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卢钢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p>
舒友良笑眯眯地反问一句:“难道你们不觉得好吗”</p>
马塞洛和莱昂站在一边袖旁观。</p>
胡应麟和王士崧对视一眼,摇头道:“舒爷,我们觉得太粗鄙了。”</p>
“太放荡形骸!”</p>
万如意连连点头,出声附和:“对、对!两位先生得对,这些娘们太粗鄙了,太不正经了,的话句句直奔下三路,太不文雅了。</p>
真替她们害臊!”</p>
舒友良白了他一眼,“看你老万的,她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没读过四书五经,没背过唐诗宋词,你叫她们文雅也文雅不起来。</p>
难不成你老万也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p>
万如意讪讪地答道:“哪能啊。舒爷笑话我了。我原本是燕山中的猎户山民,大字不识一个,粗鄙浅薄。</p>
后来谭公和戚帅整饬京营,招募新军,我投了军,在军中识字学得些道理。”</p>
“要我看,你这样更好,省得读那些死书,把脑子读木了。”</p>
舒友良呵呵一笑,嘴角挂着讽刺。</p>
“存天理,灭人欲。原本只是叫人克己奉理,偏偏被一群歪嘴巴儒生念歪了经。搞得人人都正经起来,不敢轻谈人伦欲望。</p>
结果全是伪君子,表面上是道德君子,正襟危坐。</p>
暗地里全是男盗女娼,下流龌龊!</p>
要我看,还不如像这般真情坦然!无拘无束,敢敢笑,像一群快乐自由的鸟儿。</p>
夫妻间的那点事,有什么不敢的。</p>
看看那些雅士文儒在青楼秦倌里,嘴里念着诗,唱着曲,文雅得很,实际上全是馋人家身子,就是想去睡人家!</p>
行的事连婊子都不如,偏偏还要立牌坊。</p>
而且”</p>
舒友良转头看了看远处的厂房,“你看她们,为何能笑得如此爽朗</p>
因为她们衣食无忧,日子过得舒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才会如此放荡骸骨。</p>
怎么</p>
只准文人随心所欲、风流快活,平头百姓们就不能放荡形骸、自由快活</p>
难道大明百姓只能愁眉苦脸,为一日温饱奔走劳累,如负重山只能像一群牛马般生活,不配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p>
胡应麟和王士崧不由动容。</p>
转头看向远处的厂房,胡应麟忍不住感叹道:“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p>
舒爷得对,这些女工,她们就是一群自由开心,无拘无束的鸟儿。</p>
听了舒爷一番话,晚生觉得,大明万历新政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今日这群女工欢快的笑声。”</p>
王士崧抿着嘴,心里的激动让他不出一个字,只是赞同地连连点头。</p>
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的学子,接受过新式教育,还是新式高等教育,思想与此前的儒生士子们截然不同,很容易就接受舒友良的感慨,产生共鸣。</p>
万如意也发自内心地感叹道:“舒爷,你真是一位智者,一句话出我们心中感受很深,却不知道怎么的意思。</p>
要是以前,或者换做我们父母那辈,根本没有这笑声,苦难的日子让他们笑不出来。</p>
舒爷你的没错,只有衣食无忧,生活过得舒畅,充满希望,才有这畅快的笑声。</p>
笑得好,真好。”</p>
马塞洛和莱昂听懂四人争论的话,忍不住出声道。</p>
“舒爷得没错。</p>
我们来到明国,感受最深的就是你们身上的那股自信和生勃勃。你们因为强大而自信,因为自信而充满希望。”</p>
舒友良哈哈一笑,“好了,我们不要再在这里悲春伤秋,继续感慨了,继续参观啊。今天我们必须把卢龙钢铁厂看完。”</p>
万如意连忙点头:“对,我们继续参观。现在我带你们去”</p>
“去子弟学校看看。”舒友良插话道。</p>
胡应麟和王士崧笑着附和道:“对,去子弟学校看看。”</p>
万如意一直如钢铁般僵硬的脸,终于露出笑容来。</p>
“好,那我们接下来参观子弟学校。不瞒你们,我们卢钢子弟学校,在整个滦州都是数一数二的。</p>
不仅开平煤业集团、开平制造局、永平制造局还有秦皇岛船舶局,这些兄弟集团的子弟想往我们学校塞,滦州政事府那些当官的子弟,也在想方设法进我们学校。”</p>
“真的吗”</p>
“听上去还不错。”</p>
万如意听出话里的敷衍和不相信,急了。</p>
“去年高校联考,我们卢钢高中有十六人考进了万历大学,九人考进了北京大学,二十九人考进了燕山理工大学。</p>
还有十五人考上隆庆师范大学,十一人考上嘉靖大学,十二人考上南京大学,五十一人考上滦州大学。”</p>
舒友良、胡应麟和王士崧当即停住了脚步,满脸惊讶地问道:“考上这么多人!你们卢钢高中高三学生去年一共有多少人”</p>
“三百六十九人。”</p>
“三百六十九名高三学子,考上了一百一百四十三名大学生,还全是拔尖的大学。你们卢钢高中,这是要疯啊!”</p>
看到胡应麟和王士崧万万不敢相信的神情,万如意得意地笑了。</p>
“还好,我们滦州钢铁集团上万做父母的,对卢钢高中的这个成绩,还算满意。”</p>
太嘚瑟了!</p>
“万队长,万历大学去年在全国一共就招录了七百多人。全国三百多所高中,平均一所高中才两名,你们卢钢高中就考上了十六位。”</p>
“嘿嘿,我们卢钢学子,最想考的两所大学,一所是万历大学,大明最高学府,最好的大学。</p>
一所是从我们滦州走出去的燕山理工大学。实在不行,才考身边的滦州大学。</p>
大家都想考,所以考进去的就多了些。”</p>
