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海公,钱够吗</p>
西苑的朱翊钧跟海瑞走在湖边的林荫路上,沐浴着夕阳,散步消食。</p>
朱翊钧双笼在袖子里,眯着眼睛看着橘红色夕阳。</p>
阳光映在层层云朵上,把它变成锦鲤金色的鱼鳞。</p>
“真美!真想到大明各处看看,看看壮丽的山河,看看孤殚精竭力维护的这片山河,到底是怎么个样子。可惜啊”</p>
海瑞背着,落后半步紧跟在后面。</p>
他看着身穿朱色圆领十二纹章蟒服的朱翊钧。</p>
跟先皇差不多高了,长大成人,一定会瑰姿俊伟。</p>
身形与先皇不像,但神态却神似先皇啊。</p>
听着朱翊钧的话,海瑞心里像是被什么堵住了。</p>
或许,整个天下真心实意为大明的人,只有殿下和自己。</p>
两人漫步在湖边,周围空旷寂寥,两个身影拖在地上,何等孤独。</p>
朱翊钧继续道:“世人认为父皇在紫禁城,孤在西苑,自有自在,好不快活。其实啊,父皇被禁在紫禁城,我被囚在这西苑。</p>
禁内,禁内,禁住了别人,也禁住了自己。”</p>
他转过头看了海瑞一眼,继续向前慢慢走,“孤特别喜欢听你们讲地方历任和行旅的故事,听你们讲各处的秀丽山水,不同的风土人情。</p>
孤叫东厂、锦衣卫镇抚司、商业调查科收集各处的民情舆论,上海、广州、南京还有京城的商报、民报,孤都叫人悄悄订阅,有空就翻阅。</p>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一个个文字,冰冷模糊的文字,不真实,孤常常怀疑,是真还是假。</p>
海公,孤有时候觉得,权柄越大,越感到孤独,不敢跟别人自己的心思。一切的真实,似乎在离我远去。”</p>
到这里,朱翊钧笑了笑,“海公,自从皇爷爷去世后,孤也只跟你一人这样的话。有时候挺羡慕皇爷爷的,他最后几年,还有我陪他心里话。</p>
不知道孤到了他那个年纪时,能不能有幸也遇到一位能陪着我心里话的亲人</p>
海瑞眼睛发胀,鼻子有些泛酸,强忍心里的悲戚,微微嘶哑着声音道:“殿下,伱还是思虑过多了,有时候臣觉得殿下应该去打打猎,去听听曲,甚至可以去喝喝酒。”</p>
朱翊钧哈哈大笑,“海公,你刚才这番话要是传出去,天下人会你是谄媚之臣,怂恿着孤寻欢作乐。”</p>
海瑞也笑了,眼睛噙着泪光。</p>
“先皇御前,臣不会如此劝。皇上御前,臣也不会如此劝。但殿下,臣是真心实意地劝,就是这么几句话,请殿下务必放松一下,不要一直这样绷紧着自己。</p>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p>
臣是耿直之人,不怕忌讳,一定要劝殿下,不要如此日夜殚精竭虑。臣希望殿下秉政大明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p>
朱翊钧转头看着海瑞,眼睛里闪着光,“世事无常,时不我待。孤只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p>
他猛地转回头去,迎着夕阳,继续向前走。</p>
“好了海公,我们不这些悲秋伤春的话了。这次孤执意北伐南征,朝野非议可多吗”</p>
海瑞看着一身披着金色晚霞的朱翊钧,神情恍惚了一下,听到问话,连忙定了定神,在身后答道。</p>
“非议殿下,西苑出任何令旨,都会有人非议的。不过这次大明同时进行两场国战,北伐南征,确实十分凶险。</p>
殿下在刊登邸报上的明诏上有解释过,有些战事,是不可避免。有的战事,今年打了,以后十年五十年就不用打了。</p>
有的战事,我们这辈人打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用打了。</p>
