山东力行新政,革除弊政,学生是敬佩不已。”</p>
“嗯,叔大上了一份折子,详述了他的新马政,西苑批了红,叫河南、辽东、北直隶、南直隶都按照这法子遵行。免除百姓再受马政积弊之苦。”</p>
张居正的马政新法,核心一点就是折银子。</p>
把马政这一实同于徭役杂捐的弊政,废除掉,直接按每年解送的马匹数量来折银子。</p>
王国光私底下斟酌过张居正的新马政,觉得不上好,也不上坏。</p>
新马政不是奔着彻底解决问题去的,此前被侵占和隐匿的马场田地和马政人口,被当做一笔糊涂账,一笔勾销。</p>
占了地,藏了人的大户世家们,以后老老实实交折马银子就好了。</p>
王国光很清楚,这笔银子,用不了多久,又是一笔糊涂账,最后多半是被摊派到普通百姓头上。</p>
但是做过地方官,知道银子。如果用其它法子,可能是马政废了,银子也收不上来。</p>
朝廷什么都没捞到,</p>
“按照新政,所有的折马银子,马料钱,要全部交到太仆寺。只是太仆寺,”徐阶摇了摇头,一脸的苦笑,“烂了,烂透了!要是新马政的折银,全部交到太仆寺里,等于叫老鼠去守粮仓,黄鼠狼守鸡窝。”</p>
王国光心头一动,有点明白徐阶今天叫他来的意思。</p>
“太仆寺必须整饬,整饬不好,叔大的新马政就是一场空,到时候功劳没有还要背一身骂名。汝观,你跟叔大是同僚,可不能坐视不管啊!”</p>
徐阶的意思很明白,叫王国光接太仆寺,大刀阔斧,把这个烂透的衙门好好整饬一番。</p>
以后这个衙门要负责新马政,要负责征收折马银子和马料钱,要是还跟以前那样烂,张居正辛辛苦苦搞出的新马政,恐怕会成了个大笑话,不定还要背口黑锅,影响他的仕途。</p>
张居正不仅是他徐阶的得意门生,也是你们太孙党的骨干中坚啊!</p>
</p>
“下官悉听老先生安排。”王国光沉着地应道。</p>
“好,汝观深明大义,那就好办了。老夫上疏,举荐汝观以户部侍郎衔,迁太仆寺卿。你放心去做,把新马政办好。有什么事,老夫可以在内阁帮你照应一二。”</p>
徐阶这是给王国光许下了承诺。</p>
王国光没有出声。看到他这样子,徐阶也知道。</p>
王国光去哪里,他了不算,自己了也不算。太孙殿下了才算。</p>
“太仆寺的事,老夫跟大洲提及过,也跟叔大过。老夫先上疏,阐明利害,递进西苑去,要是司礼监不批红,我们再做商议。”</p>
现在朝堂有心人都知道,皇上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连玄修敬天都没精力弄,天天在湖边垂钓养身。</p>
司礼监的事,都是太孙殿下在掌纛。批红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意思来。</p>
举荐王国光为太仆寺卿的上疏,递进去,批红出来,那就明太孙殿下同意了。</p>
没有什么好的,皆大欢喜。</p>
王国光也明白此中关节,拱道:“老先生如此安排,也是为了国事,学生悉听尊便。”</p>
“好,汝观懂得老夫的苦心就好。”</p>
王国光出了午门,看看天色,干脆上了轿子,转去西安门。</p>
这里现在有督办处、统筹局,有好事者把它戏称为午门。暗指这里的权柄,堪比比午门旁的内阁。</p>
入了督办处,看到赵贞吉、郑经、刘焘、吴兑等人都在,原来徐渭从蓟北战场回来了。</p>
见了王国光,大家都客气地打招呼,寒嘘了几句。</p>
坐下来后,王国光把今日徐阶找自己,意欲举荐自己为太仆寺卿的事了一遍。</p>
众人沉默了一会,郑经先开口:“张叔大在山东行新马政,确实颇见成效。此新政此后成败,确实如徐阁老所言,关键在太仆寺。</p>
调汝观去太仆寺,上下整饬一番,维护好新马政,倒也得过去。”</p>
赵贞吉笑呵呵地道:“如果是其他阁老,这番举动倒也能理解。只是徐阁老出,那可能这般简单。</p>
我看啊,他这一招是一箭多雕,到底想射多少只雕,老夫暂时只看到三只。”</p>
徐渭也笑了两声,“徐阁老,果真是生就一颗玲珑心的老狐狸啊。”</p>
王国光愣住了。</p>
啊,调自己去太仆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到底怎么个不简单法</p>
不过王国光也知道,官场上很多事情,需要靠自己悟,你悟到了,就赶上趟。悟不到,就落下了,以后就是步步落后。</p>
那我就使劲地悟吧。</p>
赵贞吉看了一眼王国光,又开口了,“汝观调去太仆寺的上疏,老夫觉得西苑肯定会批红。正好,统筹局要跟督办处清账,你可以观摩一下。</p>
太孙殿下特意交待过,叫你过来全程参与,看看统筹局、督办处是如何核销清账的,对你以后回户部,有好处。”</p>
王国光心头一动,明白此话所指了。</p>
心中不由一热,知道自己在太孙殿下心中的位置,他也就不那么惶然了。</p>
晋党几乎全军覆没,他身为晋党外围和残余,也是心有所忧,被从顺天府尹调到户部任侍郎,也担心会不会是明升暗降,以闲调繁,逼自己致仕。</p>
后来同乡王崇古、霍冀陆续回京,担任要职,也跟他聊过,这才让他放下一些心来。今日赵贞吉的话,让王国光心头更热了。</p>
很快,徐阶的上疏送进了西苑。因为涉及到三品官员的迁任,黄锦不敢马虎,随同几本其它重要的奏章,一起送到了清心阁。</p>
又躺在躺椅上,养生垂钓的嘉靖帝,随意翻了翻,递给朱翊钧。</p>
“太仆寺是个好地方啊。钧儿,你猜出徐阁老什么心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