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p>
王遴府上书房里。</p>
王遴、李宥、赵中义坐在一圈,密议着事情。</p>
“高大胡子胆怯了,为了荣华富贵,把天理大义抛到脑后,真是可恼!”</p>
赵中义忿然地道,“两淮盐政大案,扬州等地,多少名士大儒被牵涉其中。高邮大儒南图公,七十多岁了,因为涉案被吏闯入家门,满门被锁拿下狱,上至皓首苍髯,下至儿稚童,都被无情驱使,如同猪狗!</p>
南图公身为天下名士,淮东宗师,一代名儒,却遭此大辱,如何不叫天下读书人痛心疾首。</p>
高大胡子同为圣教弟子,还得南图公指点过文章,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援,着实叫人心寒。”</p>
看着赵中义满腹激愤,几乎要从酒糟鼻子顶部喷涌而出,王遴和李宥对视一眼,心里各有定计。</p>
高邮陈世良,赵中义嘴里的南图公,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两人都心里有数。</p>
仗着进士出身,做过十几年南京户部侍郎等官职,在南直隶多有门生故吏,致仕后依旧发光发热。</p>
通过各种关系拿到盐引,抢先领盐,与盐商配合,走私逃税,谋取暴利。</p>
其余的巧取豪夺,侵占良田,欺男霸女,更是罄竹难书。</p>
七十多岁,还要娶十六岁的黄少女为第二十六房妾室,还自诩风流。写诗将此风雅之事,遍传亲朋好友!</p>
呵呵,一树梨压海棠!老不羞的!</p>
这样的人撞到海瑞里,不死也要脱层皮,怎么可能逃得掉!</p>
赵中义却在这里为其打抱不平,无非就是他曾经得过陈世良的许多好处。</p>
不过你也只是在这里叫嚣而已,敢出去光明正大地为陈家喊冤吗</p>
绝对不可能的!</p>
赵中义只是恼怒自己的一位财神被人给端了,以后少了一处来钱的地方,所以才会恼羞成怒。</p>
李宥等赵中义骂得差不多,捋着胡须缓缓道:“高大胡子,现在恢复元气,已成气候。徐养正调任户部侍郎,是他的左膀右臂。</p>
工部尚书葛守礼唯其马首是瞻。礼部尚书高仪与其交好。门生故吏逐渐安插在都察院各监察道以及六科中。</p>
羽翼已成,却失去了勇猛刚进的势头!真是可惜!”</p>
赵中义听得更加烦躁。</p>
当初高拱蛰伏在河南新郑原籍,为了他能起复,自己跟着大家摇旗呐喊,不遗余力。为了他,自己跑烂了两双鞋,写秃了三支笔。</p>
递上去数十封上疏,要求朝廷起复高拱;寄了上百封信,请同门同科一起使劲。搭进去无数人情,卖了无数的面子,他终于起复了,自己却屁好处都没捞到!</p>
有你这么办事的吗</p>
这世上有白吃的午餐吗</p>
大家不遗余力地帮你起复,为的就是让伱提携一二。结果你起复了,身居高位,捞到了政绩,眼看进阁有望,却把我们撂在这里!</p>
不地道啊!高大胡子!</p>
你居然成了忘恩负义的白眼狼!</p>
王遴和李宥把赵中义的心思看得透透的,不过都没有出声点破。</p>
两人心里对高拱也有怨气,不过藏得比较深,没有表现出来。</p>
李宥故作好心地提醒道:“良德兄,我们私底下就好了。现在高新郑气势正盛,你可不要出去胡言乱语,被他逮到当了骇猴的鸡。”</p>
赵中义忿然道:“某知道!只是心中这口气,真是咽不下!”</p>
王遴捋着胡须道:“咽不下去也得咽下去,我们必须从长计议。高肃卿那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图谋入阁,其它的他都会放下。良德兄,暂且忍耐一二。</p>
高肃卿是重情义的人,记得朋友。只是他现在自身难顾,你千万不要怪他。”</p>