胡应麟和王士崧都要疯了。</p>
</p>
这是想考就能考进去的吗</p>
我们也想考,老爹是藩司都没用,只能将就着考嘉靖大学和南京大学。</p>
舒友良双目痴呆,嘴里念念有词:“崇义高中,京师最好的高中,去年万历大学也只考上十一位。</p>
万队长啊,你们卢钢高中,收不收原籍顺天府的学生啊”</p>
万如意一愣:“舒爷,你家子要高考了转过来来得及吗”</p>
“来得及,我家大子才读三年级。”</p>
“初中三年级”</p>
“学三年级。”</p>
万如意哭笑不得,“舒爷,才学三年级,早着呢。”</p>
舒友良连连摇头,“不早了。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越越好,未雨绸缪!”</p>
万如意双一摊,“舒爷,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按理,我们卢钢高中只招收滦州钢铁集团工人子弟,从集团所属的五所子弟初中里录取。</p>
只是照顾几家兄弟集团,每年给他们各分了十来个指标,从他们所属的子弟初中招录。还有照顾滦州政事府面子,给滦州一中也分了十来个指标,开平一中,永平一中各分了五个指标。”</p>
胡应麟听出意思来。</p>
“难怪你们卢钢高中这么厉害,你们这是把滦州好一点的生源苗子全招录进来了。”</p>
王士崧赞同道:“没错,滦州、秦皇岛一带,原本厂矿发达,子弟学校的教育一直很拔尖,生源可以媲美京师和上海。</p>
卢钢高中这么一搞,把好苗子全招进来,当然成绩会出类拔萃。”</p>
胡应麟接着道:“是啊,卢钢高中成绩越好,大家越想把孩子塞进来,卢钢高中就能收拢越多的好苗子,越容易出成绩。</p>
良性循环了。”</p>
万如意点点头,“两位先生得有道理!”</p>
马塞洛和莱昂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也很好奇。</p>
为什么这几位一听到孩子上学的事情,一个个就热血沸腾,亢奋得不得了。</p>
明国的家长,都是这样重视孩子的教育</p>
难道这就是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p>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目光透着隐隐的兴奋。</p>
我们无意间发现了天大的秘密</p>
不过在两人看来,明国上下对教育的重视,真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p>
明国的皇帝居然要搞义务教育,要让上千万明国孩童免费读书!</p>
免费读书!</p>
在欧罗巴,教育掌握在教会里,能接受教育的不是贵族子弟,就是富商的孩子。</p>
不要穷人家的孩子,很多中地主,骑士阶层的孩子都很少能接受教育的。</p>
明国却在搞义务教育!</p>
据已经有上百万六岁以上孩童接受义务学教育,数十万十二岁以上孩童接受初级中学教育,近十万少年接受高中教育。</p>
或许这真的是他们强大的秘诀。</p>
可是答案摆在面前,马塞洛和莱昂却知道,想抄都没法抄。</p>
要想抄答案,首先要把教育从教会里剥离开,要不然学校里教出来的全是传教士和神父。</p>
其次需要很多的钱。</p>
可是有钱的贵族、红衣主教和富商们,他们不会大方地钱让穷人们的孩子接受教育。</p>
最重要的是,照抄这样的答案需要一个富强又统一的国家,还有一位英明又强势的君主。</p>
欧罗巴没有,所以还是洗洗睡吧。</p>
五人着话来到了卢龙钢铁厂子弟学校。</p>
万如意跟学校门卫打了招呼,做好登记,带着五人走进学校。</p>
“这是南校区,是九年义务教育校区。从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全在这个校区里。</p>
东边那栋六层楼的教学楼,是学,西边那栋四层楼的教学楼,是初中。共用一个操场,图书馆以及食堂”</p>
舒友良迫不及待地问道:“卢钢高中呢”</p>
“卢钢高中在北校区。跟这里相隔五百多米,中间隔着大礼堂以及体育馆。”</p>
“卢钢高中能进去参观吗”</p>
“不能。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打搅孩子们读书上课,耽误他们学业。就算集团的主官批准,家长们也不让,会闹事。所以”</p>
懂了!</p>
舒友良不再问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老万,你去看看你家二子,我们就在这里转转。待会到门卫室碰头。”</p>
“好。”</p>
万如意去找他的二儿子,舒友良五人随意地沿着校园里的道路漫无目的地走着。</p>
马塞洛好奇地道:“舒爷,这个校园跟京师的学、中学很像啊。”</p>
“当然像了。</p>
不仅京师,大明所有的新式学堂,包括大学,校园布局和建筑模样,都是学着卢钢子弟学校它修的。</p>
可以这么,它是大明新式学堂,以及新式教育的发源地。”</p>
胡应麟有异议,“舒爷,你这话晚生不赞同。</p>
东南公认,大明新式教育的发源地应该在龙华书院和象山书院,也就是现在上海龙华中学和宁波象山中学。”</p>
舒友良呵呵一笑,“你那只是东南士子们给自己脸上贴金。新学兴于龙华和象山书院,这点是公认的。</p>
但两所书院最初兴办时,完全按照旧学书院模式来的。</p>
大明真正的新式学堂和新式教育,是从滦州开始,从他们的第一所子弟学校,卢龙钢铁厂子弟学校开始的。</p>
接下来是开平煤矿子弟学校,永平械厂子弟学校在滦州遍地开,然后被京师、上海等地学了去。”</p>
胡应麟和王士崧还不服气,还要开口反驳,直接被舒友良一句话秒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