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京师新面貌</p>
这天中午,跟宋贵妃一起用完午膳后,朱翊钧换上一身笼纱衫袍,系好绢丝革腰带,短发上戴了一顶黑色乌笼纱大帽,马上从九五之尊的天子,变成了普通路人。</p>
只是这位路人又高又帅,英武飒爽。</p>
宋琉璃给朱翊钧理了理衣襟,往腰带上挂了一个香囊。</p>
“皇上出去微服私访,早些回来,千万不要往僻静的巷子里钻。外面是非多,皇上又是爱看热闹的人,你可千万不要轻身往前探。”</p>
朱翊钧哈哈一笑:“不用担心。朕出去后身前身后那么多便衣侍卫,远处还有勇卫营随时待命。”</p>
宋琉璃转头对一身便装的祁言、林福道:“皇上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千万不敢马虎。”</p>
“请贵妃娘娘放心,奴婢们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敢让皇爷有半丝半毫的闪失。”</p>
朱翊钧在前,祁言和林福左右护着,走到了西安门,这里有宋公亮和苏峰在等着。</p>
“皇上,今日微服私访,臣在远处调度指挥,近处就由苏镇抚使护驾。臣还调了奉宸司二十六位侍卫便装护驾。</p>
六人近身护驾,二十人散在周围。臣和刘义刘公公在各处暗地里屯集了三千勇卫军,随时待命。”</p>
听完宋公亮的回禀,朱翊钧点点头:“好,一切就拜托宋卿了。”</p>
朱翊钧左右有祁言、林福,前面有苏峰带路,六位侍卫不远不近地护着,后面还跟着二十位散开的侍卫。</p>
一行人开始还显眼,在街道上走了几十步,就跟熙熙攘攘的人流融入一体。</p>
街面上的各色各样的人太多了,有穿襕衫夹袄的,有穿新式羊呢绒大衣的,有戴四方平定巾的,有戴着新式军帽仿制而出的圆顶毡帽。</p>
有文士学子,有道士僧人,有走夫贩卒,有军人警员,有商旅富贾。天南地北,还有漠北岭南、服装迥然不同的人。</p>
着各地方言,汇集成繁华甲天下的京师。</p>
来到顺天府衙附近,穿着一身袍,腰系锦带,头戴交折幞头的潘应龙在一家酒楼门口候着。</p>
“朱公子,学生有礼了。”</p>
“让潘先生久等了。我们走吧。”</p>
“好,朱公子想从哪里看看”</p>
今天一早,司礼监才奉旨通知顺天府尹刘应节和少尹潘应龙,皇上要到京师五城随意看看。</p>
摆明了就是搞突然袭击,不给顺天府准备的时间。</p>
刘应节又正好去了漷县、香河、武清等县视察,不在京师,那就由少尹潘应龙陪同。</p>
潘应龙上午处理完政事,匆匆换了一身便装,随便扒拉几口午饭,就在这里候着。</p>
“顺天府衙在北城,我们今天就从北城绕到西城,再去南城。”</p>
“朱公子,请!”</p>
几人沿着街边,不急不缓地往前走着,很快就来到金台坊的街道胡同里。</p>
这里靠近什刹海和积水潭,环境不错,住在这里的人家,多半是住不起长安大街和东城显贵区,但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对居住环境有要求的。</p>
这里的街巷跟东城区很像,多是独门独户,一道围墙围着一户宅院,走在院墙底下,能听到里面的声音。</p>
老爷、太太,少爷姐称呼着,有那么些大户人家的意思。</p>
抬头一看,可以看到远处的钟楼和鼓楼,在日头下闪动着。</p>
这里没有东城区清净,街头巷尾往来走动着不少人,朱翊钧时不时可以见到些婆子,串门走户,有的这家出来,没几步就进了那户。</p>
“潘先生,这些婆子,是些什么人”</p>
“朱公子,这些婆子比较杂,不过都是奔着府里的女眷去的。</p>
有教女眷针线女红的,有裁布缝衣的,有转卖胭脂头油面膏的,有捎卖首饰簪的,还有的给女眷看病开药的。”</p>
“万事通啊,什么都包办”</p>
“是的朱公子,这些人家处处攀比官宦世家,女眷都是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家里又养不起那些个各司其职的妈子女佣,于是市面上就出现这些串门走户的婆子。”</p>
突然看到前面有户人家,院门突然开了,探出个脑袋来,左右看了看,把门拉开,让出一位婆子,又迅速把门关上。</p>