赵中义想了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已经跟高拱绑定在一起,必须靠着这颗大树才能起来。于是便强按住心头怨怒,装出一副天高云淡的神情。</p>
</p>
“高肃卿的苦衷,某也知道。后面还需要某出力的地方,尽管。大家结为一体,还是得同心协力才是。”</p>
王遴和李宥没口子赞道:“良德深明大义!”又谈了一会,李宥和赵中义联袂告辞。</p>
过了一会,李宥带着一人又回到了王府书房里。</p>
“我在路上遇到后溪兄,知道有要事相商,就一起过来了。”李宥厚着脸皮道。</p>
丁士美,号后溪,嘉靖三十八年状元,翰林院侍读学士,平日里与王遴、张四维、高拱等人往来密切。</p>
王遴和丁士美对视一眼,觉得无所谓。</p>
看了一眼张四维,王遴先开口:“后溪,高肃卿现在有偃旗息鼓之势啊。”</p>
丁士美答道:“这很正常。新郑公去年派人下去查两淮盐政,被搞得灰头灰脸。然后又因为发放百官俸禄之事,吃了大挂落。</p>
后来西苑和徐少湖联,狠查了两淮盐政,追查出一千万两银子,补入国库。新郑公里有钱,也敢做事了。一口气上了二十多上疏,要疏浚运河,治理京畿河道以及黄河、淮河。</p>
潘子良(潘季驯)刚回来没多久,又被他给支使出去了。看样子是要大干一回,好好攒攒政绩,好众望所归的进内阁。”</p>
李宥听到一千万两银子时,眼睛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贪婪之色,一闪而过。</p>
等到丁士美完,李宥开口道:“只是高肃卿做实事,攒政绩,为何不用上我等啊我等虽然久在清华翰林,但秉承中正之理,清廉公正。完全可以以御史身份,巡视各处实政。</p>
查遗补漏,纠偏归正,谨防贪污舞弊。”</p>
看着李宥一脸大义凛然,王遴和丁士美心中冷笑几声。</p>
你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p>
实事做不得,捞银子却是一把好。</p>
身为御史巡视各处实政,鸡蛋里挑骨头,然后暗地里敲诈勒索。出京时两袖清风,回来时两袖金风。</p>
不过大家看破不破。</p>
王遴劝道:“持正不必着急。现在高肃卿办的都是河工等繁剧之事,奔走辛苦,还责任重大,高肃卿是不想辛苦诸位老友。”</p>
李宥心里不屑。</p>
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p>
河工才好捞银子!</p>
几百里河道一修,数十上百万两银子出去,那里敲一点,这里抠一点,轻轻松松二三十万两银子到,比什么都强。</p>
王遴懒得管他心里算盘,转头看着丁士美,直奔主题:“后溪老弟,这朝局风平浪静,无我等用武之地啊!”</p>
是啊,我们这些最擅长的就是打嘴皮仗,找毛病,揪辫子,上疏弹劾。</p>
现在高拱与徐阶以及西苑三方之间,偃旗息鼓,风平浪静,吾等一身本事无用武之地啊!</p>
不弹劾几个人,我们怎么扬名立万,更进一步</p>
朝局不混乱一片,我们怎么好混水摸鱼,左右逢源!</p>
不行,必须得法子。</p>
王遴知道丁士美是状元之才,足智多谋,所以才有此一。</p>
果真,丁士美听懂王遴话里的意思,捋着胡须胸有成竹地道:“继津公,不才这里有一计,还请你和持正斟酌。”</p>
王遴和李宥眼睛一亮,对视一眼,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问道:“后溪请。”</p>
三人的头凑到一块,嘀嘀咕咕了一会。</p>
王遴和李宥心悦诚服地道:“后溪,果真是国之大才,谋无遗算!”</p>
丁士美淡淡一笑。</p>
窗外投过来的光正好照在他脸上,把他照得光彩夺目,格外耀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