别人如何非议,臣管不到。但臣知道殿下心里装着大明,装着百姓社稷。有这一点,臣相信殿下不是肆意妄为,一味地穷兵黩武。”</p>
朱翊钧笑得很开心,“想不到能理解孤的,是海公。”</p>
他点点头,继续道:“大明这艘船千疮百孔,需要修缮翻新,否则的早晚会沉船。可是一大修翻新,就会牵涉到许多人的坛坛罐罐。</p>
这些人才不管船会不会沉,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坛坛罐罐会不会被打烂。”</p>
</p>
朱翊钧转头看着海瑞,“海公,你孤该怎么办”</p>
“砸烂那些坛坛罐罐!”海瑞斩钉截铁地道,随即又补充道,“可是砸烂那些坛坛罐罐,它们的主人会跳起来,然后一场混战,大船倾覆,船上的人全部玩完。</p>
投鼠忌器,左右为难。”“海公,孤问你该怎么办”</p>
海瑞狡猾地眨了眨了眼睛,“殿下早有定计,何必问臣呢!”</p>
“海公何时变得这般狡猾”</p>
海瑞嘿嘿一笑,“殿下教诲臣的,如果不比奸臣狡猾,如何斗得过他们呢”</p>
“哈哈!”朱翊钧仰首哈哈大笑。</p>
海瑞在旁边期盼地问道:“殿下,你心里的定计是什么”</p>
朱翊钧也狡猾地眨了眨眼睛,“你猜!”</p>
海瑞嘿嘿道:“殿下为人君,当以真诚待臣。”</p>
“海公,不要玩双标啊。你打哑谜可以,我打哑谜就要以真诚待臣。”</p>
海瑞脸色有些尴尬,“殿下刚才问的那个问题,臣实在答不出来,想不到好法子,只好如此敷衍过去。”</p>
朱翊钧点点头,“既然海公以诚相对,孤也以诚相待。孤的定计就是太府寺和少府监,是这北伐南征。”</p>
海瑞开始不是很明白。</p>
什么意思</p>
太府寺和少府监是专管大明工商和转运,负责挣钱的。</p>
还有北伐南征,怎么跟打烂坛坛罐罐,修葺翻修大船扯上关系了。</p>
但海瑞是聪明人,又跟朱翊钧接触得多,知道他心底的很多想法,慢慢琢磨,琢磨出些意思来。</p>
太子殿下是要把船上操帆行船的人换掉一批。</p>
只要有可靠的人在操帆行船,太子就不用担心船会倾覆,就敢放心大胆地砸烂坛坛罐罐。</p>
如何以新人换旧人</p>
科试</p>
海瑞在心里马上否定了。</p>
开玩笑,科试把持在那些人里上百年了,选上来的大多数是他们一伙,自己这种异类是少数。</p>
北伐南征,很明显殿下是要通过军功提拔一群新勋贵,去掌控军队。</p>
新勋贵有军功又有兵权,就能跟文官们对峙,恢复到二祖时代文武并重的局面。只要不是文官一家独大,殿下就能从容收拾他们。</p>
不肯砸烂坛坛罐罐,那就换人,谁愿意砸就换谁上来。</p>
太府寺和少府监又意欲何为</p>
朱翊钧回头看了海瑞一眼,想从他脸上的神情猜出他心里所想。</p>
海公能不能猜到自己的真实用意</p>
用太府寺和少府监,一明一暗,培养出一批工商阶级。</p>
他们也砸钱开书院,大量培养士子文人。</p>
自己身为裁判偏向他们一些,在科试以及官制改革中放放水,让他们能够扶植出一批文官出来,与目前主要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文官们对抗。</p>
以前文官士林们有恃无恐,就是笃定皇帝离开他们,就无法掌控整个国家。</p>
不管用哪一派系的文官,哪怕如皇爷爷那样杀一批用一批,兜兜转转,还是在他们的圈子里打转。</p>
自己要破圈,要重新建立一个圈子,再让他们在自己制定的的规则里去碰撞。</p>
朱翊钧和海瑞很默契地没有在就哪个话题继续谈论下去,“海公,钱够吗听你在南直隶转了一圈,一路做大善人,差点连回京的路费都不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