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要不还是从了吧。</p>
一位葡萄牙大臣愤然道:“根据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教令,教皇子午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新大陆南部的红木领(巴西)正好位于教皇子午线以东,它理所当然归我们葡萄牙!”</p>
沈万象有点懵,“教皇子午线,什么意思”</p>
莱昂在旁边解释道:“沈先生,由于受西班牙王室委托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以及我们葡萄牙的达伽马伯爵发现了印度航线,我们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这些新发现的土地产生了分歧。</p>
495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达成协议。</p>
教皇殿下以教令的形式宣布,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一百里格(三海里,约五点五六公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p>
根据教令,我们葡萄牙和西班牙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正式确定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三百七十里格为教皇子午线</p>
522年,麦哲伦进行了首次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圆的。于是我们葡萄牙和西班牙又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在太平洋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p>
沈万象气笑了,“这是你们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条约,跟我大明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你们葡萄牙和西班牙签订条约把太阳系瓜分了,我们连看太阳和月亮的资格都没有了”</p>
塞巴斯蒂昂一世和大臣们面面相觑。</p>
是啊,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是我们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签订的,对明国来毫无约束力。</p>
拿这两个条约去跟明国讲道理,人家根本不认。</p>
根据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西班牙拥有大部分新大陆,以及亚洲香料群岛以西地区。</p>
可是明国已经把西班牙从太平洋地区赶了出去,正在新大陆对西班牙势力进行海陆多路围剿,势必要赶尽杀绝!</p>
怎么讲道理</p>
另一位大臣非常愤慨地道:“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是根据教皇教令签订,由教皇殿下做担保和监督”</p>
沈万象不客气地问道:“教皇是你们的教皇,不是我们的教皇。</p>
他有多少艘战列舰,有多少门火炮敢痴心妄想对我大明指画脚”</p>
塞巴斯蒂昂一世和大臣们更傻眼了。</p>
是啊,人家是异教徒,根本不鸟罗马城里的那一位。</p>
教皇教令</p>
人家根本不会当一回事。</p>
再了,人家敢这般理直气壮地站在这里,是因为过去数年里,接连打败了西班牙和自己葡萄牙。</p>
人家是胜利者!</p>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p>
怎么应对</p>
塞巴斯蒂昂一世咳嗽两声,开口道:“两位明国使节,贵国提出的条件,我们已经知晓,现在我们需要好好讨论一下,才能对此做出答复。</p>
两位请先下去休息,等我们讨论出结果来,再与两位使节商议。”</p>
“好!”</p>
沈万象和王用汲也不含糊,马上答道。</p>
两人离开后,塞巴斯蒂昂一世扫了一眼众臣,问道:“诸位,明国的条件摆在我们面前,怎么答复”</p>
一位大臣摇头晃脑道:“其它的条件都好,要我们让出新大陆的红木领!这不行!</p>
红木领是我们葡萄牙海军将士们,冒着巨大风险航海找到的。又跟西班牙人,以及该死的法国、英国、德意志等新教徒血战了几十年,这才有了今日的规模。</p>
白白放弃,不甘心!”</p>
“规模红木领有多大的规模”另一位大臣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们占据的红木领没有金银矿,全是原始森林,就算耕种也要大力气开荒。</p>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还要防备土著野人时时袭扰。红木领为什么时常被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的新教徒侵占</p>
就是因为我们在那里根本没有投入太多的力量,我们葡萄牙的未来在非洲,在印度,在东方!”</p>
“那你的意思是放弃红木领,拱交给明国人”</p>
“我们可以用它跟明国人交换好处。”</p>
“咳咳!”莱昂咳嗽两声,打断了两位大臣的争论,也引来塞巴斯蒂昂一世和其他人的注视。</p>
“怎么了莱昂男爵”</p>
“国王殿下,诸位大臣,今天明国使节提出来的,让我们葡萄牙放弃红木领,退居到加勒比海两处指定的岛屿,根据我的理解,应该”</p>
莱昂欲言又止。</p>
塞巴斯蒂昂一世问道:“应该什么莱昂男爵,你不妨把话的更明白一些。”</p>
“殿下,根据臣的理解,明国使节对我们这些条件是通知,而不是协商。”</p>
“什么意思”</p>