婆子卷着一包十分严实的东西,东瞄瞄西看看,跟做贼似的匆匆地往最近的城门,德胜门而去。</p>
“你们猜,这婆子在作甚”</p>
朱翊钧指着她的背影问道。</p>
众人默然了一会,镇抚使苏峰开口道:“朱公子,在下猜测这妇人十有八九是给这户人消孽去的。”</p>
“消孽”</p>
“什么个意思”</p>
众人不明就里。</p>
“回朱公子的话,江南大户世家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事。养在深闺的姐们,跟府上的仆人或亲友,比如府里的表哥,老爷的学生,暗地里有了私情,然后珠胎暗结。</p>
可是世家不敢声张这样的丑事,于是就找来神通广大的婆子,悄悄坠胎,然后再给一笔钱,叫婆子把死胎埋到城外去。</p>
看这婆子鬼鬼祟祟的样子,十有八九是这个样子,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事。”</p>
“有道理。”</p>
众人继续往前走,过了新开街,来到北城和西城交界的鸣玉坊,这里住的多半是各衙门里的吏,以及商号的账房管事。</p>
走到巷子口,看到一堆人围在一处,还有十几个水贩子推着独轮水车,排着队在等候着。</p>
“这是作甚”</p>
“朱公子,前面是井窝子,附近的人家都来这里打水喝。看来这里是一口甜水井,推水车卖水的人也来这里打水。”</p>
“井窝子”</p>
潘应龙答道:“是的朱公子,就是有水井的地方。京师街面上共有水井六百六十七口井,此前只有五十九口井是甜水井,其余的都是苦水井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二性子水井。”</p>
“嗯,京师多苦水井,朕知道。主要还是打井技术不行,打得井不够深。打深一些,出来的水就不会那么苦了。”</p>
“朱公子英明。</p>
学生也是得了朱公子指点,从四川富顺等地请来了擅长打盐井的工人,还有会勘察水脉的地理师,打了五十一口深水井,其中三十五口都是甜水井,其余的都是二性子水井。</p>
顺天府又陆续在旧井的基础上打了二百六十九口深水井,其中一百四十六口井是甜井,只有三十五口是苦水井,其余的是二性子水井。”朱翊钧点点头,“走,我们去看看。”</p>
大家围在旁边,不远不近。</p>
井窝子并列有两口井,架着两个木轱辘,井口很,仅能容一口木水桶下去,井口旁边有两条长石槽。</p>
</p>
有男子在摇着木轱辘,吱嘎声响,木桶被拉了上来,伸一推,木桶的水倒在石槽里,哗哗地流了下去,流到槽口下摆着的木桶里。</p>
排队提水的木桶有大有。</p>
大木桶需要摇四五次轱辘,提四五次水才能装满。然后两位男子用一根木杆穿过木桶把,一前一后把它抬了起来,后面的人用扶稳大木桶,慢慢地走回去。</p>
木桶摇两次就装满了,打水的百姓一人就把它提走了。</p>
轮到水车,足足摇了近十次轱辘才把水车装满,水贩子给摇轱辘的人塞了几分钱,推着水车吱吱嘎嘎地走了。</p>
朱翊钧感叹道:“摇水轱辘是个辛苦活。”</p>
“是的朱公子。</p>
这些摇水轱辘的,都是坊里安排的,坊里青壮轮流来,每家每户每月缴一角份子钱,给这些摇水轱辘的青壮当工钱。</p>
加上水贩子塞的钱,勉强让青壮们都愿意轮流来做这苦力活。”</p>
朱翊钧看了几分钟,转身离开:“走,我们看看其它地方。”</p>
走到一处巷子里,左右无外人,朱翊钧对潘应龙道:“潘先生,自来水厂要加紧建设。”</p>
“朱公子,水厂的水库选在榆河中游,修水渠引到安定门东北处六里的地方,沉积、过滤、消毒再沉积,然后用埋地下的水泥管,一直通到东直门北角一里半的地方。</p>
四座高三十米的水塔正在修建,蒸汽抽水也在安装</p>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埋置水管,要从护城河以及城墙底下穿过来,很多人,这会坏了北京城的防御。”</p>
“防御大明要是还被外敌打到了北京城下,朕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还有何脸面自居大明天子</p>
不用管这些人的胡言乱语。”</p>
“皇上圣明。臣跟他们据理相争,而今大明外敌尽除,四海晏清,有哪处的外寇能打到京师城下</p>
