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御史</p>
礼部尚书高仪急匆匆地走进户部衙门里,见到他的人连忙站到路边,拱恭声道:“见过高尚书。”</p>
高仪提着前襟,一路点着头,穿门走廊,很快来到户部最里面的签押房里,直接闯了进去。</p>
刚才有厮在前面飞奔来报信了。</p>
“新郑公,出事了!”高仪一进门就咋咋呼呼地道。</p>
高拱放下文卷,转出书案,请高仪坐下,叫下人奉茶。</p>
“出什么事了让南宇公急匆匆地从礼部跑到我户部。”</p>
高拱现在不用为银子发愁,又逐渐在朝堂上重新站稳脚跟,开始推行他心中的“新政”,诸事顺利,自然心情不错。</p>
“报恩寺的事。”</p>
“那件事,”高拱嘴巴撇了撇,不屑道,“此事拙劣得老夫都不想提。”</p>
任何真正了解朝局实情的人,都不会信坊间谣传,报恩寺幕后黑是太子,为了铲除唯一的竞争者三皇子。</p>
太子是先王妃所出,真正的嫡长子,根正苗红!</p>
三皇子只不过是庶子,你拿什么跟人家争</p>
再太子殿下里的权势,真要弄三皇子,他也活不到今天啊!</p>
这就好比某人举报大宗师拿着剑要杀他,人没杀着还把剑给舞掉了。</p>
高仪郑重地道:“有下文了!”</p>
“出后招了”</p>
“是的。上午有人自称是凶犯张二雄的兄长,张大雄,拿着张二雄留给家里的书信到五城兵马司,找当值的巡城御史出首。”</p>
高拱反应很快,敏锐地问道:“当值的巡城御史是谁”</p>
“杨四知。”</p>
“杨四知”</p>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在地方历任过三年,而后授都察院监察御史,年初出任巡城御史。”</p>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那他的座师该不会是松谷公吧”</p>
“正是现在的阁老陈公。”</p>
听此案突然涉及到阁老陈以勤,高拱不淡定了。</p>
这位跟他同为裕王府侍讲,多年的旧同僚。</p>
高拱眼睛微微眯起,目光如电如剑,过了许久才缓缓道:“陈逸甫愚忠啊!”</p>
高仪马上明白他话里的意思。</p>
陈以勤入阁后,上了谨始十事疏,提出定志、爱民、崇俭、用人、接下、听言及揽权等十事建议,颇得嘉靖帝和朱翊钧赞许。</p>
等到隆庆帝即位,他又上励精修政四事疏,深得朱翊钧的赞许。</p>
高拱和高仪心里有数,陈以勤的四事疏实际是“揽权”一事的延伸,他请求君上修德明理,然后收揽权柄,定略行策。</p>
过了一会,高仪徐徐道:“松谷公,上谨始十事疏和励精修政四事疏,披肝胆,触忌讳,尽言他人所断舌不敢道者。”</p>
高拱看了他一眼,悠然道:“老夫与他同在裕王府为臣,平日交情不错,但有些理念却截然不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老夫他有点愚忠。”</p>
高仪知道高拱的意思。</p>
他高拱心存大志,要建不世之功,当然要揽权了。从哪里揽当然是从同僚,从皇上里揽。</p>
陈以勤劝君上揽权,可不就跟他背道而驰了吗!</p>
愚忠</p>
这话有点意思,岳飞算不算愚忠</p>
高仪看到高拱目光闪动,知道他心里起了想法。</p>
上次内阁缺了一位阁老殷士儋,高拱没能递补进去,一是那时内阁不缺人,还能维持。二来当时高拱被户部天坑坑得焦头烂额,怎么递补</p>
</p>
现在就不同了,要是陈以勤被踢出阁,局势对高拱太有利了。此时的高拱已经站稳脚跟,里又有政绩。</p>
加上陈以勤一去,内阁里缺人,必须要补额。而阁老里又只剩下张居正这位资历很浅的潜邸旧人。</p>
皇上即位不到两年,潜邸旧人不用,他的面子往哪里放</p>
算来算去,要是抓住会把陈以勤踢出去,高拱就能顺顺当当入阁。</p>
高仪想劝一下。</p>
现在这个时候,太子和徐阶是不会放你入阁的。</p>
高仪直觉告诉他,太子对于高拱的态度,应该是还要再打压一下他,再杀杀的傲气,等某些棋子都布好了,再放高拱入阁。</p>
而对于徐阶来,他非常清楚,高拱入阁之时,就是他致仕荣休之初。</p>
虽然他已经没有什么动力,可是能在首辅的位置多待一天,何乐而不为呢</p>
又没有什么大好处,徐阶凭什么让你高大胡子</p>
可是高仪知道,此时的高拱心里长了草,劝是劝不住的,于是便谨慎地不出声。</p>
“南宇公,老夫还要去一趟太仆寺,跟那边讨论马政银子的事,就不留伱坐了。”高拱起身拱道。</p>
高仪知道,高拱这是要去了解情况,然后召集党羽,布置下一步行动。</p>
他有点后悔跑来告诉高拱这件事,不过心里一转念,自己又何尝不喜欢盟友高拱能顺利入阁</p>
高拱入阁,自己是有大好处的,不定还能顺把自己也拉进内阁里去。</p>
毕竟高拱党羽和盟友里,有资历入阁的,除了自己也再难找到其他人了。</p>
高仪拱拱,心情复杂地离开了户部衙门,站在轿子前想了想,钻进轿子里,吩咐道:“去工部。”</p>
朱翊钧很快接到赵贞吉的禀告。</p>
五城兵马司隶属兵部,可巡城御史归都察院管。</p>
巡城御史杨四知写了一封弹劾奏章,通过都察院的正常渠道呈上来。左都御史赵贞吉看到后,不敢怠慢,马上到西安门递牌子。</p>
朱翊钧马上召他进紫光阁。</p>
“殿下,这是巡城御史扬四知写的奏章,事关报恩寺凶犯张二雄幕后主使者。”</p>
朱翊钧接过奏章,一目十行地看完,脸色微微一变。</p>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p>
“张大雄向杨四知出首,张二雄是固安伯次子,锦衣卫指挥使陈善言收买指使”</p>
“是的,张大雄向杨四知呈上了张二雄的自白书,以及金银一百两。”</p>
朱翊钧眉头一皱,“就这些”</p>
就这两样不知真假的证据,就敢指证皇后陈氏的二哥陈善言,是报恩寺袭击案的幕后指使者</p>
这过于儿戏了吧!</p>
赵贞吉一脸苦笑道:“殿下,对于都察院御史风闻弹劾来,这些人证物证,算是证据确凿了。”</p>
朱翊钧看着赵贞吉的脸,想从他的表情找出不是开玩笑的成分。</p>
可惜没有找到。</p>
搞什么!</p>
我严阵以待等你们出大招,你们就给我出了这么个玩意</p>
历史上万历帝被清流御史们喷得自闭,如果就是这样的套路和强度。那老三,你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p>
朱翊钧很快就想到了另外的问题,对赵贞吉道:“大洲先生,这些人搞得事情,恶心人不,很容易引起一串的麻烦事。”</p>
赵贞吉有点无奈地道:“殿下,这位巡城御史杨四知,陈阁老是他的座师。”</p>
朱翊钧一拍桌子,“这些混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p>
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两圈后,朱翊钧定住脚步,看着赵贞吉:“大洲先生,搅乱朝局,会不会只是他们的第二步计划”</p>
赵贞吉双眼精光直射,“殿下的意思是,他们还有下一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