“也就是我们葡萄牙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明国人后续就是这样执行。”</p>
塞巴斯蒂昂一世和其他大臣震惊了。</p>
明国这么霸道吗</p>
塞巴斯蒂昂一世转头看向马塞洛,他的老师,更信任的心腹。</p>
“马塞洛侯爵,你的理解是什么”</p>
马塞洛叹了一口气,耸耸肩答道:“殿下,我的理解跟莱昂一样。”</p>
塞巴斯蒂昂一世恼怒了。</p>
这也太不讲道理了!</p>
“如果我们葡萄牙不答应呢”</p>
</p>
马塞洛答道:“那明国人可以省下两三个加勒比海的岛屿。他们还可以把印度西北部的达曼、苏拉特和第乌港转给阿拉伯商人,然后跟”</p>
“跟奥斯曼结盟”一位大臣惊叫道。</p>
其他大臣都惊住了。</p>
一个异教徒奥斯曼已经让基教世界疲于应付,现在来一个更狠更能打的异教徒。</p>
上帝,请拯救我们的灵魂和肉体吧!</p>
塞巴斯蒂昂一世右扣住脖子,使劲松了松衣领,刚才明国跟奥斯曼结盟的可能性让他几乎无法呼吸。</p>
葡萄牙跟西班牙一样,都是根正苗红的天教国家,罗马教皇的宠儿之一。</p>
要是明国和奥斯曼这两个强大的异教徒结盟,一起对付基教世界。</p>
天要塌了!</p>
马塞洛不动声色地火上添油,“殿下,诸位大臣,我和莱昂出使明国时,正好遇到奥斯曼的使节团,以及波斯使节团一起出使明国。</p>
明国与我们三国使节团是分开谈判的,所以明国跟奥斯曼到底谈了些什么,达成了什么协议,我们不知道。</p>
我们只知道,明国也派出了人员,跟着奥斯曼和波斯两国使节团回国。”</p>
塞巴斯蒂昂一世沉默不语,有两位一直跟马塞洛不对付的大臣对视一眼,阴阳怪气地问道:“那马塞洛侯爵和莱昂男爵出使明国,给葡萄牙争取到什么利益”</p>
马塞洛侯爵不客气地答道:“争取到和平!”</p>
“和平呵呵,和平在哪里,我怎么看不到”</p>
马塞洛答道:“明国准备派遣一支分舰队,战舰和火炮数量是护卫舰队的十倍,直接来欧洲,炮击我葡萄牙和西班牙。</p>
国王殿下,诸位大臣,这是明国人惯用的战术,封锁海岸线,利用各种火器和海军陆战队,对沿海港口和城市进行炮击。</p>
明国东部有一个东倭国,因为与明国交战,被明国采取海军封锁战术,十几年下来,已经从一个跟英吉利差不多的岛国,退化成类似非洲野蛮国家。”</p>
塞巴斯蒂昂一世和诸位大臣吓了一跳,“封锁了十几年明国人这么狠!”</p>
“殿下,明国人就是这么狠。他们对待敌人的段,可以是我们想都不敢想。”</p>
也有大臣不敢信:“这是真的吗”</p>
“东倭国也叫日本,我们有海船和商人去过那里,现在还有传教士在那里活动,他们时常通过明国人中转寄信回来,一问便知。”</p>
塞巴斯蒂昂一世不敢置信地问道:“封锁十年,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也需要极大的权力。”</p>
是啊,持续封锁十年,每年轮流派海军过去,只有苦劳没有一点好处,要是换做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不用十年,两三年海军和贵族们都会跳起来,这个决定很快就会执行不下去。</p>
那就必须靠君主的权威,压制住各方反对声。</p>
马塞洛答道:“殿下,明国的大皇帝陛下,即位时才十六岁,而今有二十二岁。</p>
他十岁时就在祖父的支持下开始处理军国事。等他即位时,大明上下无不拜服”</p>
马塞洛把朱翊钧种种事迹讲了出来,听得塞巴斯蒂昂一世心旷神怡。</p>
盘踞地方数百年的世家贵族,杀就杀;军权、财权、人事权悉数操持于;出口成宪,颁布的旨意就是法令</p>
大丈夫就该如此!</p>
可是看到站在下首围成一圈,用各种眼神看着自己的贵族大臣们,塞巴斯蒂昂一世马上回到现实。</p>
不可能!</p>
至少在欧洲都不可能,罗马教皇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权势,因为那些教皇都是大贵族们互相贿选上去的。</p>
比如划定教皇子午线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本名罗德里哥迪博尔贾,从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私生子都不知道生了多少,就是因为家族是西班牙瓦伦西亚大贵族,特有钱,一路买到了主教神职。</p>
没错,天教的神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是罗马教廷以及各区主教们重要敛财段之一。</p>
迪博尔贾在二十五岁时,被叔叔加里斯都三世教皇封为红衣大主教。</p>
44年收敛了大量钱财的迪博尔贾准备向教皇宝座进军,但他败给了英诺森八世,因为他给枢主教团的钱不够多。</p>
494年,英诺森八世死了,迪博尔贾直接找到最大的竞争对,红衣主教阿斯卡利奥斯福尔扎。</p>
吧,你需要多少钱才能退出竞选。</p>
用金币摆平斯福尔扎后,继续钱买到了足够多的枢主教选票,迪博尔贾成了亚历山大六世教皇。</p>
这样的教皇能有什么权势</p>
除了那些被赎罪劵糊弄的平民百姓,贵族和教士集团,谁会真心真意听他的</p>
教皇都做不到,我区区一位葡萄牙国王怎么能做到</p>
塞巴斯蒂昂一世感叹不已,目光在贵族大臣们的脸上扫过,心里有了定计。</p>
按照教皇子午线,葡萄牙的利益在东方,靠的是非洲和印度,以及大明的中转贸易。相比之下新大陆红木领(巴西)对于葡萄牙来,就是个鸡肋。</p>
除去这些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葡萄牙打不过明国。</p>
打输就得认!</p>
不能输上加输,最后输得不可收拾。</p>
诸位大臣们一番激烈讨论后,终于慢慢达成了一致。</p>
在辛特拉宫一处,沈万象和王用汲被葡萄牙侍卫引到一间房子前。</p>
侍卫很知趣地离开,沈万象上前正要敲门,听到里面传出激烈的争吵声。</p>
他与王用汲对视一眼,伸出右敲响了门。</p>
“请进!”</p>
沈万象和王用汲推门进去,对着里面争得面红耳赤的几人道。</p>
“诸位,你们在争论什么啊!我和明受在外面都听到你们的争吵声。”</p>