如果真是那样,大明海陆两军百万将士,岂不是要羞愧而死</p>
戎政府胡公他们也支持臣的言论。而且臣也跟他们了,新扩建的北城、东城和西城,不再会有城墙,按照规划,直接向三面扩建。”</p>
朱翊钧冷笑一声:“现在都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城墙在火炮面前,就是一个渣。还固守着城墙以为安全,过时了。”</p>
一行人来到宣武门外街,这是一条北起西直门大街,南至御史台刑部的南北贯通大街。</p>
前面路口上,看到停了一排的人力车,也叫黄包车,旁边停着六七顶软轿。</p>
黄包车车夫坐在车边,跟不远处的轿夫们大眼瞪眼。</p>
还有两辆马车停在另一边,非常地高冷。</p>
看到朱翊钧一行人走过来,寂静的街口马上沸腾了。</p>
轿夫们窜出两人,搭着讪,“几位老爷,坐轿吗又稳当又快捷,还不用喝西北风。”</p>
黄包车车夫也跑过来两人,不甘示弱地道:“几位老爷,做黄包车,开平车厂出来的。用的全是开滦的好钢,钢轱辘,牛皮轮子,跑去来跟飞似的。去哪儿你都只用给一个人的钱。”</p>
还有位灵的车夫道:“几位少爷都是年轻人,最爱时新的玩意。我们黄包车可是最时新的玩意,顺天府扶植的惠民项目。</p>
几位少爷,尝个新鲜呗。”</p>
“好,尝个新鲜。”朱翊钧欣然地道,“潘先生,祁言,林福,再来两位一起坐黄包车,一人一辆。其余坐马车。去都城隍庙。”</p>
“是。”</p>
大家一一坐上黄包车,钻进马车,不远处的轿夫们失落地看着这边的热闹,隐约有抱怨声传过来。</p>
“大家都赶时新,坐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p>
“是啊,人家黄包车比我们要便宜,跑得又快,谁还坐轿子。”</p>
“唉,现在除了女眷出门,谁还坐轿子可女眷坐轿子的人家,不是养的有轿夫班,就是有包租轿子,哪里还轮得到我们。”</p>
“奶奶的,明年转春,我也改行,拉黄包车去。”</p>
黄包车平稳地跑在宣武门外街上。</p>
中间是如同游览车的公共马车,两边是两驾或单驾马车,再两边就是黄包车,有时候挨着街边的行人飞驰而过。</p>
街道两边,除了各色商铺的字号幡旗外,时不时能看到醒目的广告牌。</p>
搭在街边楼顶上,或者坚固的铁架子,还有两个居然挂在两座牌坊上面。</p>
各色各样的广告画,“虞美人”雪膏、“七彩”布、“天仙”天鹅绒、“骏马”羊呢绒、“喜鹊”布、“白雪”砂、“天宝”玻璃器皿、“杏村”汾酒、“长安”西凤酒</p>
都是连字带画,绘制精美,让人印象深刻。</p>
“砰砰!”</p>
声音从后面传来,朱翊钧扭头一看,一辆公交马车从后面驶过来,不一会就超越到前头去了。</p>
售票员挂在前门口,半截身子悬在空中,用使劲拍着车厢。</p>
“宣武门,骡马市街,地坛天坛,永定门啊。上车就走。”</p>
没上车你也在飞奔地走着啊。</p>
朱翊钧一眼看到售票员拍着的车厢上,也绘制着广告,还是公益广告。</p>
“争做文明好人,不随地大便!”</p>
很快来到都城隍庙,它跟御史台、刑部、大理寺隔着一条宣武门外街,门口一大片空地,周围聚集了上百位贩,贩卖着各色东西。</p>
有吃的,炮谷(爆米)、煎堆心馅、米、白饼、琥珀、玫瑰灌香、芝麻、牛皮、葡萄干、山楂葫芦</p>
有玩的,蝈蝈笼、蝴蝶、灯笼、纸仙鹤、风车、木葫芦、彩绘泥人</p>
有用的,瓜碗瓢盆、筷子菜刀</p>
叫卖声如同钱塘潮,轰轰地笼罩着整个都城隍庙。</p>
人来人往,男男女女给总领天下的都城隍爷上过香,祈福求过平安后,都会在这里转一圈,或买点心仪的玩意,或给老婆孩子买点吃的玩的。</p>
都城隍庙正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块木牌子,足足一面墙那么大,高高地立在铁架子上,上面各有一幅巨大的广告。</p>
“有钱就存工商银行,还能拿利钱!”</p>
通俗易懂。</p>
“三和劳务社,给你介绍最赚钱的活干。”</p>
劳务人力公司这么快就出现了,还叫三和</p>
它介绍去上工的人都是三和大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